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1)

 红三叶 2009-10-09

浅谈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1)

 

  人的教育是由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故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之说。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加强和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学校、社会所不能代替的。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思维快速的变动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搞好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成才的重要一环。  

 

  一、重视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在培养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源头、是真正的基础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摇篮。  

 

  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校,社会教育一并构成教育的有机整体,是人们实现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家庭自身的迫切愿望,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是关系到国家兴衰,事业成败的大事。  

 

  家庭教育的根基在家庭,关键在家长。但真正重视家庭教育并懂得怎样科学地教育孩子的家长却不多。很多家长认为,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包括衣食住行,就是家长的全部责任。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当今社会物质条件优越,而逃学、厌学、辍学之事时有发生?当然其中有其社会和学校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家庭教育的原因。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减少和抵制社会的消极影响,使孩子健康成长;反之,孩子步入歧途。家长是家庭教育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真正重视家庭教育,才能搞好家庭教育。  

 

  中学是整个人生历程的关键时期。有的专家形象地比喻为人的第二次诞生。此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变化急剧而迅猛,专家称之为“高峰期、风暴期、心理断乳期、精神饥饿期、人生峡谷期”等等。说明这一时期处于人生成长的转折关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初中阶段,尤其14岁是“危险”年龄,对于其学习来说,也最容易分化。但其潜力大,可塑性强,也是实施教育的关键阶段。如果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孩子的道德水准、学习成绩就会急剧下降,甚至出现种种劣迹。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小学时各方面表现很好,但到了初中后就突然垮下来,判若两人?家长大惑不解,有的家长就把原因归结到学校老师身上,这是很不公正的。事实上,除了孩子自身原因外,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往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启蒙教育的引路人,孩子的生理素质是在父母的培养下发育的;智慧的幼芽是父母正确引导、精心培育的;语言的基础是父母教给的;行为表现是从父母身上模仿来的;生活本领离不开父母的传授;物质生活条件是父母提供的。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  

 

  二、掌握初中学生的特点  

 

  1.生理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前期(或称青春初期)。由于内分泌中生长素的作用,中学生的骨骼肌肉发育极快,逐步趋于成熟,促使身高体重猛长,身高年平均增量为4-11厘米,体重年平均增量3-6公斤,体格趋于定型。  

 

  身体内部各种器官机能迅速增加,趋向成熟。心脏从形体到血压,从脉搏到功能逐步接近成人;肺活量初中生一般达到2000-2500毫升;尤其脑发育的诸多指标已达到成人水平,12岁少年脑重量即可达到成人平均的1400,容积也与成人不相上下,神经细胞分化机能表明大脑皮质沟回组织已逐步完善,脑电波的变化表明信息传递的神经纤维髓鞘化已经完成,兴奋抑制过程逐步平衡。  

 

  性器官发育逐步加快,第二性征出现,男女差异明显,性功能已然具备,性心理变化激烈,这标志着人体发育的全面完成:初中生可以说“长大了”。  

 

  2.心理特点  

 

  初中生生理的发展为心理变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变化是生理发展的内化表现和必然趋势,而较之生理发展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重要的意义。初中生心理发展除了表现为动力系统的个体意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外,表现为心理过程的知、情、意、行都迅速趋于成熟。  

 

  认识 感知觉包括视觉、听觉提高迅速,空间、时间知觉业已成熟,有了较强的目的性、精确性、概括性;注意的有意性、选择性、稳定性有很大发展;记忆的领域扩大,技巧多样,效率提高;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备初步的辩证思想;想象及至幻想空前发展,为创造性的发挥,创造能力的培养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心理上产生成人意识,自我意识直线上升,自我形象骤增,有强烈的欲望,甚至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情感 日益丰富、复杂、深入、热烈,精力充沛富于朝气,向往豪爽不拘小节,社会情感进一步发展。但自控力、平衡性、稳定性较差,情绪易波动、浮躁,有时偏激,惑于假象,有时半外露半隐蔽,导致矛盾心理。  

 

  意志 逐渐坚定时而脆弱,易受外界影响时冷时热,既能自觉养成一些好习惯,又常被坏习惯左右。由于自我监督能力欠缺和思想方法局限,办事易走极端或半途而废或中途易辙,耐力和韧性不足。  

 

  行为 由于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心理活动,行为的自觉性有所增强,自主意识逐步发展,但愿望与能力存在矛盾,渴望独立,又难独立;想成为一个大人,但社会还把他当成孩子看待,因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与成人产生对立情绪,采取不合作态度,出现“代沟”。难以预料的行为接踵而至,家长叫苦不迭,防不胜防。他们希望摆脱父母的监视、庇护,摆脱家庭的约束。有的甚至反感或对抗起来总想独立地处理自己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种事,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不愿意给父母倾吐心声,拉大了心理之间的距离,对外界事物非常敏感。  

 

  3.思维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的反映。思维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认识活动的核

心。如果说感知觉是对客观实际的直接反映,属感性认识,那么思维就是对客观实际的间接反映,属理性认识,因此它具备间接性、概括性、目的性、逻辑性、层次性等特点。  

 

  初中生随着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学习内容的逐步复杂高深,其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长足的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呈现出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象,已由孩提时代的直观行为思维、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开始学习辩证逻辑思维,关注事物的量变到质变,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与外因及其内在联系。  

 

  在学习实践中,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广阔性等品质不断发展。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类比较等思维能力也相应提高。  

 

  但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看问题片面化、表面化、绝对化、或轻信一切或怀疑一切,或固执己见或无原则争论等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