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谣言一度“占领”河南杞县 -李勇钢深度新闻作品-搜狐博客

 猪啰啰 2009-07-27

2009-07-23 


     杞人这次忧的不是天,而是“钴60”——一种放射性核元素。

    “钴60”安装在杞县利民辐照中心车间的工业用辐射源上,当地人俗称这个东西为“卡源”。但7月15日起,随着“卡源要爆炸”一谣言的风起,人口超过100万的河南杞县顿时一片恐慌。

    恐慌中,各种不同版本关于“卡源”的消息让杞县民众一时间感觉到“这次天真的要塌了”。

   官方信息公开的滞后,在这个手机普及、网络发达的时代,则越发给了谣言滋生和传播的土壤。

                                          

    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民众在迷茫和无助之后,首先想到的是“逃命”。于是7月16日下午开始,杞县通往开封、郑州、兰考、商丘等外界的6条公路上就出现了规模罕见的“举家外逃”一幕。

    由于“举家外逃”的民众人数实在太多,以至于杞县通往外界的公路几乎在同时出现“井喷式涌堵”现象。

    杞县教师乔怀生向记者回忆说,当地到开封的公路在17日堵得一塌糊涂,他送老婆孩子到开封,45公里路居然花了6个半小时。

   19日开始,在当地政府的“劝说抚慰”下,举家外出的民众开始陆续返回县城等地。谣言虽然已经弥散,但民众心头的疑惑仍未彻底消失。

   20日中午,杞县最繁华的金城大道上。一些商铺的卷闸门仍处于关闭状态。问周围的老板,老板则笑着回答说:可能是跑得太远了,都还没有赶回来呢!

                                                   七里岗有个“辐照厂”

   杞县古称杞国。著名的历史文学典故“杞人忧天”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当年的杞国人由于担心天在某日坍塌下来,愁得茶饭不思,惶惶不可终日……

   七里岗位于杞县县城西,地名是因为距离县城七里而得。

   在河南开封地区,杞县是人口第一大县,同时也是地域大县和农业大县。素有“中原粮仓”美称。“中原粮仓”杞县不仅丰产小麦,而且还丰产棉花、大蒜、花生、辣椒等农作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杞县人最苦恼的一件事就是花生、大蒜等农作物在保存一段时间后易发芽,而棉花则易生虫。

    发芽、生虫后的大蒜棉花在国内市场一度受到冲击。这让杞县百姓和政府一段时间非常焦虑。

    民营企业杞县利民辐照中心就是在这个时候应形势需要而诞生的。

    建成投运于一九九七年的杞县利民辐照中心的工作叫“辐照作业”。主要是对大蒜、花生、棉花、方便面调料包、辣椒粉、中药材等农产品进行辐照灭菌。辐照作业的中枢即当地民间俗称的“卡源”。

   “卡源”的技术核心即钴60——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核辐射元素。钴60元素的德文名称意为“妖魔”,人一旦被它辐射,严重时将引发血癌甚至死亡。其凶险性由此可见。

    但在世界范围内,钴60元素同时也用来治疗癌症以及广泛用于农业。当然,这种特殊的设置装备一般都会被存放在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装备中,一般对周围的人体和生物是没有直接危害的。

    据开封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生介绍,“卡源”的工作原理是:辐照装置采用远程控制的钴-60放射源照射物品,使被照射物品达到灭菌、消毒等目的。该类装置的放射源处于由钢筋混凝土筑成的辐照室内,进行辐照加工时,通过远程控制将放射源从水井中提出照射物品,使用后放射源即返回到水井中。

    据了解,杞县利民辐照中心的钴60元素首先是被放在一个特制的金属包里,然后又被屏蔽在一处水泥围墙直径近2米的辐照室内。由于属于特殊行业,这家企业还持有环境保护部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

    七里岗附近的居民们说,这些年来该企业和周围的居民一直都相处得平安无事。在当地老百姓的眼中,这个辐照厂唯一和当地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厂门房处挂了另外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杞县公安局驻厂保安中队。

    辐照中心负责人王世强向记者介绍说,县公安局在厂派有专人负责安全,闲杂人等一律是不能进入厂区院子的。

    在整个开封地区,杞县利民辐照厂几乎属于垄断和“独门”。

                                               传“放射源”出问题了

    辐照中心开始引起当地群众关注是在今年的6月7日凌晨。

     附近住户刘学民向记者回忆说,当天晚上后半夜他起身上厕所,听到副照中心院子人声嘈杂。第二天听别人说,辐照中心昨晚“出事”了……

但至于出了什么事,大家都不是很清楚。在当地人的印象里,辐照中心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但到底有多特别,大家伙心里都说不清楚。

    许多居民只是模糊听说,辐照中心的哪个“工作核心”对人体有害。但这同时也让居民们很是百思不得其解——既然是对人体有害的东西,那么辐照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不害怕吗?

    6月中旬开始,“辐照中心出事”的说法在当地民间经口口相传,开始变味。

    这一期间,“钴60辐射”在民间已经开始被放大为“核元素”。

                  

   “核元素”在社会上的不胫而走显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一个可以佐证的细节是,7月10日下午,在杞县召开的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大会上,河南省杞县主要领导告诫大家“社会上的说法都是谣言,辐照厂只是出了点小故障,没有大的危险和问题。”

    事后有当地干部回忆在,7月10日县上的内部通报会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没有澄清谣言,而且加剧了谣言的发酵——因为这种小范围的内部通报传到社会上后,被更多的民众误读为“政府在掩盖真相”。

    这样的“不清楚”一直延续到了一个月后的7月12日。只到当地官方第一次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对社会公布真相。

    这一天,开封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称当时社会上风穿的“杞县核泄露”的实际情况是:2009年6月7日凌晨2时,该企业辐照装置在运行中发生货物意外倒塌,压住了放射源保护罩,并使其发生倾斜,导致卡源故障,使放射源不能正常回到贮源井内。

    新闻发布会还介绍说,卡源故障发生后,河南省环保厅会同专家立即采取了启动应急预案等多项措施确保安全。

各路记者还从发布会上获悉,这期间的6月月14日下午3时许,由于存放“卡源”的室内辣椒粉因长时间受到辐照积热,而发生自燃。

    在此前,当地民众中一直盛传着“辐照中心着火了”说法。目击者甚至用“浓烟滚滚”来形容当时的一幕。

    7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还介绍说,在辐照厂发生“辣椒粉自燃”后,关部门采取注水等措施后,引燃物于当晚二十四时得到有效控制。河南省职业病防治所对注入源室内的水进行采样分析监测显示,水体及周边环境未受到污染。

    河南省杞县县委宣传部的一名官员在事后向记者回忆说,当时本以为新闻发布会开后一切都就清楚明朗了,怎么也没有想到更大的“谣言冲击波”还在后面。

    其实早在“自燃”发生后的第二天,接到汇报后的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司放射源处及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派出专家组赶到现场指导帮助处置工作。六月二十日,按照国家环保部要求,利民辐照中心与西南科技大达成协议,决定采用机器人进行降源处置。

    但由于这一切“机密”外界一无所知,所以尽管政府忙的焦头烂额,但社会上各中版本的谣言如同长了翅膀般,在这个人口超百完的县城里肆无忌惮地以厄传厄,并派生出更多的版本和内容。

   7月14日下午,记者曾登陆过杞县政府网站。在所有的新闻中,关于利民辐照中心放射源的消息,也就仅一条开封市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的通稿,寥寥百字。

                                          “爆炸”谣言充斥杞县

    7月18日,开封县警方以涉嫌传播、制造谣言抓获了当地青年男子张某。据张某向警方交代,他是将网络上别人先前发的“杞县辐照中心钴60元素要爆炸……”的帖子转到了国内几大知名论坛。

   据本报记者的调查掌握,其实谣言早在6月10日就已经开始滋生了。不过当时由于声音太微弱,没有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和警惕罢了。

    而据本报记者和国内多家媒体同行的求证,开封县人张某所转发的帖子最早的上网时间应为6月10日前后,也就是说,从6月10日“谣言出现”到7月17日谣言在杞县发挥作用,这一过程长达37天许。

    而在这37天中,除开封市政府举行过一次新闻发布会外,杞县当地对此事一直是“三缄其口”,或者说“秘而不宣”。

   政府的沉默被在一定程度上,被民间放大和误读为“心虚不敢说”和“隐瞒真相”。

    事后,杞县宣传部部长在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认为,县上在6月份之所以没有发布这方面的信息,是因为感觉“没必要”。

    民间的猜测、误读,加之网络和手机短信的疯狂传播,谣言“杞县辐照中心钴60要发生爆炸”的说法在7月16日已经彻底被“真实化”了。

这个近似真实的谣言称:杞县辐照中心卡源装置里的钴60发生泄露,北京来的专家看了现场表示没办法控制,专家已经乘飞机离开河南……钴60会在7月17日发生爆炸。

    爆炸的时间甚至都被精确到“下午17点”。

   这个谣言还说,钴60发生爆炸后,方圆20公里(还有说40公里)内的人都会受到辐射影响……

    这个谣言更可笑的恶毒的内容还在于津津有味地称道:钴60辐射对人体有害,尤其是未成年的小孩——小孩一旦遭钴60辐射到,将会终生失去生育能力。

   七里岗人胡顺顺对记者说,这个“孩子被辐射后会失去生育能力”的传言之所以如此具有杀伤力和震慑作用,其主要原因是该说法在当地民间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说是杞县利民辐照中心开业后,当地许多农民不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于是曾请教一些专业人士。相关专业人士怕给老百姓讲科学太费解,于是就打比方说,花生大蒜为什么在经过辐照后就可以长期保存,是因为其胚胎被高温杀激光杀死了。也就是说,经过辐射处理后的大蒜、花生从此后都不能再发芽、当种子……

    见有些老百姓还不明白,专业人士就干脆很通俗地说:这一照(射),就等于给农作物做了“绝育手术”。

    “给种子做绝育手术”这个带有几份调侃味道的词语让许多人都给记住了。

    所以,当谣言中“被钴60辐射后的孩子都会丧失生育能力”的荒诞细节传到社会上后,当地人把该说法和“钴60能做种子做绝育手术”一结合起来,谣言的可信度顿空前提高。

   个体户张书文夫妇是在7月16日中午11点开始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异样的。“当时街道上的人三五一堆,都在议论这个事情”。不仅街道上的人在议论,亲戚朋友时间打电话谈论打听的也是“听说辐照中心的钴60要爆炸了”的话题。

    张书文回到店里和妻子小马商量,两人决定无论消息真假,都先把孩子送到郑州姑妈家里去。张书文说当他准备关门的时候,他听到全街道都传来各店铺狂拉卷闸门的“哗啦”声……

    当时真的有一种“天要塌下来的感觉!”张书文回忆说。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出门后一家三口本来要直接去车站,妻子小马哭着说这趟出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身上的钱不够了。张书文就说让妻子和孩子先去赶车,自己去银行取现。结果到银行一看,平日里人影稀疏的银行此时也是人满为患。

    也不知道真的是快没现金了,还是银行工作人员也急着要“逃命”。在后面排队的人不时都被劝慰到:“快没现金了,大家去开封郑州取现都一样的!”

    空手从银行出来,张书文发现县汽车站也是人山人海。平时从杞县去开封出租“拼座”15元,如今因为人都车少,每个人的车费涨到了200元。就这样,一脸焦虑的出租者还嘟囔着“嫌贵就下,我回家接老婆孩子去。”

    不仅出租车“宰客”,就连中巴车的车票也开始“翻番”。杞县到郑州平时20元,涨到了100元。有人抱怨咋这么贵,售票员和司机则说:100元还贵啊?看看你身上哪个部位不值60元。逃命要紧嘛!

    出租车中巴车好不容易开出了县城,结果发现去开封的公路已经堵塞到了几近瘫痪的状态。私家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几乎所有的机动车辆都以“超员”状态上路了。

    见前方已经堵得严实,妻子小马就建议说无兰考吧,自己有个姨妈家在兰考。出租车司机于是又掉头前往兰考。结果到了杞兰公路上一看,情形和去开封的没有两样。

    张书文想着往西往南的车和人那么多,干脆往动去商丘算了。结果出租车司机用“无线车载”一问路,去商丘的路也堵得一塌糊涂。

    与县城通往外界6条公路“严重堵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7日的杞县县城可谓“十室九空”。

    因年龄太大、腿脚不方便而留守下来的方秀爱老太太对记者说,17日下午她上街去买菜,转了半小时竟然没有买到一根葱。老人说她活了72岁,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形。

    全县民众“举家外迁”的可怕一幕显然吓住了杞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在一面将情况给开封市和河南省相关部门汇报的同时,杞县官方开始力图安抚人心、竭力辟谣,让民众安静下来。

    但面对早已成“惊弓之鸟”的民众外迁队伍,此时任何劝阻和抚慰都显得力不从心和微不足道。

    河南当地媒体一记者回忆当天“举家撤离”的情形时形容为:车水马龙。

    由于一直没有权威和公开的说法,杞县一些干部的内心也开始不免有了几丝惊慌:难道真的有什么事吗?

    其实就在谣言风靡、民众举家外迁的时候,河南省有关方面从西南科技大学借来的机器人正在“卡源”室内紧张作业。当然,这一切外人当时都无从知晓。

    意识到情况严重性的杞县领导在上级的指挥下,赶紧请已来杞县指导工作多日的国家原子能科学院辐射安全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陈凌对民众发表电视解说,同时派人在全县各处张贴《杞县人民政府关于利民辐照中心卡源故障处理情况的公告》。

    官方还企图通过给当地民众的手机群发短信来澄清真相。但发现此时杞县境内的手机信号网络也开始出现“堵塞”。

    此前风靡一时的谣言一直到了17日下午17时才不攻自破——传说中的“钴60”在这个时间段不仅没有爆炸,也没有发生任何异常。

    当晚,距离杞县45公里外的开封市政府灯火通明。晚9时,开封市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明处置卡源故障的最新情况,澄清传言。

    当晚开始,开封电视台历史罕见地24小时滚动播放“特别节目”,由权威专家介绍情况,劝慰离家民众早日返回。

    据留守者回忆说,7月17日晚的杞县县城“灯火稀疏,清冷无比”。

    7月17日下午,有网民在“忧县吧”里留言《我是该安静的离开,还是勇敢的留下来?》:昨天晚上整整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看到那么多我的父老乡亲和我的亲戚邻居们,纷纷离家出走,简直心都碎了。我是相信科学,相信政府的,坚信不会出现什么大的乱子,可是看到那么多的人争相逃离,心里还是在苦苦挣扎,到底是走还是留。

    说实在话,自己倒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看看熟睡在身边幼小的孩子,其实心都碎了,是不是我真的无能,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妻儿老小,可看看那高昂的票价和炎炎的天气,就又犹豫了。刚才去车站看了看,街上还是那么清净,现在已是下午4点了,我到底该怎么办,是相信谁呢......

                                                谣言为何不能止于众

   18日凌晨,受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委托,河南省副省长秦玉海赶赴杞县指导处理“卡源事件”,并亲赶辐照中心实地查看。副省长的身体力行无疑给广大民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天下午开始,杞县的一些居民开始纷纷返回县城。

    18日,开封电视台播出消息称,已抓获了包括开封县人张某在内的6名涉嫌制造、传播谣言的“不法份子”。

    杞县县长李明哲在19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受谣言影响离开县城的群众,绝大多数已经返家。街上的商铺重新开张,正常营业。百姓心理逐渐平稳。”

    19日,本是星期天的杞县县委政府几大班子全部正常上班。记者在县委县政府门前的金城大道上看到,尽管官方称民众大都已经返回,但不知道是因为天气炎热的原因,还是民众滞留未归,金城大道两边的许多商铺仍处于关门状态。

   杞县环保局一负责人对本报记者介绍说,截止19日中午,经现场监测,辐照室周边环境处于正常的放射性本底水平,未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

    他同时强调说,发生于6月初的放射源保护罩倾斜情况不属于辐射事故。

    该负责人还给记者出示了河南省辐射安全技术中心七月十一日出具的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杞县利民周边环境辐射剂量率为零点零九至零点一二μGy/h(河南省环境天然辐射剂量率平均值为零点一三四μGy/h),放射源至今处于安全状态。

    谈起前两天当地居民“举家外逃”一幕,该负责人笑着给记者解释说,不是“逃”而是“躲”。

    记者问他民众在躲什么,他笑着说“躲谣言啊!”

  7月17日后的杞县政府网站上,最醒目的地方被一条红底金字的“公告”占领,上书“开封市人民政府环保局、杞县人民政府敬告广大群众:杞县钴60辐射源处在控制状态,没有危险,请大家不要相信谣言、保持稳定!”

    而在7月17日前,这个位置被一条不痛不痒的公文式口号占据。

    和7月14日不同的是,该网站上目前有11条和“钴60”有关的新闻。而“开封网”更是给“杞县事件”开了专题。

    7月20日下午记者离开杞县时,早已恢复了正常营运的出租车仍在以15元每人的价格元“拼坐”。

    去开封的路上,出租车司机张师傅连续接了10多个电话,每个电话都是问他“几时回杞县,拼个座!”

    张师傅笑着介绍说,都是17号急着跑出来的,如今又都急着往回敢,受的什么罪啊!

    说起17号的R20;大撤离”,张师傅认为“谣言”之所以能一度占领杞县,这与官方信息渠道的不及时、不畅通有着直接关系。

    邻座的一位女士则接过话头说,政府开始不说话,等他意识到问题想说话时,大家已经没有人相信了。

    21日记者离开开封时,仍遇见有17日从杞县跑出来的群众。问他怎么还不回去。这人则小心翼翼地问记者:辐射厂到底有问题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