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廉政文化建设要树立五种思想---银样蜡枪头的blog

 徐徐读书 2009-06-18
廉政文化建设要树立五种思想--回答网友的提问之二 | 2009-6-5 8:50:00
 

    5月31日网友王军给我留言:“陈书记,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做为一个旅游城市,如何打造好廉政文化的第七进,进景区,把廉政文化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景区之中,使游人在游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接受廉政教育。当然,我也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但总是感觉不系统、不完善也不太贴切,无法把廉政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渗透力和亲和力充分的发挥和展现出来。”

    王军同志!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对于如何打造好廉政文化进景区,没有什么现成的锦囊妙计,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和套路,需要你在实践中把握和体会。近年来,我市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反腐倡廉教育面向全党全社会为原则,以廉政文化“七进”为抓手,以打造“板桥竹风”廉政文化品牌为核心,廉政文化建设扎实开展。从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不管是以何种形式、何种方式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关键是要牢固树立五种思想。
    要树立持久战的思想。现在我们大家普遍有这样一个感觉:廉政文化建设成效不明显。我们认为这是很正常的。文化的形成和发挥作用本身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举例来说:一个男同志,特别是机关干部,在中国要是上了酒桌不喝酒,恐怕是很难的。“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等俗语,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处世哲学和社交准则。明知道这句话未必对,但就是有那么多的人信奉和遵循它,并且会自觉地对不遵守这个“规则”的人予以教育乃至批判。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但这种力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三年五载的,而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才达到今天这样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我们搞廉政文化建设,不能有急躁的思想,不能有厌战情绪,要树立持久战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地慢慢地渗透。这种努力可能要花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时间,但我们丝毫急躁不得。这就是文化本身发展的规律。
    要树立攻坚战的思想。这里的“坚”指的是重点、难点的意思。我们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哪里?在机关部门,在领导干部。我们现在搞廉政文化“七进”,但“七进”的重点还是在于进机关,进机关的目的在于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头脑。因为领导干部的行为对普通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强烈的示范导向作用。领导干部这个头带好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这种进,是要扎扎实实地抓,不是应付式的,不是搞形式主义。张贴廉政宣传品、发廉政短信、搞各种各样的活动,固然很好,但怎么样把准领导干部的心理,把工作做到他们的心里去,让他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这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这个难点攻不下来,我们的廉政文化建设就不可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要树立系统战的思想。现在我们搞宣教工作的同志,背负的责任太重。廉政文化建设,似乎就是纪委的事,就是宣教室的事。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中央提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就是要从多方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但在实践中,大家还是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纪委的事,宣教室的事。我们的宣教工作,只具备告知的功能、提醒的功能,不可能靠教育来解决问题。以闯红灯为例,现在闯红灯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是出租车,不是因为出租车司机素质比较高,而是因为遍布街头的摄像头很容易记录下他们闯红灯的违章行为,这就是有效的监督;而一旦被发现违章,他们就要付出被罚款和扣分的代价,得不偿失,这就是有力的惩处。让大家都知道闯红灯是不对的,是不文明的行为,这是我们宣教工作的责任。但如果缺少了这种监督和惩处,只靠教育,不闯红灯显然只能成为一句空话。现在每次开到纪委全会,都讲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但事实上,监督和惩治的力度远远还没有达到弊绝风清的境界。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宣教工作的说服力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因此,
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多管齐下,甚至更多地要发挥制度、监督和惩处的力量。
    要树立技术战的思想。我们的很多问题讲了很多年,有着非常良好的愿望和迫切的心情,但就是解决不了。比如说公款大吃大喝的问题。光中央一级就发了几十个文件,但就是解决不了,甚至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是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解决吗?我看只要下决心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我们现在制定的制度,基本上都是要求怎么样,寄希望于人的自觉性;而对于不这样做有什么惩治措施,往往缺乏具体规定;即使有惩治办法了,往往也得不到很好的执行。这样的制度,技术水平太低,太没有含金量。“光打雷,不下雨”,时间长了,大家自然就不把制度当回事了。制度经济学认为:不被执行的制度,比没有制度更为可怕。反腐倡廉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设当然需要制度,但需要高技术含量的制度,出台一个制度,就要执行一个制度,就能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
    要树立心理战的思想。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发现这样两种现象。一种现象是对于腐败问题,人人都十分痛恨,但当自己一旦遇到什么事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就是托熟人、找关系、走后门。有人称之为臭豆腐心理,即闻起来很臭,吃起来很香。还有一种现象是,虽然有偿家教和收受红包是明令禁止的,但如果家里有小孩子需要找老师补课,或者有人需要开刀动手术的,总想给老师、医生送点钱,他们收了,自己心里也就安定了,认为他们会尽心了;而一旦他们不收,自己总有点担心,是不是会不把自己的事放在心上,会不会敷衍了事?这两种现象很有意思,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普遍性,昭示了人的很矛盾、很奇特的心理。这两种心理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也对腐败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现象研究透,打破这种心理怪圈,可能也有助于腐败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廉政文化建设。
    你所说的廉政文化进景区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实问题。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千万不要搞成标语口号式!还是要因地制宜,以本地历史资源为主。例如泰州有个郑板桥,我们开展“板桥竹风”为主题的廉政文化建设就可以作为旅游的一个品牌,各地有各地的特色,不必“一律”。你是一个善于探索和创新的同志,相信你会有所作为,而且对你的探索或许对我们的工作还会有所裨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