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制药

 书中鱼塘 2009-09-16
  生物药物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生物药物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主,包括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有目的人工制得的生物原料成为当前生物制药原料的主要来源。如用免疫法制得的动物原料、改变基因结构制得的微生物或其它细胞原料等。生物药物的特点是药理活性高、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生物药物主要有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这些物质的组成单元为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等,对人体不仅无害而且还是重要的营养物质。生物药物的阵营很庞大,发展也很快。
  目前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别是合成分子结构复杂的药物时,它不仅比化学合成法简便,而且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半个世纪以来微生物转化在药物研制中一系列突破性的应用给医药工业创造了巨大的医疗价值和经济效益。微生物制药工业生产的特点是利用某种微生物以“纯种状态”,也就是不仅“种子”要优而且只能是一种,如其它菌种进来即为杂菌。对固定产品来说,一定按工艺有它最合适的“饭”—培养基,来供它生长。培养基的成分不能随意更改,一个菌种在同样的发酵培养基中,因为只少了或多了某个成分,发酵的成品就完全不同。如金色链霉菌在含氯的培养基中可形成金霉素,而在没有氯化物或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生成氯化的物质,就产生四环素。药物生产菌投入发酵罐生产,必须经过种子的扩大制备。从保存的菌种斜面移接到摇瓶培养,长好的摇瓶种子接入培养量大的种子罐中,生长好后可接入发酵罐中培养。不同的发酵规模亦有不同的发酵罐,如10吨、30吨、50吨、100吨,甚至更大的罐。这如同我们作饭时用的大小不同的锅。
  我们吃的维生素、红霉素、洁霉素等,注射用的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就是用不同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医药上已应用的抗生素绝大多数来自微生物,每个产品都有严格的生产标准。预测生物制药的研究进展,它将广泛用于治疗癌症、艾滋病、冠心病、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创投机构看好中国生物制药领域
  全球金融危机加剧,让创投机构在中国的脚步变得格外谨慎。但于北京举行的“2008ChinaVenture中国投资年会”上,以生物制药为代表的医疗领域,却被参会的创投精英一致看好。
  眼光盯准生物医疗领域
  虽然政府一直在鼓励创新研究,但是国内新药非常少,大部分都是舶来品。“主要还是企业资金投入方面的问题,这一点就是我们双方最重要的契合点。”百奥维达中国基金的合作人李毅在会场上这样表示。
  据了解,晨兴创投和礼来亚洲2000万美元投资上海某医药研发外包(CRO)企业后,随后中国CRO企业药明康德就在纽交所IPO,并受到美国资本市场认可。
  “基于成本考虑,发达国家企业将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外包其非核心医药研发业务,实际上也给中国制药领域发展起到很大机会。”李毅称,礼来公司、GSA,葛兰素在内的跨国公司都在近期纷纷宣布将在上海投资建造专业研发中心。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医药行业成为医疗健康细分行业的重点投资领域。其投资案例数量为4起,占医疗健康行业总投资案例数量50.0%,投资金额为4963万美元,占医疗健康行业总投资金额78.8%。
  创投机构也将面临高风险
  与以往投资仅仅关注成长型企业不同,在生物制药领域内,创投把目光放到了一些有非常技术平台的早期企业上。“除了需要拥有优质团队外,我们只有在非常明确市场前景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投资这样的高科技技术公司。”礼来亚洲董事总经理施毅表示。
  “今年我们估计投了四个生物制药项目,整体感觉都还可以,但是风险也很大。”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章苏阳说,“实际上,在医药健康投资成功的比例比其他行业低,从我的经验来看,投十个中大概有一到两个是非常成功的,大概两到三个扯平,接下去都是死掉。”
  “从国际经验来看,投资生物制药领域成功可以获得几百甚至上千倍的利润,但同时也面临巨大风险,包括资金、开发人员稳定性、管理方面的问题,”章苏阳表示,“国内市场失败的原因1/3是市场,管理占2/3。”
  更倾向于海外上市
  德勤的合伙人费达在接受采访时说,“考虑到市盈率、时间和再融资问题,我们更倾向于在香港、美国或新加坡上市。”他表示,公司一般都会根据行业不同选择不同的上市地点。对生物制药这种比较高技术的企业来讲,去美国上市关注度将更高,而对于做中成药的企业来讲,则会选择在中国大陆市场、香港或者新加坡上市。
  已经在海外成功上市的先声药业集团,其首席财务官赵志刚也谈到,应选择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大的区域上市。“不过市场在国内的企业,选择亚太地区上市会更好一点。”他说。
  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王一敏表示,整体来说,药品在美国上市需要保持好几年的稳定成长才会被认可和认购,因此如果药品在国内能够持续保持相对好的估值,也可以选择在国内上市。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