分享

【开题工具】怎样撰写课题研究报告.doc

 昵称85229 2009-05-06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以课题《“讲授与探究”整合教学的案例研究》的撰写指导为例

上海市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陆爱桢

    将课题研究成果正确而完整地表述出来,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这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少教师对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存在着畏惧的心理,他们不怕做,就是怕写。由于没能正确表述自己的课题研究成果,以致影响到成果的评审、推广与应用。在此笔者以课题《“讲授与探究”整合教学的案例研究》为例来探讨教师在课题研究报告表述中的某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老师课题报告表述中的问题在哪里

   《“讲授与探究”整合教学的案例研究》是我区许老师承担的一项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我收到许老师的研究报告,按惯例做的第一件事是对研究报告作了一个简单统计,结果如下表:

研究报告标题:“讲授与探究”整合教学的案例研究

篇幅(字数)

研究报告全文

6037

第一部分:课题提出

939

第二部分:目的意义

836

第三部分:理论依据

678

第四部分:概念界定

327

第五部分:研究过程(包括内容与方法)

1441

第六部分:研究成果

1365

第七部分:存在问题(略)

 

第八部分:参考资料(略)

 

    问题1从上表统计结果,不难发现课题研究报告前面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表述篇幅约占整个报告的五分之一,而第六部分“研究成果”表述的篇幅也约占整个报告的五分之一。

老师是课堂教学一线的教师,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应当是她善于解决的问题,或者是自自身教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她应该以实践研究为主,重在表述来自于实践的研究成果,即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操作性因素),而不应放在理论(思辩)研究。

   问题2给关键概念下操作性定义,这是任何一项课题研究的基础。通过下操作性定义,使概念的内涵变得清晰、具体,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实施,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的结果,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

   从许老师研究报告的标题上我们可以看出,关键概念是“整合教学”。许老师是这样表述的:

   “整合教学”是将“讲授”和“探究”有机结合,在讲授中渗透探究,探究中注重讲授。这种教学旨在实现“双主”的作用,即使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通过对问题的引导与点拨、对思想与方法等要点的提示分析,以及在学生探索基础上的一般规律的总结性讲授,引导和调控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很显然,许老师下的定义过于抽象,难以理解,也难以指导操作。

   问题3我着重看了研究报告的第六部分“研究成果”,发现许老师存着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研究报告中所谓的“研究成果”其实是“研究成效”,并且文中的提到“成效”只是一些空洞的内容,没有结合具体实例(事实材料)加以分析。

    研究成果和研究成效是既关联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研究成果是研究目标达成指标,而研究成效是工作目标的达成指标。研究目标的达成必然会促进工作目标的达成,也就是研究成效是伴随着研究成果的形成而逐渐体现出来。许老师把“研究成果”与“研究成效”两个概念混淆起来,认为研究成果就是研究成效,这是因为她还不了解“课题研究目标”与“课题工作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二、老师该从何处入手解决这些问题

    我找来许老师近两年课题研究中所有的附件资料,材料不少,但仔细阅读与比较后,我感觉这些资料基本上还是些零星的、分散的、不系统的“原始资料”。案例(课例)还不成形,缺乏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在现成的资料中找不出课题研究后的一些相关结果(结论),即“讲授+探究”整合教学的途径、策略与方法是什么,甚至有些资料还有些虚假的成分。

现在的教师不怕没有东西写,而是怕不知道写什么,也就是怎样挑选、整理、组织、归纳资料,从中剔除一些无用的、非本质的部分,把关键的、核心的、精彩的部分挑选出来,再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形成一种简洁且有事实和理论双重支持的研究成果。

    解决许老师课题研究报告表述中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对原始资料的重新整理与分析,使无序的原始资料逐渐系统化、条理化,这是正确得出课题研究结果(结论)的基础。

三、老师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处理资料

   处理资料是一件难事,也是让教师较烦心的一件事。首先是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其次是要正确使用这些方法。

   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处理资料,还要看资料的类型。课题研究资料一般有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两大类型。资料的处理一般可用逻辑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将大量的、散乱的数量资料,依据统计的理论,对它们进行描述和推断,将研究的本质、特征提示出来。实验、观察、测量和调查研究所得的数量资料(定量资料),应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相关结论。逻辑分析法是运用抽象和概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丰富的现象资料进行思维加工。案例(课例)、叙事研究等所得的描述资料(定性资料),应选择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

于许老师是以案例(课例)研究为主,对原始资料整理和分析应主要选择逻辑分析法,以此形成的案例(课例)等也是本课题主要的研究事实材料。

    首先,对许老师收集的绝大部分原始资料,例如教案(教学设计)、课题讨论记录(材料)、教师学习小结(体会)、个别学生的观察记录、个别学生谈话记录、学生学习随笔等,主要采用归纳与演绎的方法进行提炼,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案例(课例)的形成。

   其次,对许老师“五个专题的案例研究”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从中进一步提炼出“讲授”和“探究”整合教学的相关策略与方法。

再次,对课题关键概念“整合教学”采用抽象与概括的方法,再从相关的事实材料中进一步提炼它的操作性内容。

四、老师课题研究报告的几个变化

下面是老师重新表述的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标题:“讲授与探究”整合教学的案例研究

篇幅

(字数)

  

研究报告全文

11409

全文从原来的6037字增至11409字,增加5000多字

第一部分:研究目的

1100

将原来的第一至第三部分合并起来,重在介绍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困难(问题)是什么,由此引出课题的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概念界定

510

说明概念的原意是什么,它的外延是什么,它的内涵又是什么。突出了它的操作性。

第三部分:研究过程

700

重在表述课题主要的研究思路,包括选择与确立课题实施的切入口,课题实施各阶段的进程安排,以及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与措施,还要突出进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困难(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等。

第四部分:研究结果与分析

7120

为课题研究报告重点表述的内容,包含了翔实的描述性资料,典型的事例(案例)分析等。

第五部分:问题讨论

 

它主要是对本课题涉及的理论、方法以及实践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加以深入探讨。

第六部分:初步结论

 

“初步结论”是在大量事实材料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这种结论是明确的(不含糊),但又不绝对化(辩证)。

第七部分:参考资料

 

 

    尽管修改后的报告仍存在问题,但不难看出其中的几大变化。

   变化一:许老师课题研究报告的表述形式改变了以往千篇一律的陈述形式,选择了适于教师表达的方式,用教师自己的语言,全文读来通俗易懂。

    变化二:前后两份研究报告最大的区别是所表述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将重心后移至第四部分“研究结果与分析”。

   变化三:将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合并成“研究目的”,该部分侧重从教师课堂教学实践出发,阐述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困难(问题)是什么,通过本课题研究解决什么问题等。

   变化四:“概念界定”部分从实践操作层面出发,避免模糊表述,提高关键概念的操作性。

①“整合”来自《辞海》的解释:整理、组合,如整合各方力量。

②本课题的“整合教学”是对“讲授”与“探究”各相关要素重新整理与组合。它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每节45分钟的基础课内,面对全体(全班)学生的“讲授”与“探究”的整合教学;二是在每周一节拓展课探究课内,面对有兴趣特长学生的“讲授”和“探究”的整合教学。

例如,在每节45分钟的基础课内,面对全体(全班)学生的“讲授”与“探究”的整合教学,采用变式教学(概念变式、过程变式、结构变式),以开放习题训练(一题多答法、一题多解法、一题多变法)为载体,将“讲授”和“探究”相关元素重新整理与组合起来。

    变化五:研究报告表述重心后移之后,使得第四部分“研究结果与分析”(原为“研究成果”)的篇幅从原来的1365字增加至7120字。篇幅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点突出“专题案例”研究成果的表述,如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案例研究,双基与创新并重的案例研究,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并重的案例研究,对“学困生”实施探究教学案例研究,拓展课实施“以学生为自主取向”的案例研究。

   二是突出“整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的表述,如习题训练策略中的一题多答法、一题多解法、一题多变法等。

两份报告中体现出来的几个“变化”,不仅突出了“五个专题的案例研究”,提炼出“讲授+探究”整合教学的几个基本策略与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得问题的阐述更具体、更清晰,更有逻辑性。

五、表述课题研究成果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课题研究报告表述中的问题远不止上述实例中提及的几个问题。许老师表述课题研究成果的实例,证实了这样一个结论:一份课题研究报告是否有意义,取决于它的质量,而保证课题研究成果表述的质量,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性问题(以事实材料论证)

科学性问题体现在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中,如课题选题的科学性(研究问题的真假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方法是否与研究内容相匹配),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等,而这一切都是用来保证课题研究成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必须观点正确、材料可靠,论证要以事实为依据,无论是阐述因果关系,还是结论的利弊和价值,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推理要合乎逻辑,不可无根据地主观臆断。而上述操作是建立在事实材料的完整收集与正确处理的基础上。

我们应注意选择能准确表达研究主题和成果的材料,与主题扣得不紧的材料应忍痛割爱,有些材料尽量以表格、图例等直观形式呈现。

    2.实践性问题(课题的背景分析)

   实践性问题主要是指研究问题来自实践,其研究结果(研究成果)又用于指导实践。

    在课题研究报告中,必须讲清楚研究者是受到什么理论和实践的启发而打开思路,并进一步提出研究课题;必须讲清楚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困难或问题是什么,通过研究又准备解决什么,预期效果是什么;必须讲清楚自己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是什么,又如何放回到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去实践(实验);研究者想要取得什么样的认识,提炼出什么样的规律等。但不同类型的课题,其研究成果的表述不尽相同,各有侧重,有的报告必须全面阐述,有的报告选择其中一两个方面即可。

    3.先进性问题

    一项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可能只是在其中某一点或某几点上体现出来,例如,他人没有提出过的理论、概念、途径、策略与方法,他人没有观察到的教育现象,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新的实验数据等,都是先进性的研究成果。这种先进性取决于研究者前期文献资料研究的结果,只有对前人或他人研究成果作周密而详细的分析与综述,才能较好地选择与确立自己的研究角度,这是保证研究成果先进性的基础。

    4.规范性问题(研究报告的格式)

    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虽无定法,但有常规可循。在表述课题研究成果时,要按照一定的格式,不能忽视基本的规范要求。教师要选择适合教师自己的格式,不要盲目地模仿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同行)的范例,要明确自己的表述重点,尽可能用自己善长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成功经验)。

    除此以外,还有语言的通俗性问题、结构的逻辑性问题、概念的操作性问题等,都是值得教师注意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