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牛田洋七·二八海难三十九年祭日(1)...

 谷子高粱 2009-07-17

写在牛田洋七·二八海难三十九年祭日(1) 2009-06-18 13:23

字号:    

【按】 这是去年“728”前夕四川大学一位当年在潮阳河溪“接受解放军再教育”的女牛友在她的博客中写的几段文字。在今年各地牛友将赴汕头牛田洋纪念“728”四十周年之际,重读她的这些文章,不禁令人百感交集。

一、一首老歌引起的回忆

这些年来,当我一个人闲下时,会不由自主地哼起一首老歌“南海波涛连天涌”。每当哼这首歌时,就会想起当年的一些往事而默默地流泪:

                                                      南海波涛连天涌,

                                                      狂风呼啸暴雨狂,

                                                      迎着那狂风暴雨,

                                                      敬爱的副团长,

                                                      屹立在大堤上!

 

                                                      风巻海浪扑过来,

                                                      海潮冲垮大堤,

                                                      刹时间,刹时间,

                                                      海水滚滚而来,

                                                      扑向田野村荘!

                                                      啊!

                                                      海水滚滚而来!

                                                      扑向田野村荘!

 

                                                      我们敬爱的副团长,

                                                      共产党员段文波,

                                                      屹立在大堤上!

 

                                                      为党生来为党死。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

 

副团长屹立在大堤上干什么?

他站在牛田洋人造海堤上,指挥着全团战士和劳动锻炼的大学生,以血肉之驱与狂风、暴雨、海潮抗争搏斗,以死捍卫大堤,捍卫军垦农场,捍卫海堤后面的田野村庒!

这是发生在1969年7月28日广东汕头市郊牛田洋的悲壮故事,也是我亲身经历的、终生都无法忘记的一件往事。

当时解放军55军的219师一万多人,加上劳动锻炼、接受再教育的2183名大学生,其中女生569人,在这里执行围海造田和种田的任务,与这场百年未有的强台风、大海潮、暴风雨不期而遇。

那天的台风有多强?比国内预报的最高级别12级,风速为32.7米/秒强得多,最大风速竞达到53.2米/秒,完全可称之为飓风了。

那天的海潮有多高?狂风挟裹着暴雨,使韩江和榕江的洪水猛涨并奔泻而下,与暴涨的大海潮迎头撞击,掀起十多米高的黑色巨浪向人造海堤砸去。很快,牛田洋17000米海堤全线漫水,海堤被冲开缺口62处,长达2600米,围内20000多亩土地和生产设备全部被海水淹没。

那次海难,损失惨重。全师共有470名解放军官兵和83名大学生被大海埋葬(包括我们四川大学外文系的8位男同学,其中7位是英语专业的,一位是我班俄语专业的),段文波副团长只是其中的一名指战员。据当年在师团搞新闻通讯的知情人士说,这个数字其实只是在一篇正式报道中提到的数字(见参考文献1),而实际上的死亡人数不少于1500人。

我当时所在的女子连,就是段团长所属的连。全师共有三个女子连分属于三个团。我所在的女子连有像我们一样1968年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也有来自外交部、中联部等已分配了工作单位的大学生。当时,给我们进行再教育的指导员、连长、副连长、排长、司务长是现役军人,副排长、班长由大学生担任。

我记得, 段.团长曾多次到女子连来和我们一起拉海泥、插秧、割稻子,和我们互相拉歌,鼓劳动干劲。他的作风体现了解放军一贯的优良作风。

我记得,在团部召开的追悼会上,政治部主任痛哭失声,捶胸顿脚,全团也一片悲声。

我们团如此,全师呢?解放军官兵和大学生共553条鲜活的生命被大海吞没了啊!

也许有人问,男同志都牺牲了这么多人,你们女同志是怎么活下来的?!

确实,我们是死里逃生,我们是七.二八海难的幸存者!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也许是解放军团部领导对我们女子连的关爱,我们连扎营的地点离海堤比较远,地势也比较高。是地形地势救了我们,使我们在这次海难中幸免于死!据我校男同学说,他们团所处的西牛田洋地形地势和我们连正相反,当大堤被冲垮时,他们团所在的女子连有几十人被海潮卷走!

我记得,1969年7月28日吃过早饭以后,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天昏地暗。连长、排长呼叫我们赶快到营房外的空地上来。很快,就见竹制的营房倒塌下来了,路边的几棵大树从根部被折断。连长排长呼叫我们手挽手,低下头,往山头上走!那种强劲的风势,如果不手挽手,弯下腰,就会被风刮跑;暴风雨夹杂着硕大的沙粒向我们迎面扑来,只有低下头才能进行起码的呼吸和维持最小的视线。记不清是怎么一步一步捱上山头的了,最后终于爬上半山腰的一个山洞。此时往下一望,下面已是一片汪洋。我们一直在半山腰坐了一整天,待海潮、狂风、暴雨停止了肆虐才精疲力竭地下山回到营地。

营房已经倒塌,怎能再住人呢?两天以后,每个大学生领了两套军装,随团部的部分解放军(留下大部分人做善后工作)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紧急行军,来到汕头近郊另一个解放军营地,在那里休整了大约半个月。这期间,我们听了好几场讲用报告,知道了全师在这次保卫海堤战斗中的许多英雄事迹,使我们深受感动,也庆幸自己在这次海难中能活下来。

我记得,幸存下来的2000余名大学生后来又参加了紧张的重建牛田洋的战斗。从1970年3月起大学生们开始陆续分配,我校外文系大部分同学于1970年底离开牛田洋,分配到家乡四川。

在离开牛田洋之前,指导员在全连大会上曾告诫我们,牛田洋发生的事属于军事秘密,到了地方上不要乱说。还说,遇难的大学生出身不好的没有追认为烈士,对此大家应该想得通。我当时还心存疑窦,他可能是不懂政策在信口开河吧。

                                                                                                                                       琪尔的博客 2008-07-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