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磁波 日常辐射知多少

 闲云秋鹤 2009-09-16

电磁波 日常辐射知多少

 
 

电磁波 日常辐射知多少 - 新发现 - 《新发现》杂志官方博客

 

手机,微波,Wi-Fi……如今,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电磁波无所不在的包围之中。那么它的具体规模究竟有多大呢?对此,一项大型研究首次给出了答案。我们在此对在两个典型环境即城市和乡村中所做的检测进行独家报道。现在有待进一步了解的便是这些辐射是否具有危险性……

 

编译 郑迪

 

      你在本文中所见的曲线图具有历史意义,这是首次对个人在24小时内所受到的电磁辐射情况进行测量,而手机、微波炉、无线网络及其他具有辐射功能的电器便是电磁波的来源。图表中反映的是,与所有人朝夕相伴却又不为我们所察觉的高频辐射(频率高于100赫兹)的各种源头及其强度。这些曲线图得以绘出,要归功于世界范围内首次为高频电磁场环境研究而设计的一种革命性测量方法。这项研究由法国贝藏松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完成,研究团队集合了流行病学研究、交通-工作-环境检测、国际癌症研究协会以及法国国家工业环境和风险研究协会(INERIS)的各方专家。该调查使用了便携场尺,它可以固定在腰部,用来持续测量受试者受到的辐射情况。这样一来,研究人员便能够对环绕在我们周围的电磁波进行精确的计量。


研究的关键性数据
      但是请注意,令全球40亿手机用户忧心忡忡的高频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危害问题,该研究未给出任何结论。就现阶段发表的首批流行病学研究结论来看,目前手机对健康的危害并未被认定,仍处于激励的争议阶段。而且,即使危害真的存在,也要根据实际接受的辐射类型及辐射量来评估其危害程度。正是在这一点上,该项研究的实地测量方案起了决定性作用,它们是反映人体日常接受的辐射量和辐射强度的唯一一组数据,因此对于日后制定危险级数限值是不可或缺的,看一下测量方案就很清楚了。除了手机,生活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辐射源头,而且频率范围和照射时间也不尽相同。一些疑问随即产生:所有这些电磁场的物理效应都是彼此独立的吗?我们能否将手机辐射产生的电磁场效应与微波炉产生的区分开来?一些电磁场可能造成的危害是否会累积到另一些电磁场之上?就在几个月前,这些问题还让人一头雾水呢。


手机、数字无绳电话和微波是主要辐射源
      事实上,法国劳动环境卫生安全局(AFSSET)在2005年才把这项检测活动委派给一个研究小组。研究人员随机选取了涵盖各个年龄段的400个测试对象,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高频辐射情况进行研究。我们在这里发表两种情况下的研究结果,它们是通过与法国国家工业环境和风险研究协会合作,使用类似2005年的测量方式得到的。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为每13秒就要进行290万次的测量,持续数周,地点选在贝藏松和里昂。所有测量结果的统计工作尚未全部完成。但是初步的分析表明有三个潜在威胁存在。贝藏松大学医学中心的让-弗朗索瓦·维耶尔(Jean-Fran?ois Viel)同马丁(Martine Hours) 伊丽莎白·卡迪斯(Elisabeth Cardis)和勒内·德·塞兹(René de Seze)等研究人员共同领导了这项研究,他认为:“主要存在三个高频辐射源:移动电话、家庭数字无绳电话及微波炉。至于中继天线和无线网络,虽然这些辐射的强度可以忽略不计,但我们仍然对它们很感兴趣,因为今后这些辐射源可能会随处可见。接下来我们要针对天线的辐射范围进行初步的模型。”

      为了在测量结果与辐射的地点和条件建立统计学关联,测试对象必须填写一张描述他们全部活动内容的问卷,一天之中每15分钟填写一次。最后,为了覆盖不同的使用习惯和人群,这个测试被安排在地广人稀的贝藏松,那里的辐射源数目相对来说较少;与此同时,测试也在里昂进行,这座城市人口密集,辐射源也相应增多。“我们希望能够估算出数量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群在正常情况下,每天暴露于电磁波辐射的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导出一些影响辐射的参数,从而确定日常辐射指数。”让-弗朗茨瓦-维埃尔接着说道。
      为什么这样的测量活动姗姗来迟呢?答案很简单:时至今日,仅有的测量设备仍然只是场尺,它们长达几十公里,被牢牢地固定在实验室的地板上,只能对各个仪器的辐射量进行单独评估。过去的最佳方案是把它们中的一台庞然大物请出实验室,实现了一次个人居住环境的电磁场测量。就此,科学家们推断,“我们可以从对个人使用的仪器进行辐射水平估算开始,如根据手机的品牌以及用户的话费清单,推断出一个大致的辐射水平。”法国劳动环境卫生安全局的专家奥利维耶·梅凯尔(Olivier Merckel)如此评述。但是天线和手机现在是遍地开花,忧虑也随之有增无减,这种推算方法渐渐不被科学家和大众所接受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劳动环境卫生安全局才要求进行实地测量活动。正是借助由法国电信研发部门和Satimo公司共同设计的射线剂量仪,实地测量才得以实现。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即使这些测量史无前例地提供了人体在某个“t”时刻所受辐射的即时可靠的“照片”,它们也并不能左右医生对持续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所做的评估。接收到的辐射量是日积月累的呢,还是不管受到多长时间的辐射,都与点时间暴露在辐射中的效果相同?这还是个未解之谜。“即使进行了这样的研究,也没人能说得清持续或者反复地暴露在机器发出的辐射中与短暂的接受辐射效果有否不同。” 奥利维耶·梅凯尔承认。说得更明晰一些,我们无从知晓使用手机通话5分钟对身体造成的影响是否和连续通话1小时或者分别进行两场为时2分半钟的通话相同。此外,从优先角度考虑,法国劳动环境卫生安全局资助的这次研究主要针对由电话、天线、无线网络以及微波形成的电磁场进行评估。


难以评估的公共卫生危害
      但是一些新兴设备,如蓝牙耳机或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芯片,在没有经过此类鉴定工作的前提下,已经取得了非凡的商业成就。于是,对它们的辐射评估也显得前所未有地迫切。至于涉及到高压电线和家用电器的低频电磁波,也需要进行实地研究,只是数据分析水平比较滞后。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能期望即将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传染病学研究衡量出手机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即便它以大规模的人群为样本并且调动了整个欧洲的研究人员。假如健康威胁越来越显著,且具有了病理特征(通话时常用一侧耳朵的听觉神经生出罕见的肿瘤),研究才有可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因为受害者众多,而且受到特定的病理特征困扰。只是目前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那么,面对所有的疑虑以及未经全面安全验证的产品,除了等待实验室对我们身处其中的电磁场进行评估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卫生机构的权威人士开启了保护伞,提出了防范原则以及几个限制辐射的方法,采用与否则取决于个人了。无论如何,在下一个十年内,绝大部分悬而未决的医学和科学疑问应该能有答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