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效率传奇2009-04-30 16:5 河北日报

 5839pinf 2009-07-20
效率传奇
2009-04-30 16:55
http://www. 2009-04-30 15:33 来源: 河北日报

 

  突破思想樊篱一年造出两个“西湖”

  “在采沉区上造那么大规模的生态城?不可能!”

  一年多前,当唐山市委提出打造南湖生态城的构想时,许多人都毫不客气地提出了质疑。2008年1月3日,唐山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开发建设大南湖,即开发建设南湖生态城。整个生态城规划面积91平方公里,与曹妃甸生态城、凤凰新城和空港城构成唐山“城市四大功能区”。“在91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打造唐山新的主城区、新的市中心,形成城市环抱中的中央公园,要建造11.5平方公里的湖面,相当于两个西湖,真是想都不敢想!”时至今日,唐山市南湖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高怀军仍然记得一年前听到这一消息时脑子里涌现出一个又一个问号。

  91平方公里沉陷区,地质条件复杂,从前一直被认为是开发建设的“禁区”。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能建设起一片现代化的城区?和高怀军一样,人们对大南湖提出了第一个疑问。

  难道人们固守的禁区,果真就是不可能逾越的雷池?

  唐山市委、市政府专门委托国家地震局、煤炭科学总院等权威机构,对南部采煤沉陷地的地质构造以及潜在危险性进行了缜密的分析与研究。

  在先后做出三份评价报告之后,得出的结论令人振奋:南湖生态城的大部分区域正处于地表下沉的稳定期,坚实而牢固,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开发建设条件。

  科学的决策,基于科学的论证。但如果不冲破思想的樊篱,不敢去闯,就永远走不出第一步。望着新打造的大南湖,高怀军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唐山市委主要领导当初突破常规的构想,就不会有现在的胜景。

  如今3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原来认为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生态城,第一步已经稳稳落地。昔日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相继变成了现实:

  ——请来国内外最优秀的团队为生态城做最完美的蓝图。包括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团队在内的四家顶级规划机构为南湖绘制了科学发展的蓝图;

  ——一年时间清理800万吨粉煤灰、350万立方米煤矸石、800万吨垃圾,挖出一个11.5平方公里的大南湖,相当于两个西湖的面积;

  ——一年零一个月一条15.7公里长的南湖环湖路工程顺利完工;

  ——高达50米的垃圾山成为南湖一景“凤凰台”。“不可能可以变成可能,关键问题,在于有一种迎难而上、拒绝理由的作风,只有解放思想,打破原有思路,才能实现唐山的科学发展。”高怀军深有感触地说。

  一线创造奇迹第一时间破解难题

  高起点,大手笔。

 

  大南湖,仅仅历时一年便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不由心生慨叹。

  创造高效率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大胆的设想,更多的是为此做出的实实在在的努力。

  为了确保大南湖如期亮相,唐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线工作法”: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彰显。

  领导干部一线指挥。2009年3月19日、20日,大南湖区域内拆违拆迁战役全面打响。

  拆迁一直被人们视为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为了保证拆违拆迁工作及时完成给大南湖腾出“产床”,拆迁涉及地区的干部们深入拆迁一线,逐户做被拆迁户的思想动员和拆迁政策解释工作,坚持把道理讲明白,政策讲清楚,谈妥一户搬迁一户……

  短短两天时间,35米高的工业烟囱轰然倒塌,南湖内5个绿化植树区内的各类养殖场、废品站、看护房等地面建筑被清拆完毕,洗煤厂及发海瓷厂厂房被拆,2万余平方米建筑被依法清拆。

  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督导。在大南湖施工现场,不仅有施工人员,还有平时居于幕后的设计人员。

  “设计人员驻场就是为了在第一时间发现方案的不合理之处,及时更改,而不是等出现了问题再层层汇报,拖延工期。”高怀军说。

  根据规划设计,在凤凰台的施工现场原计划的码头护岸是采用木桩,但施工中发现地质结构不适合,现场的设计人员及时更改设计,用沉箱法做基础。这样,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如果换成以往的方法,设计人员居于幕后,与现实的施工很难结合,反复修改必然拖延工期。”

  “不仅是普通的领导干部,就是市委主要领导也经常深入第一线,平均不到3天就来一次。每次来都要听取工程进度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唐山市委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干部在一线,人机连轴转”,这是大南湖建设者们对自己工作的形象概括。在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很多南湖建设者没有休过节假日,他们通常是三班倒,在工期紧张时甚至白天晚上连轴转。

  在采访中记者听说了这样一支突击队的事迹。在南湖的建设现场有这样一支由40人组成的特殊突击队——每天清晨和傍晚,他们肩扛铁锹,踩着自行搭建的简易栈道往返距湖岸约100米的小岛。

  一天又一天,他们挥舞着手中的铁锹挖掘不止。按照扩湖规划,这个小岛已被纳入水域范围,但由于大型挖掘设备无法进入,建设者们毅然选择了这种“愚公移山”的方式。

  为了美丽的梦想,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光荣的任务,大家都下定决心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一位“愚公”对记者说。

  大南湖,正是因为拥有千千万万这样的“愚公”式建设者,才书写了“生态”与“文明”的传奇,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唐山效率!

  科学成就效率追求质量与速度统一

  速度体现效率,追求效率绝不意味着不顾实际的蛮干。

  在唐山大南湖建设的施工现场,缩短工期,并不只是单纯的时间概念,而是有技术手段运用的必然结果。

  在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有一个特别的景点,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凤凰台”。

  实际上,它的前身是一座五十米高的垃圾山。这座山矗立在南湖生态城的中心地带,原本是一个巨大的塌陷坑,在过去的22年中,城市中心区的各种生活垃圾被源源不断填埋在这里。

  渐渐地,塌陷坑变成了垃圾山,四百五十万立方米的生活垃圾经过长期堆积,产生了大量含有有毒物质的沼气和渗滤液,逐渐渗透到土壤中,严重污染了附近的地下水和地表水。

  在南湖生态城建设中,唐山市投资八千多万元,对垃圾山进行综合改造。以先进的工程技术为支撑,垃圾山的山体被整体封闭,覆盖土壤、栽种树木、营造景观,其绿化面积达13万平方米;同时,施工人员还对沼气、渗滤液进行了收集和处理,使各种污染物达到了“零排放”。

科学成就了效率。

  不仅一个垃圾山化腐朽为神奇,大南湖许许多多不经意的细节都在追求着质量与速度的统一。

  走在大南湖蜿蜒的水岸,人们注意到,新湖的护岸不是坚硬的水泥和砖石,而是干枯废弃的树枝、树杈和树干。

  高怀军告诉记者,这是一种国内罕见的生态护岸,是清华大学的一项专利技术。制造这种生态护岸的材料,全部在生态城内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既实现了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又节约了大量的建筑材料。“这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既直接避免了混凝土的使用,缩短了工期,又保持了湖水的自然景观。”高怀军说。

  其实,大南湖建设中这种一举两得的做法不只这些。

  从工程一开始就制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则:考虑到沉降区的地质特点,基础建设中尽量少用重型机械、钢铁、水泥和沥青,尽量减少土方量,道路都采用水泥连锁块砖或碎石子铺就。除了景观建设中必需的亭、廊、桥和游船码头外,人工建筑很少。同时保留了大面积的蒲草、芦苇等,为野禽鸟保留栖息空间。

  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都因为科技的力量迎刃而解,使工程建设效率大大提高。

  -2008年3月1日,唐山市南湖生态城扩湖工程正式开始,大南湖开发建设拉开序幕。

  -2008年12月扩湖一期工程完工,形成水面8平方公里,修建环湖公路15.7公里。

  -2009年1月,扩湖二期工程开工。

  -2009年4月,扩湖二期工程完成,挖方量约94万立方米,扩湖二期环湖路完成90%路基和60%路面基层施工,剩余工程预计5月份竣工。

  -2009年2月至4月建设完成6万平方米的市民广场。

  -2009年2月至4月,南湖生态公园绿化景观工程基本完成,栽植法国梧桐、垂柳等乔灌木18.4万株,地被植物55.8万平方米,水生植物2.5万平方米。

  链接:南湖生态城建设时间表

  数字

  ●800万吨

  南湖生态城共清理粉煤灰800万吨,各类垃圾800万吨。

  ●350万吨

  南湖生态城共清理煤矸石350万吨。

  ●18.4万株

  栽植法国梧桐、垂柳等乔灌木18.4万株,地被植物55.8万平方米,水生植物2.5万平方米。

  ●15.7公里

  在大南湖湖畔,一条长15.7公里的环湖公路全线贯通。

  ●8000多万元

  投资8000多万元,综合改造了一座高50米的垃圾山,其绿化面积达13万平方米,对各种污染物达到了“零排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