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倡引蒲涧水

 虾子 2009-08-10
赫赫有名的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四川眉山人,号东坡居士。晚年居在岭南的惠州、儋州(今南海)两地,长达6年之久。苏轼于绍圣元年(1094年)被贬岭南,安置惠州。伴随他南下的有儿子苏过、侍妾朝云,一行在9月穿越大庚岭,顺北江而下,来到广州

    宋代羊城八景之一,是"蒲涧帘泉",址在白云山蒲涧寺一带。据说涧中产有菖蒲,一株九节,秦代有郑安期在此修道,食此菖蒲而长生不老,成仙飞升。7月25日这天,为安期升仙节。帘泉圣景,是指蒲涧中的滴水岩,高崖滴水,山风吹散,化成雨点,雨天水大,滴水成帘,蔚为壮观。

    苏轼到了惠州之后,听说广州常发生瘟疫,十分关注此事,写信给他的朋友广州之州王古。他根据自己治理杭州的经验,分析发生瘟疫的主要原因,应是饮水不洁所致,建议设立公立医院为百姓治病,并推荐罗浮山道士邓守安把白云山泉水引入广州的设想。苏轼在广州游蒲涧时,已留意到白云山的地形地势和山泉流向。古代蒲涧的溪水,因水质清冽甘甜,所以称为甘溪,是广州居民食水的主要来源。宋代以后,广州城内的古井为权势者霸占,大众只好饮用受海潮影响的江水,因此易生病。针对这一原因,苏轼在给王古的信中,提议在滴水岩下凿一石槽,承蓄百尺飞涛之水,再用五管并排的大竹筒,顺着地势将泉水分引到城内各个小石槽。方便居民就近引水。他还推荐邓守安负责此项工程。这个方法得到采纳后,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广州市民受土自来水之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