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饮食保健:支持环保 多吃昆虫少吃肉2009-6-29 13:07:01 来源:39健康网 作者:佚名
对于人类已经习惯了大快朵颐的胃来说,节食应该是资源紧缺预算紧缩时的无奈之选。为此,纽约先锋食客大卫·格雷瑟提出了一个折衷建议———多吃昆虫少吃肉,作为一种富有营养并且可持续的食物来源,昆虫食谱更加环保。 培育昆虫所占用的空间和消耗的资源相对来说更少。它们只需要很少量的水,因为从食物中就可以摄取足够的水分。生产150克牛肉需要消耗3290升水,但饲养等量的蚱蜢,只需要在饲养箱的底部放置一块湿毛巾,每周更换即可。此外,昆虫是冷血无脊椎动物,它们将食物转化为能量的效率(ECI)更高,而家禽家畜是温血动物,需要消耗更多食物,从中摄取热量以维持体温。比如,牛的ECI值仅为10,而蚕的ECI为19—30,德国小蠊的ECI最高,达到了44。 从蛋白质的丰富程度来说,昆虫比不上牛肉或者鸡肉,100克负子蝽或蚱蜢含有20克蛋白质,而100克瘦牛肉中蛋白质含量为27克。不过,昆虫食品也有禽肉制品无法比拟的优点,比如蚱蜢的脂肪含量只有牛肉的1/3,负子蝽的铁含量几乎是牛肉的4倍。非洲市场上常见的经脱水处理的蚱蜢干,其中所含的蛋白质甚至高达60%%。 格雷瑟认为,昆虫消耗的食物和水都相对较少,未来可以作为人类蛋白质食物来源的重要补充,甚至取代那些越来越稀少的食物品种。最近就有一项研究显示,到2048年,鱼的产量和供应将面临崩溃危机。 其实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中,食用昆虫的历史已长达千年之久,全球约有1400种昆虫已被视作盘中佳肴了。在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捕集昆虫已经逐渐商业化。南非有一种蝴蝶树,每年4月或11月,树上就爬满一种蛾类幼虫,当地农村的村民们有从树上捕捉幼虫的传统,这是他们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而近来,这种幼虫制成的食品经过包装以后,也已变身成为极具特色的地方土产了。 不过,即便捕捉昆虫的行为已经商业化,大部分昆虫仍然是来自野生的,因此能够捕获多少全靠大自然恩赐,而且长此以往,这些昆虫也将面临过度捕捉的危险。要想使昆虫食品的供应稳定并且持久,就需要发展昆虫人工养殖业。目前在泰国,人工饲养的龙虱和竹虫已是市场上常见的食品了。 格雷瑟一直不遗余力地鼓励人们享用昆虫大餐。几乎每个月,他都要访问一所中学或者进行一次公开演讲,宣扬食用昆虫的好处。他自己成立的公司目前并不售卖昆虫,但他已经有进口可食用昆虫的计划。在美国,昆虫通常只作为一种新奇食品出售,比如加州hotlix公司生产的盐醋蟋蟀,利用昆虫作为原材料制作的各种甜品就是该公司的一大市场卖点。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生物资源工程系系主任罗伯特科克表示,如果人们对于吃下一整只昆虫有无法克服的抵触心理,那么从昆虫中将蛋白质和油脂等成分提取出来,然后制成食品也是可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