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婚礼都是人生中的大礼。结婚礼服因婚礼而出现,伴随着婚俗文化的发展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而演变。结婚礼服是爱情的信物,是回忆爱情甜蜜时刻的记忆器。也许并不是所有的婚礼都是奢华与轰轰烈烈,但一定充满喜悦与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20世纪初——凤冠霞帔富贵的象征 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因为其上布满了珠宝锦绣,雍容华美至极,成为民间对权贵的仰慕之情,最后逐渐演变成豪门闺秀的婚礼服。 (二)20 豪门闺秀凤冠霞帔,而平民百姓成婚时,新郎长袍马褂、新娘大红绣袄。 (三)20 30年代由于受西方文化和婚俗的影响,西式服装开始流行。在一些沿海大城市,逐渐出现新娘穿白色婚纱礼服,手捧鲜花,头戴白色长沙,新郎穿长衫同时戴西式礼帽和墨镜。 (四)20 40年代西式婚礼服饰大行其道。新娘的婚纱长达五六米,是以繁复的小碎花蕾丝、装饰着刺绣和缎带的扫地式裙装。新郎则穿黑色大礼服,白硬领衬衫,戴黑领结,手捧黑呢高帽和白色手套。这亦成为屏幕中旧中国西式婚姻的经典形象。婚纱照由起先的教堂合影逐渐转移到照相馆,人数由集体合影演变为新郎、新娘的二人合影,从此开始了名副其实的婚纱照。 (五)20 50 (六)20 此时的东西方,形成了史无前例的对比:整个西方世界都在进行着热热闹闹的革命,彼岸的新娘用短裙、炭黑的眼睛、开的低低的衣领和薄而贴身的织物标记她们对家庭和少女身份的叛离,而我国的女性,由于受政治潮流的影响,在自己的婚礼服也印上了政治色彩。 (七)20 那是一个“时髦”概念缺失的年代,大锅饭、集体活、搞生产……一样的伙食、雷同的住宿,造就了衣服类于工装。即便是结婚,男士一般都穿中山装,并且风纪扣都系得紧紧的,而红色套衣成为新娘们“标准配备”。 (八)20世纪80年代——婚纱西服再现改革开放 80年代改革开放后,新鲜热闹成了每日的生活发现:从凤凰的自行车到上海的全钢手表,电视从黑白到彩色……新生事物每日更新,而且频率正在加速,尽快感受成为当时的主流消费。因此那时西式的结婚服多半只是照像馆的租用之物,统一化的服饰让人多半显得有点呆板,虽然穿上了婚纱,但是手捧假塑料花大有时代特征,照片的色彩也是后期上的。 (九)20世纪90年代——婚纱样式趋于港台化 90年代,台湾、香港文化直接影响内陆年轻男女,婚礼自然也成为模仿的对象,从新娘的化妆、造型,到服饰搭配,多样化的婚纱风格都让新人们激动不已。 (十)21世纪初——婚纱流行体现个性化 进入新世纪,婚纱走进平常百姓家,新娘们要面对的问题已经从“要不要穿”变成了“穿什么样的”婚纱。这是追求唯美和个性的年代,不拘一格,个性张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