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屡教不改”的学生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wyfwq12 2009-06-13

“屡教不改”的学生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内容摘要“屡教不改”的学生真得无药可救了吗?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对这种学生的教育举措:一是 “先冷后热,巧借外援”;二是“旁敲侧击,恩威并施”;三是“如欲取之,则先与之”。

 

关键词   学生教育  巧借外力  恩威并施 欲取先与   

 

古人云: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就实际情况而言,人过半百,就已是形形色色。一个班级里,总有那么一部分同学不爱学习,不守纪律。如果这一部分的同学没有被很好的引导教育,就成了班中的问题学生,屡教屡犯,屡犯屡教,成了屡教不改的学生。那么班级管理的麻烦也就大了。对付“屡教不改”的学生是班主任最头痛的事情,也是耗费精力最多却又最难见效果的事情。

“屡教不改”的学生往往具有以下特点: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经常违纪,屡教不改,爱制造麻烦;逆反情绪强,缺乏合作精神;自卑心重,好讲歪理。对于这类学生,老师们大多持反感态度,从心理上本能地排斥他们。他们一旦犯了错误,老师们往往是劈头盖脸地猛烈批评,或者是叫家长,或者是采取一些惩罚性措施。结果,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使事情越来越糟,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们的一些不当态度,也往往是造成这些学生“屡教不改”的原因。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有我们班主任的助手。每个学生都有其善良的一面,积极向上的一面。班主任要把学生当朋友看。为此,我认为,对于这类学生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就必须端正态度,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应该努力做到“一看二慢三通过”。所谓“看”,就是了解,观察。要了解学生“屡教不改”的背景,摸清影响他们性格的因素;要观察他们的行为,掌握他们学习生活上的习惯和特点。要了解得准,观察得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学生,才能找到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所谓“慢”,就是要冷静沉着,有耐性,不要急于求成,简单粗暴。要用理性的心态对待他们,有教育好他们的信心和足够的心理准备。所谓“通过”,就是要在盛情上和心理上接受他们,容纳他们。要将他们置于关爱和教育的视野中,从他们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和了解问题,在教育的方式和具体行为上要有亲和力,不要将他们推到对门面上。

其次,还要有恰当的方法。只有正确的态度,而没有恰当的方法,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面的直接的批评教育对他们来说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针对“屡教不改”学生的特点,采用迂回曲折的技巧,使他们心服口服,顺其自然地接受教育,改正缺点和错误,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虽然多吃了几个堑,但很高兴也长了一些智。没有任何高深的理论,也没有旁征博引,只是一些心得体会,介绍给大家,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先冷后热,巧借外援

就是说对那些常犯错误而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度的冷处理,用以减轻他们被关注的程度,削弱他们因违纪受批评而引人注目所带来的“自豪感”,使他们因遭受“冷遇”而失落,从而,在违纪方面“冷之”。这种策略主要针对那些自卑心理较重而又喜欢通过制造事端来引起他人注意的学生。外冷内热,“冷”到一定的火候,就“热”起来,及时地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进行引导和督促,以使他们明确地感受到老师的目的和态度,进而,在老师的暗示性教育行为的感召下,改正缺点和错误。

具体做法就是:当这类学生违纪时,不要马上表现也强烈的关注,更不要怒形于色,大发雷霆,而是要静观其变,稍放一马,与学生谈些表面上看来和他犯的错误无关的内容,适当的时候渗透些做人的道理。到一定火候了,再采取措施:要刚柔相济,多管齐下,乘势进行尺度合理的训导。如先进行一系列的暗示教育(故事、笑话、逸闻、寓言),让其明白事理,再进行适度的惩罚。这样,往往要比心急火燎的训斥效果好得多。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那些经常违纪的学生,大部分对老师的管教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硬管,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作用相反。因而,策略上应避实就虚,巧借外援,来达到说服教育的目的。古人云“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其实,教育学生也如同治水,应采用“导疏”、“ 筑堰”之策。

具体做法就是:避实就虚,攻其要害,通过外围工作来达到说服教育的目的。工作中,老师们注意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爱好特长,利用他们的人际环境和爱好特长从侧面进行教育劝导。从他们信赖的人、亲近的人、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入手,先与这些人沟通,然后,让他们来协助做学生的工作。或者是在学生的某一爱好特长上达成共识,甚至成为学生的“知音”,消解学生的抵触情绪,以同攻异,最终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也可以利用其性格方面的某一弱点,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使其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从而。从情感上瓦解他们的抵触情绪,达到教育和转化的目的。

二、旁敲侧击,恩威并施

对学生的管理不能一味地“柔”,过分的“柔”有可能给学生造成教师软弱可欺的错觉,助长他们的恶劣习气,尤其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更不能让他们“欺”住老师,否则,将被他们“缠”住,工作上陷于被动。而应该柔中有刚,恩威并用,该发威时就发威,以威慑恶,以威树威。但在具体的工作方式上,并非硬碰硬地下面强攻,而是旁敲侧击,营造一种气势,以遏制“屡教不改”学生的不良势头。“旁敲侧击”的方式有如下三种:1、针对发生在“屡教不改”学生身上的一些不良的个体行为,面向班级全体学生不点名地得出批评,在班级内营造成遏制不良势头的氛围。2、用批评与他们有类似行为的其他同学的方式来警示他们,明是讲“面”的问题,实是旁敲侧击地对“点”进行暗示。3、从“屡教不改”学生的小错入手,暂且回避大的问题,在小错上大做文章,让其明白小错尚不放过,大错更当纠正。

当我们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的时候,往往较多地注意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而忽略了他们的优点和闪光之处。其实,他们身上的那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优点和闪光之处,恰恰可以作为老师们的解决屡教不改问题、做好屡教不改学生的思想工作的切入点。只要老师们谨慎地适度放大这些亮点,明修栈道,出其不意,则可达暗渡陈仓之功。

具体工作中,可采取以下做法:1、抓住亮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觉到在老师心目中自己并非一个坏学生,并非一无是处,老师还是欣赏他的,从而对老师产生信任和亲近之感,待机会成熟时,再对他的缺点我错误进行批评,甚至于不用批评,他们就会自觉地改正错误了。2、不当面夸奖他们,也不在公开场合表扬他们,而是在他们的亲人和好友面前表扬他们,那些表扬的语言自然会通过亲人和好友转达给他们,这种曲折的、间接的表扬具有较强的心理穿透力,老师只需静观其变就可以了。3、在适当的时候,安排他们做一些轻而易举的事情,并在他们做好之后及时地在公开场合予以表扬。或者让他们做一些大多数人做不好或不能做而他们能做的事情,使他们获得成就感。这些方法都是以正出奇、以正纠偏、以正取胜的策略,合理使用,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如欲取之,则先与之

屡教不改的学生,大都有些锋芒,并且往往已经老师形成的抵触情绪,一般的批评已没什么作用,因为这些学生已经对教师的公正产生了怀疑,总觉得老师处处针对自己。这时他们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错误缺点及由此受到的批评惩罚,也就不会去反省自己的问题。而无原则的表扬也只会让学生觉得空洞虚假,同样没有什么效果。

管理学中有个“加糖”原则。顾客去商店买糖A店家每次都是先抓一大把,然后一点点的减去多余的糖。B店家则每次少抓一点,然后应顾客的要求慢慢加上去。结果多数顾客更喜欢到B店家去买。因为在B店家那里,顾客觉得自己的要求不断得到满足,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而在A家则觉得自己的利益不断被削弱。商家比作教师,教师要学生“买账”,最好是开个高价,允许学生还价,给学生“加糖”。给他面子,自己赚里子。

具体做法是老师先给他开个高价,就是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然后给他讨价还价的余地,避让三分。最后让他接受一个标准(一般是稍低于普通学生的标准,让该生觉得教师确实在关照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的是你对他的尊重,他觉得自己的要求多多少少得到了满足,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了。再次,适当地给他们提供民泄的机会和渠道,从而,使他们走向沉静和理智。当他们的理性逐渐觉醒的时候,老师们再慢慢地顺手牵羊,温柔而轻松地将他们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如欲取之,则先与之。我们要让学生接受我们的教育,就得考虑我们能给学生什么东西,给学生最想要的,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学生最想要的是什么?和我们大家一样——尊重。

作为教师,我们的内心应坦荡、诚挚,要怀着一颗爱心来对待学生。我们的目的不是打击和征服,而是教育和转化。任何手段都服从于目的,目的正了,手段也就有了。再“屡教不改”的学生也得要处理。当我们怀着一颗爱心,坦诚地做事,踏实地工作,“屡教不改”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少了。

  

参考文献

[1]《给班主任的100条新建议》  孙玉洁主编  开明出版社

[2]《班主任之友》

[3]《今天我们怎样当班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