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经济统计数据失真时

 闲云秋鹤 2009-10-13
当经济统计数据失真时
 
 

■ 桑百川

人们看到我国年度、季度甚至月度经济统计数据时,经常出现疑问。经济统计数据屡遭质疑:我们的工资收入“被增长”了,我国的GDP“被增长”了,我国的失业率“被降低”了,我国的房价指数“被下降”了……国家统计局不得不一次次出面予以澄清,但还是无法平复人们的疑惑。

人们质疑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有的属于错觉,如:仅仅根据自身的经验数字来概括全国的总体经济情况,出现以偏概全;有的属于认识上的偏差,如:电力弹性系数(电力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远远低于1,甚至是负数,说明GDP增长率严重高估。但许多经济统计数据的确存在严重失真,尤其是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的条件下,中央政府提出2009年“保八”目标后,情况更甚。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1.2%和8.1%,近10年来首次超过GDP增长幅度。这样的数据很漂亮!既符合改善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变财政、资本侵蚀劳动收入的状况,也表明有了居民收入高增长的支撑,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最终消费需求具备坚实的基础,因为毕竟收入是消费的函数嘛!可是,看到这样的数据,不免令人疑惑: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两千多万农民工非正常返乡、失业,很多企业裁员、减薪,收入却能够大幅度增长?!于是,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出面解释:居民收入增长主要是财政的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带来的。但这种解释并不能释疑,为什么在收入高增长的同时个人所得税却近乎零增长、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完成额仅增长0.7%,增长率同比下降26.5个百分点。难道是我国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长主要是非纳税的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长、社会贫富差距显著缩小了?或者逃税情况进一步恶化了?对此,统计数据又没有给出明确的注解。于是,我们的收入“被增长”一词迅速蹿红大江南北。

统计数据还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7.1%,而用电量却是负增长,上半年全国发电量1644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7%,其中,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5.9%。电力弹性系数为负0.24,大大低于1。由于发电量的统计数据不能造假,电力弹性系数通常被用来衡量GDP的统计的真实性。为什么电力弹性系数为负?为什么GDP在大幅度增长,而社会用电量却在下降?统计局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解释:这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变化和节能减排的结果,上半年高耗能的行业增长率放慢,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转变;另外,电力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线性函数关系,日本、韩国、美国等许多国家都曾出现过明显的用电量与经济增长背离的现象,电力弹性系数不能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真实性。

这样的解释真的能够让人释疑吗?我国近来的高耗能产业被压缩、经济结构变化有那么明显吗?经济结构调整可不是在短期就能够完成的任务啊!结构变迁因素用于解释长期现象还可以,用于解释短期现象基本无效。短期内电力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出现反差的现象的确存在,这与经济增长中投资的增长所消耗的投资品、尤其是钢铁、建材等高耗能产品主要是上一个生产周期生产的有关。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企业库存上升,超过正常库存量,其生产时是耗能的,但库存产品在投入使用时并不增加本期能耗。只要说明高耗能的产品库存下降,即可以初步解释电力弹性系数负增长、经济增长与用电量下降之间的背离现象。但国家统计局为什么不公布企业库存变化情况?难道库存变化情况不支持电力弹性系数为负的数据?我国的GDP“被增长”了一说也迅速蹿红!

地方统计数据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也使GDP“被增长” 的说法得到更加坚实的支持。今年上半年,地区GDP之和比国家GDP多出9.9%。于是,权威的国家统计局又做出权威的解释:这种现象原因有三:一是地区之间存在重复统计;二是在核算GDP中,国家与地区使用的基础资料不完全一致;三是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GDP被赋予了重要的考核功能,因此,为了考核过关或政绩的需要,不排除少数地区高估GDP数据的可能。我们到底该相信谁?既然地方存在GDP高估,谁又能够保证全国的统计不被高估、不“被增长”呢?!

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维持在4.3%。其实,近三年半以来,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超乎寻常地稳定,始终在4.1%—4.3%之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就业难,企业开工率不足,裁员增加,为什么城镇登记失业率如此稳定?是为了控制登记失业率水平,即便失业增加也不能正常登记失业,所以登记失业率没有增高吗?是裁员、失业的都是农民工,不能反映在城镇登记失业率中吗?这样的数据能够反映我国真实的失业状况吗?面对如此数据,人们当然又会苦笑调侃:失业率“被低估”了!

在经济统计数据严重失真的情况下,以失真的数据为依据,运用经典的数据模型得出的分析结论,能是可靠的吗?以失真的数据计算出的结论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经济政策能是正确可行的吗?大量经济学家饱受质疑和诟病,再正常不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