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明时期的西域:准噶尔部的兴起

 流浙的青春 2009-09-06

 

  元朝灭亡后,蒙古族封建主乘机割据,到15世纪初,形成东、西两大势力,东部蒙古称鞑靼,西部蒙古称瓦刺。明末清初,按照主要部落及其分布地区,蒙古族演变为漠南察哈尔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卫拉特蒙古。卫拉特蒙古又分为四部,即游牧于伊犁一带的准噶尔部,游牧于鸟鲁木齐附近的和硕特部、游牧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杜尔伯特部和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地区的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部西迁以后,遂以原属杜尔伯特部的辉特部为四卫拉特之一)。

  17世纪前期,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强大起来,他迫使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迁出天山北路,又迫使杜尔伯特部降服,从而占据了整个天山以北地区。1671年,噶尔丹掌握了准噶尔部的政权。当时叶尔羌汗国的黑山派和卓与白山派和卓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1670年,白山派的首领阿帕克和卓被驱逐出喀什噶尔,后来向噶尔丹求援。1678年噶尔丹出兵天山南路,攻占叶尔羌,叶尔羌汗国名存实亡。从此,天山南路成了准噶尔部的属地。

  17世纪上半期,准噶尔部在哈刺忽刺及其子巴图尔洪台吉的领导下逐渐强大起来。1630年前后,迫使土尔扈特部西迁伏尔加河流域。之后,又迫使和硕特部离开乌鲁木齐一带,一路由顾实汗率领,迁至青海,并于1642年进入西藏;另一路由顾实汗之兄拜巴噶斯率领,进入河套地区。杜尔伯特部、辉特部也被迫屈服于准噶尔部。从此,准噶尔部成为瓦刺各部的霸主,控制了天山以北。所以我们今天仍把天山北路的盆地称为准噶尔盆地。

  1665年巴图尔洪台吉死,他的第六子僧格继位。1671年僧格在权力斗争中被异母兄策臣(长兄)与卓特巴巴图尔(二兄)所杀。憎格的胞弟噶尔丹(巴图尔洪台吉第七子)夺取了政权。1677年噶尔丹出兵青海,兼并了和硕特部。次年,他利用叶尔羌汗国统治集团内部贵族派别的斗争,应阿帕克和卓之请,率军南下,攻占了叶尔羌城,俘虏叶尔羌汗国末代可汗伊司马义,并把他押往伊犁囚禁起来,扶植阿帕克和卓为傀儡汗。此后,天山南路在长达80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准噶尔部贵族统治之下。噶尔丹把政治中心由塔尔巴哈台迁到伊犁河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