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拿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经验总结

 Soyoung_lam 2009-06-28
 
 
推拿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经验总结  

   作者:陈建宇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470次  更新:2007-11-25 21:17:46    〖字体:小 大〗
   〖我要投稿〗

 
   推拿是一种非手术型的治疗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的治疗,其特点是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本人经过15年的临床工作,对本院于2005/06至2006/06收治的98例颈椎病患者,加以归纳总结.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由于颈椎椎体增生或颈椎间盘突出造成的刺激,从而引起颈神经根、或颈部脊髓、或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压迫而产生综合症候群。
  病因与病机  
 
   外因:各种急、慢性外伤可造成颈椎间盘、韧带、后关节囊等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促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然后产生头晕、肩臂麻木酸痛,甚至下肢瘫痪等症状。
 
   内因:椎间盘退变是本病普遍的内因。颈椎间盘一般从30岁后开始退变,颈椎间盘的退变从软盘板开始,软骨板逐渐钙化,髓核逐渐脱水,以至纤维化,椎间盘厚度减少,椎间隙变窄,脊柱稳定性下降,后关节囊松驰,关节腔减小,关节面易发生摩损伤而产生增生;同时,勾椎关节面也因间隙变小而易发生磨损造成关节增生;因椎间盘厚度下降,使椎间孔上下径变窄,使各增生部位更易压迫神经血管而产生症状。由于增生部位的不同可发生各种不同症状。椎体前缘增生一般无特殊症状。椎体后缘增生使椎管前后径变窄,出现压迫症状,称作脊髓型颈椎病;椎关节侧方增生使椎动脉受到压迫,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体侧后方后关节前缘或勾椎关节后方增生,使椎间孔变小,可产生颈丛或臂丛神经根症状。
  祖国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早有精譬论述。《灵书精脉》:“小肠小太阳之脉,是动则病,不可以顾、肩似拔,似折”。
  临床表现  
 
   神经根型: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或颈枕痛,枕部感觉障碍等;在颈5以下者可显颈僵,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有电击感,并伴有手指麻木,上肢发沉,受寒冷刺激酸痛加剧,在温暖的条件下,酸痛减轻,无力持物等症状。
  椎动脉型:可表现为颈肩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
  混合型:混合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各型很少单独出现,最为常见的是同时存在,两型或两型以上同时出现。
  临床检查  
    多数患者的生理弧度消失或变直,后伸受限。当患者颈后伸或向病侧弯曲时,上肢和手部出现放射性麻木和疼痛,臂丛牵拉试验为阳性,扣顶试验阳性,血管试验(又称爱迪森氏试验)为阳性;在相当颈椎4-5、5-6、6-7平面,颈椎棘突病侧可找到明确的压痛点,并出现上肢放射痛;对比两侧上肢,病侧握力下降,及上肢腱反射减弱,受压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退。在临床诊断时,必须与脊髓神经肿瘤、脊髓空洞症、颈椎结核、类风湿性脊柱炎、原发或转移型肿瘤、前斜角肌综合症、锁骨上窝肿瘤等病相鉴别,才能适用推拿治疗。
  治疗方法
  舒筋活血,理气通络。
  手法:推、滚、揉、拿、按、拔伸法、旋转复位法、搓法、抖法和拍法。
 
   操作: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做轻揉缓和的一指禅推法,由风府推向大椎,由风池推向肩中。在颈肩,臂部做滚法,进行放松法治疗,按揉风池、天顶、缺盆、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禹、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内关、外关、神门等穴。手揉颈项部并配合推桥弓、椎肩部。上肢做交替手揉拿揉法,然后做拔伸法,若有颈椎间盘突出症者,可用坐位不固定的颈椎旋转复位法,搓抖臂部时再用切打法作为结束手法,速度由慢到快。1次/30分钟/日,10次/疗程,宜治2-3个疗程。
 
   以上诸法合用,可共奏舒筋活络、调节营卫、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肉韧带弹性、整复关节正常功能之效果,使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而临床治愈。
  讨论
    推拿是一种非手术型的治疗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的治疗,其特点是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本人经过15年的临床工作,对本院于2005/06至2006/06收治的98例颈椎病患者,加以归纳总结,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总有效率达90%以上,治愈率达78%,认为许多病人,尤其病症不是很严重的病人,手术治疗很不情愿,服用药物又效果不明显,自我锻炼或卧床休息也罔效,而认真仔细地给与推拿治疗,患者的病痛改善得非常明显,所以治疗颈椎病,推拿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