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慧:弹的不是音符,而是它之上的味 >>> 厦门网[厦门晚报电子版

 未来决定现在 2009-08-05

郑慧:弹的不是音符,而是它之上的味

作者:林晓云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9-02-27   

    【晓云会客厅】

 


    文/图 记者 林晓云
    毕业于美国顶级古典音乐学府柯蒂斯音乐学院的郑慧,算是郎朗的师姐,他们都曾师从演奏家盖瑞·格拉夫曼。今晚7:30她将首次在厦门演出,与厦门爱乐乐团在音乐岛·爱乐厅合作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被称作“皇帝”,郑慧认为“第四”是“皇后”。接受记者的专访时,她的第一句话,就表明自己是福建人——祖籍漳州,妈妈则是泉州人。因此演出完毕,她不着急马上回香港,是时候去老家看看了。


    弹琴,
    就要弹出“音乐里的故事”


    记者:9岁随父母从北京移民香港,15岁赢了所有奖项后考进柯蒂斯学院,和多数直接从内陆去往欧美学习的琴童比,你多了一长段在香港的学习经历。这三站的经历应该是很不相同吧?
    郑慧:其实我最主张的学琴之路就是内陆——香港——欧美。在北京打基础,然后去香港,让老师教你怎么去表达音乐,适应一下再去美国。我至今对刚到美国上课难忘。你觉得准备得特别好了,老师听完了目无表情,问,“我没听到你有故事”,“这段是什么样的气氛?作曲家要求你什么?”“都十几岁了,回去想想曲子怎么回事吧……”真是吓倒了。这与在国内完全不同,好技术在这些问题下也显得一文不名了。美国老师就是要培养你思考的独立性。
    这些年作亚洲钢琴比赛评委,学生一弹就可以分辨出是内陆还是香港来的。内陆的技术好,香港受早年英国的影响,弹琴是在“唱心声”。孩子哪怕才开始学琴,老师就会让他“唱”出来。这是内陆缺乏的。因此,我还挺庆幸自己在香港学了才去美国,香港是中西的桥梁。如果直接从北京去,落差会更大。


    爱弹琴,就只是弹
    爱音乐,才能弹出味道


    记者:回到香港8年,在这个“中西桥梁”上,你的演出和教学,有什么也是衔接中西的特别处?
    郑慧:我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演艺学院授课,学生里除了香港本地学生,还有很多是内陆来的,我常常问学生“有没有长耳朵,有没有在听”?其实,大多数人弹琴,都只是手指,顶多用一点点脑子。内心没有在歌唱,耳朵呢?根本没在听!不要以为听到就是在听了,弹琴是表现内心的事,如果你倾听自己所弹,才真的会打动人。我喜欢听郎朗弹琴,那种热情、对音乐的爱,都从指尖流露出来,我当即汗毛立起来。
    爱弹琴和爱音乐不一样,前者就是爱弹,而做到爱音乐,你所弹的,才会像老一辈钢琴大师霍洛维兹说的,“你所弹的不是音符,而是它之上的那些味道”。
    我在香港办过演奏电影《麦兜》配乐的音乐会,现场将几首音乐串连成故事为观众讲述,我觉得“听故事学古典音乐”很适合小朋友。外国老师常提到“音乐里的故事”,我希望中国人也一样能够弹出、听到故事。


    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都好


    记者:听说你的7岁儿子也在学琴,不过却学的是小提琴。你舍得他不“继承”你?
    郑慧:这是有故事的。我小时候身边的好朋友碰巧都是拉提琴的,我总给他们作钢琴伴奏。当时就总觉得,提琴音乐也很美啊。正巧我忙,没空自己教孩子学琴,他就和别的老师学了好几样。小提琴每天练习半小时,二胡倒是拉得挺好,钢琴也会弹一点。其实学琴除了天赋和勤奋,爱音乐也很重要。我儿子有天赋,但现在的小朋友可以打球、玩电脑,有网络,除了音乐外的有趣事物也很多。所以,我就是让他自由找寻自己的兴趣点,这个最重要。
    听音乐也是一样的,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找到自己兴趣的,它都可以让你觉得无限快乐。我没觉得古典乐就必须是惟一的,只不过容易上口的流行音乐容易让人很快厌倦,而古典乐耐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