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拿起源和发展历史

 钧权居智慧学院 2009-09-05

推拿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医疗方法,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在同大自然做斗争中产生的。人们受伤后,本能地用手去抚摸伤痛处,疼痛得到缓解,由此便逐渐产生了推拿疗法,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按摩疗法就被广泛应用、民间医生扁鹊运用按摩、针灸成功地抢救尸厥患者,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秦汉时期的《内经》中记载了按摩可以治疗痹症、痿症、口眼歪斜、胃脘痛等。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佚),也是秦汉时期成书的。
秦汉时期把导引、吐纳、膏摩列入保健预防方法。汉代医圣张仲景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编著了《金匾要略》一书。认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隋唐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昌盛,医学科目开始逐步完善。按摩已列入国家医学教育的正式科目。按摩设有专科,有按摩专科医生,按摩博士。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并以九品以下,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也就是说当时已经把古老的导引之法正式作为教学内容。
宋金时期,推拿运用范围更加广泛。宋代名医庞安时运用腹部按摩手法催产:“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按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本病案可属世上首例有记载的产科手法助产的病案。
明代是推拿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设有按摩科,而且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如小儿推拿穴位有点、线和面。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又有很多小儿推拿专著问世,如《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秘诀》等。
清代,大医院虽不设按摩科,但由于疗效显著,在民间仍有较大发展,有很多专著问世,如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钱怀屯的《小儿推拿直录)等。清代对推拿手法治疗伤科疾病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如吴谦的《医宗金鉴》,把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列为伤科八法。
国民党政府在1929 年召开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议",提出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1936年又提出"国医在科学上无根据"一律不许营业,祖国医学遭到严重摧残,推拿濒于消亡,当时从事医疗推拿者寥寥无几,但推拿术毕竟是行之有效的医疗科学手段,所以在民间还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形成一指禅推拿、内功推拿、滚法推拿等流派。
1949年以后,祖国医学中的推拿疗法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相继开设推拿训练班,推拿专科门诊部,开设推拿专科学校,除治疗疾病外还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和文献整理工作,同时推拿麻醉也获得了成功。
1978年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事业,推拿事业同样也获得飞速发展,很多中医院校开设了推拿专业,推拿针灸系等,随著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施行,推拿与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到中国学习针灸推拿的外国留学生也日渐增多,同时向国外派出推拿医务工作者,进行医疗,学术交流,推拿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已受到国际医务界重视。共同研究发展推拿事业,使推拿事业辉煌发展的年代已经来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