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胃散治验三则

 jsczz1971 2009-05-28


  平胃散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陈皮、厚朴、甘草组成,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为燥湿运脾之常用方。对湿浊中阻脾胃,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者,尤为合适。方中苍术燥湿运脾升脾气,厚朴行气化湿,陈皮理气安中降胃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治湿先顺气,气顺湿自消,治胃在运脾,脾运胃自健”之义,共奏脾升胃降,平运胃气,调中治安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恶心呕吐,嗳气吞酸,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怠惰嗜卧,体重肢痛,常多自利等症。笔者临床运用平胃散较多,现摘病案数则,以窥一斑。

  一、食郁发热,高热惊搐
  黄某,男,8岁,小学生,2000年 6月2日就诊。患儿不规则发热(体温在38℃左右波动)、恶寒、食少三天多,曾服抗生素及退烧剂等。服药后热退身凉,翌日,日晡时及夜晚又见发热同前。病儿就诊时已发热3日(体温38℃左右),恶寒,头目昏眩,脘痞腹胀,胸膈痞闷,口腻,咳呕喘满,涕唾黏稠,大便秘结,烦啼不安,入暮惊搐频作,苔白腻,脉浮滑数,指纹青紫,已透气关。舌苔厚腻微黄,脉滑带数。证属湿浊中蕴,食积发热,热极生风,而至壮热惊搐。小儿脾胃娇嫩,食郁而发热,治宜分解湿、热、食邪,使湿化食消,热邪自退。治宜运脾和中,导滞清热。药用苍术、厚朴各9g,陈皮、枳壳各6g,大黄、甘草3g。服上方1剂后神烦稍减,呕吐亦缓,便通热退,食欲转佳。继续服第2剂,得畅便一次,量甚多,之后面赤退,气粗平,酣然入睡,此后即不再痉搐而病愈。

  二、饮食不香,夜不能寐
  张某,女,48岁,下岗工人,2001年2月1日初诊。2月前因下岗心情不好,饮酒过量,出现恶心呕吐,胃痛发作,先后服用丽珠得乐、法莫替丁及中药等均未见效。之后出现夜不能寐,服安定等药仍不能入睡,甚或彻夜不寐,头昏闷,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口淡无味,神疲无力,大便稀溏,舌苔白厚腻,脉滑。此为饮食所伤,脾胃升降失职,湿浊中阻,上扰神明,神不守舍而致不寐,治宜健脾化湿,和胃安神,以平胃散加炙远志10g、酸枣仁15g、石菖蒲15g,水煎服,每晚临睡前服1剂,连进3剂,呕恶止,腹胀除,饮食增,夜寐达8小时以上,后以保和丸调理一周,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三、痰浊中阻,眩晕频作
  王某,女,42岁,农民。以眩晕耳鸣频作,于2001年5月3日求治。该患者于5月1日晨突然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旋转,目不敢睁,恶心呕吐,不敢活动,治动症状加重,当即到附近的诊所就诊,诊为梅尼埃病(美尼尔氏综合症),给静脉输液治疗(用药不详),经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特要求中医治疗。初诊视其卧床闭目不敢动,形体肥胖,面色萎黄,神疲懒言,询之头重昏蒙,口淡不渴,食少纳呆,肢困纳呆,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数。既往有胃脘痛病史。此乃为湿困中焦,脾气不升。治宜燥湿运脾。方用平胃散加白术10g、藿香10g、半夏10g、白蔻仁4g(后入)、茯苓10g、甘草6g、生姜4片。嘱忌食生冷瓜果。服药3剂,症状完全消失,纳食正常。一月后随访,未再发作。  

  四、体倦乏力,脘腹胀满
  詹某,男,38岁,干部,2001年3月 2日就诊。病者感冒后近1周来,脘腹胀满,纳差呕逆,嗳气或矢气后则腹胀减,体倦乏力,舌苔厚腻,脉缓而有力。证属气滞湿阻中焦,胃失和降。治宜理气燥湿,和胃降逆,佐以宣肺渗湿。吴鞠通曰:“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湿化则胀消,因此,此案用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意在宣畅三焦气机,气畅则湿化。用平胃散加杏仁5g、白蔻仁10g、薏米仁30g。服药3剂,舌苔变薄,呕逆止。再3剂诸症悉除。

  五、体会
  平胃散为燥湿运脾之常用方,张景岳云:“平胃者,欲平治其不平也,此为胃强邪实者设,故其性味从辛从燥从苦,而能消能散,惟有滞有湿有积者宜之。”因此,平胃散的运用指征,应以“有湿、有滞、有积”为依据,尤当以湿重为前提。
  平胃散的运用,贵在辨证,临床必须全面观察,具体分析,要抓住湿滞脾胃的主要矛盾。若兼表证者可加苏叶、细辛等药物疏解;兼腹痛气滞者加川楝子、元胡、枳实等;兼食积者加焦山楂、神曲;兼呕者加旋覆花、半夏、茯苓;兼大肠湿热者合葛根芩连汤;兼痰湿者合二陈汤;兼寒湿者加干姜、肉桂。本方药味多从辛、从燥、从苦,故对阴虚火旺者,当慎用或禁忌,以免伤阴灼液。B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