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雄是怎样变成狗熊的

 吉山 2009-09-01

英雄是怎样变成狗熊的

——历史上奇谋未遂案点评

一部中国王朝兴废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战争史。而一部中国战争史,又是一部高人志士的谋略史。《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足见国人早已认识到,兵虽凶器,却非一勇之夫可提握,必待才高智异之人旋舞之,方可展示其眩目荡心之魅力也。

故此,吾国历史多流传的是伊尹、姜尚、张良、陈平、诸葛亮、刘伯温等聪明才智之人的故事。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名声。但是——他们不过是许多聪明人中的幸运者,因为幸好他们为之服务的雇主是愿意并且听得进他们所献的奇谋异策的,所以他们能借此立功,而他们的雇主也能借此而成为英雄。

然而,当天下纷纷,变故交切之时,有多少不比他们菜的人也在各自的队伍中,殚精竭虑,为自己的雇主献上奇谋异策,却不幸碰上了愚荒之主,听不进这些智慧之言,偏偏要逞自己的一己之勇或一己之能。于是,聪明人变成了不幸者,而那些本来有可能改写历史的英雄们,也因此身败名裂,沦落成为后人概叹或讥笑的狗熊。正如王安石所唱:

伊吕两衰翁,
  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
  老了英雄。
  一、刘邦全靠能听劝,项羽恼人终哀叹

刘邦乃一普通酒徒,虽然也能拔剑斩蛇,力不过常人;虽然也能混进吕公酒席,智不过尔尔。但他最大长处,就是能知道自己不足,而能听取人言。萧何向他推荐韩信,他能马上拜之为将。郦食其责他不尊长者,他能立刻低头谢罪。项羽不守前约,封他为汉中王,他恼怒欲反,后听萧何、张良之劝,忍气而去。待项羽大军东去,再搞暗度陈仓。正当中原战争紧急之时,韩信忽然请封齐王。刘邦不禁再次大怒,却又再次听了张良之计,实封韩信为齐王。如此等等,终于使他成为了大汉朝的开国皇帝。

返观项羽,则恰恰与此相反。力能举鼎,却不知浑身是铁能打多少钉;身有谋士,全当作寄食混饭之徒。范增跟项羽说:“刘邦这家伙在山东时,既贪财,又好色。入关之后,却忽然财也无所取,美女无所幸,可见他志在天下也。此人部下又兵多将广,应该趁他没发育之前,赶紧灭了他啊。”项羽一时倒也相信,却不肯听从。鸿门宴上,范增再三示意,项羽终不肯下手。最后,干脆中了刘邦的奸计,将这唯一的谋士赶走了事。

项羽火烧阿房宫、分封诸侯后,以为天下安宁,准备回老家去做安乐王了。这时有人献计曰:陕西这一带山河四塞,土地肥饶,您把首都设在这儿,才可以四面号令,称霸天下啊。项羽却思家心切,说:富贵不归故乡,就象穿了漂亮时装在暗中行走,不是白穿了么!我可不干这种傻事。那人退下,冷笑道:人们都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如此啊。项羽听了大怒,竟把那人抓来,一烹了之。然后顾自回彭城。

陋史氏(此乃东南一萧之别号也,见笑!见笑!)曰:方当大胜秦国、刘邦无可杀之名时,要项羽杀刘邦,委实突兀,而依项羽那天字第一拽的性格,宁可当面对决,也不屑于干此种宵小行为。故鸿门宴不杀刘邦,情有可原也。然不肯定都咸阳,却委是没有眼光。须知咸阳乃是秦国多年经营之地,当年攻打六国,虎狼之师一次次从此地出发。统一六国后,又将天下富户尽集于此。咸阳是人们眼中和实际上的政治经济中心。定都于此,既可号令四方,又可就近压制最大的隐患刘邦,实在是百年大计之根本也。奈何项羽不肯听此良策,定要远归彭城。结果被刘邦轻易夺得三秦之地,东出而逐鹿中原。天字第一拽人最终落了一个哀叹“虞兮虞兮奈若何”的下场。更可怜那献计之人,所献非人,不光被煲成肉汤,还连个名字都没留下。
  二、韩信没有帝王心,终被刘邦当猴耍
  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在中原大战数年,双方均已人困马疲,谁也难以取胜。而此时韩信取河北,下山东,所战皆捷,声威大振。手下精兵数十万,又被刘邦封为齐王,俨然成为刘、项之外的一支独立力量。
  这时有个叫蒯通的人,向韩信献计道:楚汉分争,使天下涂炭,要没有贤圣出世,老百姓的痛苦何日能解啊。现在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全都系于你一人之手,你帮刘邦则汉胜,你帮项羽则楚胜。但依我看,你不如两方都不帮,自成一家,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让天下休养生息几年。然后再看形势,可则独霸天下,否则也可以称王一方也。这是老天爷给你的良机。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你可不要放弃啊。
  韩信听了,道:话虽不错,但汉王待我不错啊,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我怎么可以见利忘义呢!蒯通想,糟糕,这家伙用兵如神,处世却如呆瓜。连忙将当年文种、范蠡的结局及狡兔死,走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说给韩信听。韩信听了虽有动心,却犹豫几天,下不了决心。最终还是不忍背叛刘邦,挥兵西出,十面埋伏,大败项羽于垓下。
  韩信为刘邦立下如此大功,结果竟被刘邦吕后以谋反罪名,第一次如擒猴般缚在车后,押回长安。第二次干脆一刀杀死。韩信只能在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
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陋史氏曰:韩信若无反心,当年为何自讨王爵(时刘邦尚未称帝,亦只汉王耳)?若有反心,蒯通献计时正是良机,却又为何不听?临死反悔,又有何益!正是痴云隔断须弥顶,脚尖难迈一字关也。话又说回来,设使韩信当年听了蒯通之计,正不知中国人后来是姓汉还是姓齐哩!
   三、曹爽不听贤人言,身死族灭无人哀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临死前,招大将军曹爽和司马懿进前,令二人同为顾命大臣,辅助八岁的幼子曹芳。曹爽当政后,却忌司马懿及其二子,不久就以明升暗降手法,转司马懿为太傅,而自己大权独揽。司马懿韬晦忍让,装病卖傻,以麻痹曹爽。十年后,趁曹爽与皇帝一同出首都谒陵之际,司马懿突然发动政变,将首都洛阳城门紧闭,大军部署四周,然后令曹爽兄弟马上拥帝回城,听候处理。
  曹爽一听此信,如五雷轰顶,惶遽不知所以。大司农桓范得知此事,火速骗出城门,急趋曹爽营中,献计道:赶紧带皇帝到许昌去,然后号召四方将领,共同来讨伐叛逆。曹爽兄弟听了,面面相觑,一言不发。桓范又大声道:此去许昌不过一两天路程。到了那儿,以皇帝命令号令四方,谁敢不从。赶快去啊!曹爽兄弟楞楞地仍然没有反应。磨蹭一夜,曹爽终于决定投降,道:罢了!罢了!让司马懿那老头去折腾吧,回去我就做个富家翁舒舒服服过一生吧。于是垂头丧气地带着皇帝回去。孰料司马老头连富家翁也不给他做,没多久就以谋反罪名处死了他并夷灭三族。
  四、杨谅本是纨绔种,羊质虎皮何为反
  公元604年,尚未登位的隋炀帝杨广,弑父蒸母,又杀故太子杨勇。隋文帝最小的儿子杨谅,见杨广如此作为,于太原起兵造反。当时杨谅任并州总管,山西、河北、山东全在他的管辖之下,地广人众,兵强马壮。
  高参王
对他说:既然起事,就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直入,直捣京师。太原离长安不过十来天路程,天下兵马还来不及调集,我们已可成功了。杨谅听了,认为不错,于是依此而行。谁知仅仅打到黄河边的蒲州,杨谅忽然改变主意,下令不再前进,大军沿黄河守卫。并不听劝说,顾自己回太原去了。结果被隋朝老将杨素带兵,偷渡黄河,直捣太原。杨谅闻信,亲率大军十万,布阵拦截。两军相持几天,忽然天下大雨,杨谅受不了这般苦楚,想放弃此地,回太原坚守。王又道:杨素长途跋涉,孤军深入,人马都已疲惫不堪了。大王只要亲自带军冲击,必然胜利。假如望敌而退,将会大长他们威风而灭我军的士气,千万不能退啊!杨谅又不听。退军途中被杨素领军猛击,杨谅大败之下,只得投降。王叹道:我之计谋并不比杨素差,可惜不肯听我!于是自杀。
  五、窦建德失计虎牢关,李世民一举定中原
  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率精甲十万,东出潼关,征讨王世充。
  当斯时,王世充拥有河南之地,建国曰“郑”,窦建德拥有河北、山东等地,建国曰“夏”,各拥兵数十万,与建国不久的唐朝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李世民挥兵东向,势如破竹,数败王世充,将王世充围在洛阳孤城之中。王世充一面死守洛阳,一面派人向窦建德求救。
  这时,谋士凌敬向他献计道:现在唐军以重兵围洛阳,又坚守虎牢关,阻我西向之兵。我们若直接攻打李世民,必然受阻,急切难胜。不如乘唐军重兵东出,内部空虚之机,挥军从河北走太行山,出娘子关,进山西,然后直捣陕西。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山西一带大片土地,而李世民见自己老巢危险,也必然回师自救,洛阳之围也自然解了。
   陋史氏曰:凌敬之计,实乃当年孙膑“围魏救赵”之谋也。虽然不见得瞒得过李世民,但依此而行,确能收一举两得之效。然后三家中原逐鹿,正未知鹿死谁手也。不幸老窦不从此计,结果兵败被擒。被擒后,李世民问他:偶与你井水不犯河水,你为何要老大远地来冒犯偶?窦建德匍匐于地,抖索着回答:您老人家拽啊,我如果不来,怕劳动您老人家大老远地去取啊——可怜老窦亦是一代豪杰,却落得如此灰溜溜下场!真正是英雄狗熊,全在一念之差也。
  六、李敬业不知大义,汗青上空留污名
  公元684年,大唐朝连续发生几件大事:先是唐高宗李治因病死亡,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忽然李显被皇太后武则天废黜,又立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然后武则天又将李旦关在深宫中,一切政事自己说了算。然后武则天又命人逼死了前太子李贤,又大杀唐室后裔,又为武则天的几代祖宗立庙封王,又大封武氏子侄……一时间,李世民后代人人自危,都认为汉朝吕后临朝改制的事将要重演。
  这时,开国元勋李世
之孙李敬业在扬州举起大旗,声讨武则天罪恶,声称要赶武则天下台,重新恢复李显皇位。一时间,人心震动,有期待的,有观望的,有准备迎接的……
   向南进攻的结果,虽然打下了一些城池,却果然陷自己于不义和孤军作战的境地。武则天派几十万大军围剿,李敬业很快兵败被杀。
  陋史氏曰:武则天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等等行为,确实到了人神同嫉,天地不容的地步。当时天下汹汹,只等有人出头而已。李敬业英雄之后,应天顺时,揭杆而起。如果采取魏思温的计谋,大张旗鼓,声讨武氏,直指中原,必然四方响应,建立汉朝周勃安刘之功未必不可能也。纵使失败,后来武氏败落,唐室重兴,亦不乏青史留好名也。奈何不听智人之言,妄图金陵王气,结果身败名裂,身死族灭,亦何其可惜焉!
   七、赵桓不听老将言,国破身虏悔何及
   公元1126年,赵桓临危登位,当上皇帝,是为宋钦宗。不久,金兵就大举南下,直攻京城汴梁。所幸汴梁城墙高坚,城中人气尚旺,金人一时间攻不下。
   不久,各处勤王大军纷纷来到,其中尤以种师道多年治兵,名高天下,时人称为“老种”。金军听到他来,气焰也大为收敛。赵桓听说种师道来了,也十分振奋,连忙请他入宫,请教对付金人方略。种师道道:金兵孤军深入,难以持久。我们只要利用和议,拖延时间。等他们粮草用光退军之时,从后掩袭,必然大胜。赵桓刚刚登位,既怕打仗,又怕失面子,虽然认为种师道讲的有理,却又听从另一将军的夜袭敌营之计,希图侥幸取胜。结果夜袭大败。赵桓忽然害怕,连种师道的计谋也不用了,匆匆和金人订立了城下之盟。
  陋史氏曰:靖康之痛,实我汉人千古之痛也。惜乎赵桓,青春登位,力除六贼,方图大兴敝宋,天下举目以望,而突遇金人入侵。当此之时,若能破除重文轻武习气,听听老将的话,金人岂敢欺我汉人如无物焉!岂有后来山河残破之痛焉!退三百步说,如能及时避往长安,也岂有后来被掳往并惨死于五国城之辱焉!诚如《宋史》所言:“享国日浅,而受祸至深,考其所自,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
  一两句话,一两个行动,就决定了英雄和狗熊的区别,决定了历史的写法。历史就是这样似乎不可思议地以自己的方式谱写着自己。幸运的人幸运了,痛苦的人只能永远痛苦。诚如培根所说: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他的头发,当你没有抓住再后悔时,却只能摸到他的秃头了。诗曰:
  三月烟花十里梦,千年旧事一回头。
  古今兴亡付诗卷,胜负得失归松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