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的错误”——郑愁予《错误》赏析

 滴水藏海999 2009-06-06
“美丽的错误”——郑愁予《错误》赏析7287
作者:陈杰 赵士化 来源:学语文 时间:2008-07-01 点击:7287 收藏 推荐 【大 中 小】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中国的现代汉语诗发展到20世纪五十年代后,出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 当大陆的诗界走向革命现实主义一统天下之时, 台湾诗坛却经历了一个以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为主潮的迅猛发展期。从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末,台湾诗界在“现代派”、“蓝星”、“创世纪”三大诗社的推动下, 延续了大陆三十年代以来逐渐断裂的诗歌现代化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纪弦、余光中、洛夫等人为代表的三大社诗人, 群星璀璨,共同照耀着二十世纪中叶的中国诗坛。郑愁予便是其中的一位。这首《错误》(见卷首) 正是他广为传诵的一首著名诗篇。
  郑愁予是台湾著名诗人, 原名郑文韬, 原籍河北,1933 年出生于山东。1949 年随家人去台,1954 年开始在《现代诗》发表作品, 佳作迭出, 为纪弦《现代诗》主要作者和“现代派”的筹委之一。《错误》一诗被收入诗集《梦土上》,这个诗集是郑愁予的成名作。童年在大陆形同漂泊的南北转徙所留下的美好记忆, 青年时代在台湾家世的零落和无法回归的实际的流浪, 纠结成他诗歌时间和空间、理性和感性、社会和个人的虚虚实实的错落的悲剧, 从而传达出一种恍如置身于“梦土上”的缱倦的思绪: 这是郑愁予全部创作中最牵动人心的一个情结。《错误》写的是思妇闺怨, 却充满着一种羁旅乡愁的悲郁情调和堪足玩味的苍凉, 加之中西合璧的优美意境和语言运用, 一经刊出即广为传唱, 成为作者诗作中脍炙人口的抒情名篇。
  《错误》全诗只有九行,分为三个小节。诗人借无法归抵的离人的情怀, 抒写出一个倦守春闺的少妇内心的寂寞、期待和怅惘。诗的第一小节只有两行:“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两句诗在全体的分段中低两格排列,具有“诗序”的作用, 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首句六个字的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 次句十五个字的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第二节五行是过客的想象之景,实写思妇。思妇闺怨,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历咏不衰的一个主题。从《诗经·召南·殷其雷》和《诗经·王风·君子于役》等篇章已经开启了歌咏, 经李益的《江南曲》,到托名李白的“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瞑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尤其是白居易的《长相思》和温庭筠的《望江南》, 更是将倚楼而望的思妇刻画得情态毕现,幽怨悱恻。这些诗词大都出自须眉文士之手, 却假借女子口吻, 抒写思妇怨女的不尽情思。而《错误》别出新意, 以浪子过客的眼睛观察江南小城, 想象思妇独守空室的情感、心态。这正是江南的春天,诗人独自策马经过空寂的小城。也许是因为他也在想念着心中的情人, 所以他仿佛感受到了那楼上思妇的孤寂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春天也变成了“东风不来”“柳絮不飞”的季节。她听到了远处街道上传来的声声蹄音, 那是远方的他回来了吗?但是春来秋去, 几多等待, 几许期盼却都化作了阵阵惆怅?她没有揭开春帷,但她在聆听,期待有足音走近,来叩响她紧闭的心的窗扉。但是——终究是“跫音不响”——又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诗人仿佛感受到了那深深的期盼和失望后更深的忧伤, 所以诗人在最后一小节表达了内心的愧疚不安:“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点明了诗题和全诗的抒情视角,余音绕梁,久久不绝。
  短短九行,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全诗词句明朗,却是蕴藉深沉, 令人回味无穷,如入梦幻之境。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精心运用的中西合璧的艺术技巧。
  台湾的新诗现代化运动有一个鲜明的特点, 便是西方的现代主义因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融合。虽然纪弦曾提倡过“横的移植”, 但在创作上并未得到真正的响应。在艺术方法的运用上,成熟的诗作充分表现出中西对接、融合的特点。它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强调的意象、象征、暗示等艺术手法的强烈影响;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 诗人们又将其与意境、比兴、含蓄等典型的中国手法熔于一炉, 形成一种独特的东方现代主义文学风格。在语言上,他们也吸取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语言创新的优长, 不仅对传统修辞手段如隐喻、反讽、通感、暗示等进行了翻新出奇的运用,而且运用了幻觉、梦幻、甚至自动、半自动的语言,以充满新鲜和陌生化的手段给读者造成强烈刺激。但诗人们更注重现代汉语的自身特点, 以音乐感来增强现代诗的美感和魅力。实际上,现代主义诗歌的语言创新始终还是在现代汉语的河床里奔流。
  在这方面,郑愁予是一位突出代表。他的作品洋溢着现代人的复杂的感觉、感情、感悟, 在意象的创造上也表现出充分的现代技巧, 但当他用优美的中国文字将这一切组合成一个整体时, 浓郁的诗情、深邃的意境就出现了。《错误》正是如此,“莲花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窗扉紧掩”、“街道向晚”、“跫音不响”, 各种意象翩然飞入, 无一字写人, 可总有一个美丽的倩影若隐若现。“不来”、“不飞”、“不响”、“不揭”, 四个否定句式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呼应重复, 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婉性, 又有助于音调的和谐。诗人把思妇的容颜比作“莲花的开落”,把思妇的心喻作“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比喻新颖巧妙; 而且这三句的语序原本应是“开落的莲花”、“向晚的青石的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 如今把“开落”、“向晚”和“紧掩”这些动态的语词倒装在后,既照顾了音韵的谐美, 更是化板为活, 去俗取新, 加强了语言的变化。至于最后一节的“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更是已经成为经典名句。“达达的马蹄”与“青石的街道”相照应, 既突出了江南小城的寂静和思妇内心的苦寂, 更喻示着这马蹄声声仿佛敲打在思妇的心坎上,牵扯出无尽的愁思。“美丽的错误”则是西方现代文艺理论及修辞学中所谓的“矛盾语”, 即由矛盾的句法、不合逻辑的比喻、互相冲突的意象等等联结形成一个新的和谐统一的秩序。“美丽”和“错误”这两个词语的表层意义是互相背离的, 作者把它们搭配在一起, 表现出游子的马蹄叩响了思妇的希望之门,却不能在思妇身边驻足的悲凉与无奈。“美丽”和“错误”相反相生,韵味无穷,令人涵泳不已。
  《错误》一诗恰如其分地运用意象、潜心于语言的锤炼, 营造出美妙而迷幻的意境, 流溢着唐诗宋词一般的隽永、幽美, 使作者无愧于一位“绝对的现代的”、“最中国的中国诗人”(杨牧语) 。
 

本文来自:情诗网(www.)  原文链接:http://www./shiku/shiji/zhengchouyu/5024.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