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罗巴礼赞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2009-09-03
欧罗巴礼赞(2006-06-05 13:37:59)
什么是国际球员?只有技术定型于美国篮球文化之外并挟浓厚的异域风格融入NBA的外籍球员才可以称得上是货真价实的国际球员,成长于美国简言之有一年以上NCAA经历的则不能算数。官方统计中的一百余位所谓的国际球员,至少有一半有水份。按这个标准,高水平国际球员的代表人物除了来自欧洲的诺维茨基、加索尔、帕克、斯托雅科维奇、伊尔戈斯卡斯、特克格鲁、基里连科等高手,欧洲以外只有吉诺比利、纳什和姚明三人够资格,至于阿罗约、纳胡拉之流,则逊了不止一筹。也就是说,能与美国篮球文化相抗衡的国际篮球文化,擎大旗者主要是欧洲人。

                                    欧罗巴礼赞

    2004-05赛季的NBA常规赛打了近一个月了,表现最突出的中锋是谁?不是游回东部的大鲨鱼奥尼尔,更不是背负“NBA第二中锋”虚名的姚明,而是克里夫兰骑士队来自东欧的大个子伊尔戈斯卡斯,他以场均17、7分、9、6个篮板的准两双成绩撑起了骑士队内线的半壁江山,他的防守尤其是盖帽颇具威力,悍将布泽尔背信弃义远走盐湖城后,伊尔戈斯卡斯在压力下埋头奋进,屡屡投中反败为胜的关键球,正是在他的努力下,状元秀詹姆斯勒布朗才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个人价值较上个赛季更为突出。然而,伊尔戈斯卡斯秉承了欧洲球员朴实无华的风格,除了打球,他少有什么花哨的个人秀,在光怪陆离的NBA世界里悄然前进,宛如都市霓虹灯下低头匆匆前行的过客。
    与美国本土球员相比,欧洲球员总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他们中的许多人已跻身NBA一流球星之列,风头却无法比肩艾弗森、科比、卡特之类“内外兼修”的本土球员,像罗德曼这样以二流球技却博得一流知名度的“先进业绩”更是令欧洲人难望项背的。但是,NBA中欧洲球员的技战术水平时至今日已毫不逊色于美国人,试想一下,以诺维茨基、加索尔、帕克、斯托雅科维奇、伊尔戈斯卡斯、特克格鲁、基里连科等欧洲球员为班底组建一支球队,美国人要拿出怎样的阵容才能与之抗衡?
    按NBA官方的统计,NBA中国际球员已有一百余人,其实这是危言耸听、言过其实的虚妄之谈,有虚张声势之嫌。把尤因、邓肯、奥拉朱旺、穆托姆博算到牙买加、维京群岛、尼日利亚、扎伊尔帐下,位列国际球员,着实勉强。他们虽出生在美国本土之外,但却成长在美国的篮球环境中,也就是说,他们的技术特点、战术思维、篮球意识完全成型于美国,他们的篮球是美国本土化的篮球,与其出生地并无多大的关联,他们与美国本土篮球文化之间,是儿子与父亲的血缘关系,没有丝毫风格上的DNA障碍,把他们也算成国际球员,是毫无道理的机械主义划分。好比网球高手张德培,除了一张黄色的面孔,其网球技术、成长经历、训练手段乃至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是完完全全的美国化,把他的成功也算作中国人的成功,是不是有点无耻呢?
    在我看来,只有技术定型于美国篮球文化之外并挟浓厚的异域风格融入NBA的外籍球员才可以称得上是货真价实的国际球员,成长于美国简言之有一年以上NCAA经历的则不能算数。统计中的一百余位所谓的国际球员,至少有一半有水份。按这个标准,高水平国际球员的代表人物除了上面提到的那几位欧洲人,欧洲以外只有吉诺比利、纳什和姚明三人够资格,至于阿罗约、纳胡拉之流,则逊了不止一筹。也就是说,能与美国篮球文化相抗衡的国际篮球文化,擎大旗者主要是欧洲人。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欧洲风格呢?二十年前,我认识中的欧洲篮球基本是前苏联队和前南斯拉夫队,与NBA相比,他们投篮更为精准,力量十足,拼抢十分积极,其技术简练实用,毫不花哨,但非常细腻,注重整体打法,不太强调速度,尤其是内外线的配合,五个人来回穿插跑位,经常轻而易举地形成投篮机会,他们位置区分比较明确,内线队员恪守篮下攻防职责,并高度重视策应与掩护。彼时的NBA,位置分工有些模糊而并不明确,代表人物魔术师与伯德,都是能打五个位置的全能战士,诸队很少研习整体打法,多采用两三个人的小配合或个人单打,为了迎合商业化需求,技术比较花哨,攻防转换速度要远胜于欧洲篮球。简言之,欧洲风格是“抢”,而美国风格是“耍”。
    当时以中韩为代表的亚洲篮球风格被总结为“投”,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三种风格在中国大陆曾有过碰撞,五六十年代,中国男篮曾有过战胜匈牙利、苏联等欧洲劲旅的辉煌,到了七十年代末,欧洲篮球在身体素质与整体打法上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当时中国男篮和八一队曾先后与前苏联几个俱乐部队交手,无一例外大败亏输,人家的中锋拿球后强攻篮下,速度不快,缓慢地硬吃内线,而我们毫无办法,根本扛不住。欧洲人让我们见识了力量后,美国人又让我们领教了速度与技术,NBA华盛顿子弹队来访,中国男篮跟不上人家疾如流星闪电般的快攻,疲于奔命而大比分告负。有意思的是,此前从未与美国篮球正面交锋的中国队赛前还在以外交姿态讨论,如果大比分领先怎么办,是否应该让子弹队进几个以彰显我中华上国风范云云。
    二十多年来,美国篮球与欧洲篮球一直是中国男篮须仰视才见的两座山峰,但是,当NBA挟举世无匹的商业化运作袭来时,我们不知不觉间忽视了欧洲篮球的发展,而把NBA视作前行的唯一的神圣目标。在这二十年间,欧洲篮球向美国篮球虚心取经,欧洲人开始重视攻防速度,在半场攻防上积极向NBA靠拢,同时他们进一步提升技术全面性,外线队员的突破与内线队员的远投成了重要的得分手段,这是欧洲人通过加盟NBA“师夷长技”而取得的巨大进步。与此同时,美国篮球雄霸天下之余不免妄自尊大,并未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步,相反,其球员源自扎实基本功的全能战斗力有所削弱,这促使球员为扬长避短而加剧了位置分工的明晰,从而造成整体打法的萎靡,今夏雅典“梦六队”之败,便始肇于此。可以这样说,欧洲篮球在低调中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赶了上来,他们在高水平球员方面与美国相比只存在数量上的劣势,随着NBA的国际大融合,这个问题必将得到解决。
    难能可贵的是,欧洲人向NBA学习的同时从未丢掉自己的风格,这使他们的进步站在了无比坚实的基础上。欧洲人清醒地认识到,白种人与黑人先天存在着身体素质的差距,NBA技术并不能完全借鉴过来,因此,学习NBA的核心是其攻防战术的精髓,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整体配合与投篮的准确性,这是欧洲篮球的优良传统。正是基于此,他们从来没有像中国人那样盲目崇拜NBA,而是恪守着朴素的“自留地”,他们自觉地与NBA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不以跻身其中为至尊无上的荣耀,也没有把“海归派”置于至尊无上的地位,建立一支人尽其职、团队精神至上的国家队才是理想的目标,正是在这种正确、冷静的思维引导下,拥有斯托雅科维奇、诺维茨基、加索尔的南斯拉夫队、德国队、西班牙队等劲旅才拥有强大的竞争力。这足以给离了姚明就玩不转的中国男篮上一堂思想教育课。
    在欧洲内部,东欧比西欧更得欧洲篮球的神髓。从意识形态以及历史来划分,东欧的概念不仅限于地域,前南地区、希腊、土耳其、罗马尼亚等都属于东欧,东欧盛产体育人才,而且大多拥有朴实、细腻的技术风格,非独篮球,其它领域均一脉相承。以足球为例,捷克之内德维德,保加利亚之斯托伊奇科夫,南斯拉夫之米哈依洛维奇,乌克兰之舍甫琴科,罗马尼亚之哈吉,都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式的人物。在拳击领域,东欧选手素以基本功扎实、拳风朴实凝重、长于拼打著称,乌克兰之克里钦科,波兰之戈洛塔,便是个中翘楚。
    东欧风格的形成,与这一地区的多灾多难有关。东欧国家大都从封建制通过暴力过渡到不完善的君主立宪制,再以革命的方式进入伪社会主义的暴政,八九十年代东欧风暴之前,东欧一直处在动荡与战乱之中,在戈尔巴乔夫、哈维尔、瓦文萨这些具备现代民主意识的领导人执政前,东欧人民饱受斯大林、铁托、齐奥塞斯库等暴君的蹂躏,养成了忍辱负重、崇尚实际的民族习惯性格,这一性格渗透到体育领域,便形成了东欧人特有的厚重与实用。
    由于拥有辉煌的篮球传统,脱胎于前南斯拉夫和前苏联的塞黑队、克罗地亚队、立陶宛队和俄罗斯队,从来都没有视NBA球员为救世主,斯托雅科维奇和迪瓦茨回到母队,欧洲最佳球员波迪洛加依然是核心;国王队的宋盖拉只是立陶宛队的替补,与雅西科西休斯和萨乌留斯不能相提并论。我在俄罗斯的朋友告诉我,基里连科在俄罗斯的人气远远无法和姚明在中国相比,对于俄罗斯人而言,前苏联时代的萨博尼斯是永远的“篮球之神”,后辈遥不可及,而萨博尼斯的声望显然不是源于他加盟波特兰开拓者队,他的巅峰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率前苏联队击败罗宾逊领衔的美国队而夺冠,其辉煌与NBA无关。像波迪洛加这样的优秀球员,甚至拒绝加盟NBA,他认为NBA式的球星炒作与他个人的打球风格相矛盾。正是有了这些拒绝喧嚣与浮躁、冷静坚守传统、视篮球为生命的欧洲麦田的“守望者”,才使欧洲篮球有了龙腾虎跃的新气象,才使目空一切的美国人领教了别样的精彩。
    正是:
                  谁无痼疾休相笑,
                  各有风流两难全。
                  昔时朋友今时帝,
                  你占朝廷我占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