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

 自问心如何 2009-10-06
 


讲早期教育的书很多,可是大多的书让人看了觉得很有道理,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无从入手。或者有一些具体的方法,但是没有持续性,今天做了,却不知明天做什么?经过2年的实际培养我家的孩子,我摸索出一套自已的方法,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和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共同提高。

一、什么是教育
传统的教育观念,把人生截然分为两个阶段:学习和工作。并且把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特别是最终完成正规的大学教育,作为立足社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惟一目标。
其实呢?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的各个年龄阶段,而不是只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现在提倡的“终身教育”要为每个社会成员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提供学习机会。
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再是训练儿童和青少年,而是使所有的人终身受教育;这种教育已经不只限定学校教育,而是包括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切教育形式;教育的内容已经不限于传授和储存知识,而是要努力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
我们刚才说了,”终身教育”要为每个社会成员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提提供学机的机会,那么我们的孩子也是社会一名社会的成员,我们的孩子在小的时候仅仅需要说话、吃饭、睡觉、还有玩吗?他会不会还有更高的需要?

二、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大部份没有接触过早期教育的人,都简单的认为,早期教育只不过是把小学的课程提前到幼儿园来完成。但是,真正早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
很简单所有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家有个快乐的人生。如果一个人很有钱,但不快乐的话,那就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生。
一个人快乐不快乐与金钱、地位没关系,有钱有地位并不一是快乐的人!那么有了什么我们才能快乐呢?要有智慧!不是要聪明,聪明很肤浅,智慧是一种文化的沉积,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积累,有智慧的人才会快乐。有了智慧人才能分清善与恶、美与丑。
教育不是叫我们努力去工作,也并不是让我们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科学家,首先第一步必须要了解教育的本质,必须把握教育的方向,假如这个方向错误,那你的努力白费,甚至制造了反效果,所以教育智慧比教育工作还更重要。
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有一个快乐的人生;知道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帮助社会、他人,多行善事;如何找寻真正的人生。
以前看报纸上写过,我们中国的奥数在国际上很厉害,频频拿大奖获金牌,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数学精英在得完金牌后说什么吗?我以后再也不想接触数学了!我想这样的教育有什么用!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呢?我总结出8个字,“德材兼备、文武双全“缺一不可,以德为先,以武为附,朝这个方向努力我想可以接近智慧。我想这8个字的含义大家都懂,不用我做什么具体的解释了。
那么我们今天是谈早期教育,不是谈“终身教育“,早期教育除了为了追寻智慧,在他幼小的时候给他打下一个良好基础,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尽早从被动的接受教育,转向为主动的去学习。我们现在的教育不信纸是从幼儿园还是到大学,都是老师去讲,我们学生去听,一直到大学毕业都这样。所以我们的家长只要孩子上学,就跟孩子操心,“你怎么还不学习?就知道玩,你怎么不把玩的心用到学习上呢?“,这是为什么,因为孩子从来不会主动的学习!如果我们的孩子尽早地掌握了主动学习的方法,那你还用为孩子的学习操心吗?所以有人说,早期教育是一门经济学,很经济的,你只要在他生命中是头几年去投入,以后基本不用管了,为什么?底子打好了,剩下的事情他都会去做了,他有这个能力。但是,如果你觉得,孩子小,我现在也忙,到大了再说吧,如果这样,你可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很省心,往爷爷奶奶家一送,大一些送幼儿园,回家就看电视,如果孩子大了一上学,你就操心去吧!操心操到什么时候呢,要看你的孩子,如果弄不好,会让你操心一辈子。所以说,各位家长,我们的目光要放远一些,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的!
我有一个亲属,孩子小的时候不管,他说什么,我家孩子胆子小,一说就听,现在不用管,上学老师一归笼一下,就行了,可是事实呢?现在上3年级了,事实上可不这么简单,好不了的。

三、为什么要进行早期教育
有人的一提到早期教育马上就会说,孩子从小最重要的是让他开心,让他多玩,让他多动手,少动脑,到大了,上学才学别的。这是一种普遍的想法。我先不去评论这种想法的正确与否,我先给大家讲两个问题,一个是0-13岁过程中,大脑是怎么发育的,还有一个就是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
1、脑科学
一个胎儿三个月~五个月就有听觉,这个时候他的听觉神经已经在成长。人从胎儿初期大脑开始的最初发育,发育到什么时候呢?到13岁,大脑基本就已经定型了,就是以后成长极其缓慢,25岁之后人的脑细胞每天就要开始死亡一部份。0~3岁人类的听觉神经发展60%~80%,不是只有听觉,而且带动其他神经的成长。人类一生的头脑,大概在0岁~3岁就已经几乎定型了所以现代科学证明,如果人的智力为100%,那么0-3岁人的智力成长到50%,3-6岁成长到80%,6-13岁剩下最后的20%。一个人处理事物的方法,基本是6岁以前就定来了,定下来的是那种思考模式。有三岁看到老的说法。0-6岁,是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大约有80%的大脑神经是在这个阶段构建成的,神经发达与否与接受外界刺激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孩子在脑发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给予他极好的营养,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那么她的大脑就会发育的很好!我们日常生活有一个误区,就是,孩子只要吃得好,睡得好,大脑就会长好,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如果只有这一个方面,大脑长的不会好,因为缺少环境的刺激。不单单是人,就是一般的生物,如果给他极好的刺激,它的潜能也会开发出来。
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早期教育专家,井深大来中国时讲过一个事例,他们培养西红柿,就是一粒普通的种子,但是给予他极好的物质营养与环境刺激,时间关系,具体办法不讲,但是得到的结果呢?普通的柿子,占地是1/3平米,结果10-20个种子就不错了,但是这颗西经柿,被称为西红柿树,占地12平米,结出多少个西红柿呢?可能大家都猜不出来,12000个!一般人的大脑被开发3-10%,经过早期的培养普通的植物都会得到如此的效应,如果做为我们万物之灵的人类呢?
这种例子很多,刚才讲植物,现在讲动物呢,一个妈妈生的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生长在大大的房间,有白天黑夜,有丰富的玩具、颜色,并且有音乐,而且给予很好的营养,另一组呢,每一只小老鼠,关在一个笼子里,没有白天黑夜,别的什么都没有,但是吃的与另一组一样,过了19天呢?让科学家大吃一惊,第一组小老鼠,非常聪明活泼,而且你抓不住它,让它走迷宫,非常容易地就走出去了。第二组呢?你抓它的时候,他都不会跑,只会吱吱叫,而且走不出迷宫。事后,科学家把老鼠解剖,发现第一组老鼠的大脑丰常大,神经纤维丰富,第二组呢?大脑小,而且只有很少的神经纤维,这样的事例很多。
一般家庭中有个误区,就是孩子到大了好教,小时不用管。这个观点对不对呢?打个比方就象农民重庄稼一样,种子到了地里我们就要开始辛勤的培育了,浇水、施肥、除*等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庄稼会结出好的果实,没有一个农民说,现在不用管,等庄稼开始要结果实了,我再施肥、浇水。

2、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
人类心理学发展关键期的研究是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论兹对动物行为发展规律的研究开始的。他首先研究的是鹅的认母行为,他发现,小鹅在刚出生20个小时以内,有明显的认母行为。它追随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并把它当成”母亲”。当小鹅第一个见到的鹅妈妈时,就跟鹅妈妈走,而当小鹅见到的是洛论兹时,就跟洛伦兹走,并把他当成“母亲“。
可是后来,洛伦兹又发现,如果在出生的20个小时内不让小鹅接触到活动物体,过了一、二天后,无论是鹅妈妈还是洛伦兹,尽管再努力与小鹅接触,小鹅都不会跟随,即小鹅的这种认母行为丧失了。于是洛伦兹把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现象,“印刻“现在发行的时期叫做“发展关键期“。
重要的是,这种“关键期“现象,不仅在小鹅身上发生,许多的研究还发现,几乎所鹅的哺乳动行都鹅这种“关键期“,现面,并且在人类身上也有有类似的现象。洛伦兹因为“关键期“理论的提出和研究而荣获诺贝尔奖。
在洛伦兹后,人们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人类各种行为(包括心理、技能、知识的掌握等行为)的“关键期“的研究中。于是提出了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所谓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也正确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永远无法弥补。例如:幼儿5岁以前是人类
语言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全面发展的时期。如果在5岁以前,幼儿缺乏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或接触,这个幼儿将很难学会人类的语言了。印度“狼孩“的事实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在出生后不久,两个孩子被狼叼走,七、八年后才回到人类社会。尽管进行了各种教育,但“狼孩“几乎无法学会人类的语言。
关键期的存在是人的大脑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如果在某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相应的脑组织就会得到理想的发展,如果错过了一些脑功能和脑结构的关键期的相应训练,会使一些脑组织造成长期难以有效弥补的发育不足。这将带来脑功能的发展局限,外在表现为人的一些能力和行为发展不足落后。

四、如何具体地进行早期教育
上面都是理论性的东西,下面我们来讲如果进行有效的早期教育。
在我爱人怀孕以后,我就开始着手进行早期教育的研究,第一本书看的是《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我想很多人都看过吧,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鼓励,然后又看卡尔威特的教育,卡尔威特是一个出生后智力偏低的孩子,可是经过他父亲的教育之后,他成为了一个神童。
接着陆续看了很多早期教育的书,在网上也查了一些资料,但是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早期教育是对的,我们应该进行早期教育,但是怎么样有效地去进行早期教育并不知道!因为大部份书上都是讲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你看过之后只知道早期教育是很重要,但是你并不知道怎么去做!还有一些书上有一些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连续性,在这之前你不知道该做什么,这些方法做完之后,也不知该如何进行下一步。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且上网与一些朋友进行探讨,最后总结出一套可以有效地、并且能持续性地进行家庭早期教育的方法。
首先声明一下,我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但是在你没找到最好的方法之前,你用我的方法,我不会让你走弯路!孩子天天在成长,我们不可能坐等最好的方法出来后,再进行教育,而且教育是不断发展的,也没有所谓最好的。
我总结的教育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无为教育,一种是有为教育,无为这个词是借用老子道德经上无为而治。如果用白话简单的解释一下,无为就是不需要我们家长去做什么,有为就是需要我们家长主动去做一些事情。
(一)、如何进行无为教育
但是无为是不是就要是家长什么也不做呢?是不是象一般人家里所谓的顺其自然的长呢,不是的!无为最关键的是让孩子自已从他所处的环境中去学习一切知识。
比如,我们的孩子学会走路,孩子是怎么学会的,你们知道吗?有的人说是我教会的,或者有人说他自已到时候就会走了!我想很多的人都是这样想的吧。但是你们有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刚才提到过狼孩,根据一些科学家的统计,迄今为止世界上共发现了30余个野生孩子,其中5个是熊“抚育”大的,两个是豹“养”的,14个是狼“带”大的,结果如何?狼孩像狼,猴孩像猴,熊孩像熊,豹孩像豹……被什么野兽“养”大的孩子就像什么野兽,这就是被发现的30几个兽孩的共同特点。尽管他(她)们长得像人,也同样具有像普通人那样继承了人类亿万年进化遗产──大脑和躯体──的权利,其智力发展水平也就只能停留在“抚养”他长大的相应的动物水平上。什么原因?就是由于他们被剥夺了人的早期教育的环境。还有一些人,如果被人为地剥夺了至关重要的社会环境,而被单独囚禁、隔离起来,那么,这些人的发展结局是:白痴。那个狼孩从小就被遗弃到山里,是狼把他养大的,到7、8岁的时候就人发现后就让人给代回了人类的社会,让你去教这个狼孩走路,你会吗?科学家都做不到!那个狼孩在人类社会呆了几年后死掉了,一直到死他的狼的习性都未改,比如四肢着地走路,白天睡觉晚上精神,不会说话,到晚上就象狼一下嚎叫,为什么这样?是因为从小与狼在一起,他只会学狼会的东西,到大了想改都改不了的!那么孩子是怎么学会走路的呢?同样是孩子,都有人类,都有着人类的大脑,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都会,而狼孩不会呢?很简单,因为婴儿天天看着我们走路,这样到他身体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去模仿你!就这么简单。还有,比如说话也是一样,婴儿天天听我们说话,听电视的声音,听录音机里的声间,慢慢的他就会说话了。所以,无为的方式不是让大家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大家去努力给婴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婴儿从这个良好的环境中去学习一切优良的东西,注意一定要良好的环境,婴儿没有分辩能力,他是全盘的吸收,好的也要坏的他也学,所以做家长的要注意了,你们想要孩子的行为好,那么首先你就要做到,你想要孩子坐有坐样,站有站样你也要做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婴儿最初的东西都是从父母那学会的,所以你的孩子如果长大学坏了,你首先要反省的是你自已!而不是去责备孩子。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维也纳的孩子没有不懂音乐的。”为什么没有不懂音乐的,他们都懂音乐?因为他们生下来就在音乐的环境中,依照医学家研究,一个胎儿三个月~五个月就有听觉,这个时候他的听觉神经已经在成长,我们应该用最丰富的声音来使他的神经成长得更好,带动一切神经的成长,还有他的心灵最纯洁,所以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开始做音乐教育。

那么我们做为家长的应该做哪些具体的工作来创造这个环境呢?我下我就讲一下这个问题。
1、经典诵读教育
经典育读,就是让孩子在0-13岁机械记忆最好的时候去大量的背诵中国最经典经、史、子集等最古典的书籍。
有人一听到经、史、子、集,马上心里就反应了,“读这些古老的书干什么?” 都是老掉牙的东西了,现在都什么社会了,怎么还会需要那些?这就是我要批判的对象。各位,现在你的心里是想要发扬中国文化吗?那你要读读几本书,要不然,你所发扬的中国文化,可能就是信口雌黄,不负责任。有人说,我们的文化需要批判,甚至需要转化。你能批判吗?你能转化吗?你不读几本这样的书,你对中国文化是一知半解,你能够批判和转化吗?所以现在不管你是要发扬,你是要批评,只要你是中国人,只要你是中国知识分子,你就逃不开你自己需要有一点内在的涵养。如果你只是道听途说,听人家说一说中国文化是什么,你就枉为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高级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先的东西一点基础都没有,你还算是一个中国人吗?中国的读书人吗?所以,以后如果遇到有人批评中国文化,非常简单。假如他在我面前批评中国文化,我就马上问:“老兄,你读过易经吗?不读易经,你怎么批评中国的形而上学;老兄,你读过礼记吗?不读礼记,你怎么批评中国的伦理学;你读过诗经,你读过楚辞吗?不读诗经、楚辞,你怎么批评中国的文学;你读过春秋、左传,你读过史记、汉书吗?不读这些书,你怎么来批评中国的历史学。”所以,批评中国文化的人,马上叫他闭嘴,完全是无的放矢。现在中国人就培养出这样一批不负责任的知识分子!我们要扪心自问,要有良心。但是,中国的后代子孙,不能了解中国文化,甚至连中国书都不能读,到底是谁的过错的呢?谁造成的?我们的家长跟老师造成的,而且不只是上一代的家长、老师造成的。我们这一代,作为小孩子的父母跟老师,你依然一直在制造下一批这种不成熟的中国人。
四书五经等经典书籍过时了吗?我先举几个现代的例子,大家知道联合国吧,在美国联合国总部的大厅里贴着一句话,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四海之内旨兄弟“,大家知道出自哪吗?出自四书的头一部《论语》,江泽民访美的时候,克临顿在机场迎接然后发表欢迎词,你们知道第一句话是什么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知道出自哪吗?,还是出自《论语》。在92年美国制裁伊拉克的时候,美国最高前线指挥官带着一本书叫什么名字吗?《孙子兵法》,我不知我的这些例子能不能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下的文化倒底适不适合现代,过没过时!在举一个科学领域的例子,在中国《易经》、河洛理数一直被当作算命看风水的一种技术,也就是列入「杂家」范围里,但是外国现在却把它当成一个十度空间的伟大生命科学,甚至人文科学在探讨。美国是现在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基因是现代最尖端的科学问题,现在美国的基因工程已发展到一个孩子生下来后,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做出DNA的纪录。这个DNA就可记录上你这个人一辈子的遗传基因,你生乳癌、肝癌、甚至你有什么糖尿病等等。在哪个年纪上或哪一个阶段会发病,都能很清楚地记录下来,他们还说你们的中国《易经》里面比我们更先进,层面更广,我们手上的数据,已经了解中国《易经》从出生的时辰,就能推算出你的父母是哪一年生、你的兄弟是属什么,你哪一年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你生下来有什么样的病。他说有部分数据取自香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称「铁板神算」的人。若是向此人请教的话,猜猜看一次收费多少,港币五万块一次,假如急的话,可以七万块。很多外国人都慕名而来探讨这个问题,他们不只是当作好奇或一个简单的事情来看待,他们是要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再做进一步研究,这是一方面的事情。
我讲上面的例子都是有据可查的,不是我凭空杜撰出来的东西,我们做人即不能夜郎自大,但是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都说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现在的人又很少都去正视我们的文化研究我们的文化,不但不去继承研究还持很轻视的态度。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生,叫什么名字我忘了,他说过一句话,假如我们现在在不重视我们中国的文化,到若干年后我们再想去研究我们中国的文化恐怕要到国外去找资料了!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的!决对有可能。
我们现在教小孩子什么?从小教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大汽车,小孩子背下来,到了13岁或20岁以后,这些儿歌对他的人生有什么意义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没有,什么都不会有的!因为那些在生活中他自已可以学会了,根本用不着教的!但是假如我们从小教他背诵四书五经,那么到大了,四书五经已经深深的印到他的脑子里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么东西会在他的体内发酵,会升华的,他会用书上的东西去衡量这个世界。
经者,路也。经典,精在哪理呢?为什么叫经典之作呢?我随便摘一些论语里面的话,给各位听一下。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巧言令色的人,他的心灵一定是不干净的,一定是不诚恳的,这种人你一定要小心啦!当孔子讲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二千五百年前他是在山东讲的。但是二千五百年之后,我们在北京的人就可以巧言令色吗?你巧言令色就是有仁德的吗?你就可以去交巧言令色的朋友吗?不是的,我们还是鲜矣仁。如果一个美国人,他巧言令色就好吗?不是的,他巧言令色照常鲜矣仁。这叫做“经典”。这种话为什么我们不去读?如果孩子从小知道这样的话,那么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巧颜令色的人,他就会想到,这样的人我不要跟他接触,他的心灵是不干净的,我要小心点。子日:见贤思齐,见不贤则自省,如果我见到道德、文章比我强的人,我要好好的学习,努力达到他的水平,如果见到比我差的人呢?我要以他为镜子,好好反省一下我自已,看看他的问题在我的身上存不存在!孔子说的一句话,比我们当今家长育孩子说的一百句话还要精辟,更能说明问题。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知道100句,那么这个孩子你还用天天做思想工作,天天教他怎么做人吗?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是大学,大人的学问就是大学,那什么是大人,你们以为我们长到20岁就都是大人了吗?如果孩子知道这句话,慢慢的他就会懂,要想成为一个大丈夫,那么要明明德,还要止于至善,为什么要止于至善,易经上讲否极泰来,事物发展到极限这后就要变了。所以说各位如果在发大财做大官,这时你就要小心了,发展到最好的时候就没有余地了,就会慢慢变坏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些道,我们的国家就会安定了,人心就会向上、这个国家就会繁荣强大的。
任何以前中国读书人,都在十三岁之前把所有应该读的书全部读完。一些重要的书都放在肚子里面,假如没有这样子的教育,这一辈子不要想要成为一个所谓的大人才。就没有了,大人才就跟这个分家了。
还有的人一提到背育就头疼,孩子最重要的是要理解然后才记忆,死记硬背没什么用,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的,要懂了才要教的,不懂不要教。我问问各位,在我们教自已小孩学说话的时候,当你说叫妈妈、爸爸,他懂吗?最开始他懂妈妈爸爸的含义吗?不懂,不懂为什么你还教!你为什么不说,他现在不懂,等他大了2岁了,懂了我才教!我想没有这样的家长!同理一样,小孩子在小的时候把经典背下来,不懂不要紧的,背下来之后,他有几十年去懂,去发酵,去升华,慢慢都会懂的!但是,如果你小的时候不去教,到大了,他连懂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的教育大体是依照美国二十世纪初年,也可以说西方二十世纪初年,最流行的一种儿童中心本位的认知心理学为背景,然后做一种边谈教学法,这样一种教育。如果我们对这个术语一时不能了解,那我就用简单的白话说,现在,我们的教育观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认为要教一个孩子、儿童、青少年的时候,要考虑到他能不能够吸收,能不能够了解,就是懂了才教的教育。教了以后呢?老师要讲解得非常清楚,让他听得很懂,甚至还要考试,问他懂不懂,还要看他能不能在日常生活做出来,这叫行为科学主义。你观察他的行为,假如他懂得了,他又实践出来了,我们才知道,教育达到成果了,我们才教,教懂了才有用。各位,你是不是这样教您的孩子、学生的?我再讲一遍,我们认为要教一个孩子、一个单人、一门功课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孩子能不能够懂,他以前有些什么旧经验呢?我们顺着旧经验再更上一层,然后我们要讲得很清楚,让他的知识更高一层,让他的思考更高一层,结果他能够真懂了,我们才觉得有效,这叫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用的教育。其实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效,有没有错呢?并没有错。但是,是不是全对呢?问题就在这个地方。其实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效的教育只是在知识记忆能的范围有效,我们一般说科技教育有效,但是科技教育、科学技能知识的教育、思考的教育都应该是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效,这种教育可以开发人的思考的能力,可以增进人的知识的广博,这种教育应该是懂了才教,因为你不懂就教,他听不懂,听不懂就没有效。
我们要知道这个认知心理学只不过是认知的心理学。西方的心理学家他都知道,他所研究的是人类认知的心理发展,认知的心理发展所应用到科目应该是认知的科目,在我们这边,大概是放在所谓的数学自然和物理化学,这些是认知的科目,凡是认知的科目最好按照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来安排。什么意思?就是懂了才教,而且教的时候要教得很清楚,而且让他自己学得非常地明白,这一步懂了才可以教下一步,这叫边需边学按步就班,我们要怎样教的时候,必须要了解一个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到底它的程序是什么呢?有认知心理学的书可以看,那么像美国他就是一科学的国度,他对于科学教育正应该按照认知心理学来教,所以他们科学的教育是按排得比较合理的,如果我们没有照这样的合理的安排,恐怕我们的科学教育不一定能够教得成功
但是,凡是不属于科学的科目,都不一定要按照科学的办法教,就是不一定要懂了才教,而是不懂就可以教,乃至于不懂也有用,甚至是不懂的时候一定要赶快教,等到懂就来不及了。比如说精神的升华,比如说美感的陶冶、气质的变化、品德的提升、理想的建立、道德、勇气之坚持、为国为民心量之开朗,乃至于你面对世界的眼光跟志气,统统不属于科学,乃是属于人品、人格、教养,这种教养不属于科学。
不是科学的科目为什么还要按照科学的办法?所以,从今以后,你一定要心中有一种主张,你要抵挡这种谬论、这种错误的理论,认为说你这一科为什么不按照科学办法教。如果有人责备你,你就告诉他,这一科不是科学,所以我不必按照科学办法,你敢这样做吗?假如你不敢,你就在障碍你的孩子了。所以,一个老师、一个家长要负起责任、要有良心,你也要有智慧,要不然你无形之中,你只是道听途说,你只是等阴奉词,人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你就在害你孩子,因为你没有勇气。为什么没有勇气?因为你没有智慧。所以智、仁、勇,有智慧,你的仁德才是真正的仁德;有智慧而有仁爱之心,你才有勇气。没有智慧的人,没有见识的人,你要爱人也爱错了,你不能够有智慧,你不能爱人,你也没有担当的勇气。
但是我们怎么教孩子去背诵这些经经典之作呢?是不是一定要说孩子你过来,坐好,跟我背,我背一句你背一句,背不会就要挨打呢?
很多人说早期教育不好,束缚了孩子的天性,其实并不是早期教育不好,而是方法错了。比如说刀这个东西好不好?如果你用手术刀去救人,刀就是好的,但是如果你去杀人,刀就是不好的,所以世上事情的好坏都在于运用的人,而不在于事务的本身,所以中国有句话叫“邪人用正法,正法也邪,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正“。
那么就读经来说正对于幼儿什么样的方法是正确的呢?很简单,只要你有一部录音机就可以了,你把论语的磁带买回来,然后天天放给他听。但是用不着一定要他坐到那一动不动的仔细听,他可以随便玩、随便跑做什么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让他听到.
有人会说了,就这么简单?你天天给他放,他都不去认真的听就能背下来吗?其实有的时候越认真效果就越不好。我举个例子,就说我家的小孩吧,之所以用我的家孩子为例,没有吹嘘的意思,只是离得近一些,让各位感觉亲切,更有说服力。他现在刚刚两周岁,是一个小女孩也很顽皮,象其他的孩子一样好玩。我最初给他听论语的时候并没有想让她能背下来的意思,我想没事就听听吧,所以在她还没到一岁半的时候我就给他买了一个复读机,然后回家后就给他放一会,30分钟左右,大约过了半个多月,有一天我带她出去玩,边走我边说唐诗,那时她还小,我说前面的,她接最后一个字,比如我说白日依山,她就说近。说着说着,我偶尔就说出了,子日,学尔时习,她马上就说之!我最开始很诧异,然后我接着往下说她听的她都能接下来!那时候她还没到一岁半!再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我家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她睡觉时我就给他背唐诗,大约30多道吧,每天都重复背,到她会说话的时候,她就都会背了,她最开始会背的都是五言的,因为五个字说起来容易,七言的说起来难她不会说。大约在一岁多就是开始背论语的时候,以前我给她读过的唐诗我就不给她念了,有的时候找一些新的给他读,但是在前一些日子我发现,我有将近半年不给她读的七言唐诗,她竞然也会背了!我家小孩不是神童,只是普通的孩子。举这个例子我只是想说明孩子在小的时候学习的能力有多强!所以你们不要再小看孩子,不要在耽误孩子了!任何一个小孩,只要你不去障碍她的发展,顺其热引导一下,他们都会变成天才的!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电脑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序的设计和应用。无程序空有资料,则资料是死的,无资料空有程序,则程序是虚的,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 0 岁开始,1—3 岁即有显着的发展,3—6 岁其进展更为迅速,6—13 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至13 岁达到一生记忆力的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20岁以后,心境若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 0 岁开始酝酿,1—13 岁总是缓慢上升,13 岁以后方有长足的进步,18 岁以后渐渐成熟,因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所以,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能,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关心教育的家长,千万不可轻忽。
我们提倡儿童诵读经典教育,即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小学课本,甚至背电视广告。如果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根据近年的实验,读经半年一年之后,约有百分之五十的儿童,可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其能力一辈子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如错过了13 岁的时机,将永无翻身之日。好像一个弱视的小孩,过了15岁就无法再训练了,此点请务必慎重关切,勿错过了时机!
关于读经教育我讲了很多,因为读经教育是我所提倡早期教育的根本。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存在了,这个国家就会灭亡,如果一个人没有文化的根基,这个人不会有大成就的!读经可以专门做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由于今天讲的是全面的早期教育开发,所以读经就简单的谈到这,如果还有有兴趣的,我们以后有机会可以接着讨论一下。

2、音乐教育
我们中国的老书《孝经》上讲“移风易俗莫良于乐”,如果我们国家要让我们将来的社会有礼貌、有秩序、有教养、有爱心,三岁就要教完他,放古典音乐不要花你时间,任何时刻都可以,这个古典音乐可以小小声不要妨碍大人的工作,因为大人听这些音乐听不习惯,因为大人已经没救了。但是一个婴儿,他的耳朵是非常灵敏的,而且世界上有多少种声音,他的心灵他的脑神经就产生多少种应对的方法,所以越丰富的声音刺激他的头脑的发展,这叫作耳聪,耳朵是聪的,如果你孩子超过三岁,我们头脑神经还有百分之二十的机会,所以幼儿园三岁到六岁是一个阶段,幼儿园的老师一定要天天在校园里面放优美的音乐,不要每次都放那么简单的儿歌,放了三年就完了,他的心灵就受到永远的污染,所以六岁之内很重要。如果你的孩子超过六岁到十三岁剩下百分之十的机会,小学阶段务必务必,你下课时间就可以放好的音乐,放古筝古琴,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要放流行歌呢?孩子十三岁之内很重要。你的孩子如果超过十三岁的呢?我看就算了,依照人类心理学的发展;依照人类脑神经的发展,十三岁之后我们那种直觉的能力就消失了。我们那种深度学习的这样子的习惯没有了,老天爷所给我们那样子的强大摄取的力量,摄取的这个功能就收回去了,除非你自己再打开心门,再接受这样伟大心灵的呼唤,你才跟它起共鸣,但是这种人是很少的。我们为什么不在任何一个人统统是天才的时候,给他天才的教育,你为什么要把孩子放在垃圾里面,教育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丹尼尔高曼,写作EQ的人,他为什么要写EQ这本书?因为他看到美国青少年的人欲横流是不可挽回,所以他就考虑怎么来教育,让一个青少年有这种优雅的性情,他终于用脑神经的发展发现要在三岁之内教育,音乐是最简单的。
用什么音乐来做教材呢?用人间最丰富的声音、最优美和谐的旋律。最丰富的声音、最优美和谐的旋律合起来, “在哪里?”“在古典音乐上”,用历史已经筛选过的、留传下来的、最好的音乐来当作我们的教材。这些所谓的古典音乐,都是天才的作品,而且都是优秀的演奏家的演奏,这在古代只有皇宫贵族才听得到。现在我们只要有一部录音机,都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接受贵族式的教育,接受这种优雅的绅士的教育。所以,怀孕的母亲,我拜托你,你一定要替你的婴儿听古典音乐,即使你听不懂,胎儿应该听。你的胎儿如果来不及听,出生以后还有机会,而且机会更好。0~3岁人类的听觉神经发展60%~80%,不是只有听觉,而且带动其他神经的成长。人类一生的头脑,大概在0岁~3岁就已经几乎定型了。这个时候你很难用其它教育,但是,人类的耳朵非常灵敏,二十四小时开放,最好是用音乐教育。音乐能够直接深入到他的心灵当中,而且开发他的头脑神经.所有的声音,都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心性的发展,成为他心性的背景。所以,假如你用优美的音乐,耳濡目染的结果,他的性情就优雅;假如你用不良的音乐,它也会影响他的心性。你不要说这个孩子现在虽然没有好的音乐教育,他还是那么可爱、那么乖巧啊!你要知道,他现在接受靡靡之音、暴戾之气,以后就变成他生命的背景,现在没有发作,到十八岁他就发作给你看。所以到十八岁,非理性控制不了自己,那一种暴躁的年轻人,都是他的父母亲0岁~3岁没有给他优雅的教育。
所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让他充满爱心,要让我们国民悲天怜人,温柔敦厚,教育的时期就在三岁之内。你不要花钱不要花时间你不要花精神,你不要把孩子硬跟小孩说,你乖乖给我坐在这里听贝多芬,不需要,他在跑在跳在哭在闹在吃饭在睡觉,统统可以听。因为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收,像海绵一样的吸引,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现在你当然看不到,种子我们怎么能看得到它的成效呢?但是你不播下这个好种子,他就播下坏种子。“三岁定一生”是中国人的老话,西方人现在也这样讲。这就是儿童吸收能力。儿童的耳朵像录音机一样,一下子就录进去了,而且录到生命的深处,你不需要管他是不是在注意。儿童的学习有一个特色:他在恍恍惚惚的时候,都已经注意了。我们大人也有一个特色:我们明明在注意却都恍惚掉了。你不要用你的观点来看儿童,你不要小看孩子。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在影响我们孩子的一生。
古典音乐不仅仅是文化修养的问题。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韦瓦第等古典名家的曲子,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理性思维能力。美国的几项研究证明;大脑中许多与学习相关的联系,可以在婴幼儿时期用古典音乐去激发。
古典音乐的复杂性及其模式有利于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帮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学习有关数学、科学和语言方面的知识。
大脑科学的研究表明:音乐的波动能以生物电的形式影响人的记忆神经元,象架设桥梁和网络一样,它可以使大脑神经元上的突触数增加、轴突变粗,从而改变大脑进行信息交换和加强思维能力的物质基础。美好的音乐给大脑一个好的思维基础,使人的性情和智力得到优化,而躁动的音乐产生的作用正好相反。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新的潮流就是全脑教育,最典型的是速读,不知各位对什么是全脑懂不懂!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人的左右脑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脑是知识脑,左脑型的人一般追求名利,生活显得枯燥无味,得不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右脑是作正面思考、做快乐的事的脑,脑内分泌可使人美容、青春、健康、长寿、心情愉快。同时,右脑也是主司记忆、情绪、联想、形象、创意和感知时间、空间、把握大局的脑。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是“理性脑”;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感性脑”。而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往往“荒废”了右脑,造成了用脑不协调。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左脑型人材,现行教育也是在努力开发左脑,所谓IQ即智商,就是左脑的反映,右脑叫EQ,是情商。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人没有创造力,没有想象力,因为我们的左脑是封闭的!
为什么用右脑就可以读了呢?因为右脑的记忆能力是左脑的100万倍,各位请听清楚不是100倍,也不是1万倍,是100万倍,那怕我们只开发出冰上的一角,那我们的孩子也会过目不忘了。
儿童在6岁以前是开发右脑的黄金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孩子将会变成只会使用左脑思维的“左脑人”,成为不善于创造、不善于创新的“机械人”
那么怎么开发右脑呢?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古典音乐。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和娱乐,还是一种渗透力极强的教育工具,经典音乐能激发96%还在沉睡中的大脑潜能,让智慧与感性的右脑得以发挥巨大的记忆力与想象力,辅助偏重知识与理性的左脑。如此将能激励右脑发放出比左脑高出100万倍的功能,把一般人只能开发约4%的大脑全面加强提升,从而达到左右脑均衡协调发展的目标。
人类在幼儿期,以音乐、图象、形象思维为主的右脑(人文脑),开始向以分析、理解、逻辑思维为主的技术脑——左脑,架设脑的“桥梁”,这个构件精良、稳定粗犷的神经元网络一旦建成,对其脑力的发挥将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一开始就只架设了一个低级“桥梁”,那么今后想要再改建成高级“桥梁”,也是非常困难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此,从婴儿乃至从做父母的开始,头等大事,就是要为下一代建筑一架高级“脑桥”,那么,加强孩子在经典文化以及经典音乐艺术方面的熏陶,实在是一件刻不容缓、功在千秋的大事!就音乐而言,这并非意味着一定要孩子先去学习音乐理论和演奏技能,也决非急功近利地、或想当然地选择一些经典曲目、泛滥几种胎教音乐即可奏效的。
日本0岁教育会七田真先生认为:“幼儿音乐教育有两项重要的功能,其一是气质的养成,其二是智慧的提升。”经常聆听优美的音乐,音乐中丰富而柔美的旋律及节奏感,便会自然地融入于右脑中,使这个人在日常的说话、用词、作文、写字、行动举止,甚至表情都会自然地流露出优美的节奏旋律感,因此,有选择、有计划地进行幼儿音乐教育、熏陶,对他长大后的气质、社会关系及地位都有很大的影响。
右脑真的这么神奇吗?我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一个残疾人艺术团,很有名,去过很多国家表演,其中有一个演员,叫舟舟,是一个弱智的人,但是他表演的节目是指挥乐团,他是弱智,为什么竞然能够去指挥那么大的一个乐团去演奏呢?因为人的智商即IQ,是在左脑,他的智力低下,是左脑有伤,而他的右脑去没事,右脑是音乐、图象、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他可以做到!

3、经典的书画
我们耳朵的训练很重要,我们眼睛的训练更重要。眼睛怎么训练呢?很简单,一出生下来我们见到光,我们的视觉神经开始快速成长,0~3岁应该让他看尽世界名画,那种色彩最丰富、线条变化最多,那种天才的作品,三岁之内一定可以把世界名画全部看完几十遍。只要看一眼0.1秒钟,就有深刻的印象,这是儿童的天性,而且他看到这种画,他的头脑神经会跟着成长。超过三岁,三岁到六岁;再来就是十三岁;超过十三岁,我们视觉神完全发展成熟,以后再训练,就没有什么用。所以0~3岁,真的!有这种美学训练的人,有艺术训练的人,将来他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是跟我们不一样的,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平板的世界,他看的世界是五光十色的世界,你从来不能了解人家的眼光看其它世界,你就丧失了一生的幸福,深度的幸福。各位,要让他看尽世界名画,多么简单,只要画册,世界名画、世界有名的风景照片、世界有名的建筑、世界有名的雕塑、世界有名的舞蹈,就是最优美的颜色,最优美的姿式,最优美的线条,让他只要看过一眼,终生不忘。现在,我们家长说,这么小懂什么?所以,家家户户用他的教育,用什么教育呢?他就去画个卡通,挂个卡通画。那个卡通是最简单的线条,最单调、平板的色彩,最无聊的结构,结果我们让小孩子天天看、天天看,于是他的头脑就长得庸俗、简陋、无聊,将来不只没有美术的鉴赏力跟创造力,他连对人生的问题都没有办法想到深刻的一步,而且他的灵感被障碍掉了,因为,只有天才式的作品、大师的著作、大师的画、作的音乐,他才有保留灵感的空间。因为这些人从小就是天才,接近天地宇宙的生命,他把天地宇宙的色彩跟声音表达出来,使你的孩子一直保存有悲天悯人这种情怀,你不让他看,你就障碍他一辈子。那有人说:“我让他看、我讲给他听,他也听不懂。”音乐、美术要讲解吗?这是谁的作品,这个作品是哪个世纪的,他的创作方法是什么?那么他有多少影响?你何必讲这些东西给他听呢?你要知道这些知识,等到十八岁,两礼拜之内全部把音乐、美术、历史资料全部读完,而且非常有兴趣,因为这些画他都看过了。所以知识是非常容易的,教养是很难的,但是教养又是很容易的,因为你只要把握时机;知识是很困难的,你现在不能教他,所以看你怎么想。一个有智慧的人,既知道知识是重要的,又知道知识是简单的;既知道教养是麻烦的,又知道教养是容易的。假如不能够这样思考,你的教育就有问题,你就是一个片面的、偏见的人,你就不能够当教育家,你教不出良好的下一代,你的努力是白费的。
除了名画以外,书法也一样,怎么教孩子写字,怎么样能让字写得漂亮,怎么样能让孩子对汉字有感觉!你以为上书法班就行了吗?如果上书法班可以学好的话,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书法大师了!
那我们怎么做呢?跟看画一样,3岁之前看遍所有的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贴子!这样每个字的型态就刻到他的脑子里面了。
一般人写书法都是从临摹开始,其实在这之前的读贴也很重要!读贴小时读最好!读贴能得到什么呢,除了那种美感之外,还有字的间架结构!我们写字写得好看不好看,除了笔划漂亮之外,字的间架结构也非常的重要!因为我不懂书法,所以这方面就不多加评论了,但是读贴与看画一样,也会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即使以后孩子不成为书法家,但是他对于书法的审美也会比一般人强得多的多!
讲到这多说一句,如何给孩子选书,现在市面上的书很多,孩子的多更多,但是我很少买,为什么?因为上面的画太简单了,对孩子简直就是一个污染!所以你们要买书,尽量买一些画得漂亮的,如果没有最好不买。
我们不是音乐家不要仅,我们可以把最好的乐团请到家里,我们不是天才的画家,没问题,我们可以把最好的名画拿到家里。如果我们在家里每天给孩子古典音乐、把墙上贴上世界名画,名家字贴,孩子里说的语言,让孩子生长在一个有着高度智慧、幽雅的环境中,你们想一想这个孩子会是什么层次!还用你教吗?
有人的说,把家里墙上都贴上东西,音响也打开,对孩子的视觉与听觉上会不会产生压力呢?不会的,即使你不贴上东西,只要他睁开眼睛也会看到家里的一切,上街就会看到一切东西!与其让他看那些,还不如让他看这些经典之做!而且耳机,即使你在睡觉的时候也在不停的接受一些信息。即你白天你不听音乐,那么你的耳朵也会不信这的接收到说话的声音,电视的声音,外面车水马龙的声单等等,与其让他的耳朵接受那些不良信息,倒不如接受这些美好的刺激。
我们总听说什么音乐世家,书香门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因为他们的孩子从小就背熏陶在这种环境之下!

(二)、如何进行有为教育
无为教育做起来简单,说起来麻烦,因为我要让各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但是有为恰恰相反,有为说起来简单,我讲的也简单,但实践起来要麻烦一些。下面我们来谈如何进行有为教育。有为教育分为两方面:
1、生活中的教育
生活中的教育,就是让我们不放过生活中的任何一点一滴都进行相应的教育,比如再给孩子穿衣服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左右,可以告诉他颜色,再给孩子糖时,我们可以教他点数,比如我们还可以跟孩子藏猫猫,来增进与孩子的感情,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我们带孩子出去玩,让习惯让孩子记住他所看到的一切,培养他敏锐的观察力。我们领孩子坐出租画,告诉他哪是方向盘,哪是计价器。再稍大一些,就要告诉他发生火灾怎么办,发生地震怎么办,发生其他意外的情况该怎么处理。再比如,我们教育孩子不让孩子与陌生人说话,但是我们在告诉孩子这些的时候,为什么不让他把父母的名字,家里的电话、你所在的城市给记住呢?一个2岁的孩子肯定有这个能力。比如吃饭前告诉小朋友一些日常用餐礼仪,并在吃饭时每人发几枚牙签。餐桌礼仪发生一次错误,就要送一枝牙签给身边的人,最后看谁牙签最多。(这个游戏可以使小朋友很快掌握用餐的基本礼仪)。
这都是早期教育,所以早期教育并不只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把早期教育想成,摆一个小桌子,并只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这是当前一个普遍的误区,所以很多人反对他们认为的早期教育。
2、关键期潜能开发
为什么要进行早期教育,我们最开始从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关键期潜能的开方是一方面,那么孩子有哪些关键期,相应的关键期我们怎么去开发呢?
无为方法讲起来很难,因为我们告诉各位为什么那么做,但是做起来很简单。有为的方式讲起来很简单,因为我一告诉你们,你们就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很麻烦,需要家长的极大耐心,但是如果一但做成功,他的回报是极大的!越小效果越好,因为小的时候,人处于成长阶段,关键期很多,过了6岁之后,特别是13岁,关键期就少了,人已经定型了。
人的关键期方面很多,我只举一个例子,如果各位很感觉兴起的话,可以去新华书店买一套书,是殷红博先生写的,专门告诉你如何进行关键期潜能的开发,而且上面有详细的方案,告诉你每天怎么做!我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
我简单介绍一下,婴儿手脑协同开发的训练,我们所说的让婴儿双手开发大脑并不是只要婴儿双手随意动一动,随意地玩弄一下物品,大脑就自然而然得到开发了。研究表明,只有婴儿双手的运动形式、内容和运动方法,符合婴儿身体和双手的发展规律,并根据婴儿大脑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系统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讲一下婴儿双手精细运动能力发展关键期:
5-6个月:婴儿双手协作能力产生发展关键期
7-8个月:单手抓住多物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11-12个月:放物入孔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16-17个月:垒叠平衡能力产生发展的关键期
24-25个月:婴儿用笔画直线的能力产生发展的关键期
33-34个月:婴儿构思建构能力产生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潜能的开发,实施起来有相当的难度,但是见效非常的快,不象我刚才讲的无为教育,无为教育实施简单,但是见效慢,比如读经的效用,你读1、2年能见到一些大效应,但是真正的好处要10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我建各位家长,无为教育一定要做,有为教育,你们可以根据自已的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做一部份。


3、格连杜曼博士的方法
格连杜曼最早研究的课题是如何帮助有脑伤的儿童恢复健康,再取得成绩后,把这些方法用到了正常的儿童身上,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效果。他的方法简单实用,越小的孩子学起来越快,1岁比2岁的好教,2岁比3岁的好教,3岁比4岁的好教,你用他的方法,可以轻松的教会2岁的孩子进行阅读和加减乘除运算,并且可以教孩子大量的百科知识。他的方法是我最推崇的,我已经把如何教宝宝识字与如何教宝宝阅读单独发了贴子,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一起探讨

五、如何爱孩子
下面讲一下在生活中如何爱孩子
生命之初的孩子对陌生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欲,但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会渐渐破坏他们的胃口,束缚了孩子灵性。
爱是教养孩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资格谈去教育孩子。当家长当老师都一样,我们要与孩子相处,我们要教育孩子,首先我们要爱孩子。
孩子需要你无条件的爱,它就是:无论孩子的情况如何,都爱他们,不管孩子的长相如何、天资、弱点或缺陷如何,也不管我们的期望如何,还有最难的一点是不管孩子的表现如何,都要爱他们。
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Masaru Emoto)等人自1994年起,以高速摄影技术来观察水的结晶。他们新近发表了实验结果《来自水的讯息》一书,证明带有「善良、感谢、神圣」等的美好讯息,会让水结晶成美丽的图形,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的讯息,会出现离散丑陋的形状。而且无论是文字、声音、意念等,都带有讯息的能量。
关于水的结晶图片,没有办法让大家看到,在网上我看过。带有爱和感谢的水,出现最漂亮的水结晶。实验者说,在当时拍摄的许多水结晶照片中,从未见到过如此漂亮的水结晶。看来这世界上没有比「爱和感谢」更美的讯息了。我们如果常常表达「爱和感谢」,是不是能让我们地球上的水、和身体里的水变得如此漂亮动人啊?水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照片。实验报告写到:交响曲「田园」的曲调明快、爽心,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这张美丽结晶照片似乎证明良性音乐可以给水活性、愉快的感受。听萧邦的「离别曲」的水结晶照片。图片报告说:没有比得到这张水结晶时更令人感到吃惊的了。摄制这张照片的显微镜的倍数与其它照片是一样的,但是「离别」的曲调竟让基本形状的水结晶被完整地分化得更小,成为地地道道的离别模样。江本博士拍摄了许多让水「听」音乐的照片,发现让水听了歌词不雅的现代重金属音乐(乐团名称未公布以免困扰),水呈现出解体的影像,似乎打散了原有的结晶形状。实验显示,音乐与歌词都可能带有良善美好或丑陋不佳的讯息。
所以在前面讲的时候我说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就会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他就会往好的方面去发展!水是一无生命的物质,都能这样,何况我们人呢!所以我们要无条件的去爱孩子!
谈到如何爱孩子,中国人是最爱孩子的,真提恨不得把自已的一切都拿出来给孩子!但是方法往往不对。一般的人只是简简单单的认为给孩子吃好穿好就行了,给孩子攒钱供他上大学,结婚给他买房子,等有了孙子接着给他带,就是叫爱孩子!但是中国人真的那么爱孩子吗?还是爱自已更多一些?我给一些人讲早期教育,他们说你讲的很对我也信,但是我没时间呀,我很忙,而且我也做不到!他们没时间去教育孩子,却有时间去喝酒打麻将看电视,可是没时间去管孩子,太自私了!什么叫忙?我常讲,如果一个人对你说忙,表示什么,表示你对他来说不是很重要!如果你在他心目中很重要,你不会对你说忙的,国家总理要见他,你看他会不会说我很忙,我没时间!
爱孩子是人类的共性,不单单是中国人,下面我读一些资料看看国外是怎么对待这个问题的。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在这一观念指导下,许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到外面打工挣钱。
在日本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陪护老人等,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时,父母们就要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总之,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是日本父母的根本出发点。
瑞士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重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被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左右的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她们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学会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是个多语种的国家,既有讲本土语的地区,也有讲德语和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区的姑娘通常到另一个语言区的人家当佣人,还有相当多的孩子被送到英国家庭当佣人。当她们掌握三门语言之后,就可以去银行等部门就职。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和可耻的。
德国一贯重视培养孩子“勤奋、正直、可靠、乐于助人、作风正派”等品格。因此,父母们从不包办孩子的事情。他们将子女视作独立的个体,给他们空间,让他们独立地去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譬如,在孩子一周岁左右,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父母再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更难的事情。这样,当他们进入社会时,在别人的眼里就不会成为低能的“怪物“。
在德国,不仅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立能力,法律也有这样的要求。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德国人常说,他们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
周弘先生的赏识育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孩子,大家注意了,不要以为赏识就是要我们无休止的去用言语表扬孩子!赏识的方法很多。
我下面说一下五种爱的方式:
1、身体接触,身体接触是最易于使用的爱的语言:常被人握着、拥抱和新闻的婴儿,比那些被人长期甩在一边且无人碰触的孩子容易发展出健全的感情生活。在国外有一家孤儿院,收养一些没人要的小孩,最初的时候,有一些很小的孩子来了之后,总是爱得病,而且有的还活不太长,后来他们规定每天每个婴儿都被饱半个小时,这种情况就改变了!我们中国婴儿一般小的时候,好象家里的老人都不主张抱,一般说是怕抱淘了!这是一种错语的观点,希望大家多多注意。我们中国人表达爱很含蓄,所以我们的子女很少能感到我们的爱。我们中国有一句很愚蠢的话?我用的词很尖刻,为的是让大家能更深地记住我说的话!是什么愚蠢的话呢?我供你吃供你喝,你为什么还不好好学习?我们的孩子是人不是猪,不是吃饱了就可以,我们的孩子不是花孔雀,漂亮就可以了!我们需要的是爱!所以你看外国人,多大都要亲孩子!
2、肯定的言词
大家注意了不是表杨的话,是肯定的话!对于主要爱语是肯定言词的孩子,再也没有比听到父母或大人在口头上肯定,即赞美和鼓励的话更能使他们感受到被爱。14岁的菲立普说:我的父亲爱我吗?当然了!因为当我打球的时候,他总是到场为我加油,并且球赛后总会对我说:谢谢你这么努力打球。他说打球的目的不是赢球,而是要尽力而为。有时候我犯错误,他都劝我别担心,他说如果我继续努力就会做得更好!
那我们中国父母是怎么们做的呢?大家自已反思一下。如果你们觉得肯定的言词的度不好掌握,用开不好就会让孩子感觉到我的父母怎么总HY我呢,那你就这样,只要你记住,不要挖苦、数落、讽刺就够了。
3、精心时刻
精心时刻的焦点是在注意力上。它的意思是给予孩了全心的关注。它传达的信息是:你很重要。我喜欢跟你在一起,这使孩子觉得他对父母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他觉得真正被爱,因为他完全单独拥有父母。
精心时刻最重要的因素并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你们一起行事,也就是同在一起。

4、接受礼物
给予及接受礼物是表达爱的有力方式。在给予礼物的时候,效果常常会延续到好几年以后。最有意义的礼物会变成爱的象征,而那些真正传达爱的礼物,则是爱之语的一部份。当我们问10岁的瑞吉她为何这么确定父母爱她,她回答:到我房间来,让我带你们看看,一进到她的房间,她就指着一个巨大的泰迪熊说,他们从加州带这个回来给我。然后,她摸着一个毛绒绒的胖小丑说,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他们买这个送给我。而这只淘气的小猴子是他们去夏威夷度结婚周年时带回来的。她继续绕着房间走,指出一打以上的礼物都是父母过去几年所送的,所有礼物都摆在一个特别的地方以展示父母的爱。

5、服务行动
为孩子所做的服务行动最高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成为成熟的大人,并学会借由服务的行动去爱别人。而服务不单包括帮助自已爱的人,也要服事那些根本无法回报或偿还这些慈爱的人。
父母所做的服务行动应该适合孩子的年龄。你应该做孩子不能做的事情。当他们到6岁时,你不能仍然喂他们吃饭。为4岁的孩子铺床是一个服务行动,但8岁的孩子就能自已做了。孩子不需要等到上大学时,才学会怎么使用洗衣机。如果父母因为太忙以致于没时间教孩子,或是父母要求太完美而不让孩子做,这非但不是爱孩子,反而是害他们裹足不前。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孩子是神的儿女,他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但并不属于你,我们应像对神灵一样,顶礼膜拜。
我在前面说过,爱是教养孩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资格谈去教育孩,所以各位家长要好好思考一下,你们如何去爱自已的孩子。
上面讲过如何去爱孩子,下面再说一下,如果孩子犯了错怎么办?一般人的家长对待孩子的错误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简单粗暴”,特别是在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中,充满了暴力,这样孩子自小也学会了暴力,其实这么体罚孩子,本身对孩子不尊重,而且对大人也是一些侮辱!而一些文化程度高一些的家庭呢,往往主张说服育,不主张体罚孩子,只要孩子认错就行了,道理讲清就可以了。所以孩子有错的时候,有些所谓的聪明孩子,马上就承认错误,家长就会当没事一样过去了,这样孩子就养成了耍滑的习性!讲道理到底对多少孩子有效果呢?多少孩子犯了错以后,能听家长讲的道理中明白自已倒底错在哪,以后还能不能再错呢?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的。
那么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做家长的倒底应该怎么做呢?我主张还是要罚的,那么怎么罚呢?是不是也要把孩子拽过来,踢几脚,或打几下屁股呢?或者象有的家长一样,用皮带抽呢?
我主张每个家庭预备一个类似古时候教书先生的戒尺,如果孩子有错了,我们也要象先生一样,打手板。但是手板不能随便打,要有一个程序。如果孩子错了,你首先要这样说,这件事你做错了,因为什么告诉他,但是因为什么不要讲太多,讲太多孩子就烦了,几句话,把道理说清就可以了。然后说,你犯错了,做为家长,我是有责任的,因为我没有教育好你,所以我先接受惩罚。如果这个错误,要打孩子五个手板,那么,先让孩子打你十个手板,然后你打孩子五个手板,这件事就结束。
这是我个人之见,我觉得有几点好处:
1、尊重孩子,孩子也是人,独立的人,也需要尊重
2、告诉孩子,我们是平等的,你有错,我罚你,不是因为我是大人,而是因为你错了。
3、告诫孩子,人做错事,不管什么原因,都要承受做错事所带来的后果,不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找借口。
三岁前是婴幼儿大脑潜能开发的关键期,婴幼儿之所以是开发身心潜能的关键期,主要是因为主宰“生物钟”和“心理钟”运行的大脑,正处于突发生长期这一关键时刻。从脑的重量来看,婴儿出生时脑重约350克,1岁时约为950克,到3岁时约为1200—1300克,已接近成人水平。
从脑的结构来看,人脑中大约有一千亿至一万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个神经细胞都相当于一个微型电脑,又可以和其他5万个神经细胞相联结,构成一个复杂的而又独特的神经网。我们所有的灵感、思维形式、想象力、创造力,都是在这个神经网络 “加工厂” 里建构出来的。但是,并不是我们一生下来就有如此复杂而和谐的神经网,也并不是任何人都有如此复杂而和谐的神经网,它是在生命头几年也就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里创造出来的。
美国儿童医学心理学家盖塞尔指出: “六岁时,儿童大脑大部分几乎成熟了,以后人的脑力、性格和心灵将永远不会再如此迅速地发展,人们将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去奠定智力健康的基础了,语言学教授柯蒂斯博士研究了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他发现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婴儿六个月大的时候,专门用来学习母语。这个阶段过后,大脑渐渐完善,可塑性降低,通常到儿童到达青春期后,大脑的认知系统,包括语言将不再像以前那样快速得到发展。柯蒂斯博士认为儿童在四五岁时处于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学习语言的力量非常之强大,你给他多少语言,他就能学会多少语言。只要是他们能有条件系统的经常的听到和接触到的语言,他们就能同时学会说多种语言。孩子们是有这种潜力的。他们的大脑这时刚好学习语言。而且同时学习几种语言不会对儿童有任何损害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食物的关键年龄,进干食物正个月后,就能伸手抓东西,过了这个关键年龄,婴儿就可能拒绝咀嚼从口中吐出食物。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期。
  2岁半~3岁半是教育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敏感期。父母应高度重视这个阶段,这时期儿童学的将大多数成为他以后生活中有益作息制度的习惯。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
  4~5岁是学习书法的最佳时期。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
  3~6岁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
  5~6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敏感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6~7岁是书面语言词汇能力发展的敏感期。 
  学习音乐、绘画的敏感期也在幼儿阶段(3~5岁培养音乐素质;7~8岁培养某些体育天才)。
  掌握孩子进入学习的敏感期,适时给予恰当的教育,不仅可以使孩子轻松主动地接受新的知识,而且可以大大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使之终生受益
  无数事实说明,对孩子来说,能否成才并不在于孩子的天赋如何,而是取决于对0至6岁的孩子早期教育的方法如何。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的儿子小威特先天不足,于是,威特针对小威特的情况制定了一套教育计划,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结果令人惊叹:小威特8岁时已能自己运用德、法等6种语言,通晓物理、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大学,14岁获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法学博士学位,成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通常来讲,不同的感知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也各不相同,其敏感期也就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听觉的发展从胎儿时期就开始了;0至0.5岁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触觉发育的敏感期则在0至2岁; 3岁左右是方位知觉发育的敏感期;2.5至3岁是大小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时间知觉的敏感期会更晚一些,大概在7岁左右;而观察力则是更高级的感知觉形态,在各项感知觉陆续发育的基础上,3至6岁将迎来孩子观察力发展的敏感期。

感知觉虽然是宝宝最初级的认知本领,但决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感知是宝宝所有认知活动的开端,人的认知过程如同一个信息的接收、编码、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输入是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环节,而人们接受信息就是靠感知觉来进行的。感知觉虽然是较低级的认知活动,但没有感知觉,就谈不上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的认知活动,也就是说,感知能力发展得越充分,记忆储存的知识经验就越丰富,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就越大。因此,从宝宝出生之日起,父母就应该通过多种手段促进宝宝各方面感知觉的发展,积极引导宝宝通过感知觉认识和探索周围的世界。

  训练促感知

  视觉训练

  ——注视不同颜色(大小)的玩具

  妈咪准备:不同颜色(大小)玩具若干。

  感知训练:在宝宝胸部上方60至70厘米处悬挂任一颜色玩具,成人可将玩具移动、旋转或抖动以引起宝宝注意。当宝宝开始注视时,可记录下其注视的时间。3至4天后如宝宝不再注视该玩具,即可换另一颜色玩具。如此依次替换。

  特别提示:如果宝宝对同一颜色玩具注视时间超过5分钟,一般就不要再进行下去,以免引起视疲劳。

  听觉训练

  ——聆听不同的声响

  妈咪准备: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物品、音乐CD等若干。

  感知训练:当宝宝精力较旺盛的时候,找出各种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物品,依次为宝宝“奏”响,比如小铃铛、口琴、杯子等,当宝宝寻着声音的方向望过来的时候,妈妈可以一边继续发出声响,一边清晰地说出物品的名称或乐曲的题目。这也有助于宝宝言语的发展。

  特别提示:声音不要太大,也不要离宝宝的耳朵太近。不同声响之间要作适当间隔,给宝宝休息、接纳的空间。

  触觉训练

  ——摆弄带盖子的小罐

  妈咪准备:一个有装饰图案带盖子的小罐(其他合适的代用品也可以)。

  感知训练:妈妈手拿小罐站在距宝宝半米处并设法激起宝宝接近它的愿望。宝宝爬过来试图拿走小罐时,不要立即给他,而采用能使宝宝拿住并打开盖子的握姿,协助宝宝将盖子打开(一般要尝试几次后,宝宝才能做到)。任宝宝把玩盖子(圆盖滚动会引起宝宝特别的兴趣)。1至2分钟后,妈妈可将盖子重新盖好,让宝宝自己试着打开。

  特别提示:宝宝如能认真观察小罐,并打开盖子2至3次,同时转动小罐,游戏就算成功!游戏可持续若干天,每次进行5至10分钟。

  大小知觉训练

  ——抓握大小不同的物体

  妈咪准备:大小不同的玩具若干,但要保证形状统一,可用套环(直径为3至5厘米,厚度0.5至1厘米)、积木等(颜色丰富更能引发宝宝的兴趣)。

  感知训练:先将宝宝俯卧,把最大的套环放在宝宝面前(注意防止宝宝将玩具塞入口中),观察他如何摆弄这一玩具。当宝宝能摆弄大环后,再放一个小套环,然后将所有大小不等的套环放在宝宝面前,让他自由摆弄。游戏进行5分钟左右为宜,其间,妈妈可以温柔地同宝宝交谈,游戏结束时,可表现出肯定、赞许的表情与动作。可每隔3至4天进行一次。3.5至4个月起可训练宝宝同时摆弄并抓握不同形状的玩具。

  特别提示:给宝宝的物体直径不能小于3厘米,以防止误吞或塞进鼻孔和耳朵里;套环中间的孔很有意义,宝宝抓握时可能会把个别手指塞入孔中,不仅练习了抓握还锻炼了手部小肌肉的动作。

  形状知觉训练

  ——拿放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玩具

  妈咪准备:一个10至12厘米高的带盖小桶、易于抓握的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小型物体(如积木、彩蛋、小球、圆柱体、小蘑菇等,直径约3至5厘米)。

  感知训练:妈妈先向宝宝出示盖着盖子的小桶,并告之里面有玩具,然后打开盖子让宝宝看到里面的玩具(桶里玩具的摆放如下:上面一层是容易放稳的玩具,下面一层则是易滚动的玩具如彩蛋、小球、圆柱体等)。妈妈引导宝宝从桶中拿出一样玩具并给予及时鼓励。随后,妈妈可以建议宝宝观察玩具是否可以放稳并提醒他继续从桶里拿其他玩具。引导宝宝摆积木(他会发现圆形物体放不稳,可以滚动)。宝宝玩完所有玩具时,妈妈可以开始收拾玩具,也可以吸引宝宝一起把玩具放回小桶。

  特别提示:收拾玩具时,如宝宝失去兴趣就不要强迫他,重要的是保持宝宝良好的情绪。游戏时间不超过5至8分钟,每种材料可使用3至4次,而后更换。

  空间知觉训练

  ——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

  妈咪准备:一面镜子。

  感知训练:把宝宝抱到镜子面前,依次指着宝宝的头、脖子、身体、上肢、下肢对他说出各个部位的名称,注意在说的时候要用上方位词,例如“头的下面是脖子”、“嘴的上面是鼻子”等。说的时候吐字要清晰,语速要适中。不用镜子,让宝宝和妈妈面对面坐着进行也可以。

  特别提示: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重复使用“下面”,反复几次后再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重复使用“上面”,不要毫无规律地一会儿说“上面”,一会儿说“下面”。

  游戏提升观察力

  花花绿绿看地图——地图是一样训练宝宝观察力的绝好工具,空闲的时候,妈妈便可以将地图平展开来,母子二人的地图探索之旅就可以开始了。地图的挑选可以按照本市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依次升级;观察的目标也可以从宝宝最熟悉的自己家所处位置开始,慢慢扩展到幼儿园、小朋友家、奶奶家、动物园等等。这种训练对锻炼宝宝观察力的持久度很有帮助。

  水少了吗——找两只杯子,一只“瘦高”,一只“矮胖”,先在其中任意一杯中倒入半杯水,让宝宝看清楚,然后再将水倒入另一只杯子,由于两只杯子底面积有差异,所以水的高度会有明显不同。引导宝宝仔细观察妈妈操作的过程,特别注意观察先后两只杯子的水面高度有何不同,并请他思考:第二只杯子里的水比第一只里的少了吗?也许宝宝会对此感到很迷惑,没关系,实际上,科学实验表明,大约7岁的孩子才能充分理解液体守恒概念。但对于幼儿,这绝对不失为一种在宝宝观察事物过程中促进其思考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好方法。

  我爱蔬菜——去菜市场或超市的时候别忘了带上宝宝,你可以预先和他商量你们要买哪些蔬菜,然后引导宝宝依据他平时的观察和记忆说出这些蔬菜的特征,特别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果有说错的地方,妈妈可以先不断然否定,只是表示怀疑,进而引起宝宝的注意;选购蔬菜的时候,妈妈别忘记提示宝宝对刚才说错的地方进行特别关注。这样的观察就更有目的性也更情境化了。中国的古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井深大:人的品德和能力并非天生,主要是取决于3岁前的教育。早期的教育得法,就可充分发掘孩子的潜在能力,而孩子的这种潜能几乎是无限的(3岁之材,乃百岁之貌)

科学证明心存善念身体好  

 

一个乐观的人因为常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所以经常分泌让细胞健康的神经化学物质,因此比较不容易生病;一个悲观而愤世嫉俗的人,他的神经系统不但会让他老是使用负向思考的神经而变得愈来愈悲观,而且在每天愤愤不平的时候,神经细胞又不断地分泌会让细胞凋亡的神经化学物质。所以,当人长期处于悲观而愤怒的状态时,可说是在慢性自杀。

小时候,父母时常提醒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心存善念。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到念研究生时,才发现这个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很幸运的,「心存善念」一直是我为人处世的最高指导原则。

思考与神经化学

在硕士班,曾选修一门神经化学的课程。当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科学上已经发现,人在正向、积极的思考与负向、消极思考时所使用的神经系统居然是相反的,而且是互相拮抗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思考是乐观、祥和、感激、快乐…时,人脑中的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会产生作用,而另一套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则不但不会产生作用,还被抑制住。相反的,当一个人心中充满了仇恨、悲伤、沮丧、恐惧、妒嫉……时,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会被激发而产生作用,但是在此同时,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却被完全抑制住了。

而且在科学上,早已发现神经系统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特征:神经细胞在活动时是利用电传导,并且喜欢走快捷方式,所以被活化次数多的神经细胞会比活化次数少的更容易被激活。说白了,就是「愈用愈发达,不用则退化」的现象。

所以,一个愈乐观的人,因为看待周遭的事情总是以正面的态度;时常心存感激,对于不公或不平的事件,也都不放在心上或是认为上天会帮助……等等。可想而知,他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被活化的机率就比较高,而负面思考的神经系统却会因为不常使用而退化了。相反地,如果一个人都只看事情坏的一面,对待事物都是以挑剔、批判的态度面对,或是经常对环境感到怀疑、恐惧,那么,他的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就会变得很发达。同时,时间久了之后,要想激活他的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就相对的变得比较困难了。

神经传导物质与健康

另外,科学家们也都发现了,神经在传导讯息时,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的讯息传递,是利用神经传导物质。这些神经传导物质,除了可以活化下一个神经细胞外,还会透过血液循环系统,影响着全身的细胞。然而,正向思考与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除了神经细胞本身就有差异之外,连它们所分泌的神经传导物质都是不一样的。

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所分泌的神经传导物质经过实验证明,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发育的功能,因此,一个乐观的人,因为常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所以经常分泌让细胞健康的神经化学物质。也难怪科学研究会发现,乐观的人比较不容易生病。

提到这儿,您是否很好奇?想必也推论得出来,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所分泌的神经化学物质,对身体内的细胞会有伤害作用。

最近的医学及科学上还发现到,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是相关联的。甚至有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神经细胞与免疫球细胞相接触的现象。所以,不难想象,当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分泌出能让细胞生长健康的神经化学物质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也会变得比较活跃,能再分化出更多健康的免疫细胞,对于外来的细菌或病毒当然也就比较有抵抗力,人也就比较不容易生病。甚至我们时常听到的,一个癌症病人如果比较乐观,通常癌症都比较容易痊愈。

但是,一个悲观的人就很难有这么好的运气,因为他的身体中的免疫系统被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影响下,很多免疫细胞早已死亡而不再具有保护作用了。

激活正向思考的神经

当然,一个普通的人,并不见得总是可以百分之百乐观或总是百分之百悲观。不过,如果能够在愈多的时刻保持乐观、祥和、喜悦、感恩的心情,避免愤恨、不满、妒嫉、不安、怀疑的情绪,那么,这个人的正向思考的神经就会时常被激活,然后久而久之,身体就愈来愈健康,免疫系统愈来愈强健,当然也就愈来愈不容易生病。而且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也会愈来愈发达,想法就愈来愈乐观积极,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最近几年来,产生许多怪病,甚至有很多好几年前就已经灭除的感染性疾病,都又再度发现。很可能就是因为现在的人心,早就不再像以往那么真诚而善良了,所以,很多的疾病都因为自身的细胞不健康,而变得难以医治。

编者语:曾看到过这样朴素的话语:「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世上没有损人利己的事情,损害别人就是损害自己。人要想真正健康幸福,要用爱、感恩和祥和的心代替所有怨恨、不满和愤怒的病态心理。

/P>

选择与放弃决定着你的生命

不懂得选择与放弃只有死路一条。

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半大不小的蝗虫慢慢地爬行过去。

但祖父捉过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去了,无一幸免!

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此,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

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再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时间,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默默地爬了出来。

蝗虫的死是因为它不懂得去选择,它只知道不停地挣扎,也不懂得放弃,所以只有死路一条;而青虫却恰恰相反,它懂得放弃,知道如何去选择,它活了下来。

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想过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