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力歇息配角发力 9月信贷谜团重重

 十三街-老王 2009-10-16
9月信贷“变奏曲”:配角唱大戏
王芳艳 陈昆才 上海报道 2009-10-15
9月份信贷数据,既超出市场预期,却又充满了“谜团”。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0月14日晚间公布的数据,9月人民币信贷新增5167亿元,比8月多出1100亿。这一数字虽然不如3月份和6月份信贷季末冲刺时抢眼,但此前市场普遍预计这一数字在3000-4000亿左右。
而具体分析9月份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份额,却会发现格局生变。
四大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投放量分别约为1105亿元和154亿元,占比分别只有约21%和3%。无论是绝对额和市场份额,均为今年以来的月度最低水平——长期以来,四大行及股份制银行都是我国银行业信贷投放的绝对主力,加总占人民币贷款市场的份额从未低于50%,而这次却只有不到四分之一。
因为风险控制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股份制银行信贷占市场份额创下年度新低。“9月,如果除去交通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总的新增量甚至是负的。”一家股份制银行高管15日告诉记者。而据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招行、民生、浦发、中信等12家股份制银行人民币贷款9月共负增长了约70亿元。
传统信贷主力“高位盘整”之时,其他金融机构,尤其是城商行和农信社的新增贷款却开始“后程发力",9月投放达3908亿元,市场份额突增至75.6%的年度高点。
9月信贷格局之变并非偶然。诸多“谜团”背后,反映出监管信号和货币政策“微调”的落地,也隐藏着更深的传导链条和机构博弈。
据记者调查发现,四大国有银行已经开始主动控制信贷规模,为年末乃至明年积蓄力量;股份制银行为了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纷纷向上半年项目储备不足的中小地方性金融机构、邮储银行等机构转让信贷资产;而主力机构的“暂歇”,则成为前期信贷投放大潮中并无施展空间的城商行和农信社等,提供了机会。
据记者独家了解的信息,四大国有银行和13家股份制银行当月贷款新增额分别为1105、154亿元,其中票据贴现的下降规模分别为1800多亿元、2000多亿元,其票据减少的量甚至超出了所有金融机构的当月票据融资下降的规模——3517亿元。
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邱志承认为,国有和股份制银行贷款余额变化并不大,贷款模式的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于票据贴现的置换、从而实现结构改善。
9月超预期的信贷数据也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国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继续。中金公司测算,按照前九个月新增贷款达8.69万亿计算,全年实现9.5万亿或者略高的可能性较大。而中长期贷款的增加,表明宽松的货币正流向实体经济,有利于中国经济复苏进程延续。
主力为何“无力”?
谜团之一,是为何传统信贷主力突然变得“无力”?【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HTML/2009-10-16/149869.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