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手机对讲”明起在广东试用 有三大优劣势
“手机对讲”有三大优劣势 尽管PTT在海外有应用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是最近中国联通准备介入这一领域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业界争议:在手机资费日益下降的情况下,PTT在国内是否还有需求?哪些用户会成为其目标顾客?实 际上,“手机对讲”作为一项新的业务,跟普通的移动通信方式相比,有独特的长处短处。 资费便宜 这将是PTT业务的第一大卖点。尽管目前广东联通尚未公布其资费模式,但有关人士透露,估计广东按流量包月的可能性比较大,例如10元包2M流量,大约可以按500次对讲键通话,超出部分则按照一个 更低的资费收取。有业内人士预计,这种“对讲”的通话费用可以比用现时普通移动电话通话低1/3。 群组通话 据介绍,PTT业务可以快速地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通话,就像使用普通的对讲通话机一样,而且通话声音较前者清晰很多。另一方面,与对讲机只能近距离通话不同,一键通服务可以通达至手 机网络覆盖到的地方,几乎没有距离的限制,能够异地漫游。 广东联通内部人士表示,群组通话具有较大的需求,除了普通用户外,家庭、企业(尤其是物流、交通、保安、商业等需要职员之间频繁沟 通的行业)也是一大潜在用户群。根据信息产业部调查,国内数字集群潜在市场需求为800万~900万个,2000年到2005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新奇方便 跟普通的拨号移动电话不同,PTT无需拨号等待,按一键即通。而且它和CDMA或GPRS的高速无线网络结合之后,服务和技术上将会大为改善。据称用户还能查询通话对方的状态,或留言把信息传到对方的 语音留言机,可以记录电话会议内容并发送给当时没有在场的用户,这些都是普通对讲机无法实现的。这种新奇的通信方式,相信除了行业用户外,爱好尝试的年轻人会成为其潜在的庞大用户群。 通话延时 跟普通对讲机一样,手机“对讲”PTT也存在通话延时的问题,也就是说一方说话后需要延迟几秒,对方才能听到,不过延时的长度每种技术有所不同,据称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已经可以控制在1秒以内 ,但是在大规模网络传输过程中,其真实的效果如何,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网间互通难 目前洋手机品牌均推出了手机PTT,而国产手机也纷纷准备推出有PTT功能的手机。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各家手机厂商之间的技术标准不尽统一。而且,在未来移动和联通都分别在其GPRS和CDMA 网络上推出PTT业务之后,两大运营商不同系统之间的“对讲”要实现互联互通,将会是一个难题。 竞争业务多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通信领域已经有很多资费便宜的方式,难免会影响手机“对讲”的推广效果。移动联通目前均有企业移动集群网,例如集团网内部手机通话20元包月任打;而经常通话的情侣或者 家人之间在市面上已经有“情侣卡”之类便宜的业务可以选择等。 广东联通增值业务部副总监周林说,“一键通”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正式推出,目前联通正在对三家系统平台供应商进行招标。 广州市华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韶隽分析说,目前三家参与竞争的供应商,技术平台各有优势:高通是CDMA和BREW系统供应商,可能比较容易扩大用户群;摩托罗拉则本身也是手机终端生产商,在专 业“对讲机”领域有多年的经验;而属于广东本土厂商的华仕,优势在于通话时延短(时延是指一方说话后,对方需要等多久才能听到其声音),仅为1.5秒。广东联通增值业务部总监聂波说,联通还会根 据试用的情况作出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运营商对技术方案的选择,将影响未来“一键通”的通话质量,因此漫游或远程通话质量、成本、接通速度和通话时延、保密性、短信息等增值业务功能等都是运营商考虑的问题。 三张“新牌”背后的攻和守 如果要大家以一个字来总结上周的通信界热点,那它一定是“新”字无疑。很多普通用户闻所未闻的新业务,不约而同地涌到了耳边:手机PTT“对讲”、UPT“一号通”、WAP数码网址…… 明天开始, 广东率先试用手机PTT对讲业务,另外三大固网运营商在全国各地纷纷介入“一号通”。两大新业务在上市的初期,遭遇几乎有个共同点:尽管在业务谋划和推出的过程中,业界一直争议不断,怀疑它们 能否切中用户的需求,从中赚回一笔钱,但运营商态度坚定不移。 竞争的加剧,使得运营商别无选择。事实上,同样一项业务对不同运营商也许意义大不一样。对于中国联通而言,PTT业务本身能否赚 钱,可能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反而是利用其作为一项增值应用,增加CDMA网的卖点和吸引力。在与中国移动的争夺中,任何一项优势,都可以在用户“选择”的天平上加上一个砝码,把更多用户拉拢到 CDMA行列。相对而言,中国移动对这项新业务则较为审慎,但是迫于竞争压力,又不得不密切跟踪,目前也进入试验阶段。在这场博弈中,“攻”、“守”双方之间的脉络非常明显。 如果说,手机对讲是两大移动运营商内部博弈筹码的话,“一号通”则可以看成是固网运营商对移动运营商集体反击的武器。“一号通”700技术,据说10多年前已经问世,但直到现在电信、网通和铁通 才将其视若珍宝,无非是将其变成应对移动通信替代竞争的招数:以虚拟号码背后的“呼叫转移”,推动用户使用更便宜的通信方式,包括固定电话和小灵通。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几项新的通信业务,也许带来的只是一种新鲜的体验,然而在通信运营商看来,这些“新牌”背后的光荣和梦想、进攻和防守,确实复杂很多。竞争,让今天的通信舞台精彩了许多 。shouji9.01gy 手机对讲 手机P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