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油棕榈油现货价差季节性特征及其成因

 老庄列 2009-09-08
豆油棕榈油现货价差季节性特征及其成因
  2003/2008年国内主要油脂价差走势对比(第22周)
  
  
  
  资料来源:宁波金光油厂
  上图是国内主要油脂价差的走势图,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豆油棕榈油现货价差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季时两者之间的价差会明显缩小,而冬季时价差会显著扩大。如果再定量观察则不难发现,夏季时豆油与棕榈油的价差可能在500-800元/吨之间较为常见,而冬季时价差则可达到1500-2000元/吨。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棕榈油的物理特性所决定,棕榈油为热带植物所产,所以其耐冻性比较差,如果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下就容易结冻,使用范围大受限制,而豆油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在夏天的时候,棕榈油由于比豆油价格便宜,所以被油厂广泛用来做调和油,需求大增价格也随之上涨,这样就缩小了豆油和棕榈油之间的价差。反之,冬天因为棕榈油结冻需求大受影响,价格也因此下跌,导致两者间的价差被拉大。
  具体而言,广州地区的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最具有代表性,因为广州地处热带地区,气温变化非常显著,因此对豆油棕榈油价差的影响也最为明显。
  广州地区豆油棕榈油价差高低点位
    
  豆油棕榈油之间价差的合理区间范围我们可以确定,但是两者价差超出合理区间范围之外的极端值,需要考虑到当时的温度以及两者具体的供需情况。如果温度特别低或者特别高,将直接影响到两者价差极值的变化。
  豆油棕榈油期货价差的季节性特征
  豆油与棕榈油现货价差呈现季节性特征,那么在期货市场上两者价差是否具有类似的规律呢?
  下图是豆油与棕榈油主力合约2007年12月至今的价差走势图。鉴于国内棕榈油期货2007年末才推出,上市初期的价格代表性较差,因此不列入考虑范围。
  由下图可见,从2008年2月25日到3月27日,豆油棕榈油的价差从1682点下跌到236点,然后振荡上扬,至2008年7月30日价差回到1392点,期间虽有所回落,但向上趋势并没有改变,并在2008年9月22日达到年内最大价差1980。收益率的情况如下:从1682—236,收益率估计在60%左右;从236—1070,收益率估计在40%左右;从504—1392,收益率估计在40%左右;从1000—1980,收益率估计在60%左右。
  
  
  这样我们就实现了从2008年2月2日至2008年4月16日间的2个月内收益翻番的目标。如果我们能够把握现货之间的规律,譬如价差到1682点时,在主力合约上,因为代表的是夏天的合约,所以两者之间的价差肯定不会维持到如此高的水平,从1682做到236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能够跟踪现货情况,在236点的水平,同时做一个价差扩大的过程,做到1070点的位置也不成问题。至于后期的几个机会,尤其是从2008年6月2日至2008年9月22日间的4个月时间内,由于当时的主力合约代表冬天的合约,我们也可以适当的把握,价差在500点左右,我们可以考虑参与。通过2008年的情况看,我们可以发现,在现货市场上存在的价差缩小到扩大的过程,在期货市场中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通过2009年前8个月的价差结构,我们初步验证了2008年价格结构的历史重复性。由上图可见,从2009年2月10日到4月15日,豆油棕榈油的价差从1056点下跌到594点,然后至6月10日的1348点,再到8月5日的1486点,最后至8月10日的984点,整个价差结构基本复制了2008年2月25后的走势。收益情况如下:从1056—594,收益率估计在40%左右;从594—1348,收益率估计在55%左右。
  基于今年的宏观环境,油脂整体基本面不如去年,收益率略有下降在市场的预期中。同时,虽然价差结构的变化较2008年有所滞后,但是季节性仍旧明显,豆油和棕榈油的跨品种套利空间还是存在的。
  后市豆油棕榈油期货价差交易机会展望
  当前市场中存在这样的机会,并且有两个:一个是1005合约上豆油和棕榈油价差缩小的过程;二是在1001合约上价差扩大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