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依恋焦虑

 那城 2009-10-08
我认识的一个年轻女子,总是需要亲密感,安全感,这样才感觉温暖,有人可依靠,这就是依恋的需要。

 

    在她缺失依恋对象的时候,比如说远离了父母和没有所爱之人的时候,心里就会不安,总是被焦虑情绪控制着。她在和朋友共处时不停地倾诉,还时常地哭泣。她不多的朋友里,很少有人不被她批评或者埋怨,因此,她自己常常感受到不快乐和孤独感。

 

    在她遇到能够唤起她亲密感觉的人的时候,就会马上全情投入进去,就会和那个人无话不说,就会把强烈的倾诉需要当成和这个人的亲密感,她信任了他,也感觉到安全。她在这个人身上完成她少女时期未完成的依恋情感的需要。

    依恋,通常带有焦虑和过度关注的特征(喋喋不休就是一例)。而它与关心完全不同。投入依恋可以缓解人对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的焦虑。

    比如,一个母亲总是对孩子担心,这种焦虑也是来自最初的母子依恋。只有看得见自己的宝宝,认为孩子没有安全威胁时,她才能够不担心。

    没有依恋可能的孩子,一般会有两种本能的策略,支持自己挣扎地生存,“回避”或者“反抗”。比如,一个小孩子遇到大人表示出不喜欢他的时候,他就会回避,躲起来,目的是看不到你不喜欢他的样子,他心里失落、害怕而不能够接受;另一种反应就是大哭大闹,引起你的同情和注意。这两种行为都是表示对于亲密感被剥夺的失望,表示有不安全感。

    焦虑每个人都会有,而依恋焦虑多半是在儿时没有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家庭给予孩子不安全感形成的。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人,容易对于人际关系抱有幻想,对情爱过于执着,以至于不能自拔。在这种脆弱的感情的另一端就是愤怒。他会因为感觉到感情的失落而愤怒,到了感情崩溃的边缘仍不放弃,甚至,做出一系列冲动的事情。

    儿时依恋很早被阻断、被剥夺的人,有不安全感的人,过早断奶就是切断母子依恋的;从小家庭父母不和总有纷争;特别是幼时不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人,寄人篱下,又被人忽视、被虐待,情感打击、挫折接连不断,在恐惧中成长的孤独少年,等等。

   身体的接触,使婴儿最为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都来自母爱,来自一个温暖的怀抱。他在温暖柔软的怀抱里就会感到舒适和安全,这样的依恋为一个人的安全感奠定了一生的基础。这种依恋带来的温暖和安全感才能够支持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生。

    看起来缺少依恋的孩子要不就很乖(自卑和脆弱),要不就很反抗(充满暴力倾向),实际上,他们的情感是绝望的,在脆弱和愤怒中,在离群索居和“所向无敌”中的表现并不是超然。

    最有依恋需要的人,也最有可能害怕表达他的那种需要。害怕的表现就是脆弱和容易愤怒。感情脆弱和情绪易激动都源自于没有安全感。在他们情绪、情感冲动时,基本是被不安全感控制的。脆弱和愤怒只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两个极端。要不象个弱者,期望唤起他人的同情,要不摆出架势表现的象一个强者,愤怒尤其是这样。甚至,最有依恋需要的人,因为害怕表达这样需要,常常把他最希望接近的人推开,常常使自己品尝孤独。

 

    小孩子因为情感依恋没有得到满足而爱哭,因为爱哭就得到更加严厉的训斥和压制,没有人提供温暖的感觉,被拒绝、无助感、不安全感、没有自信心,被压进他心理的最深层,成为他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结构。在成人以后阶段,这种被压进去的负面情绪情感,也会时常跳出来,干扰人的精神生活。每当遇到和小时候被冷落的感觉相同的状况,或者是自己理解为别人在冷落自己时,巨大的依恋焦虑就会产生。她是那么强烈地需要感情的关爱,而她更多地感觉到,所有人都会拒绝她这个合理的要求。

    母爱缺失,依恋缺失,这样的早期经验对于一个人以后的交友、爱情、亲情等等人际关系的交往,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他们过多的期待和把感情当做最重要的事来经营,在生活中势必难以达到目的,使个人生活痛苦难耐。

    依恋,对于一个人意味着,在压力来临时,可以寻求亲近,得到温暖,减轻压力。但是如果依恋的对象不是一个可以依恋的人,或者是根本不合适自己的人,感情就会迅速崩溃,使人陷入绝望。

    用投入依恋来缓解不安全感带来的焦虑,处理自己的低自我分化(不成熟),就会更加难以完成自我成熟。在依恋某人没有达到预想时,就会倾向于用距离感和退缩来处理人际关系(包括婚姻内的关系问题),这样,人就容易走向孤独。

    一个人如果没有很好的完成依恋的满足,就会在人生各阶段、各种情形下,想办法去完成她依恋的满足,她基本是在焦虑的状态下去寻求,也可能对依恋对象不加分辨,最后是再次的失望,在心底里发起更大依恋焦虑,循环往复。

    人际关系过分焦虑的人,会有更多的人际关系冲突,这表明她的冲突是出于对情爱的不信任、对认同感却失、对于失败的恐惧、对放弃都有不安全感。而且发展更深时,这种依恋焦虑还会转成用强迫地不信任感,处理人际关系和冲突,行为退缩、孤独。它不但阻碍人精神的成长,很可能要付出的代价是出现人格缺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