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女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心理辅导探析

 孙西洋 2009-05-28
高中女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心理辅导探析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孙西洋

内容摘要   对高中女生进行数学学习动机的辅导,主要是指数学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分为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外部动机激发着眼于创设各种外部条件,激发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激发着眼于内部各种心理因素,如求知欲、兴趣、自信心与成就动机等。本文探讨如何有效激励与培养高中女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关键词   数学学习动机  心理


    学习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含义是:在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作为辅导者,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激励学习动机,改进学习方法,作自主的学习者,运用并创造各种有利的内外条件,提高学习成效。

 我正在研究的一个“十一五”课题是《普通高中数学男、女生学习心理的比较研究》,课题通过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从数学学习的动机、数学认知策略以及数学问题解决等方面,探索对高中数学困难女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使之具备优生学习心理的一些尝试。

 对高中女生进行数学学习动机的辅导,主要是指数学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分为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外部动机激发着眼于创设各种外部条件,激发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激发着眼于内部各种心理因素,如求知欲、兴趣、自信心与成就动机等。本文将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如何有效激励与培养高中女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一、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念

我们课题组在比较研究中发现,男生一般具有较强的数学学习信念,而在影响高中学女生学习的情感动机因素中,其头脑中形成的对数学学习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自我信念和对数学价值的信念较弱。

 1.自我信念的培养  自我信念是动机系统的核心成分,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有厌学、畏学的倾向,并不是他的智力问题,而是缺乏自信心,具体地讲,一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二是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可能改变和提高。因此,自信心训练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积极的能力概念。(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首先教师通过为这些学生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名女学生语、数学成绩较差,但擅长美术,我就从发扬她图画特长入手,肯定赞扬她的美术才能,这大大增强了其自信心,促进她努力攻克数学的学习困难。(2)通过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学习行为培养自信心。例如,当一个学生看到原来与自己能力水平相当的同学,取得成功时,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3)从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要增强自信心、胜任感,个人就必须确立自我参照目标。要求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引导他们同自己的过去比,个人的进步则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2.提高对数学价值的信念向学生介绍古今数学发展的广阔背景和广泛的应用性,可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信念。如,让学生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知识分为三类,即人文、数学、科学三大体系,数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未来社会,数学素质是人必备的素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学己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强弱的反映。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先于美国发射卫星,给美国数学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从而开始了一场数学教育改革的新数运动。又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海湾战争和南联盟战争,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都是打的数学战;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实际上是数学模型的设计;家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计算存款利利息、购房分期付款以何种方式较为合算等;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学无处不在,大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金融领域,小到家庭生活和消费都有数学起作用,使学生切身感受数学的广泛用途,利用这些材料巧妙地阐述数学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信念。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男生一般对所学内容具有积极主动学习的倾向,唤醒水平得到激活,而女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则相对较低,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求知欲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来自于好奇心,而好奇心有知觉性好奇和认识性好奇两种,其中后者是由不一致的观念造成的,也就是因认知冲突,导致唤醒水平的提高,继而引发消除这种冲突的行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适当的情境,直接唤醒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好奇心,使学生经历认知冲突,就可以预期学生将采取消除这种冲突状态的步骤。

 例如:在学习《三垂线定理》时,可先向学生提问:“如何证明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只有:线⊥面=>线⊥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便产生了认知冲突,这时老师可演示数学模型或实物(如:切纸刀切纸或铡刀铡草等),给学生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头脑中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至最终发现三垂线定理。因此,创设适当的问题情,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从生活实际背景中去理解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抽象的数学来源于丰富生动的实际生活,教师如能有心观察、联想定会使数学变得更容易更贴近学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高中代数中有一个不等式:对于正数abm。若a<b,则 。事实上,这里的道理很简单:在一杯糖水中加入一块糖,会变得更甜(即:b克溶液中有a克溶质,再加入m克溶质,浓度增大)。这个道理恐怕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听得懂。经过这样的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定会增大,这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如前所述,若一个人将失败归之于能力差与任务太难等稳定的不可控因素时则会造成对未来成功失去信心,期望降低:反之,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机遇不佳等不稳定因素时,则会使人期待下一次能有好运,并更加倍努力,获得成功,从而增强成功的期望。可见引导女生正确归因,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主要可采取以下训练方式:

   1.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  韦纳在研究归因问题时,提出了如下两种归因训练模式如图:

不适当的归因

成功       运气     缺乏情绪诱因(如冷漠)很少增强成功期望    缺乏趋向任务的倾向

失败       缺乏能力    消极情绪(无能,压抑)      缺少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适当的归因

成功      能力强       积极情绪(自尊,自豪)增强成功期望     缺乏成就任务

失败      缺乏努力     动机性情绪(内疚)维持较高的期望    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

其归因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在成功的情境下,让学生做出能力、持久努力等内部的稳定的原因归因,增强其成功的期望和与之相联系的积极情感,使其继续趋向成就任务,而在失败情境下做出心境、临时努力等不稳定的原因归因,使其维持相当高的成功期望,不产生消极情感,并坚持趋向成就任务。在训练方式上,可采取说服、强化矫正、示范等形式。如:说服即是由老师向学生讲解,一个人学习潜力的开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信心的确立,无论遭遇成功或失败,都要相信自己,同时,坚持不懈的努力对成功十分重要,其它因素,如:学习方法、教师的教法、同学帮助也必不可少。强化矫正,即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然后要求学生在事先预备的归因因素中做出选择,对完成任务情况做出归因。当学生做出比较积极的归因时,及时鼓励,并对那些很少做出积极归因的学生学习给予暗示和引导,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归因倾向。

2.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  学生对失败的不适当归因,会使他们感到自己无能,诱发消极的防御机制。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与鼓励他们的成功同样重要,失败乃成功之母,当学生学习受到挫折时,教师应引导他们从失败中寻找可以改进的因素,从改进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同时要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性任务,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例如,教师可将学习任务按学生水平分成不同层次、鼓励较低层次的学生在完成本层次作业基础上,尝试高层次的作业,这就是一种挑战性任务,实践证明,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合理的期望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不仅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动力。同时,教师对学生无论抱有何种性质的期望,都会有意无意地以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并在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教育过程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已被无数成功的实例所证实。为了发挥期望的激励作用,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期望转换成一个个可以实现的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既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期望,又知道如何实现这一期望。如:在教师在讲授《二次函数》时,可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分步实施,按这样的顺序安排:(1)现实生活中的二次函数:(2)画出图像并显示其对称性;(3)运用图像看性质;(4)与方程的关系,并高度重视(2) (3),使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为(4)的自如境界奠定了基础。这样做学生也会在学习中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与真诚期望,并且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向高层次目标进取的信心。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果仅单一某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还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必须将培养的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控制焦虑、以及正确评价等综合考虑,根据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灵活运用适当方法,坚持不懈给予训练,并注重效果反馈,不断给予改进,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刘华心主编:《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1月第I.155页。

   孙煌明:《动机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l0月版,第274页。

   吴增强著·学习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胡兴宏、吴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和成因的探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