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影像要素的处理要点
1、主体
对于主体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直接表现法,直接表现主体即运用一切可能因素,在画面中给主体以最大的面积、最佳的照明、最醒目的位置,将主体以引人注目、一目了然的结构形式直接突出呈现在观众面前。如图5,神农架的字标为主体。

另一种是间接突出法:间接突出主体一般以远景表现主体,主体在画面中的面积并不大,侧重于通过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来间接地映衬和强调主体。例如:在足球比赛中,就可以处理成远景画面,运动员跟着足球来回跑着,这时对主体的表现并不注重近距离观察时的音容笑貌,而着重于通过画面主体的运动来表现主体。
2、陪体
当主体和陪体同时出现时,在画面构图中作陪体应处于与主体相应的次要位置,使其既能与主体构成呼应关系,又不至于分散观众的视觉注意力,更切忌喧宾夺主。
当主体和陪体不同时出现时,有两种表现方法,一是主体先于陪体出现在画面上。例如,画面中首先出现的是眼含泪珠、脖挂奖牌的运动员,然后,镜头缓缓向上摇起,画面中出现了正在升起的五星红旗。二是陪体先于主体出现在画面上,例如,镜头中首先出现的是道路旁边夹道观看的人群,兴高彩烈地注视着画面的左侧,即画框以外尚未出现的主体。然后,镜头渐渐拉开,只见一辆游行花车正缓缓向右驶来,如图6。在这个镜头中,先出现的人群是主体,但当花车人出现之后,人群就成了画面中的陪体,起到了陪体的作用。这样一来,画面的组接就有了一定的变化,单一画面的表现力得到了丰富和增强。

3、前景
前景在画面中的安排并无什么一定之规,根据画面内容和拍摄者构图的需要,可以将前景安置在画面框架的上下边缘或左右边缘,甚至可以布满画面,比如雨幕、烟雾等。但是,前景的运用和处理应以烘托、陪衬主体以及更好地表现主题思想为前提;而不能分割、破坏画面,影响了主体的表现。
4、后景
当您选择和处理后景时,应注意后景的影调、色调应与主体形成一定的对比,应尽量避免主体与后景的影调、色调相近或雷同;如图7,龙虾与后面的后景色调相近。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简化背景,力求后景的线形简洁、明快,以尽可能简洁的背景衬托主体;后景的清晰度和趣味性不应超过画面主体等。

以上是数码摄像拍摄画面的构成及处理方法。如果要详细了解,请参考《数码摄像从入门到精通》一书。您一定会有大的收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