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朱执信墓园,缅怀清廉自律的朱执信

 虾子 2009-08-11
 

广故事 | 讲广州故事-品广州文化 raquo; Blog Archive raquo; 游朱执信墓园,缅怀清廉自律的朱执信 - 凡伊 - 历史 生活 志趣

朱执信墓园正门

      先烈路是广州一条很著名的道路,谓之“先烈”,大家可想而知了。但今天我们先不说这条路,而说这路上的朱执信墓园。可能你已经忘记了朱执信是谁,他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一生致力于创建民国和维护民国的伟大事业,是民主革命时期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与廖仲恺、黄兴等同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如果说起广州执信中学,大家一定最熟悉不过,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当年为纪念朱执信同志而创立的。好了,现在回到朱执信墓园。此墓园建于1921年,园内有墓道门楼、墓亭、墓表、凉亭和朱执信陈列室等建筑。墓表上刻有汪兆铨题、汪兆铭撰文并书的《朱执信先生墓表》。整座建筑群以黄色为主调,仿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典雅别致。可是朱执信先生的骸骨已经在1936年迁往执信中学内,原因居然是遭受白蚁侵袭,呵呵,那个时代的保护技术不够好啊!后来,朱执信墓被广州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归属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管理处管理。

广故事 | 讲广州故事-品广州文化 raquo; Blog Archive raquo; 游朱执信墓园,缅怀清廉自律的朱执信 - 凡伊 - 历史 生活 志趣

      关于朱执信的生平,大家大可以去找找相关史料,但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他坚忍勇猛、疾恶如仇和清廉自律的人格特质,以下列两个故事加以例证。

广故事 | 讲广州故事-品广州文化 raquo; Blog Archive raquo; 游朱执信墓园,缅怀清廉自律的朱执信 - 凡伊 - 历史 生活 志趣       1911年11月,广东光复,在新成立的军政府中,朱执信先后担任总参议,后又兼任广州、阳江军务处督办、省核计院院长、执法处处长等职务。上任后,他大刀阔斧肃整纪律,廉洁作风。当时,政府机关部门账目混乱,贪污成风。老百姓中曾流行两句“打油诗’这样形容:“全城几十万捞家,占够官来夹手扒”。朱执信受命走马上任广东省核计院院长一职,他一上任即宣布:“他人作核计院长为财神,我则为破财神!”他以审计为突破口,招募了一班懂数学、会财务且没有家室拖累的年轻人为政府核计人员,昼夜工作,神速审计考核各机关部门的财政账目,发现问题,即刻查清来龙去脉,而且非要查个一清二楚不可。这么一来,做假账伪账的、虚报数字的全都逃不过审查关。有的学校虚报教师员工人数而多领员工薪水,有“甚至多报一面旗子的账目”,都被一一查出“见光”。甚至连他的上司、副都督陈炯明亲自掌管的陆军各部队的账目都无一例外归人审计之列,查出问题,“陈都督”也要当面认错;教育司长钟某,修葺衙署计划不周,超出预算,多用了公款,也被朱执信批评一顿。一时间,玩忽职守者、“混水摸鱼”者、贪污作恶者全都偃旗息鼓,不敢轻易造次。朱执信任核计院院长仅一年多时间,全省的纲纪,就此肃然。

      还有这样一件事,朱执信在香港工作时,有一天在路上碰到两个曾经与自己在同一革命阵营里工作过后来跑到袁世凯那边去的“变节分子”,朱执信对待这两人,态度十分冷淡,寒喧几句了事。没过几天,在饭馆中又遇见了一个在革命军中做事的同事,这是个“风头派”式的人物。朱执信见到这人,却板起面孔斥责了他一顿。问他“何以不忠于党,何以不服从党命,何以存心取巧,何以私自行动……”。言语之犀利,令旁人十分不解,那“投降派”不是比这“风头派”更可恨吗?朱先生你的态度何以轻重倒置呢?朱执信却说,他是反革命的,态度和身份都很清楚了,这样的人本身就没有革命的心,我们的手段就是消灭之。而这些看风使舵,对革命不忠心的人却是我们队伍中的危险分子,他们会动摇我们的阵营,模糊我们的视线,对这些小人必痛斥之,让他无地自容。他还一针见血地剖析过这种滑头小人:“其中最阻碍革命事业之进展的,第一就是好名,第二就是慕利。好名之弊,凡事不肯开罪他人,虽见了什么恶人,也是貌为忠厚,姑息养奸,贪图自己得些名誉,少些怨毒,对于是非善恶,一味含糊的过去,这样的滑头政策,他自以为可以保存自己的名誉,怎知道纵容得一般恶人到处横行,社会上反革命的事情却不知不觉地陷在了恶人堆里。”

广故事 | 讲广州故事-品广州文化 raquo; Blog Archive raquo; 游朱执信墓园,缅怀清廉自律的朱执信 - 凡伊 - 历史 生活 志趣

广故事 | 讲广州故事-品广州文化 raquo; Blog Archive raquo; 游朱执信墓园,缅怀清廉自律的朱执信 - 凡伊 - 历史 生活 志趣

      对于广大年轻群众来说,跑去墓园缅怀烈士,除了出于爱国主义,或者领略一下中国革命的历史风采之外,仿佛找不到和自己息息相关的联系。然而,近年来,各大的报纸报道大大小小的腐败事件,实在令广大的市民感到异常的痛心,甚至有部分人对这种现象都已经看得麻木。或许,现在踏入朱执信墓园,细细游览一番,缅怀清廉自律的朱执信,该会找到确凿的现实意义。

      最后还提一下,“朱执信”的“信”不念xìn,而念shēn,来源于他的笔名“蛰伸”,这个恐怕现在没有多少人读对了……

朱执信(1885至1920),名大符,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他原籍浙江萧山,生于广东番禺。天资聪颖过人,尤以数学方面悟性较高,年幼时学习多以自修为主,很少跟老师上课。清光绪三十年(1904),他由清政府派遣参加留日学生考试,名列第一,而年龄最轻。到日本留学后因受革命思潮影响,当孙中山先生在日创设同盟会时,他便毅然加入并表示决意投身革命,推翻清政府。其后,他多次为《民报》撰文,揭露清政府立宪骗局,力主以革命求共和,反对改良主义,逐步成为了一个旗帜鲜明的革命理论家。朱执信还是一个聪明的革命实行家和策略家。他留学期间始终保留着长辫,革命党人不解,称之为猪尾巴,甚至要强迫他剪发,他亦不从。直至大学毕业后,他和其他革命党人一起回国活动,其余人因已剪发而被清政府拒绝入境,惟有他能坦然回国,革命党人遂服其智,终于明白了他留发的苦心。光绪三十二年(1906),朱执信回到广州,一面教书,一面暗中进行革命活动。他时常潜入新军中宣传革命,曾先后参加了宣统二年(1910)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三 二九”起义和讨袁、护法等武装起义。“五四”运动后,又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思想激进。1920年赴虎门策动该地驻军讨伐盘踞广东的军阀莫荣新,惜于同年9月21日被反动军阀刺死于虎门。遗体于1921年1月16日葬于先烈东路驷马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