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析]中国A股投行业务之江湖好汉排座次

 咸水 2009-09-21
经济论坛』 [案例分析]中国A股投行业务之江湖好汉排座次
 
作者:好牛牛逸 提交日期:2009-9-7 18:03:00 访问:11121 回复:41
 
   俗话说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投行业务是最讲究江湖座次的地方。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投行业务人士都有两个必修课,一个是加班,另一个是排“座次表”(League Table, 直译为联赛排名表)。谁家做了一笔大IPO, 谁家发了巨额债券,谁家担任了重大并购案的财务顾问,都必须在第一时间更新。附带说一句,这个League Table在Thomson和Dealogic上面都可以找到,一个季度一份,谁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请各位注意,这里的“投行业务”(Investment Banking Business)跟投行(Investment Bank)不是一回事,是后者的真子集。无论西方的投行,还是中国的证券公司,都有包括投行业务、销售交易业务、自营交易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在内的一整套产品线。这里的投行业务,包括并购重组、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在国外,并购重组是主流;但是在中国,股票融资才是主流中的主流,尤其是IPO, 几乎是衡量江湖座次的不二法门。
  
  在美国,IPO采取“注册制”,只要满足交易所上市门槛,信息披露完整可靠,在SEC交一个注册文件之后,就可以筹划上市;至于卖不卖的出去,就看承销商的神通了。在中国,政府习惯了包揽一切,所以在证监会搞出了一个发审委,IPO不仅要符合法律、交易所规定,还要过发审委这道门槛。所以要确立江湖地位,第一是跟发审委的大佬们搞好关系(跟更上层的大佬搞好关系就不用说了),第二才是询价、定价、分销等等。前几年牛市的时候,IPO定价就是"价值低估"的代名词,首日暴涨100%以上是惯常现象;至于IPO发行失败,更是不可思议的幻影。相比之下,倒是债券、短融发行,对承销商的功力考验更多。2009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新股首日“只涨”几十个百分点,甚至很快跌破发行价,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了,所以可想而知,今后IPO业务的难度恐怕也会增加。
  
  投行业务座次榜有几种排法:第一是按照业务数量来排,这种排法最不科学,因为投行单子大小悬殊,一个大单子可以抵几十个小单子(最近一个多月IPO融资500亿,中国建筑和光大证券就占了400多亿);第二是按照业务金额来排,这样也不科学,因为许多单子是几个券商合作的,无论全额计入还是算数平均,都有争议;第三是按照收费来排,这样比较科学,因为券商收费的多少与其业务实力、服务质量息息相关,而且投行业务的最终目的不就是收费么(废话)。所以我们的座次表以收费金额为主,业务数量、金额只作为参照。
  
  2006年6月,A股市场恢复了IPO;2008年大熊市,IPO暂停,2009年又恢复了。我们的座次表从2006年排起,一直排到最近的几笔单子,这样可以衡量券商的综合实力。此外,这个排行榜去除了商业银行、信托、财务等的承销业务,这些金融机构在债券市场的实力较强,但是机构性质不同于券商,所以不予考虑。下面先看看股票及可转债融资方面的座次表:
  
  1 中金公司 承销收入36.67亿,市场份额22.21%
  2 中信证券 承销收入25.71亿,市场份额15.57%
  3 银河证券 承销收入14.91亿,市场份额9.03%
  4 瑞银证券 承销收入11.09亿,市场份额6.72%
  5 国信证券 承销收入7.70亿,市场份额4.66%
  6 中银国际 市场份额3.86%
  7 平安证券 市场份额3.47%
  8 国泰君安 市场份额3.32%
  9 海通证券 市场份额3.09%
  10 广发证券 市场份额2.60%
  11 东方证券
  12 申银万国
  13 高盛高华
  14 信达证券
  15 招商证券
  16 中信建投
  17 安信证券
  18 华泰证券
  19 宏源证券
  20 光大证券
  
  (未完待续)
 
众所周知,IPO成功的先决条件是过会,拟上市公司在选择保荐人(一般来说也就是主承销商)的时候,首先考虑的肯定是与发审委以及更高层的大佬们的关系。所以,IPO过会的成功率是衡量券商投行业务实力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大型央企的项目过会概率高(但是前期准备时间长,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大型券商经手的项目过会概率高,由几家大型券商联合经受的项目过会概率更高,而在股市较热、管理层鼓励扩容的时候出现的项目过会概率自然会高。
  
  从2006年1月1日以来,大型券商里过会成功率最高的是两家合资券商——瑞银证券和高盛高华,过会率均为100%。瑞银证券做了八个单子,其中包括中国石油、中国中铁、中海集装箱、中国太保和招商证券五个大盘股IPO;高盛高华做了四个单子,包括中国平安、宁波银行、招商证券三个大盘股IPO和中国石化的可分离债。另一个合资券商华欧国际(后台为CLSA)过会率也是100%,做了四个单子,但多为中小盘股。合资券商成功率如此之高,并不是说他们的关系比本土的好(虽然他们有很多牛人坐镇,而且精通中国国情),也不能说他们的实力比本土的强(本土IPO市场还没复杂到那个地步);主要原因还是他们做单子比较有选择性、针对性,而且一般都拉上几家国内一流券商,例如中金、中信、国泰君安等等。最近的招商证券IPO, 是瑞银和高盛高华首次单独联手做大盘股承销——注意“单独”两个字,这两家原先也联过手,但是是在中金、中信等的麾下联手。招商证券IPO早在去年9月就过会了,随时可以询价、发行,不过有了光大证券濒临破发的前车之鉴,两大合资券商宁可“谋定而后动”,恐怕还是得等下去。
  
  作为国内券商老大的中金(中金有外资入股,但无外资董事、高管,我们权且算它是国内券商),2006年以来申报了20笔IPO, 1笔增发和5笔可转债(包括可分离债),只有一笔未通过审核——晋城蓝焰煤业。该公司由晋煤集团控股,郑州铁路局、日照港、武钢等参股,具有深厚的国资背景;2008年4月,送交发审委的IPO金额为95亿元,虽然比不上中石油和四大行,好歹也是个大单子。无论是中金自己还是同行、媒体,恐怕都万万没有想到发审委居然不予放行。根据国内财经记者的小道消息,发审委对申报稿中的“在募集资金约95亿元到账后3个月内,其中的88亿元支付给大股东晋煤集团”不满,认为是大股东套现,正好遇到国家大力规范拟上市公司的重组行为,终于让中金触了霉头。不过这只是晋城蓝焰的人品问题,并非券商的问题,所以中金后来又连续拿下了中国建筑、中国南车、中国船舶、中国北车四个大盘股IPO(想到那滚滚而来的承销费,不禁让我感动的眼泪哗哗的流)。附带说一句,中金不但是国内股票承销的老大,而且是研究、销售的老大,基金分仓连年名列第一(今年上半年暂时让位中信),所谓江湖老大的地位,短期内是不可撼动的(当然,中金有一个先天不足,业内人士应该都知道,此处先不提)。
  
  若称中金为业内老大,第一个不服的是中信。中信证券外有中信集团旗下无数金融、房地产、实业企业的支持,内有一堆“中信系”券商小弟的拥护,在规模上比中金大几十倍,在质量上也日益提升。2006年以来,中信证券(不含其他“中信系”成员)申报了24笔IPO, 11笔增发或配股,1笔权证,5笔可分离债,其中只有两笔IPO被否决:第一次是2007年1月沪士电子被否,第二次是2007年12月沈阳新松机器人(变形金刚?)被否。沪士电子是运气太差,2007年初发审委对IPO非常严格,同一批过会的四家首发企业只过了一家,另有一家暂缓审核;新松机器人为何没有通过,倒没有什么确切说法,但是这公司本来就规模尚小,通不通过都很正常。附带说一句,中信证券拿到券商直投牌照之后,第一批投资对象就包括新松机器人,最近又传出重新冲刺IPO的消息,估计会选择创业板。中信证券的信誉和关系,同样没有受到两次小挫折的影响,2008年以来接连拿下中国铁建、陕西天然气、中冶科工三个大盘股IPO,以及中国石化、宝钢两笔可分离债。中信的综合实力很强,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但是在大盘股IPO领域比中金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大概还是会走以数量优势换取质量优势,全面发展,徐图江湖老大的道路。作为已经上市的最大的券商,中信证券不缺资本,也不缺牌照,所以说世界是老大的,也是老二的,恐怕在不远的将来更是老二的。
  
  通过率仅次于中金、中信的大型券商是平安证券,2006年以来申报了35笔IPO, 3笔增发或配股,只有两次被否——2007年11月的多氟多化工,以及2008年4月的大连华信计算机。这两次被否,恐怕主要是运气不好——2007年底和2008年春,正好是高层限制扩容、发审委比较挑剔的时候,中金、中信都吃过否决,何况别家?多氟多现在又在冲刺IPO, 大连华信前段时间考虑与东软合并,最后没有谈成,估计还是会IPO, 但到时候的承销费由谁赚去,就难说了。话说平安证券做了38个项目,却没有一个大盘股、大型央企项目,辽宁出版、武汉南国置业已经是最大的项目了,也不过融资十几亿元,比起“石化双熊”、四大行的单子,不啻九牛一毛。所以说在中国,做的多是没有用的,还要做大的;大的单子一贯是中金、中信、银河三家为主,国泰君安、申银万国、中信建投为次,瑞银证券、高盛高华也能捞到一笔,其他的券商一般就只能参观一下了。
  
  在单子数量上,国信证券可谓全国第一——2006年以来申报40笔IPO, 2笔增发,1笔权证和4笔可转债,只有4次IPO被否决。这也不奇怪,因为国信做的都是中小盘(当年中小板首单中工国际就是它做的),本身通过概率就不如大盘股。国信做投行业务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独立,从来不跟别人掺和,47笔单子都由自己单独进行主承销,可谓绝无仅有;第二是立足深圳本地,有12个单子是深圳的企业,5个单子是广东的企业,充分发挥了主场优势。但是中小板的单子做起来没什么意思,国信今年以来已经申报7个IPO过会,其中最大的融资21亿元,最小的才不到3亿元,有点赔本赚吆喝的味道。其实以国信的实力,跟大的券商联合,应该可以做一些大盘股的承销。附带说一句,国信的研究能力不错,我很喜欢。
 
 
在单子数量上,国信证券可谓全国第一——2006年以来申报40笔IPO, 2笔增发,1笔权证和4笔可转债,只有4次IPO被否决。这也不奇怪,因为国信做的都是中小盘(当年中小板首单中工国际就是它做的),本身通过概率就不如大盘股。国信做投行业务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独立,从来不跟别人掺和,47笔单子都由自己单独进行主承销,可谓绝无仅有;第二是立足深圳本地,有12个单子是深圳的企业,5个单子是广东的企业,充分发挥了主场优势。但是中小板的单子做起来没什么意思,国信今年以来已经申报7个IPO过会,其中最大的融资21亿元,最小的才不到3亿元,有点赔本赚吆喝的味道。其实以国信的实力,跟大的券商联合,应该可以做一些大盘股的承销。附带说一句,国信的研究能力不错,我很喜欢。
  
  银河证券本来是与中金、中信并称的中国三大券商之一,2006-07年投行业务做的风生水起,最近却明显沉寂了,可能与其管理层更迭有关。2006年以来,银河申报了14笔IPO, 1笔增发和2笔可转债(包括可分离债),其中两次被否,分别是陕西通达果汁(2007年11月)和长城汽车(2008年7月)。长城汽车被否是一个极大的败笔,该公司已经在香港上市,且是国内著名汽车品牌,这次失败体现了银河投行业务的衰落趋势。2006年,银河申报了中国银行、中国国航和中国人寿三个大盘股IPO, 分别与中信、中金合作,在国航IPO中还是首席主承销商;2007年,银河也参与了中国平安、交通银行、中国铝业、中国神华的IPO, 但都没有名列首席;2008年,只有中煤能源和四川成渝高速的单子还算差强人意,在长城汽车被否之后,干脆变成一片空白,而且一直空白到今天。当然,银河的主要优势在债券领域,但是难道就可以把利润丰厚的股票承销拱手让人?最近新总裁即将上任,希望银河证券能够借此走出低谷,再创辉煌。
  
  再说说近期上市或即将上市的两家——招商证券和光大证券。2006年以来,招商证券申报22笔单子,通过19笔;光大证券申报13笔单子,通过12笔。这两家一贯都是独立承销,从无联席主承销商之说,做的也多是中小单子。不知道为什么,2008年全年光大居然没有一笔申报,直到今年7月才有了新疆北新路桥的IPO单子;招商则一直比较活跃,2008年申报11笔(其中2笔被否),今年已申报3笔(全部通过)。上市之后,这两家的资本金将更充足,能够增雇更多人手、扩张更多销售能力,对拿IPO单子将有积极影响。附带说一句:招商证券的IPO单子给了瑞银、高盛高华两个外资,或许与当年瑞银收购北京证券一事有关;光大证券的IPO单子更大,给了东方证券单独承销。拿到这笔100亿元的大单,东方证券的在江湖座次表上顿时扶摇直上,估计今年进前10名不成问题,而且剑指前5。券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书不胜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