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时代?军事思维新特点...

 九鼎煲汤 2009-07-27

信息时代 军事思维新特点

来源:互联网 责编:大嘴 作者:颜平王明立 时间:2004-08-10

由单向型军事思维向多向型军事思维发展

在工业时代,生产方式是流水线式的,分工明确,“个人自扫门前雪”,思考问题的基点是局部利益,而不是站在全局的发展的基点上,其思维方式具有单向型特征,与之相适应的军事思维也具有单向性。但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各局部联系更加紧密、更注重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思考问题更注重全局利益,从多方面出发思考。如美军网络中心战思想就是这种多向型思维的结果。

多向型思维强调相对性,要求从与事物相联系的诸多方面出发,全面、发展地思考问题。多向型军事思维主要表现为:在国际关系方面,倡导“合作双赢” 战略,反对“零和竞争”战略;在军队建设方面,注重提高“软件”质量,既提高军人的精神素质和部队凝聚力,又大力发展以软件为核心的军事信息系统;在作战方面,强调实施包括心理战、网络战、电子战在内的联合作战,更注重打击敌军的信息系统,而不是有生力量。

由“要素打击型”军事思维向“结构打击型”军事思维发展

军事领域中的系统思维是由战争本身的系统性决定的。传统的战争系统主要是线性系统,对抗双方主要通过打击对方战争系统或作战系统的构成要素,以量的积累来削弱对方的“元功能”(即要素孤立时的功能)以达成军事目的。反映这种“要素打击型”作战方式的军事思维方式在选择打击目标时,往往拣弱的打,重点打击对方的有生力量;在战法上,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积小胜为大胜;在战斗力构成上,一般重物质轻信息。“要素打击型”军事思维方式具有历史合理性。它是由传统战争的线性特征决定的,是军事思维主体进行辩证思维的具体产物。但是,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现代战争的非线性特征日趋明显,这种军事思维方式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信息化战争中,作战效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兵器的杀伤力,而且还取决于构成作战系统的情报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通信系统、机动和防护系统等的共同作用。同时,具有复杂系统性的信息武器装备对抗使战场空间一体化、力量运用一体化、攻防行动一体化的程度大为提高。这种情况下,确立“结构打击型” 的军事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战法意义上的“结构打击”是通过对敌方作战系统的结构实施打击,使其整体性和稳定性受到破坏,从而引起作战系统发生结构性变化,以此来削弱敌方作战系统的功能。实施“结构打击”的常用方法是打击敌方作战系统的重心。美军十分重视打击重心、破坏结构的思想,在1993年版陆军《作战纲要》中强调指出:“战役法的本质在于能够集中作战威力以攻击敌人力求加以保护的主要力量来源———重心。”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及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运用的实际上都是“结构打击型”军事思维。

由历史反思型为重点的军事思维向未来导向型为重点的军事思维发展

战争理论往往超前反映战争实践。信息化时代以前,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知识更新周期长,理论创新慢,人们往往借鉴以往的战争经验确立战争理论,其军事思维重点是历史反思型。而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快,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技术又决定战术,因此在确立战争理论时更注重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对战争理论的支撑,其军事思维更注重未来导向型。历史反思型军事思维方式是以历史作为指导现实的参照系,是一种“向后看”的思维方式。未来导向型思维方式则着眼于未来,以未来的需求作为指导现实的参照系,是一种“向前看”的思维方式。不过,未来导向型思维方式并不完全否定“向后看”。这正如汽车司机向前驾驶时要通过反光镜观察后面的情况一样。这两种军事思维方式虽然都立足于现实,但思维指向不同:前者指向过去,以史为鉴;后者指向未来,重在前瞻。在军事领域相对稳定、未发生重大变革时,历史反思型军事思维可以有效地满足军事实践需要,但当军事领域处在大变革时期,这种思维方式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战争既是物质力量的对抗,也是军事思维的较量。作为军事思维产物的作战理论不仅源于以往的战争,而且“超前反映”未来的战争,即军事理论家能够在思维活动中把未来战争的形态和作战方式的“观念制造”出来。这种创造性的“ 超前反映”是未来导向型军事思维方式的基本功能。今天的战争是昨天军事思维的结果,明天的战争则是今天军事思维“设计”的“样品”。军事思维发展史证明,战争的胜利常常向那些能科学地预见未来的军事家发出微笑。信息时代,军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战样式不断翻新,作战理论的适用周期越来越短,军队的发展更加需要前瞻性的未来导向型军事思维。1982年,美国陆军《作战纲要》首次正式提出“空地一体作战”理论。该理论是以“主动”、“纵深”、“灵敏 ”和“协调”为基本原则,强调进攻、机动、一体化和人的因素。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空地一体,密切协同”、“精确点穴,重点瘫痪”等战法几乎全是按照“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的原则“设计”的。难怪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说,伊拉克战争反映了15年、20年甚至25年以前的军事理论和我们的成就。这表明,军事思维的较量在信息化条件下主要表现为前瞻性军事理论的对抗。值得注意的是,当人们正津津乐道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时,美军又把目光瞄向了未来,认为下一场战争不可能是伊拉克战争的翻版,未来的战争将是一种全新的战争。此外,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的军事战略思维也都十分注重对未来的谋划。

由封闭型军事思维向开放型军事思维发展

封闭型军事思维产生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民族国家强化的时期,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军事建设的发展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蓬勃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浪潮汹涌澎湃。在这种情况下,关起门来进行国防和军队建设就会找不到目标与参照系,甚至失去发展的动力,因此必须树立开放型军事思维。

开放型军事思维就是敞开思想,放眼世界,使军事思维活动经常处于全方位 “扫描”之中,善于借鉴别人之长,兼收并蓄,发展自己。开放型军事思维的核心是“世界军事观”。“世界军事观”包括“世界战略观”、“世界战争观”和 “世界国防与军队发展观”。“世界战略观”是指要站在信息时代国际战略发展的高度,根据世界战略格局走向与本国战略利益的互动关系,来谋划和实施本国的国防战略和军事战略。“世界战争观”则要求从世界战争形态演进的历史长河中,预测本国军队今天和明天可能面临的战争形态,以找准军事斗争准备的定位。“世界国防与军队发展观”的实质是综观世界军事发展的风云变幻,顺应世界军事发展的大方向,制定与实施本国的国防与军队长远发展规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