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国人口官方统计数[历代政府登记掌握的在籍户口数据]
历史上中国的人口数量长期位于世界前列。虽然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人口统计,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多不完全精确。但自班固编纂《汉书》开始,之后历代16本正史中的《地理篇》大多有人口记载,均为研究人口变迁的珍贵资料。
人口资料多见于正史中记录的纳赋人口,但是由于为了逃避赋税等原因,很多人口并不见于正史,而且有很多和尚道士也并不归于此类,造成统计上的偏差。在战乱当中,国家控制力下降,人口逃逸,所以往往人口数据需要加入估算才更接近于真实。 《国语》记载,周宣王时中国就已进行过人口调查。但真正详细的人口调查起源于战国时期,但当时的资料并没有保存下来。现存最早的全国性户口数据是西汉平帝元始二年(西元2年)的户口数字。 秦始皇三十七年 前210 3000.0000 西汉太祖元年 前202 1650.0000 汉世宗孝武皇帝元光二年 前133年 3600.0000 汉世宗孝武皇帝征和二年 前91年 3200.0000 汉平帝元始二年 2 1236.6470万户,一说法为12,366,470 户 5767.1401万人 耕地827.5万顷 一说 1223.3062万户.5959.4978万人. 新莽天凤五年 17 56,000,000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 25 28,000,000 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 37 1,505.0000 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57 427.9634 3,412.5021 汉顺帝永和三年 138 53,860,000 汉顺帝永和5年 140 969.8630 汉顺帝建康元年 144 994.6915 汉冲帝永嘉元年 145 993.7680 续汉书 -郡国志五 一说,5006.6856万人 汉灵帝光和七年 184年 55,000,000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 217 15,000,000 [吴大帝赤乌五年] 242 53.2 通典-食货七 [魏元帝景元四年] 263 66.3423 [吴主皓天纪四年] 280 52.3000 魏灭蜀后(263年)全国合计8,180,000 西晋晋武帝太康三年 282 377.0000 [2,262.0000] 注:[太康三年国家有三百七十七万户,如每户平均以五口计,则那时国家控制的人口大约可达到一千八百八十五万人左右] 汉赵在刘聪(310——318年)时,户口大约有六十三万户,人口大约有三百五十万人左右。刘曜时期,史称“东不逾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逾陇坻,北不出汾、晋”,疆域范围包括陕西的渭水流域以及山西、河南、甘肃黄河以东一带。 [前燕幽帝建熙十一年] 370 245.8669 十六国春秋-前秦录 东晋元帝太兴元年 318年 —300.0000[一说:540.0000] 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 421年 —1,500.0000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 464 90.6874 468.5501 (一说670万) 《宋书》记载大明八年户口数为90.1769万户,517.4074万口。[刘宋文帝元嘉十七年 440年]估计有18,000,000人 史载刘宋大明八年治下人口670万,加上各种缺漏少报,实数在750万。萧衍时梁朝版图不如刘宋,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犹有过之,尤其建康城,有户28万,以每户5口计,人口竟达140万。一涨一消,我估计梁朝人口当和刘宋相仿。800万左右 南朝梁武帝大同五年 539 —1103.0000 太清三年(549年)三月十二日,台城因兵尽粮绝,瘟病流行,终于为侯景攻陷,柳仲礼等出降。侯景军久攻台城不下,石头仓、常平仓食尽,乃掠人而食。迨至城破,纵兵大掠,原有二十八万户的建康活人仅二余千人,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侯景之乱”使南朝士族遭到沉重打击,南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侯景传》)。据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侯景之乱历时长达三年零八个月。在此期间,南方士族因遭受毁灭性打击从此完全衰败。百姓流离失所,死亡无数,千里之内罕见人烟,南方的社会经济遭受到破坏性的打击。 -- 通典-食货七 北魏分裂时 534 337.5368 不详 [北齐幼主承光元年] 577 303.2528 -- 通典-食货七 北周静帝大定年间 581 359.90-- 通典-食货七 隋文帝开皇九年 589 700.00 4,000.0000 隋文帝仁寿四年 604 9,040,000 隋明帝大业二年 606 890.7546[890.7536] 4601.9956(奴婢,部曲尚不在其中) [唐高祖武德元年] 618 180.0000 1235.0000 唐高祖武德五年 622 219.0000 1500.0000 唐太宗贞观三年 629 300.0000 通典-食货七 唐太宗贞观二十年 646 3,600,000 唐高宗永徽三年 652 380.0000 唐中宗神龙元年 705 615.6141 资治通鉴卷208 5,291.9309 此后的人口统计由于国家政局动乱和分裂而造成统计疏漏混乱不堪因而不准确可靠. 唐肃宗乾元三年 760 293.3174[只有169个州上报户口;不足安史之乱前的一半单位.] 1,699.3806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 820 237.5400 -- 旧唐书-穆宗纪 唐敬宗宝历间 826 397.8982 唐文宗开成四年 839 499.6752 唐武宗会昌五年 845 495.5151 ]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 859年 [今人估计为八千万人] [周世宗显德六年] 959 230.9812 1,582.0000 [荆南] 963 14.2300 [湖南] 963 9.7388 [后蜀] 965 53.4029 [南汉] 971 17.0263 [南唐] 975 65.5065 宋太祖 976 309.0504 [清源] 978 15.1918 [吴越] 978 55.0680 [北汉] 979 3.5250 五代末宋初,人口格局是南方 230.1643万户,北方234.5062万户 . 在册耕地312.52万顷.根据今人结合文献实际研究认为该数据只相当于实际的40%. 太宗实录卷79 宋太宗至道二年 996 457.4257 宋太宗至道三年 997 686.0000[主户:413.2576]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根据传世文献资料记载仅有773.7209万户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有户为8,677,677户 宋真宗景德三年 1006 741.7570 天禧五年(1021年)田524.750万顷 1,628.0254 宋仁宗景佑元年 1034 1,029.0000 宋仁宗庆历元年 1041 1047.5207 宋仁宗皇佑五年 1053 1,079.2705 田228.0万顷 续资治通鉴长篇 宋英宗治平三年 1066 1,291.7221 [2,229.2861] 《元丰九域志》所载全国16,569,874户 宋神宗元丰六年 1083 1,722.1713 [2,496.9300] 宋徽宗崇宁五年 1106 1780.0000[南方1240.00;北方540.00]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20,882,258户,120,000,000人 估计在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北宋户口为22,118,160户. 辽天祚帝干统十年 900.0万 西夏崇宗贞观十年300.0万 宋史-地理志 金世宗大定元年 1161 3,000,000
4,470.5086 另一说:6,060,723户, 36,989,014人 金章宗明昌六年 1195 女真、契丹、汉户为7,223,400户,48,490,400人. 金章宗末年全国有户965.9531万户.约53,000,000人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11,139,850户,约56,500,000人 宋光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约69,000,000人 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13,600,000户,80,600,000人.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12,670,000户,76,810,000人;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5,696,989户. 约35,606,181人[13,026,532] 蒙古帝国从1205年开始入侵西夏到1227年灭西夏,从1209年开始入侵中原到1234年灭金,从1231年开始侵宋,1235年全面入侵南宋,直到1279年完全消灭南宋抵抗势力。在这七十年之间根据“光绪《潼川府志》卷五所载明人王维贤《九贤祠记》所说:["蒙古军制,军所至,但有发一矢相格者,必尽屠之。]因而使得蒙古军在作战地区进行大屠杀,随后遭受战祸蹂躏地区又长期相伴瘟疫与饥荒,导致大量平民百姓消失,华北地区极为惨重。1234年底原金国境内人口跌至谷底.是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浩劫.蒙古灭金时(1234年)仅得户873,781户,4,754,975人.估计此时原金国境内加南宋境内的人口为61,000,000人. 蒙哥汗二年(1252年)籍之原金国地区较之于上次增加20余万. 1261年1418499户 1262年1476146户 1263年1579110户 1264年1588195户 1265年1597601户 1266年1609903户 1267年1644030户 1268年1650286户 1269年1684157户 1270年1929449户 1271年1946270户 1272年1955880户 1273年1962795户 1274年 1967898户 约8,870,000人 1275年4764077户 1276年 9370472户 1280年13196206户
[编辑] 元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建立元,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境内人口有887万余人.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灭南宋(1276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籍之原南宋境内有户11,848,000户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0年) 13,196,206户 58,834,711人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 13,430,332 江淮和四川11,430,878户,内郡1,999,444户 59,848,964人+游食者429,118人=60,278,082人+和尚道士213,148人 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全国有14,003,760户,估计人口为62,818,128人 一说:70,000,000人这个是元境内人口峰值.也只相当于1207年宋、金、西夏三国总人口的44.55%. 据《元史》记载,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全国有纳赋户1386.0699万户,口5951.00万。 元史-世祖本纪 1290年开垦土地 19,830,000顷多 明宪宗成化年间(1467——1487年) 明宪宗成化15年(公元1479年)人口达到7185万 今人估计成化末年约7500.000万人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1502 1,040.9788 1582年 耕地701.3976万倾
崇祯末年 耕地783.00万顷[这个数字是根据今人研究认为的,我本人认为不可信,属于虚报夸大!] 清前期(1644—1735年)统计数字是丁数(承担赋税的人) 顺治二年(1645)耕地4.03亿亩;康熙二十四年(1685)耕地607,845,001亩;康熙二十七年(1688)增加到6.08亿亩;雍正二年(1724)耕地683,791,427亩;乾隆十八年(1754)增加到7.08亿亩;乾隆三十一年(1766)741万顷.嘉庆十七年(1812)791.0万顷;道光十三年(1833年)737.0万顷
清世祖顺治八年 1651 290,850,000亩 清实录世祖卷61 1063.3326 清世祖顺治九年 1652 1448.3853 清世祖顺治十八年 1661 耕地 549,337,640 亩 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 1682 1943.2751 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 1685 耕地607,845,001亩. 2360.0000[10171.0000] 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 1712 2462.1324 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 1713 2358.7224 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101,710,000 清圣祖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50.000.000 清高宗乾隆十四年(1749年)177.495.000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1751年)181,810,000 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205,500,000 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209.840.000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268.238.000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301.487.115 清仁宗嘉庆十年(1805年)332,181,403 清仁宗嘉庆十五年(1810年): 340.000.000 清仁宗嘉庆十七年(1812年)360,000,000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383,100,000 清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年)401,008,574 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419,441,360 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年)430,000,000 清文宗咸丰元年(1851年)432,160,000 清德宗光绪十三年(1887年)377,636,000 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450,000,000
清世宗雍正二年 1724 耕地683,791,427亩 清仁宗嘉庆元年 1796 27566.2044 清仁宗嘉庆二十年 1815 32657.4895 38310.00 清宣宗道光十四年 1834 40100.8574 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1844 41944.1360 4,3000.00 清咸丰元年 1851 4,3216.00
清德宗光绪十三年 1887 9.1197亿亩 光绪会典卷十七 37763.6000 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 1901 42644.7325 1910 43600.0万 清逊帝宣统三年 1911 9269.9185 民国二十五年 1936 47910.0000 民国二十八年 1939 51756.8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