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裕禄始终不忘的信念

 xiongmao007 2009-05-22
前不久,河南省审计厅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开展“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中,邀请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到厅机关做报告,当她讲到父亲焦裕禄在病重期间,对前去看望他的省地县领导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沙丘治好,心里很 
难过”时,不少人都流下了眼泪。焦裕禄同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念念不忘人民群众,念念不忘党的工作,表现出他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更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心。   培根说过:责任好比宝石,它在无数光影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灿烂。责任,这个普通的字眼,其实蕴藏着深刻内涵,既庄严神圣,又朴实沉重。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之披肝沥胆、呕心沥血。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心忧天下的责任;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贞事主的责任;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是“吾曹县令”的责任;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精忠报国的责任。正是因为他们怀着满腔热血,忠于职守,不辱使命,才创造了不朽功绩,留下千古美名。

    时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人,他们不计名利地位,不计个人得失,勤勤勉勉,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工作,他们是一批真正有信仰、有责任感的好同志,是党的事业的中坚。然而,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对自己要求不严,标准不高,工作中粗枝大叶、敷衍塞责,让群众失望。在我看来,这些人不缺乏干好工作的能力,也不是个人品质出了问题,之所以事与愿违,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责任心。他们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理想,珍惜自己的年华,也不懂得怎样对自己负责,对领导负责,对集体负责,他们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个体都是渺小的,就像沧海里的一粒粟,但个体又是重要的,因为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我们每个人都是组成一个团队的最基本单位,都是集体链条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不能因为事情本身与已无关就轻视它,更不能因为事情很小就疏忽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即使是小的责任心的缺失,如果不能及时补救,也会殃及集体。

    责任是品格,一个人只有把责任升华为内在品格,才能担负起家庭、社会和历史的责任;责任是习惯,一切成就大事的人,无不有着勤勉的责任操守;责任是使命,它激励一切有志者为理想而奋斗、为报效国家而尽心竭力。对个体而言,责任是个人成长进步的不竭动力;对组织而言,只有每个人的责任汇聚为整个团队的价值,才能迸发出激情,凝聚起力量。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会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只有为理想和事业执着追求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心灵走进更加广阔的天地,体验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为集体为社会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