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人PPT作品展示–《优秀员工的七种素质》全文演讲词和课件

 digman 2009-06-20

全文演讲词:

各位电信的朋友,上午好!看到有这么多朋友来听我的讲座,我心情很激动,不过我晓得来听讲座的有三种人,第一种,领导安排,不得不来;第二种,来了不听;第三种最可怕,他是来了解下这个张老师到底行不行的。

开个玩笑,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这个自我介绍可以用12345来概括,今年我在企业和高校做了不少讲座,完成了一千多人次的培训,也写了两本小书(超越对手—软件项目经理的18种技能,技术演示策略),都还卖得都不错,在全国我接触过300多家企业,自己也在四家单位上过班,做过五种完全不同的职业。我做过制造工厂的技术员,我做过IT公司的咨询顾问,做过网站的内容编辑,现在是武汉某大学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些企业的内训讲师。大概还是可以归类于有一点点阅历的人。

大家都看到了我今天要给各位交流的主题是优秀员工的七种素质,为什么讲这堂课呢?

因为前一段时间我和很多企业领导沟通,他们都和我抱怨一个问题,他们说,我们的企业战略方向很清楚,发展目标很明确,我这个领导吧不是没有缺点,但自信还能做点事情,为什么事情一落实下去就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呢?

我说:商场如战场,企业如军队,打仗的时候光有优秀的将领还不够,还得有好兵。没有好兵,再好的战略部署和战术,都很难发挥,我就给他们讲了个熊兵的故事。

我这个熊兵,不是英雄的雄,是狗熊的熊。我想大家可能想到了许三多,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个熊样。许三多是虚构的,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支队伍。

大家都晓得明朝的时候有一支军队,打日本人是大大的有名,是什么队伍?对是戚继光的戚家军。戚家军打日本人有多厉害?

在日本的战史书籍中,有这么一个说法那就是玉碎。因为根据日本人的习惯,只要你死在战场上,无论你是战死、病死、饿死、还是逃跑时不幸摔死,统统都叫玉碎。如果把这个概念套用到戚家军的头上,那他的外号就应该叫日本人粉碎机,因为根据历史上的统计,在戚家军威风的那几年,但凡遇上他的日本倭寇,玉碎率一般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自嘉靖三十八年至嘉靖四十五年,戚继光带领部队打了十三战,每战横扫敌军,几近全歼,最大伤亡仅六十九人,敌我伤亡平均比例为30:1,空前绝后,大大的有名。不过也就威风了几年,因为后来没有日本人敢来了。

不过一开始不是这样子的,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刚上任宁绍台参将的职位,这相当于浙江省半个省的司令员,刚到任一个月,倭寇就来了。大概来了上千人,到浙江慈溪抢劫。接到消息后,戚继光十分高兴,他早就想找个机会与倭寇大战一场,扬名立万。为确保安全,他召集了上万名士兵,准备以多打少,用胜利庆祝开门大吉。结果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到了慈溪东南的龙山,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倭寇的主力。著名的龙山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这场战役之所以著名,并非有着什么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只是因为它实在过于莫名其妙,莫名其妙地开始,又莫名其妙地结束。

终于遇到敌人了,戚继光十分兴奋,他立刻观察地形,布置谋划,安排攻击队形,但等他忙活完了,却惊奇地发现,没有人执行他的命令——他们都跑光了。还没开始打,连他的副将也拉着他的衣袖,让他赶紧逃跑,再不跑就来不及了。然而惊愕的戚继光很快恢复了平静,他挣脱副将的拉扯,取出了他随身携带的弓箭,从容地命令部下:

“此处哪里有高地,带我去。”

站在高地上的戚继光审视着眼前滑稽的一幕,人数众多的明军四散奔逃,几百个倭寇在后面穷追不舍,肆无忌惮,看来败局已定了。

然而他决定挽救危局——凭借他一个人的力量。

戚继光拈弓搭箭,瞄准带头冲锋的倭寇头领,一箭致命,就这样连杀三人,倭寇慌了,不追杀明兵了,结果奇怪的事情出现了,他的手下看倭寇不追了,立即掉头追倭寇,更奇怪的是,追出一段,统统集体返回,戚继光郁闷极了,拦住一个兵问:你为什么不追了。这士兵也不见外,大大方方地告诉领导:这是老传统,把他们赶远一点就行了,反正他们还要来的,犯不着拼命。

后来戚继光发现这是真正的熊兵集团,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光荣的集体,职业的集体,绝对不雄起。

这把戚继光气得吐血,后来朝廷给了他三千人练兵,练兵效果如何呢?

有这么一段有趣的对话:

是戚继光和台州知府谭纶的对话:

戚继光说我虽然已经全力操练,但是发现我的部队还有很大问题。

什么问题呢?

戚继光说我的兵大部分是绍兴兵和丽水兵,丽水兵打仗很勇猛,冲锋陷阵非常积极,是战斗的主力,不过,他们每次打仗前总要谈条件。

什么条件?

他们总要晓得作战的对手和人数,然后自己商量,打得赢他们就打,打不赢他们绝对不干。

那绍兴兵呢?

他们倒是更听命令,无论打什么仗都不拒绝,干什么活都没问题。

遵从军令,作战勇敢,那不很好吗?

但绍兴兵有一个问题,如果敌人进攻,他们就会主动撤退。

谭纶听了当场吐血。

可戚继光说的话让人更吐血:当然,如果敌人撤退,他们还是会追,但如果敌人回军,他们还是会再撤退,总之只要与敌人接近30米,要肉搏的时候,他们一般会全军退走,总之,关键时候都靠不住。

谭纶问戚继光那你准备怎么办呢?

戚继光沉默片刻,一声叹息说:我也没有办法。

后来是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在嘉靖三十七年,戚继光在浙江义乌偶然看到一场民间斗殴,义乌和永康的农民为了争矿,从六月份开始两地乡民械斗,打了四个月,三万人参与,死伤两千五百人。义乌人厉害,不但砍人狠,父亲伤了儿子替,哥哥废了弟弟上,连抬到家就死的人,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死了后,你们接着打!

后来戚继光就是在义乌招到四千不怕死的新兵,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指挥,才练成让日本人胆颤心惊的戚家军。

很多企业老板一听就说:张老师,我明白了,企业有没有好员工很重要,你能不能给我们企业的员工讲一讲,怎样的员工是好员工。
我说:现在社会,不怕死的人不是好员工,那是土匪,现在的优秀员工应该具备这样的七种素质。

张老师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观念就是:做一个守时守信的人。

市场经济的基础是诚信社会,所以发达国家的人非常强调诚信。但守信用是从守时开始的,这里有一幅漫画,是一个德国人画的,什么意思呢?

它说的是德国人和中国人对时间的观念。德国人精确到秒,中国人从前五分钟到后十分钟都是12点。

所以张老师提醒各位,守信用从守时开始,这是个大问题。

各位,一天上班不迟到容易,天天都能按时上班不容易,那它就是你的一种工作技能。

我原来在一个企业开展内训,地点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地方比较偏,30多个人上课,总是有人迟到。后来我问他们为什么迟到,有的说武昌火车站修路堵车,有的说公交车没有按点到,还有说地方不熟的。

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讲了我是怎么到武昌分校的。

我说我到了武昌分校第一天,怕迟到,起得早,6点就起来了,自然到得也特别早。

我有个习惯,到站记公交车站牌。我发现有570,587,902,306,72,74路车经过这个学校。每个公交车的线路我都记清楚了,然后我就晓得,我住在万科,可以坐586到谓语诚转570,也可以到尤李村转72路,也可以做903到晒湖转587。当然还可以从武昌火车站转车。

看完了我还没走,我还在那里站着,因为还早,去早了也没用。我就在车站那里观察计算每个车的到站间隔时间。后来发现570要25分钟才一班,587要8分钟一班,902,306三四分钟一班。这样我就晓得我走哪条线路等车时间多长,大概要多少时间。 第一天我回家的时候和第二天来我又走了不同的路线,自己亲自测量了每条线路实际耗费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很奇怪的是恰恰是等车最长的570总耗费时间最短,因为走的线路偏,不堵车,而且25分钟一班发车时间准点,反而最好用。

然后我还评估了在哪里提前下车是非常好拦到的士,因为万一去晚了就要考虑提前下车打的赶过去,就必须清楚在哪里下车特别容易拦到的士,否则有心拦的也未必够运气等到。

做了这些准备工作,我不但可以做到不迟到,而且可以做到7点起床都一定不会迟到耽误事情,还不用打的,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和成本。

各位,所以海尔张瑞敏说:把简单的事情每次都做对就是不简单,这句话是很深刻的,光有观念还不够,得把这种意识贯彻到工作中去,那就不仅仅是观念,绝对要很多制度和技能才能保障做到。

我原来做部门主管的时候,真的是特别累。

为什么呢,因为要布置的工作太多,交给不同的下属去做,还是不放心,不晓得他们是不是真在做,是不是按规定的时间做,是不是按我说的要求去做。

因为总是不放心,就总要不断打电话跟进,余世伟说无能的管理者电话总是特别多,大概就是我这种情况。

事实上,我的经验是员工承诺得好好的事情,一问总不是哪个事,再问理由,总是有客观原因,反正他是尽力了。

后来我就有个体会,中国很多员工在工作中不是努力主动找方法解决问题,而是只要肯找,借口总是有的。

所以我非常强调守时守信,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真正重视自己的承诺,就会自动自发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每个优秀的员工都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意识:承诺就要做到!

事实上人总有估计错误的时候,高估自己能力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重视承诺的人一定是:万一做不到也要让别人晓得为了做到这个承诺,自己是真脱了层皮地在努力,这样才能给大家一个有担待,可托付的好印象。

我讲了这么一个体会,有个企业老总就很有感触,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案例,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他有一次给一个新进的研究生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他完成一项战略投资规划的方案,并要他在本周五下班前把方案交给秘书。但是到了周五下班时,那个研究生很想把方案做完美,就觉得方案中还有一项内容不是很满意,这时他会怎么办?

这个员工想老板周末肯定是在休假,应该是没有时间看方案的,那我会利用周末修改方案直到满意,然后下周一再交给老板。这样老板最后看到的方案质量很好,肯定让他更满意。

但恰恰这次老总周末出差去谈一个项目要带这份方案去看的,结果就耽误了事情。

其实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明白应该按时按承诺把方案提交给老板,完成工作是自己的本份,因为老板布置的任务,守时非常重要。在提交方案的同时,如果担心质量问题可以加个备注,说明方案中有需要修改和讨论的地方,

周一可以进一步提供修正版本,另外周末我电话随时开,有问题随时响应。

肯这样做事情的人就让领导非常放心和舒心。

如果你也不想成为那样被领导怨恨的员工,那么你就得了解张老师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二个观念:

要事第一,因为专注才产生效率。

不晓得大家听说过奥卡姆剃刀定律没有?

12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哲学上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

经过数百年发展, “奥卡姆剃刀”被引入了各个学科,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深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我在做咨询顾问的时候有一次在一个企业开会,企业老总要求所有部门的人讨论一个信息化方案,然后邀请了一

位老外专家旁听,他翻译给专家听,请专家发表意见。结果这个专家只说了一句话,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话:

我不晓得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什么事情都喜欢让所有的人都来开会,发表意见,要想这件事情今天做完,交给一个人去做好了,要想这件事情明天做完,交给两个人去做好了,要想这件事情做不完,大家一起做就好了!

做为一名优秀员工要经常考虑自己要做好哪些事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紧急的,集中精力去解决最重要的事情,不要让细节影响你的判断。

我在企业中常常发现一种错误,普通员工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就是把公司安排的本职工作先做到位。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员工往往是感觉怀才不遇,总觉得公司战略或部门管理有问题,不应该这样做而应该那样做。结果就是员工天天想战略(写万言建议书),领导天天去抓执行(写万行制度文)。

我做员工的时候也曾经犯过这样的毛病,一出差和销售吃饭就常常相互倒苦水,开玩笑,发牢骚,对公司管理不善共鸣得很,全然忘了如果有时间发牢骚,不如做点工作也许就是积沙成塔,量变到质变。

所以我常常开玩笑说我做部门管理的时候,一见员工出差回来就想放假,不能让他们见面,因为大家一见面就发牢骚,而且还发高水平的牢骚,就是不肯相互交流工作经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工作时间。

要做到要事第一,就得懂一点时间管理的技巧。重要的事情往往也是比较复杂,需要投入相对多精力去解决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最怕中断,一中断就等于半途而废,需要从头来过。

因此我的习惯不是重要的事情先做,而是要预留足够的时间来处理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确保一次做完一件事情,这样才是效率最高的工作方式。

所以我上班除了非常紧急的要事外,我是习惯先把所有不重要的事情都处理完,然后找个相对不受干扰的时间去处理重要的事情。事实上很多时候我在单位不怎么工作,因为电话会议不停,只好把工作拿回家做,没有干扰效率才高,否则总做不完。

所以重要的事情首先不在于你有没有去做,而是要投入最有效的时间去做完它,能保证重要的事情被响应,不耽误,这才是最关键的。我们的工作中往往很容易陷入事务性细节,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

例如我去很多企业,干部压力很大,天天加班,其实他们问题最大症结就是缺少足够技能的熟练人员来执行任务,那么很显然最重要的工作是招人培养人,但实际上往往是压力来了亲自上一线,结果没有新血,永远跳不出这个恶性循环。

仅仅知道去做重要的事情是不够,还得做到质量。重要的事情没做到质量,很多时候还不如不做。

我参加工作久了,发现在中国企业对大部分的工作质量要求并不太高,只要做到两点就可以了:

第一是做完了!
做完这是最低的质量标准,但是我发现很多企业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留尾巴,结果有尾巴的事情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乱,生活也越来越烦乱。

第二是不要出错。
我这里说的错误还不是什么高级错误,而是不要犯低级错误!高级错误可能是能力问题,经验问题,其它意外因素造成的,但低级错误基本上是个人责任心和态度的问题。

各位,我们自己在工作中所有的工作如果能做到这两条,真的是很不容易。如果是我的员工每次做到这两条,都会让我很感动。

我们天天把高标准,高质量挂在嘴上,我只是想告诉各位,想做一个优秀员工吗?很简单,关注重要的工作,把事情做完,做对,不要出错,够了!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不是这样要求自己的,自己对重要的工作没有质量意识,不过是因为领导压力在做而已。

如果一个员工很擅长处理重要的事情,总是要事第一,那么他很快就会拔尖。

而一个人越优秀,找你的事情就越多,这就是企业常见的鞭打快牛效应。这个据我观察,在国企民企外企都是一样的。

一名优秀的员工应该意识到,要成长要进步就得做好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且一开始,压力和回报往往是不成正比的。

一个人不能被压力压垮,而是要象弹簧一样,压力激发他的潜能,让自己跳得更高。

各位一定要清楚,遇到压力是好事情,因为压力就是帮助最后的成功者去淘汰你的对手的,当然很多人在压力面前选择了被淘汰。

没有谁喜欢压力,但成功者大多是从逆境中走出来的。逆境的压力能丰富人的社会生活经验,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变得成熟。所以我们看名人传记,最重要的不是看他多成功,而是他为了成功吃了多少苦,我们能不能象他们一样抗压?

我讲压力,很多人有同感,也有人给我说,张老师,我觉得我能吃苦,就是不晓得为什么,做事情就是提不起精神。

我说原因很简单,没有目标。

大家最近都在看《士兵突击》,谈许三多。我常常在想,许三多为什么让这么多人服!很重要一点他真的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可能很多时候都是投机心态。

为什么他能不抛弃,不放弃?就是因为他心中总是坚持他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他从来没有动摇过,他想不被爸爸打,不被看成狗崽子,想成为一个人,这种渴望,让他有一切动力在任何环境里都踏实去努力!

所以大哲学家尼彩有句话:人惟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境遇!

如果我们没有目标,就不会有前进的方向,也不会有坚持的理由!

现在很多人承受了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在很多的时候,我们的售后服务的人员都是处在一种高负荷的紧张状态的工作环境之下,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这很正常,因为服务的需求会有所波动。所以很多人说自己工作压力大,大到受不了,我们可以列举很多理由,例如时间不够、业务不熟、任务没完成、资源不够等等等等。

但我说实话,我参加工作久了,就发现工作其实能给我带来的压力很小,因为工作给人带俩的不适应很短,一旦业务变不熟悉为熟悉,个人能力提高了,对付工作没困难。

我的压力基本上不是在单位人际关系出了问题就是家里后院起火。这种持续的烦躁情绪才让我累,所以我们常常不是说身体累,而是心累!

真正的压力不是因为突然发生而让人难以抗拒。

举一个例子,现在这里有一个凳子,能举起来的请举下手?(全部举手),能坚持举十分钟的请举下手?(有一小部分没举手),能坚持举一个小时的请举一下手?(基本上就没多少人举手)

我想这个小测试非常说明问题,在工作中往往是突发的事情最可能激发我们的潜力,真正的压力,不是因为它很大,很难,而是因为每天都要持续去面对同样的问题,重复的工作,紧张的人际关系最容易造成人的自我压力!

所以要观察一个人是不是真抗压,就不要仅仅关注他在大事情前的表现,而是在重复性工作中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家人和同事始终保持良好的沟通。

我倒是经常看到很多人把家庭的压力带到工作,把工作的压力转嫁给家人,恶性循环!大家不能不引起思考。

各位,化解压力并不容易,化解压力需要生活的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学习中来。

优秀的员工一定是善于学习,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找到自己的工作方法。

我这里要特别强调,我们总喜欢强调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我个人原来也是希望学习高手的捷径。后来我发现,最有价值的事情,不是研究别人的成功,而是在他们成功之前,他们走错了哪些路。也就是失败。

我们做工作往往不是因为不晓得怎样做可以做对,而是总是有干扰让我们把正确的事情做错!

所以我最近写了本书叫《超越对手—软件项目经理的18种技能》,卖得还不错,我想很可能我的一个原因是在书里面写了很多很多事情不能做,做了就会如何的缘故。

所以真正善于学习的人要从别人的经历中看出他没有做哪些事情才能走到今天,而不是做了哪些事情。

不仅仅是要善于从失败中学习,还要套用余世维先生的一句话:要随时随地随人的学习。每个事情,每个人身上都有可学习的地方。

我最近给一个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做培训,他们招生竞争很激烈,问我有什么新办法?

我后来给他们想了的很多办法,他们觉得很有创意,觉得我很厉害。我哪里有那么厉害?我是抄的。

怎么抄呢?我发现武汉很多招生机构喜欢打公交站牌广告,那么公交站牌广告的有效覆盖群体其实是相当一致的。所以我仔细研究了武汉的公交站牌广告,发现只有三类:美容整形的,无痛人流的,再就是职业教育培训的。

我没有研究职业教育培训的办法,这些办法他们比我还清楚。我去研究美容整形,无痛人流的医院是如何挖市场,如何去促销的,这样一研究,果然触类旁通,学到很多东西,再去现学现卖,被人以为是专家。当然我也老实告诉他们我的方法,请他们学会随时随地随人的学习。

不过要学习别人的想法得破除心中的成见,有个说法叫空杯心态,你不把杯里的水倒掉,就无法接纳新的理念。

的确是这样的。

举一个很实际的例子,我们都晓得中国电信是一个很棒的企业,很多人都羡慕能进入中国电信。但中国电信的员工有个特点:我们一说电信好,电信的员工立即就说那我们不如移动,移动比我们好多了,这里好那里也好。

既然大家都这样说,所以做不过中国移动自然是应该的。所以一谈到和移动就某个方面竞争,很多人一开始就下结论,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现实的,这是无法操作的,这是超出公司能力的。

这就是成见,有了这种成见,谁还会有动力去挑战貌似强大的对手,去主动发展自己,丰富自己呢?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强大到不可战胜的企业,也没有弱小到无法竞争的企业。关键是我们自己不能有成见,无成见就可以发现,世界上可学习的地方太多,可为我所用的资源也很多,天地自然为之一宽。

我这里也想问问大家:我们是否有这样的执念存在,导致我们无法接受新思想新做法呢?

我建议大家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学习,要了解公司内部体系,要了解竞争对手,要熟悉国家政策,要对一切新兴的市场保持敏感度,这点非常重要,例如电信是做大量消费者的,那么所有对大量消费者的新办法新理论都可以借鉴。例如互联网经济上的长尾理论就特别适合电信发展增值业务学习,保险行业的保险套餐系列管理制度就非常适合电信的资费套餐学习,生活垂直搜索门户就非常适合电信114服务学习。

一个人见得多了,识得广了,思维就活跃,就容易产生新思维。

一名优秀的员工要善于总结,从现有资源中找到创新的思想火花。没有创新的思维,事业是不可能取得跳跃性的进步。

很多员工认为,我现在的工作什么条件都没有,没有办法。其实工作不是打麻将,有时候完全看手气,很多时候工作是在打桥牌,不在于牌取得如何,而是如何叫牌和出牌。每付牌都有赢的机会。

有个故事给我印象很深刻,是华为的一次会议营销。

1999年,华为在内蒙古召开自己第一台移动交换机(GSM)开通及现场观摩订货会,一个省的订单就可能达到几亿美元。

当时,来自各个地方的客户都住在北京,由于内蒙古距离北京较远,路况又差,要让这些皇帝女儿出巡到那么偏远地区困难很大。而大家晓得,这样的大项目没有亲眼看看典型用户应用,没有老总敢拍板上马的。

怎么办?我想一般人估计就只好放弃,或者用常规办法去邀请,最后效果很差。但华为人大胆创新,想出了一个让人叫绝的办法。

经过策划,华为想出了一个绝招:花巨资从美国租用来一架直升飞机,又以最快的速度从国家民航总局搞到了国内临时飞行许可证,然后用这架飞机把客户直接接到内蒙古。这些地方大员虽然坐过各种飞机,但没有坐过作为专机的直升飞机,个个都想试试。

其时,正是菊花黄螃蟹肥的好季节。华为公司又用这架专机从上海把鲜活的大闸蟹和一位专做螃蟹的高级厨师从上海接到内蒙古某县,为客户现场清蒸大闸蟹。这次活动花费可能是华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多达千万余元,但获得的订单金额也是最多的,为华为陆续带了几十亿的合同。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案例,就只有一个感觉:高人!佩服!实在是牛!我就想不到,这一下人和人的差距就出来了。

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好比万花筒,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思考,都可以给自己的世界添加无数的光彩!局限是一个人的不是知识,往往是你的思维模式,突破自己的思维模式,你就等做得更远。否则工作不过是不断重复昨天,不断累积厌倦感,不断制造压力而已。

不过优秀的员工还应该知道一件事情,员工常常在考虑可以做什么,而领导是考虑什么不能做的,所以创新思维要有,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建议被否定就失去创新的动力,而应该做更全面的规划。

还有一个大家可能都熟悉的故事,不过我这个版本也被人创新了,再和大家分享一下:

故事开始: N个人去参加一招聘,主考官出了一道实践题目:把梳子卖给和尚。众多应聘者认为这是开玩笑,最后只剩下甲、乙、丙三个人。主持人交代:以10日为限,向我报告销售情况。

十天一到。主试者问甲﹕“卖出多少把?”答﹕“1把。”“怎么卖的?”

甲讲述了歷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遭和尚的责骂, 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 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主试者问乙﹕“卖出多少把?”答﹕“10把。”“怎么卖的?”

乙说他去 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髮都被吹乱了, 他找到寺院 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 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 善男信女梳理鬓髮。”住持採纳了他的建议。那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下了 10把木梳。
主试者问丙﹕“卖出多少把?”答﹕“1000把。” 主试者惊问﹕“怎么卖 的?”

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剎,朝圣者、施主络绎不绝。 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观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剎应有所回赠, 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便可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 把木梳。 得到“积善梳”的施主与香客也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 圣者更多,香火更旺。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一挑战者——丁,找到主持人说,卖给和尚1000把梳子算什么?我可以让和尚源源不断地买我的梳子,至少也得上千万吧。以一年为限。许多人都认为开玩笑。

他还是找到了那个主持,问他:您这边每天大概能赠出多少把梳子呢?

主持回答:差不多50把。

他继续问:您觉得这与您所获得的香火钱相比是不是也是成本呢?

主持回答:是的,虽然是赠,但是也是钱啊。佛门本来就没有什么钱。

他又问:你有没有想过收费呢?

主持回答:怎么收费?

他说:到您这来的人有达官贵人,也有平民百姓。总之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吧。您可以在梳子上下点工夫,让您的梳子在价格上有了价值的区别?卖给不同的人。您在准备几把梳子,取名为“开光梳”,千金不卖,只赠送有缘人。然后把您的梳子在命名为“智慧梳”“姻缘梳”“流年梳”“功名梳”。 一方面您的收入增加了,另一方面您的寺庙的档次也就体现出来了。

这个主持一听,觉得有点道理的,于是就说好,这事就交给你来办吧。

丁很快就请了几个记者来宣传了一下这家寺院。然后造了一批梳子。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开光梳”仪式。当地的政府要人、各界明星都来了。当天就卖出了10000把梳子。寺院的名气一下自上去了。

其实大家将来也可以创新一把,把这个故事改造成自己的销售版本。创新真的是无处不在,只能有心人。

一个人很能承受压力,很善于学习,很有创新思想,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而且还很有执行力,说到做到,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牛人。

牛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觉得自己太能干,只不过被同事,甚至是公司拖累了。而且往往觉得其它的人素质有问题。

我曾经听到一个员工在餐桌上公开讲:要是公司每个人都象我这样,公司早就做好了!我很不客气打断他:要是公司每个人都象你这样想,公司早就倒闭了!

大家晓得NBA是最强调球星魅力的,不过大家注意到耐克牌的广告,一群NBA明星一起打球,最后一句火箭队麦迪广告词是:你以为哪是我一个人干的?

最近阿迪达斯的广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没兄弟,不可能!

在NBA流行一个笑话:限制科比赢球的方法,就是让他一个人投篮。即使在NBA这样的明星文化中,大家也晓得角色球员是不可或缺的,在现代社会复杂交易中,没有人可以一个人去赢,我们必须依赖团队的力量。

我参加工作后发现,很多人面试时都强调自己非常富有团队精神,易于合作。真正做起工作来不是哪个事。

团队精神最大的挑战就是那句老话:民不患寡而患不匀。而生活往往不是以公平的面目出现的。

人和人就是喜欢比较,往往还是带着有色眼镜片面的比较。我不晓得很多人心里是否这样想过:我自己工作这么努力,而谁谁谁天天在那里混日子,要是他们象我这样工作,大家都不累,事情也没这么麻烦。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经常这样想过,慢慢就经常不满意同伴的工作,不信任同伴的工作,而且后来好象同伴也不能相信我的工作了。

后来有一次我找老板抱怨给我的员工心态,价值观有问题的时候,听到一句让我恍然大悟的话:在工作中你其实没有机会选择你的员工,但你可以选择培养你的团队。要建设团队,不是要每个人都很能干,一个人再能干也干不了多少,关键是每个人都在为一个目标去做,去形成合力。否则在一个团队中一个人若以为自己不可替代,那么公司就一定要找人替代他。

既然团队是大家去补长取短的组织,那么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同伴,他们可能有缺点,有不足,但我们轻易不要怀疑他们工作的质量,工作的态度,其实绝大部分情况下,人和人是一样的,没有谁故意要把工作做得不好,只不过,我们常常让情绪控制了工作而已。别人是如此,我们同样也是如此。

我想请大家记住一句话: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当然少数人还是必须做很多,而且回报未必成正比。

其实,即使你的团队同事真有问题,大家仔细想一想,在工作中抱怨你的同事,抱怨你的团队难道就会让事情变得更好?我看往往是加剧了部门之间的对立,同事之间的隔阂,不但工作压力更大,而且工作中遇到或明或暗的阻力更大,这样个人又如何能成功呢?

所以明智的人会选择善待自己的同事,把他们当作客户一样去服务,也许下一次他就能给你很大的帮助。所以一个人真有团队精神,光相信自己的同事还是不够的,平时就应该注意对人脉的积累,了解每个人的长处,优点和不足,真正到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得心应手。

比尔盖茨曾经给所有的年青人送了一句话:善待陌生人,也许他是你明天的老板。更何况我们要善待的是自己的同事呢?

我自己就有这么一个心态的受益人,我平时和公司不同部门的人关系都很好,平时中午坐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了解他们的爱好。我居然发现有三个女孩子都是美工爱好者,做图片和排版很不错,结果有一次公司需要紧急写一个方案,需要制作大量图片,外面一时找不到美工,我就联系到这三个女孩子,帮了大忙,陪了将近三个通宵,把方案完美地做出来了。如果不是平时有感情积累,很难得到他们的义务帮助的。

最近我给学生做交流,感触就非常深,有学生班委提出一部分学生学习不积极,不去上课,影响课堂纪律,学生干部管理他们很困难?能否不管他们,这样想上好课的同学还可以不受影响。我上大家可能都在看士兵突击吧,都晓得钢七连吧?钢七连为什么有凝聚力?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自己的团队队员。你们当初高中成绩不好,被放弃到慢班,慢班的又想办法不算到学校学生的升学率,总是被别人放弃,好不容易来到一个学校,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同学就看不起不努力的同学,就想放弃他们,这不对。今天你不帮助他,等到明天你状态不好的时候,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也会被别人放弃的。

富有团队精神的人最高境界我以为不但是相信自己的伙伴,善待自己的伙伴,而且能在团队中相互提升每一个人的能力,相互促进提高,发挥出最大的整合战斗力!

就象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红三连感化了整个五班,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需要去改变,最后他还改变了他的同乡和队员成才,让成才真正成为一名职业军人!不但自己努力,还可以不断激励别人!这才是让我们每个人最佩服的地方。

我原来认识一个朋友是做销售的,一开始进入盛大网络推广游戏,他进去的时候盛大还是个小公司,一口气进了30个人,在上海试用,负责一家家找网吧谈合作。大家都晓得网吧都是在巷子里,需要用脚一家家的找。他们每个人都负责一片区域,在炎热的夏日下一家一家去扫街。

这份工作绝对艰苦,而且试用期收入很低,没一周,人就只剩下一半,每天回到公司每个人都叫苦连天,只有一个人什么也不说,每天早早就出去跑业务,快到了月底的时候,只剩下七个人了,业务推广很艰难,我这个朋友感觉自己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就找到哪个唯一不诉苦的人,问他:“大哥,我实在受不了了,本来我准备离职的,但我实在太佩服你,你从来不抱怨,你能不能带我一周,我跟你跑,我不能白来这个公司,至少我和你学点东西。”那个人同意了,结果每天两个人一起扫街。还真奇怪,两个人一起做,好象工作压力一下子小多了,工作也开始顺利起来,后来两个人都坚持下来了,后来盛大让他们分别做了一个地区销售主管。我朋友非常感谢那个人,没想到那个人给我朋友说:要不是你要跟着我,其实我也快坚持不下去了,我还得谢谢你!

其实很多时候工作就是看谁能坚持下去,一个人是最孤独最脆弱的,要是人晓得有一个团队在背后和自己同甘共苦,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

我自己原来做项目的时候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项目没希望了,销售不放弃,要我再去做一次技术演示,当然既然做就要认真准备,等我做完了,好象效果还没出来,销售泄气了,这个时候换了我鼓励销售,你小子让我做了这么多,你可不能轻易放弃,就这样相互鼓励着居然也下了不少项目。我不晓得很多所谓黄金搭档,业务能力到了一定水平,是否更重要的是相互心理上的支持。

这就是团队精神第三阶段:团队可以激励每一个人,让每个人发挥最大的潜能。

我常常给自己讲一句话:成功一定要努力,努力却未必成功,成功未必有回报,回报也未必在我。

可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放弃努力,这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要让自己养成不是为了回报而努力工作,而是养成做工作就要努力的习惯。

这就是心态,心态越低,人生抗击大能力越强。反而可以把利害看得越穿,利害看得越透,牵绊你的顾虑越少,事情反而越可以把境界做得更大。

做工作做到最后,不是比业务能力,业务上的绝大部分事情给你机会,你稍微注意,完成到要求是不困难的。就象我一些银行朋友做柜台,其实好多不是正规学会计的,没有关系,经过培训其实谁都可以做好。到最后比的是心态,好心态才能成就大事业。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郭德钢说的个段子:“人干点好事儿总想让鬼神知道,干点坏事儿总以为鬼神不知道,我们太让鬼为难了。”哎呀,很多人做工作恐怕就是这个心态。

说是不求回报,努力工作,其实一旦觉得有一点点不平衡,心理就不愉快, 不由得就那工作质量撒气。这样的员工当然很难走向优秀。

有人可能认为工作环境实在太糟糕,领导实在太无能,工作性质也实在是太简单。自己是没有办法。其实他们心里想的是:工作是不分贵贱的,但收入是分高下的。

其实我们应该以卑微的心态做人,以发展的理念做事这个理念要求自己,如此想来,天下便无不可为之事也。正所谓“做事不贪大舍小,做人莫媚上欺下”。这才是好心态。

不要觉得是小事,琐碎的事情就无法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网上很多人谈许三多觉得最精彩的不是他在老A部队的经历,而是许三多在红五班的傻气。正是这种傻气反而成就了许三多和一般人不同的大气。

我们公司原来有个前台,做工作很简单,就是来人微笑,指路,接电话,转邮件和订票。可以这个前台非常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呢?就是这样简单的工作她天天都能微笑面对,而且把工作做得很细致,谁找她办过事,下次都叫得出你的名字。我们非常喜欢她,本来是个临时工,后来转到开发部做秘书。有人说她运气好,我说不是这样的,我也见过很多公司的前台,时间长了一点笑容都没有,没有微笑的前台,怎么会让人喜欢?你自己去做前台,天天这样枯燥的工作,有时候一个小时一个人不见,有时候忙得要死,你做三个月,收入还很低,一个月800,天天都微笑?我看很多人做不到。

事实上,很多成就大事业的人往往能把身段放得很柔软。大家都晓得明星刘德华,按说我小时候就有很多人追求他很多年,我小孩看到他都说他是爷爷了,但还是这么红,为什么?

最近看一则报道:

刘德华中国站巡回演唱会在成都举行最后一站演出,华仔为救冲过警卫线送花而被警卫追打的歌迷,竟奋不顾身跳下七呎高的舞台,亲自把歌迷带回后台才安心返回台上继续演出,全场六万多观众被他英勇行为感动非常,“刘德华我爱你”之声,掌声,纳喊不绝声震憾整个场馆。刘德华红了近30年真的不是没有道理,到了天王级别,对自己歌迷还是如此敬重,难怪有那么多歌迷喜欢他!有人说他是作秀,我看这个秀做也不简单,要不你也从七呎高的舞台跳下去看看?万一摔着了怎么办?

对比我们一些明星一火就起二皮脸,不可一世,到处摆谱,不得人爱,所以红也红不过几年就淘汰。

最近李安的色戒很火,女主角汤唯更火,我也很喜欢她。有一个细节,电影公司在片厂内举行《色戒》传媒见面会,安排中港台、日本、新加坡等过百传媒出席。见面会上,李安逐一介绍演员出场,最后一起合照的时候,他想将羽绒服拉链拉上但不成功,身旁的汤唯见状即时出手相助,可惜初时同样不成功,历时3分钟之久,梁朝伟及王力宏都好奇望她,李安两度示意不用拉却未能阻止,流露尴尬神情,但汤唯不为所动,坚持帮导演拉上拉链。

整个场面被媒体全程拍下,有人感慨汤唯会做人。我自己想,我要是李安,嘴上一定说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心里一定很受用,我没选错人,她绝对不会将来忘记我的提拔,做白眼狼。所以后来不管到哪里,李安谈汤唯那评价是越来越高,到处给她做广告。而汤唯在李安面前,包括在其它电影合作成员面前,至少目前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

我相信,只要她能保持这份淡定,红是必然的,而且可以红得长久一点。

刚刚讲了这么多,简单总结一下:我认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应该具备如下七种素质:
1、守时守信,说到做到;
2、要事第一,把握质量;
3、压力是他前进的动力;
4、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5、用于挑战, 敢于创新;
6、个人和团队的完美统一;
7、把自己心态调整到最低。
当然很多听讲座是听起来感动,想起来激动,躺上床(回到办公室)又不想动,这就是激情、决心与现实的差距

希望大家听完我的讲座,能够真正对工作有所助益。谢谢大家!

欢迎传播,免费畅享!

转载请注明作者博客: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