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基沣(1898年-1980年1月20日),字芑荪,直隶(今河北)藁城人。 何在1923年于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参加冯玉祥部队(即西北军)。1930年西北军于中原大战失败后解体,其一小部分退入山西南部,被国民政府改编为第29军;1931年何被派任29军109旅副旅长。1933年春,赴喜峰口抗击日军,以战功升为第110旅旅长。卢沟桥事变前夕,率部驻守卢沟桥一带,多次挫败日军。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直接指挥驻军抵抗。同年8月初,何升任77军179师师长。11月上旬,何基沣率部退守大名府,遭遇日军围攻,终因弹尽援绝而失守。何与部下撤退到南乐县城后,拔枪自戕,幸得部属及时抢救方得脱险。 1938年,何经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连玉岗的介绍,对中共及八路军有较深刻的认识。后在武汉经朋友的介绍,他会见了西北军的故旧,当时已是共产党员的赖亚力,并通过赖亚力的协助于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然后由周的安排于同年2月秘密到达延安。在延安的期间,何与当时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人面谈后决定加入共产党,并于1939年1月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已成为共产党员的他仍在部队工作,同新四军四师、五师建立了联系,为中共派遣打入国民党方军队中从事兵运的卧底,在新四军向鄂、豫、皖等地的发展和建立大别山根据地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1948年淮海战役时任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的何基沣,和张克侠一起率率第59军全部,第77军大部共两万多人于11月8日清晨在贾汪、台儿庄地区临阵举行贾汪起义,直接导致国军黄百韬所部在奉命西撤途中遭到解放军粟裕所部的阻截和合围,正式揭开了淮海战役(徐蚌会战)的帷幕。此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军长、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水利部副部长、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农业部副部长等职。曾被选为人大代表,被邀为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1980年1月20日病逝于北京。他的骨灰则按照遗愿,一半洒在卢沟桥畔,一半洒在当年的淮海战场上。 从1939年算起,何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49年中共建国时党龄本已达十年。但据悉当时周恩来曾对何说过一句话:“基沣同志,过去的事,就让它作为党的一个秘密吧!”,所以何直至去世也没有暴露其卧底身份。 何基沣 ![]() 何基沣(1898-1980)曾用名何芭荪。河北藁城人。1918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1923年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在冯玉祥部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第五师旅长、副师长。曾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在北平入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32年起,在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任三十七师副旅长、旅长。1933年长城抗战中,曾参与指挥喜峰口作战。1937年率所部一一〇旅驻防卢沟桥地区,七七事变中,他指挥部队抗击日军。后任第一七九师师长。1938年春秘密赴延安,曾受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后仍回原部队。1939年1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国民党军第七十七军副军长兼一七九师师长。1943年任七十七军军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党军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1946年任徐州绥署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与新四军第四、第五师建立联系,并对中共领导的军队向鄂豫皖边地区发展和建立大别山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与张克侠率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军、第七十七军2万余官兵于贾旺、台儿庄防地起义。1949年2月任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四军军长,参加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后,兼任南京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第一副司令员。1952年任华北行政委员会水利局局长。1954年起,任水利部副部长、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任农业部副部长。曾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逝世后,按照他的遗愿,骨灰分别撒在卢沟桥和淮海战场。 补充 何基沣(1898—1980年)字芑荪,藁城人。先后在长城抗战和卢沟桥抗战中率部抗击日军,以机智顽强的作战赢得时人赞誉,成为一代抗日名将。 1898年10月的一天,何基沣诞生于藁城北席村的一户书香门第。基沣幼时对四书五经毫无兴趣,却对《水浒》、《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情有独钟,这使他从小就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思想保守的老父亲无法容忍基沣的离经叛道。基沣只得去投奔在北京任职的兄长。在兄长的资助下,基沣得以先后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北平陆军大学学习。 1923年,何基沣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积极拥护北伐革命战争,参加了对军阀吴佩孚的讨伐。1930年11月,中原大战结束,西北军大部分投蒋,其中宋哲元部被东北军收编为第二十九军,何基沣改任第三十七师一O九旅副旅长。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向华北侵略。宋哲元部二十九军负责喜峰口带的防务。1933年3月8日,何基沣率所部赶到喜峰口面对强敌压境,何基沣为激励官兵士气,振臂高呼:“国家多难,民族多难。吾辈是受人民养育之军人,当以死报国,笑臣沙场,何惧马革裹尸?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与入侵日军展开浴血奋战。11日晨,何基沣与援军针对日军怕近战,夜战的弱点。制定了出其不意的迂回战术。当日深夜我官兵手持大刀,趁日军熟睡之机,突入其营地猛砍猛杀,并将日军的火炮和辎重,粮秣烧尽。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首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不久,何基沣因功晋升为一一O旅旅长。 1937年7月7日晚10时,驻丰台的日军借口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一名士兵失踪,蛮横地要求进入宛平县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严正拒绝,日军向宛平的中国驻军发起攻击。第二一九团吉星文部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还击。经过数次拉锯战,终于打退了敌人。7月21日,日军后续部队到达,日军攻占北平。二十九军余部撤至长辛店一带。 10月,日军继续向南进犯,何基沣率部沿津浦线节节抵抗。11月上旬,何基沣部退守大名府。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众官兵视死如旭,与敌人血战三昼夜后终因弹尽援绝而撤退,大名府终告失守。1939年1月何基沣经人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党中央派遗返加国民党军队开展工作,曾先后任第七十七军副军长、军长等职。 解放后,何基沣先后任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第一、二、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第五届政协常委,华北执行委员会委员,水利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等职。1980年1月20日,何基沣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