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心态对于中国过往王朝来说,都有一些零星记叙,却主要是以天朝大国的心态和姿态去夷服番邦。到了大清帝国时代,则开始有了以学习的低姿态而进行的五大臣出访,虽然,这种出访是一种历史的无奈,大清帝国毕竟抓住历史的衣襟与时俱进。而这,还是在被认为最顽固的老顽固慈禧太后主导下完成的。就是在这个毁誉严重不对称,毁大于誉的皇族老太婆主导大清帝国时期,破天荒地,进行了变法运动。当然,变法最后的结局是被慈禧太后扼杀,那是因为变法主力们的急功近利,直接威胁到慈禧太后地位甚至生存的情况下,这位皇族老太婆所做出的自然和必然反应。
最能体现大清帝国胸怀、情操和气度的地方有两个:一是选择君主立宪,一是宣布清帝退位。君主立宪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皇权制度下,几乎是无法想象,这一次,大清帝国又抓住了历史的衣襟,即使是一种被动,这种被动选择在中国历史里也是开天辟地的事情。而大清皇帝退位,表面上看,是袁世凯的狡诈、威逼和革命党的力量强大,事实的真相却未必如此,大清帝国即使在1911年那种动荡的格局下,也未必没有最后决战的实力和胜利的侥幸。大清帝国的选择却是皇帝退位,成全革命和袁世凯,没有造成更大动荡和战乱,这在中国历代王朝里,是绝无仅有的。不要说在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即使后来代表了先进生产性的国共两党,都做不到这一点。除了撕杀了决战,他们贫乏的政治智慧和严重的利益心,让他们除了垂死挣扎,还是垂死挣扎,而不在意流了多少中国人的血。在这一点上,大清帝国给中国历史树立了一个智慧和道德的标杆,至今,还没有被打破和超越过,这是中国历史的最凄婉的悲歌!
2,不该学的:60大寿糟蹋民脂民膏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慈禧的一段独白。。。
“寻常百姓家的老太太六十大寿,办得风光热闹,左邻右舍就会说这老太太,好福气有面子,这户人家在那一带就做得起人!百姓如此,国家更是如此!如果连我的生日都办寒碜了,不但我的面子没地方搁,朝廷的面子也没地方搁!又怎么个体现我大清国泰民安?‘同治中兴’以来的兴旺气象又跑到哪里去了?这样一来,不但洋人瞧不起,连老百姓也瞧不起!洋人瞧不起你他就欺负你,老百姓瞧不起你他就不服你,这样就会出事儿,祖宗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