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岛

 昵称251039 2009-09-17
        1
  
  青岛是一座让人浮想联翩的城市。
  
  中国诸多海滨城市,唯有青岛,提及它的名字,便令人仰之慕之,引起无限向往和好感。这不仅仅因为它是“碧海蓝天”的海滨城市,更是因为它有“东方瑞士”之称,殖民时代留下众多造型各异的国外建筑群,造成处处“红瓦绿树”的景象,充满了浓郁的异国情调。这也是青岛作为一座旅游城市的最大文化看点,也因此构筑了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别样风貌。
  
  回首百年,因为近代中国历史的不堪,诸多城市都有殖民的痕迹。可唯有青岛,是以一座城市的容量和气量留下一个近乎完整的历史标本和文化奇迹。诚如梁思成先生所说,青岛是一座典型的殖民地建筑博物馆。在中国,对于历史的态度,用文字记载的,我们常常取己所好,任意装扮,用石头纪录的,我们也常常犯这样愚蠢的错误。当诸多城市打着为旧城改造,为城市美容的旗号,率性用拙劣的建筑手法,抹平历史的皱纹时,我们常常无法因为“旧貌换新颜”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倒是平添了许多叹然和伤感。因为,模仿拙劣的建筑造型,稀少章法的规划开发,破坏的可不单单是城市的天际线。那些整改得乱七八糟的“灿烂”,那些搭建得莫名其妙的“辉煌”,使我们无法体验城市的韵律和美感。光灿灿的浮华背后,如今中国的城市,稀少的可不单单是一点旧的味道和内涵。
  
  也正因为旧得纯粹,也正因为旧得完整,所以对于青岛的爱恋,便有更多的珍惜成份在内。这座城市的漂亮,先是缘于天生丽质,因为胶洲湾是天然的良港和美丽的海滩,再是它被殖民者赋予太多的野心和梦想。于是,城市之初,便被严谨的德国人刻意设计、规划和营建。
  
  1898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正式命名胶澳租借地的市区为青岛。柏林方面决心投入巨资将青岛建设成所谓的“模范殖民地”,这里既要成为德国军队在远东一个牢不可破的桥头堡,也要成为德国商界开辟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门户。为此目的,青岛的德国殖民当局以此前已陷入西方势力范围的香港和上海为前车之鉴,认为要想长期经营青岛,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大批当时德国国内一流的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规划专家应帝国海军部之召来到青岛,按照十九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来设计青岛,实地勘查设计,三个月之后,青岛城建规划即获得通过。
  
  从此,原本只有大约三百户人家的渔村青岛永远失去了过去的宁静,一时间成了当时远东最热闹的建筑工地。大规模的城建行动开始前,1898年秋季,殖民当局发布了严格的建筑规范,这部分上中下三册的文本,对欧洲人区、华人区及工矿区的建筑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规定,花园面积、建筑高度、卫生设施以及建筑用材都必须符合标准,否则,建筑申请一律不获批准。
  
  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行政机构、医院、学校、教堂、港口、车站、店铺以及工业区相继建成,得益于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青岛市区建筑虽风格各异,却显得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胶洲湾德国租借地的人口已经上涨到20万,其中青岛市区人口就已达五万六千。
  
  如今,青岛老城区的德式建筑风格和规划理念依然保存完好。从上空俯瞰,多是绿树掩映下造型各异的欧式建筑群。这些建筑多是由青岛浮山优质的花岗岩石料砌成,上覆红色筒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颇具观赏性:或古堡、或教堂、或别墅、或官署,在蓝天碧海映衬下,在绿树鲜花点缀下,那哥特式的尖项,那丹麦式的斜项,那希腊式的圆柱,那罗马式的拱券,都是那么的耐看,犹如一个个凝固而多变的音符,协奏出一曲恢宏的城市建筑交响。
  
  这曲交响乐里,最漂亮的音符当属观海山南坡的德国胶澳总督府。这座背山靠海的宏伟建筑,是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根据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艺术形象设计,1903年始建,历时3年方才完成。另外,信号山南坡考究的“提督楼”、湖北路粗朴的德国胶澳警察署、浙江路雄伟的天主教堂,以及江苏路庄严的基督教堂等,都是典型的德式风格建筑,非常值得一看。 不过,青岛的建筑韵律,最具“华彩”的乐章还当属汇泉角北部的“八大关别墅群”。这里有俄式、德式、日式、美式、丹麦式、希腊式、西班牙式、瑞士式等24个国家风格的建筑,因而被称之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里规划严谨而巧妙,譬如顺坡就势的道路两旁,栽种的树木都不一样,如韶关路栽的是俊俏的碧桃,正阳关路植的是漂亮的紫薇,居庸关路种的是高大的银杏,紫荆关立的是傲人的雪松等,于是,每一条道路,招展的是树桠丰富的姿态,洒落的是花枝醉人的清香。
  
  先抛开民族情绪不谈,平心而论,德国人对于城市建筑的规划和建设还实在值得赞叹和学习。无论是科学和严谨的精神,还是人性与和谐的原则,都令我们感动和折服。有这么一个偶然听来的事例,便很有说服力。说是上世纪90年代初,青岛连日暴雨,新城区的下水系统全面瘫痪,而在老城区,德国建筑师一百年前修造的排水系统,却运作正常。据老一辈人回忆,老城区的下水道非常宽敞,有一人多高。这是因为百年前的德国建筑师在修建城市下水道系统时,已经充分考虑到青岛的地势和天气因素。对此,除了感叹,总觉得还应该说点什么。可除了知道至今青岛方言中仍使用德语词“古利”称呼下水管道的铁盖外,还是不知道再说些什么。
  2
  这是一座太过殖民化的城市,除了来往的行人,纯粹地让你很难找到一些关于中国传统的设计元素。每年超过一千五百万的游客熙熙攘攘奔赴青岛,皆是冲着这无处不在的欧洲情调而来,确切地说,是德国情调。在老城区或八大关一带漫步,如果忽略了两旁的汉字招牌,你会恍惚觉得你在异国他乡。
  
  不过,被殖民下的青岛民众,并非一味的顺从,“全盘西化”的表象背后,依然坚守着一颗滚烫的中国心。他们一直寻求时机证明自己的杰出,证明自己民族的伟大。譬如那座青岛市博物馆,原是世界红卍字会青岛分会会址所在地,该会主张耶稣、儒、释、道、回教五教合一。要建造这样的会所,体现其复杂的宗旨,就建筑艺术而言,自然难度系数非常之高,定要有非凡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方可胜任。不过,中国的土木工程建筑学家刘铨法做到了。他以诗人的想象,大胆创新,不拘条理,终是设计出这个令人惊叹的作品:它黄瓦红墙,共有三进院落,分别为罗马式建筑、中国传统风格建筑和阿拉伯式建筑。这组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宏伟建筑群,在欧陆建筑风格的旧青岛绝无仅有。1933年,为了打破日本人对青岛的商品证券交易的垄断,他还设计了青岛物品证券交易所,取地势之利,合道路之规,呈放射状矩形,建筑风格一样以奇特取胜。也许他就是想用建筑的语言,狠狠地证明给外国人看,中国人就是不一样。
  
  再如青岛的观象台,是为1912年为德国人创建,后又被日本人全面接管,便是在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日方依然拒不将观象台交还中国。后来在多方交涉下,中国观测员才进入观象台,而日方人员仍赖在台中,致使中日双方各自观测和记录气象资料,史称“观象台日员悬案”。可就是在这样令人气愤而又无奈地环境下,气象学家蒋丙然、天文学家高平子等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人员忍辱负重,刻苦钻研,1926年和1933年,青岛观象台两度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经度联测,获得全面成功,赢得了国际天文界的高度赞誉。如今,山顶立有“万国经度测量纪念碑”,刻录着那个时代国人的自豪和骄傲。还要补充的是,也正是他们最早修建圆顶赤道仪室,进行太阳黑子及行星观测。现在月球上有一座以“高平子”命名的环形山,我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唯他获此殊荣。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民间现象,上世纪30年代,青岛市的国术馆建的武术练习点达173处,近40万人口的青岛,有一万人常年参加武术锻炼,全国26名武林高手中,青岛占4名。而在日寇殖民时期,青岛最风行的便是王度庐的武侠小说。看来,青岛人练武术或崇拜侠义的目的,不单是强身健体,是否还渴望练就一副硬骨头,或算一种精神上的爱国行为,我们都不得而知。
  
  虽然从1897年11月14日登陆胶洲湾,到1914年11月七日战败投降,德国在青岛实行殖民统治的时间只有十七年。后来,日本人又两度对这个城市进行殖民统治,前后也近十六年。这短短三十多年的殖民统治,对于青岛的影响是巨大而久远的。虽然几十年的殖民统治,对于国人来讲,没有什么值得夸耀或自豪之处,可留下的影响和痕迹,我们也不必刻意回避。面对历史的最好心态,便是坦然面对,深刻反思。德国人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我们更应该努力。只是我们应该更清醒,清楚什么需要杜绝,什么应该汲取。
  3
  
  据说太平山前的中山公园,最负盛名的便是那移植自日本的2万株樱花,每年的四五月,樱花路两旁的樱花相继绽放,层层叠放,如云似霞,常常引来诸多游客观赏。外来文明正如这异国的鲜花,如果为我所用、所赏,灿烂些倒也无妨,茂盛些倒也无妨。可如果我们不喜欢,或是别人强加的毒草,那么不要也罢。因为某种情绪或现实,我们常常刻意遗忘或者不愿提及某些殖民的痕迹,譬如现在就很少有人知道北区西部的贮水山上,曾建有日本神庙,俗称“日本大庙”。那里曾是侵略者为他的“子民”兴建的最大、最美的神社苑林,如今已了无痕迹,因为早在1945年日寇投降之际,便被愤怒的群众拆毁。毕竟,历史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值得留存,更何况来自异国的神祗,被保佑的肯定不是我炎黄子孙、堂堂华夏。
  
  逝者如斯,历史无言。这大道,曾经来往的,或是耀武扬威的德国士兵,或是不可一世的东洋大马,或是横冲直撞的美国吉普,那浴场,曾经游乐的,或是长高鼻梁的洋人,或是留仁丹胡的日寇,或是嚼口香糖的大兵,如今俱已成为发黄的印象,一切关于殖民的伤痛或者荣辱,都默存在城市的记忆深处。喧嚣过后,历史的尘埃早已落定。不管他们曾有多大的野心,不管他们曾有多么强大,这些殖民者都没有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这座城市,貌似恭顺的背后,骨子里依然是坚强。
  
  如今,刻意寻觅建筑中的旧痕迹,只是不愿太早的遗忘,唯有铭记历史,我们方才懂得骄傲的不应是这些外国建筑,而是我们面对历史遗存的反思精神和开放姿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