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图是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它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 它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帮助你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地思维,让你的大脑最佳表现。
脑图的作用:
思维汇聚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现
脑图在教学和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作为评价的工具,也可以作为课程和教学设计的工具,超媒体设计的工具,合作的工具,创造的工具,知识建构的工具……脑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切实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科学学科教学,如物理、生物教学中,效果十分显著。脑图作为一种教的技能,已经被许多教师掌握和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样,脑图也能以适当的方式传授给几乎所有的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技能。下面讲详细论述脑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如何实现
1.提高备课效率和授课质量 用脑图的形式备课比将全部授课内容写出来更快,而且还可以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掌握全盘的内容。用脑图准备的讲课内容,很容易更新,如果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就可以在脑图的相关节点上直接删除;如果要补充教学内容,只要在要补充内容的节点上,运用“插入(insert)”菜单或工具栏中的插入“主题”或“下级主题”工具或单击右键,迅速加入要补充的内容,而不会将备课内容弄的乱七八糟。并且,只要通过“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或单击按钮,就可以将脑图转换为图文并茂的ppt、word文档、HTML和图片格式文件、甚至是一个网站,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它具有的助记特点意味着,教师在上课时快速地浏览一些备课材料会很快把讲课的话题带入焦点。因为教师自己的知识会融入同一个脑图,因此在一年一年的教学中,它会触发不同的讲课内容。这样的教案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得僵直,反而会更有弹性,更容易修改;不仅避免了陈旧的笔记带来的单调乏味,还不要求增加工作量;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海量教学信息的时代,它能够不断迅速而轻松地为教案添加新的内容,并且使备课篇幅较少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同时脑图用作讲课的框架,它就能使教师一方面能够在一个即兴讲演与自由谈话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结构相当严谨的讲话。它使教师能够精确把握讲课时间,或者,如果事先安排好的时间因故发生变化,它能够使教师及时调整,使其变得更长或更短。对于突发事件,脑图对教师调整时间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脑图给教师和学生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些事实,而且也把事实之间的关系列出,更重要的是通过脑图工具自带的“素材库”(library)、“脑图标记”(map markers)以及自己获取的素材,形象化整个脑图,使整个脑图充满着色彩、图像,让教师和学生在思考、记忆、分析时充分发掘潜能,激发灵感与想象。同时还可以给节点加“笔记”进行解释,只要单击工具栏中的“笔记”,就可以像编辑word文本一样对节点进行解释。而且还可以通过工具栏中的“超链接”,对节点进行解释。 2.共享信息和思想,提升团队教学和科研 信息时代,几乎所有的人都面临同样的挑战。同样教师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和越来越重要。教师是一个发展者,脑力资源的发展者,是一个国家脑力资源的发展者,而在信息时代,单个教师越来越不能担当此重任,这就要求教师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过程中,都要进行团队教学和科研。 集体备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行为,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和信息思想的共享,进而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共享,它是提高备课效率的一种重要途径。利用传统的集体备课方式,由于备课过程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但利用脑图工具记录备课过程,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就避免了上述情况。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仅仅围绕核心讨论内容展开话题,由一名教师通过脑图工具及时记录下每个教师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脑图工具中“模式”(modes)中的“头脑风暴”模式的支持,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将讨论结果进行形象化整理,分别复制给各位教师,这样教师就得到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了。这种方式对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要求众多的一线教师,不仅能够很好的教学,还要搞好科研。但科研决不是单个教师的孤军奋战,而是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而脑图是教师团队科研的最好工具。团队脑图代表了集体思想碰撞的火花和凝聚的精髓,是经历头脑风暴、构建思维图景、图形景象描绘的过程。通过脑图工具中的“任务信息”,可以对科研项目各个子问题的解决次序、起止时间、以及完成情况等详细信息进行说明。同时还可以形象化整个脑图,使该脑图不仅成为一个可操作的科研计划,更成为一个问题解决的思路,在团队解决问题时,可帮助团队成员理清知识线索、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找解答办法,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完成科研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