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刮痧的功效和原理

 钧权居智慧学院 2009-09-05

刮痧是有独特疗效的民间传统治疗方法之一,主要是以通经活络、扶正祛邪,保持人体阴阳平衡,达到调理气血,活化细胞,排除病邪,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对很多疾病有治疗和保健作用。
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严重的脏腑功能失调、骨关节明显变形等病症刮痧起辅助治疗作用。
刮痧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是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快,增加,这样达到环节疼痛的目的。
还有一种比较有效的可以缓解疼痛的方法就是针灸,这种方法比起刮痧更加行之有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好办法。
刮痧的好处和作用从中医角度将无外乎通过调节气血阴阳、脏腑功能而达到改善人体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

一、调整阴阳  
阴阳学说认为,当阴阳双方处于相对动态平衡状态时,人体的生命活动便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如因六淫、七情或跌仆损伤等因素的作用使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一系列“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临床可表现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病证。其治疗应采用轻、重、缓、急、刚、柔不同刺激量的手法,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所谓补法就是用轻的手法和力量,作用于施术部位缓慢而时间较长的手法,泻法就是手法重而有力,作用施术部位快速而时间较短的手法。通过刮痧改变人体阴阳不平衡状态,使邪去正复。如心悸患者,常刮拭胸前及膻中、背部膀胱经的心俞、厥阴俞、膈俞等处采用补法以补益心气,改善心肌供血,同时刺激相应脊髓节段以改善症状。脾胃虚寒的患者,应常用补法刮拭上腹部和脾胃经远端的血海、足三里,刮拭手法柔和而规律,以促进胃肠蠕动产生温热感而达到温阳益气的作用。这些手法的目的,旨在调整阴阳平衡,提高人体自身免疫能力和防御能力。  

二、调整经络、气血与脏腑功能  
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通过经络系统的连系,气血循行周身,使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得到充分营养,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并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经络不通,那么气血运行不畅,可出现皮、肉、筋、脉及关节失养而萎缩、不用、疼痛或五脏不荣、六腑不运。另外,体表有病可以借助经络影响于相应内脏,内脏有病又可以供助经络反映于相应的体表部位。如胆囊炎患者,在背部肝、胆俞处常有条索状物并有压痛,刮痧后会呈现紫斑、淤块状“痧”象,这就是内脏病在体表的反映。刮痧有明显的舒筋通络功能,一方面直接作用于经络、穴位,通经一定的手法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感,使局部的淤血、麻木以及内脏疾患通过局部治疗而缓解。另外,由于局部的刺激激发了经穴乃至整个经络系统的特异功能,使经气所至之处的内脏及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恢复这些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如室上地心动过速患者,发作时采用重按或刮拭心包经内关穴,通过心包经的传导作用,常能使心率恢复正常;牙痛患者,重按合谷穴,就是因为手阳明大肠经脉经过牙齿,所谓“经脉所致,主治所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气、血的生成皆需水谷精微,在胃的受纳腐熟及脾的运化下,通过经络将气、血周流全身。而刮痧对脾胃功能有良性双向调节作用,实验证明,当肠蠕动亢进时,在腹部长背部进行适当的刮砂,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减弱者,则可促进肠蠕动。刮痧能有效地提高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加强胃肠对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能力和增进食欲。所以,气、血的生化全赖脾胃的腐熟和运化,其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脏腑的生理功能。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之健运、胃之受纳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 
总之,刮沙调整经络、气血、脏腑的功能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一方面,通过手法在体表按穴位、走经络的局部作用能舒筋通络,活血化淤。另一方面,手法的刺激激发了经穴乃致整个经络系统,使手法动态力的波动作用沿着经络传至所属脏腑及其所过之处的组织、器官,从而改善、恢复这些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这些都是刮痧的整体调治作用的表现。 
 
三、恢复筋骨、关节的功能  
筋骨、关节的活动可以因病者的直接或间接外伤或长期劳损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包括局部扭挫伤、纤维破裂、肌腱撕脱、劳损、关节脱位或半脱位,骨关节增生或发生退行性改变等。刮纱对这些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由于直接或间接损伤而致肌肉、韧带、关节囊受损伤,发出疼痛信息,通过传入神经至低级及高级中枢,发生保护性指令,使受伤局部肌肉紧张甚至痉挛,其目的是告诫病员减少肢体活动,避免受伤部位牵拉刺激,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的自然保护反应。据研究,最敏感的压痛点往往在筋膜、肌肉的起止点以及两肌交界或相互交错的部位,这是因为筋膜处分布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肌肉起止点和交界、交叉部分则因所受应力大,长期摩擦容易发生损伤。由于局部损伤,病员往往因为惧痛而减少活动,其结果导致受伤部位的肌肉、韧带发生不同损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