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禁忌 来源:《口才素质培养》 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生活常识,谁都不难明白的道理。可在现实生活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即使我们明白了人文社会的这一简单道理,却不明白由此而及彼这一道理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这也难怪,因为人类的趋甜避苦的共同心态告诉我们,凡人都想走捷径,都明白直线与曲线的距离长短。他们不知道,人生的坦途和捷径从来就是没有的,即使有也只是相对的。 在人际交际语言中,心直口快,被人们公认为一种率直的品德。这种品德究竟是好,还是坏,就大有讨论的必要了。 我们必须承认,在某些情况下,心直口快的确是一种良好的品德。比如,好朋友有了缺点和错误,在他还没意识到的情况下,为了不使他陷得更深,走得更远,直截了当地指出其症结,使其尽快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这就很有必要的;又如,当朋友或熟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刚好又具备帮助的条件,于是不假思索地主动提出来给予帮助;再如,战场上,某一难攻的据点久攻不下,我们主动向指挥员请缨,勇挑重担,去拿下据点,等等。在上述诸种情况下,心直口快,就是一种优秀的品德。 但是,若换了另外一些场合,若以心直口快自居,就大成问题了。 比如,当你在你青春期的某个时期,你突然发现你爱上了某个令你着迷的姑娘时,你的心情是那样的急切,以致茶不思,饭不香,恨不得立刻将她拥入你的怀里,在此心态驱使下,你不顾对方的意愿、情绪和心态,直截了当地向她表白自己的感情,那感情之火之激烈,之烫人,你满以为会让那姑娘头晕、脸红,以致足以让她毫不犹豫地投入你的怀抱的,你却没想到,由于你的鲁莽与草率,不仅没能将姑娘吸引过来,反而将她吓跑了。 又如,你在工作中,与他人发生了冲突,产生了误会,你不先去进行调查,弄明事情的原委,便气势汹汹、火冒三丈地与对方辩驳,强行要求对方把事情弄清楚。结果,问题不仅没弄清,反而却把人家给弄得罪了。你为什么不转个弯,换一种或几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呢? 常听不少朋友说,自己交朋友,对人是多么多么地够朋友,而人家怎样怎样地不够朋友。据我所知,事情的真相往往是,这些人在与人交往时,由于一味地追求直率与坦诚,总抱着一种毫无保留地与对方心心相印,以致完全沟通的幻想,结果,一旦发现对方有些事情瞒着了自己,便由此而产生对对方不信任,更有甚者还抱怨对方不够朋友,等等。殊不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脑袋,每一个脑袋装的问题都是各不相同的。那些往日江湖上流行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也要同年同月同日死"、"同吃一锅饭,同穿一件衣"之类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