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因她们而美丽:世界电影史上最美的35位女人(文章有点长)

 yjjlap 2009-10-19

不久前在新浪博客上看到“枯荷”的连载系列“世界电影史上最美的女人”,不由得大为震撼,心想这绝对是我看过的这类帖子中最强大的一篇。

本文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重新配图,删除了两人,添加了三人,所列举的女星全部出生于1960年之前。原文是按作者的喜爱程度排名的,此处按这些女星的出生日期排列,其实她们在电影史的不同时期、不同片型中为我们塑造了最美的银幕形象,实在没必要按资排辈,分个高下。

[01] 阿莱缇 Arletty (1898年 5月15日- 1992年7月23日)

她是巴黎女人,当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时候,法兰西人还是没有忘记她,这个法兰西的忧郁。及至现在,巴黎最时尚的设计师也会从她的气质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属于巴黎的时装。

她的悲剧是银幕的也是生活的。她的银幕生涯短暂得无法和她的绝代之美成比例。

她最好的一部片子,也是法国乃至欧洲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影片之一《天堂的孩子们》,如果可能,请一定要看,看啊看啊,看看岁月过去的那张脸。

二战期间,她只是和一个心爱的德国军官恋爱,在战后便被监禁,累及她的演艺事业停顿不前,当她重新回到银幕的时候,最好的时光已经不再了。

可是我还是喜欢这个痴情的女子,她的初恋的爱人在一战中死去后,便终身未嫁。而当人们对她进行审判的时候,她的回答却是那般的掷地有声:“我的心属于法国的,我的屁股属于世界。”(Mon coeur est fran?ais mais mon cul est international !)

是呵,喜欢一个人哪里还会择时而生,择地而存,它只是恰好在那时来了。这便成了罪吗?爱一个人也该获罪吗?巴黎,因着那么多的浪漫,而愈发让人感觉忧郁。

无论如何,她是不该被遗忘的,她的曾经,是法兰西电影艺术顶峰时代的标致。

[02] 玛琳·黛德丽 Marlene Dietrich (1901年12月27日-1992年5月6日)

她有着另类的性感,可以叫男人女人都不自觉着迷。她是一朵绽放在刀尖上的玫瑰,锐利而残酷,划破女人柔韧的肌肤,直刺人心,无可设防。

在《忘不了的画中》,张爱玲曾经这样描述到:“欧洲各国的圣母,不论是荷兰的,丝丝缕缕披着稀薄的金色头发,面容长而冷削,金的,玉的,寂寞的,像玛琳·黛德丽。”

是的,这就是她,一个被希特勒也狂热爱着的女艺术家。直到今日,那些新纳粹份子还不肯原谅她曾经对德国的背叛。可是,与这些憎恨相比,那些爱着她的人却太多太多,那些战争岁月中倚赖她的歌声支撑着的士兵们怎么能忘记夜夜听着《LiliMarleen莉莉·玛莲》带来的慰籍。

好莱坞是制造神话的地方,当这个日耳曼女人被好莱坞看到的时候,预告着世界,又一个神话的开始。

她是冰山与岩浆的混合体,再冷漠的面容都无法抵挡那些奔涌咆啸的滚滚炙热的激情,放荡,不羁,你眼看着它们在燃烧,在流淌,却又被她收敛于理性,回归沉静。这样独特的气质,是她的标签,独此一份,别无分店。她把日耳曼人的气质与好莱坞完美结合,缔造了无法复制的典范。于是,连嘉宝都感觉到了这个女人日益逼近的威胁,她成了那个时代可以和嘉宝分庭抗礼的女人。

当她第一次把男人的服装穿在身上的时候,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女人的性感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传递。从此后中性化的装扮成了一种流行的时尚,每一个追逐时尚潮流的女子都不忘为自己也穿上一身男装,可是只有她,穿成了神话。每一个后来者,都只是在重复她的标签。

她哀婉低沉的歌喉,隔了这么久的岁月依旧有着无法拒绝的魅力。你听,你现在就开始听,爱上她的声音只会是刹那之间的事情。那种历经沧桑却荡气回肠的声音,是这个女人为这个世界奉献的最美的礼物。

“在欧洲,我们只和我们觉得有魅力的人交往,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她是公开的双性恋者,她从来没有为此有丝毫的道德上的道歉。可是人们依旧为她神魂颠倒,那些爱着她的男人和女人,沉溺于她这些混杂的味道中不能自拔,也不想逃逸。

我没有见过哪个女人抽烟的姿态像她那么美,美得叫人心都快碎了。尽管我反对吸烟,但是,在这样的美丽面前,我唯有投降,彻底的投降。让那些见鬼的道德都去爪哇国吧,让这个世界就这样沉沦吧,堕落吧,让美丽的女人侵占我们所有的领地吧。

让美丽来得更彻底吧,从玛琳·黛德丽以后,美丽无底线。

[03] 瑙玛·希拉 Norma Shearer (1902年 8月10日- 1983年6月12日)

其实不该用荡气回肠这个词语来形容一个女性的美丽的。但是又实在找不到其他的词来形容这个女人。

她有完美的侧面,委婉而生动的双眸,这个加拿大蒙特利尔出生的小姑娘,14岁便获得了选美冠军。

还记得当时看见她照片时的惊诧,尽管我对好莱坞曾经的辉煌充满了崇拜,在它最鼎盛的时代,涌现了无数叫人终身难忘的美女,但是这个叫瑙玛·希拉的女子,依旧给了我不小的冲击。

她的美充溢着一种成熟的纯真,一种柔媚的坚强,这张面孔永不过时,即便是放在今天,她也能演绎各种角色,这张脸没有那种显著的时代感,与玛莉·璧克馥的古典恬美不同,这是张可以在任何时代刻画影像的脸。

她有极完美的身体曲线,哪怕是天才的画家也该难以描绘出如此动人的线条,如轻盈的山泉滑过松软的溪涧,如四月的丝绸在耳畔的厮磨。

我并不完全认同她的成功得益于她有一个鼎力相助的丈夫,这个米高梅公司的制片人欧文·索尔伯格或者是给她带来了许多角色挑选的便利,给她铺平了前进的障碍,但是看过她的影片后这一切都将得到质疑,她的演技是无可挑剔的,她对角色的把握那么恰到好处。她以六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一次获奖而让影史上不得不书写她的一页。

可是当她的丈夫去世之后她的事业也到了尽头又仿佛在验证着她是靠丈夫才获得了成功的,可是,我还是坚定的以为,这是现实版的人走茶凉。是的,有那么多更年轻更曼妙的姑娘,谁还会去为一个失去了权势的寡妇争取角色?

她是黯然离开了影坛,但是谁又能真正忘记这些为世界影坛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女子呢?

曾经,世界因为她们的出现而充满了许多快乐与惊喜。

[04] 克劳黛·考尔白 Claudette Colbert (1903年 9月13日- 1996年7月30日)

严格来说,考尔白不算美女,假如不是她那双总是扑闪着的水灵灵的大眼睛,我实在无法把她和美女挂钩。

她太普通了,普通得在我们身边走过可能你都不会留意。

可是,她却又太不普通,当她这小巧玲珑的身材在好莱坞出现的时候,她的青春洋溢,她的如初阳般的朝气,会叫你炫目,所有的聚光灯都会在她的身上打亮。照亮她,再亮些,让她浑身散发的女性柔媚在荧光灯下被放大到各个角落。

她其实从一出现在好莱坞的银幕上就被注定要吸引去所有人的目光的。

彼时的好莱坞被一股子精致,高贵,冷艳,典雅包围着,人们实在期待有一种不同的新鲜的空气进来。她这个时候来了,带着她的天真与烂漫,把人们喜欢的那些活泼的气息带给了银幕。

她是好莱坞的小女人,她从无意去和那些高贵典雅,美名远播的女星们争妍斗艳,所以她从来不给自己定型,她尝试扮演各种女性角色,那些生活中坚忍的,顽强与命运抗争的,那些把生活的苦难与快乐刻画在脸上的普通女性。

她既可以是《一夜风流》中和盖博的演技相得益彰的千金小姐,也可以是《自君别后》中战时为支持丈夫参军独自支撑整个家庭的妇女。无论什么类型的电影,她都可以游刃有余,以精湛的演技获得世界的认可。

她的艺术生涯从来不曾出现低潮,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因为她从来对自己是无比苛刻的。

如果她哪天没有在拍摄,那是因为她女性周期来了,如果她坚决不要你拍摄她的左脸,因为那面,有一块小小的瑕疵是她不想被大家知道的。

好吧,如果你看见拍摄的现场都在围着一个女人手忙脚乱不可开交,那一定是我们可爱的克劳黛·考尔白,只有她对镜头里的自己这样严苛到容不得半点马虎。

[05] 琼·克劳馥 Joan Crawford (1904年 3月23日- 1977年5月10日)

她无疑是最具美国精神气质的。如果要在好莱坞的明星中寻一个美国精神的领袖,我想我会投给她,尽管我对她并无多少好感。

她是美国梦之一,这么说丝毫不为过。她从一个穷苦人家的女儿成长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女演员,最后成为百事可乐公司最有权势的董事。这几乎就是标准的美国梦,美国可以实现你一切想实现的那些梦。这种强大的草根文化,在她的身上得到了最具体的展现。也激励着更多的人蜂拥而至这块能实现梦幻的土地,是的,这里会给你一切,只要你肯去努力。

她是不多的能跨越默片时代到有声影片并成功的女星。她有着先天美妙的声音,这使得她比任何一个默片时代的明星们都更渴望在有声片中一展身手,连嘉宝都在这个变革中惶恐不安,她却已经迫不及待的投入这个崭新的时代去了。

也许,她是这个世界最早懂得经营自己的女星,她太聪慧,连丝毫的隐藏都不肯,这些聪明劲儿连她自己也知道,用她的美貌也无法掩盖。她知道如何在这个竞争残酷且没有多少温情的演艺圈中获得机会取得成功,她对形势的判断无比准确,总会在最恰当的机会,去改变自己的事业,所以,她从来不会在机会面前优柔寡断,她是一头时刻扑向猎物的猛兽,只要机会来临,便不会落入旁人手中。如她从米高梅力捧的巨星到华纳的头号明星,再从一个鼎盛时期的明星转变成商业女强人。

她太过凌厉,以至我几乎不能适应她脸部上那偶尔显露的温情。几乎很难把她作为一个纯粹的女性去看待,她太强了,无论是影片中一贯的强人角色还是现实中永不落人之后的劲头,都叫人觉得一种强大的威慑力,她总是在那里用一股子锐利的目光盯着你,叫你无处遁形。

这个女人可以叫我敬畏,但是却始终无法热爱。而我唯一对她充满爱的,是她一往无前的精神,生气勃勃的气质。

无论如何,她不可忽视,也无法忽视。

[06] 葛丽亚·嘉逊 Greer Garson (1904年 9月29日- 1996年4月6日)

她大器晚成,在1939年她36岁的时候才开始出演她生平的第一部电影。当年她被劳伦斯·奥利弗发现时,可能并没有想到日后他们能合作一部最经典的《傲慢与偏见》。

葛丽亚·嘉逊的英伦气质,及良好的学业背景,让她浑身散发着高贵的知性美,而她30多岁才初现银幕的成熟风韵更叫人对她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沉迷。这种历经了生活的阅历而沉淀的美丽与温润,是表演所不能抵达的彼岸。

她的艺术生命并不长久,鼎盛时期也只短短三年,但是她“夫人”形象却深入人心,很难被人取代,与褒曼的“夫人” 形象一起成为影史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能连续五次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足以显示人们对她的偏爱,对她的艺术形象的肯定。甚至想,人们对她是过于偏爱的,因为她的表演终归来说是单一的,并不丰富,而能以这样一种单一的表演形象获得如此之多的提名,可见她当年在美国的深远影响。

在《傲慢与偏见》中,她与劳伦斯·奥利弗珠联璧合的表演,至今叫我难以忘怀,甚至无法去观看其他版本的演出。总是不自觉的浮现出她高贵中的不逊,俏皮中的端庄的美丽形象。

她的眼眸总是盛满了清澈的泉水,她的脸颊总是浮现着动人的红晕,她的唇边总是荡漾着温柔的浅笑,她的言谈举止,总是叫人感觉到高贵典雅与善良美好,举手投足间的知性之美,让她在好莱坞无数耀眼的明星中独树一帜,她是女性优秀的代名词,几乎满足了人们对优秀女性的一切要求。

她是那个时代票房的保证,只要是她的影片便成为当季的最卖座,最火爆的。以至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当她与《忠勇之家》里比她小11岁的大儿子的扮演者Richard Ney相恋结婚也没有招惹来任何的非议,而当她们离婚之时,人们把一切过错又都归结给那个年轻的男人,人们愤怒与他对她的一切指责,出于对嘉逊的无限敬仰与爱慕,人们当时甚至断送了那个小丈夫的艺术生涯。

是的,她太优秀了,优秀到人们对她充满了迷恋,甚至信仰,她是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对优良的坚守。

她是好莱坞的一瞥惊鸿,如昙花的一现,只有短暂的惊艳,惊艳,惊艳。

[07] 葛丽泰·嘉宝 Greta Garbo (1905年9月18日-1990年4月15日)

她的存在,叫许多的人对电影倾注了无以比拟的热情,将电影这门大众艺术,推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叫不同语言的人都对电影充满了梦幻的痴迷。

神秘,当这个词已经与她镶嵌在一起的时候,我想没有谁会把这样的一个词送给其他的女星,无论那个女星有多美,有多莫测,神秘——它只属于一个女人:葛丽泰.嘉宝。

以至在很久的时间里,我都在为她的那张脸迷惑,甚至怕看她的影片,那张冷若冰霜,艳若桃李的脸,我无法揣测那张脸上究竟是忧伤更多还是孤独更浓,只是无论她多忧伤多孤独,都这样叫人难以抑制的痴迷,她把这些叫人不快乐的因子变成了沉溺的美丽。

至今我还在为《瑞典女王 》(Queen Christina,1933)结尾中嘉宝在船上的表演而沉迷,风吹袭着她的秀发,镜头逐渐推移,那是一张没有任何表情的脸,可是你却看不见僵硬与无情,那是一张几近叫人碎裂心肺的面庞,那是哈姆雷特也无法诠释的忧郁,只有嘉宝,她演绎出了绝世的高贵,深刻的忧郁。再不会有一张脸可以这样的静止而意向万千了。

她是百年银幕上最不朽的女人,她是人类进化的终极。你无法选择逃避她,假如你要讲述关于电影的历史,她是一座谁都无法迈越的高山,就在那里,供人仰慕,却无法攀援。

[08] 凯瑟琳·赫本 Katharine Hepburn (1907年5月12日-2003年6月29日)

我不晓得以后的电影史会如何,至少在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打破她的奥斯卡获奖记录。她一生获得了四个奥斯卡影后的桂冠并且获得了12次提名,第三部影片就为她赢得了第一座小金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影坛女皇。

在好莱坞黄金时代,她这样一个在容貌上并没有多少优势的女子而言,也足可称为奇迹了吧?但是她却没有去领取这些所有电影人梦寐以求的小金人。这种傲然的风骨,并没有让奥斯卡奖对她却步,人们依旧把尊重与仰慕投注给她,这个演技炉火纯青的女人。

她几乎见证了整个20世纪电影最辉煌的时期,她把一生都给了那个年代,给了银幕,给了世界的影迷。在演技上她是可以和英格丽褒曼平分秋色的女演员。

她一切的优良素质都无需后天教养,她浑然天成,与生俱来,仿佛就是为了电影而生。

去看看她的《金色池塘》吧,看完这部她74岁演出的影片后,相信你对她唯有叹服。那种容貌之外的美,是直抵内心的,是无法从心底处拔除的,是和岁月无关的。她那么美,那沧桑的容颜在荷塘的波心荡漾下,更显璀璨的光泽。

她在银幕上,以独有的魅力与演技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景致,她从来不是任何一个男演员的陪衬,无论是风流倜傥的加利·格兰特,还是已经成为不朽传奇的亨弗莱·鲍嘉与亨利·方达。她与他们在一起,不会有任何人会说,她是摆设在他们面前的一尊花瓶,她就是她,独一无二。

她不是传统的淑女,她行走如风,她我行我素,在银幕上有女人第一次穿着短裤奔走,人们惊叹凯瑟琳·赫本原来有着修长而秀美的双腿,她倔强不屈,誓不低头,宁愿和心爱的男人斯宾塞·屈赛痴缠26载,也不在意那些名分与地位。是的,爱就是这样,无论他如何,只是这样爱着,守着。

她的人如她在影片中的那些独立坚强的女性角色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旺盛力,以至许多的人都可以从她那里汲取光热,获得力量,她几乎成了美国女性的象征,当她去世的时候,美国举国而悲,所有的人哀叹,那个属于电影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是的,没有了凯瑟琳·赫本的好莱坞,再不复那迷人圣洁的光环。那只是一块你追我逐的名利场。

让我们再次去铭记下这些经典的影片,《牵牛花》、《猜猜谁来吃晚餐》、《冬狮》和《金色池塘》,它们只属于一个女人,她叫凯瑟琳·赫本。

[09] 贝蒂·戴维斯 Bette Davis (1908年 4月5日- 1989年10月6日)

这世界有三个女演员是不需要美貌为依托的,美貌之于她们显得多余,甚而累赘,她们只凭借自己卓越的无可替代的演技征服世界,迄今为止,她们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无人超越的。

她们的名字是凯瑟琳·赫本,梅丽尔·斯特里普,还有蓓蒂·戴维斯。

如果非要把蓓蒂·戴维斯牵扯上绝色美女,那真的有些牵强,她并不美,就是她那与世无双的大眼睛,都和美目无关。如果早年的她脸部还能找到委婉动人,那么后来她脸上的那些强悍与冷漠,乖戾与刻薄都和美没有关系了。

她是一个坏脾气的女人,她的桀骜不驯与顽固刁蛮都叫人难以心生亲近之意。如此,我还是不得不屈服,屈服于她的演技。她把这些叫人不能爱无法爱的一切都变成了艺术,赋予了一种难以抵挡的魅力。只要她参与的影片,就有非同寻常的吸引力,它们即便平庸都会因有她的参与而格外生动。这是一个具有化腐朽为神奇魔力的艺术家,一个具有出神入化演技的女人。

没有美貌的束缚,也不必被那些制片公司定型,她的演技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展,形象的千变万化,让她几乎可以尝试任何的角色,无论美貌丑陋,还是年轻苍老,她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她具有常人所没有的勇气,她总是挑战那些叫人望而生畏的角色,她从来不担心自己所表演的坏女人会在人们心中产生多负面的效果,她把这所有的角色都看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创作去表现,所以她总能在人们连连惊诧的目光中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

她是一个不会叫人失望的演员,人们在观看她的影片时,总是会沉浸其中,尽情欣赏,这种影视欣赏中的踏实感,是很少演员能做到的。人们只是去发现她更多的精彩,而不是为她的演技担忧,这部影片的角色是否会演砸,她能叫那些与她配戏的许多优秀的男演员们也黯然失色于她无可比拟的表演,成为影片当然的头牌,在这方面,她几乎从来没有相让过,这已经是那个年代里叫人无比敬畏的了。在那样一个男权盛行,女性苦苦挣扎的社会中,还没有谁能真正做到挑战这些男人们的优越与权威,而她做到了。

她的艺术生命力太强盛,她最鼎盛的时间长达三十年,一直保持在最佳艺术状态,10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其中连续六年提名,两次斩获奖项,无数次被世界各国的电影节评选为最佳。在众星云集的《尼罗河上的惨案》里,蓓蒂·戴维斯的演技无疑是最无可挑剔的,几乎没有谁能从她的出场到结束找到半丝的瑕疵,一个庸俗低下,年老色衰的黄色作家在她的演绎里几乎不可思议,以至我不得不重复《彗星美人》导演约瑟夫·曼凯维奇对她的评价“贝蒂非常棒,她是所有导演的梦想:充分准备好的演员。”是的,她也是所有观众的梦想,因为她总是不负众望,给人以超乎想像的惊喜。而出演这部影片时,她已经70多岁了,她却并没有在那些当时红极一时光鲜夺目的明星群中失去一丝光彩。这是一个真正的老戏骨,从骨头到血液都充溢着艺术的气息,浑身都洋溢着永不消磨的创作力。

她是艺术的女巫,E·阿诺特·罗伯特森曾撰文“我想如果贝蒂·戴维斯生活在两三百年前,她会被认为是女巫而烧死。她拥有日常世界常人没有的能力。”

这样一个长相平庸的女人,能成为世界影史上最伟大的女演员,如果不是匪夷所思的才华,那么谁能不信她就是一个女巫,迷惑了这个世界的眼睛。

她的才华与成就这个世界屈指可数,那么她还需要美貌做什么呢?无论如何,她都成了影史上的最美,因为那些角色的魅力将会永恒存在。

[10] 卡罗尔·隆巴德 Carol Lombard (1908年10月6日- 1942年1月16日)

她是克拉克·盖博的妻子,是他最心爱的女人。

她拥有绝艳的容貌,却是好莱坞的喜剧女王。如果只看到她的气质容貌,想来没有人会把她看成喜剧世界里的头号女演员。

什么样的女人能拴住盖博那颗狂野的心,什么样的女人能叫他爱得至死不悔——卡洛尔·隆巴德,这个娇俏迷人,活泼高雅的女人,盖博在费雯丽的面前都不曾臣服,却为了这个叫卡洛尔·隆巴德的女人,竟然心都碎了。

卡洛尔·隆巴德当年是如何掳获盖博这个好莱坞坏男人的,我不知道,但是当她空难前最后一句话告诉盖博“亲爱的,你最好去参军”,他就义无反顾参加了空军。

他在失去她的痛苦中无力自拔,整个人生都仿佛毁掉了般,再多的女人也无法重新拾回他的笑容,再多的荣耀也填补不了他那颗受伤的心。

盖博终于无法抵挡住对她的思念,酒精与泪水也忘却不掉的哀痛,在演出最后一部影片《错配》之后,他静静地死去,和卡洛尔·隆巴德埋葬在一起,从此不再分离。

卡洛尔·隆巴德,这个在喜剧的世界中呼风唤雨游刃有余的艺术家,却没有能在喜剧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她的艺术才华只给了这个世界十年。

也只有她能够演绎刘别谦欧洲精英文化与美国娱乐精神完美结合的影片,她的喜剧不是肢体夸张带来的滑稽效果,也不是低俗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带来的一时快意。她用高贵典雅重新诠释了喜剧的经典艺术气质,把喜剧的灵魂真正驻入人心。

是的,她告诉世界,喜剧是可以这样优雅。

[11] 梅尔·奥勃朗 Merle Oberon (1911年 2月19日- 1979年11月23日)

很多人都说她是坏女人,可就算她的名声不佳,也丝毫不影响她的美貌与演技,谁叫她是一个女演员,只是以表演获得最大的认可呢。

她和费雯丽一样,都有一段时间生活在印度,只是她的时间更长,17岁才回到英国。也许是印度这个神秘的国度,叫她在英国淑女的典雅气质之上多了些叫人难以捉摸的味道,因此在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她也没有被淹没。

《一曲难忘》应该是她最好的一部影片吧,在片中她饰演肖邦的爱人乔治桑。

这是一个无比复杂而无比伟大的女性,谁饰演都会充满了挑战,都将接受观众最为苛刻的挑剔。喜欢她的人和恨她的人我想这个世界是一样多的。默尔·奥伯伦的表演是动人心魄的,她因这部影片而毫无羞愧的位居世界优秀女演员之列。

乔治桑的敏感与聪慧,温婉与安详,天真与娇媚,坚毅与任性,顽强与不屈,在她的深情演绎中丝丝入扣,丰富而内敛,层次多变而隽永,叫人深深沉迷与回味。一个在文学史上烙下深深印记的女性在宽银幕上也将永恒。因她的演出,叫人不得不信服,肖邦临死还念念不忘“我多想见见她 ”是多真挚,这难以磨灭的情感,是这个伟大的音乐家内心永远的爱与痛。

是的,默尔·奥伯伦便如这个叫乔治桑的女人一般,你无论多痛恨她,都将不得不爱上她,因为她的尊贵的气质,桀骜的性情,还有她那一张带有异国情调的英伦淑女的面容。

[12] 费雯·丽 Vivien Leigh (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7日)

如果一个演员可以用伟大形容,无疑,我会给这个叫费雯丽的英国女子。

要怎么形容她?这个有了演技无需美貌的女子,还是这个有了美貌不需要任何演技的女子?因为她,我爱上了电影。

她是一株盛开在任何的时代都让人惊叹的花,这是玫瑰比不上的浓郁与绚烂,这是青莲比不上的清雅与高贵。她的美丽我找不到一个可以准确描绘的词,所有溢美之词放在她的身上堆砌只会显得矫揉造作,太热烈了,就亵渎了她的冷艳与孤傲,太平淡了,就掩藏了她的狂热与执着。

她曾经说:不理解艺术的作者只对生活琐事和流言蜚语感兴趣,结果往往表现了他们在专业方面的无知,有时甚至会酿成无耻的弥天大谎。

我不懂得艺术,但是,我却无数次被她的影片所打动。如果她的生命是被人铸就的弥天大谎,那么我愿意在这样的谎言中沉醉徘徊,如同在花香铺径的曼妙中享受一些超离于现实的梦境。有些女人是用来怀念的,当你清点岁月的时候,她就在你脚踏过的地方摇曳曼舞,深深的回眸中,她是腮边滑过的一滴热泪。一个蝴蝶烟花般瞬息而去的女人,原本就是一个可以追忆一生的传奇。

她那朵浅浅的微笑,如同悬挂在历史的厅墙上不曾风干而去的鲜花,变幻着各种姿态让你停驻,让你仰叹。

凝视这双让我魂牵梦萦的眸子,抚摸这张秀美绝伦的容颜,这所有让人惊羡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怎样的心灵?从玛拉的凄凉到郝思嘉的坚强,从迷离恍惚到狡黠聪慧,谁能阅读角色背后的她。生活还是艺术,我无法一一剥离,只在这些碎影残片中一点点拼凑,却如何地拼凑都整理不出完整的她。

精致到无以挑剔的脸庞,让人惊异于造物主的偏心竟可为人间创造出这样完美无暇的艺术品。她的美可以让你没有丝毫的嫉妒,只有由衷的赞叹。她的一双眼眸可以燃烧你的灵魂,点亮你的激情,可以让你在黑暗中摸索光明在光明中驱逐阴霾。她无须语言,只把眼波流转就能绘情绘意。

于是,我看见了这个世界演绎得最完美的郝思嘉。那双眸子如慵懒的阳光下那澄清碧蓝的秋水,波光影动中跳跃着如精灵的闪烁,俏皮任性的小女孩在万千宠爱中肆意娇憨着,那眸子中是让人爱得有些过分的娇纵,可是,你却愿意她在你的身上无所忌惮的扫过,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秒,或许根本只是流动时的经过,你也会觉得她停留在了你的身上很久很久。少女的气息在她的漫不经心却又仿若有意为之的诠释中生动而充满了灵气,少女如花,岁月如流,那些逝去的岁月在战争的风雨中飘摇,一个在艰难中磨砺的少女成长为一个坚韧顽强的女性,那如水的眸子依旧清澈,却浸染了沧桑的成熟。时光在眸子中印下伤痕,那些繁华的日子,那些凋零的日子,在眸子中回旋,交错着喟叹。所有的坚毅与隐忍都在苦难中如怒放的玫瑰,夺人眼目,又如扎刺入手的心伤。目光逐渐变得贪婪与淡漠,偶尔的温情都让人感觉如四月春风的轻滑面庞,一些久违的感觉就是春花的悄然而开,却又是那般的短暂易逝。那愈发坚强的脊背,那愈加冰冷的心肠,是对生活无声的抗诉。

也或许惟有她才能把《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歇斯底里与绝望用那双眸子告诉世人,有一种美是天使断翼的凄美,再是被扭曲的灵魂也能折射出让人心动难抑的魅力。角色因为有了她无与伦比的演出而熠熠生辉,那座奥斯卡的小金人在她面前也失去着撩人眼目的光泽。

有没有一个女人曾经用全部的心去爱过一个男人?有,她就是这样的女人。我不晓得那个最伟大的莎士比亚戏剧艺术家是否曾经把所有的爱给予了这个女人,但是我却知道她在被这个男人抛弃多年后依然款款深情地告诉世人:“如果能重新拥有生命,我还当女演员,还嫁给奥立弗”。这是怎样隽刻在心的爱,这是怎样动人心扉的宣言,所以我原谅了那个我喜爱的的伟大的演员,我理解着他把那顶勋爵夫人的桂冠放在她的陵墓是多么的真诚。

他们合作完成的《汉密尔顿夫人》我宁愿看作他们自己的写照,是对他们这段爱情最好的诠释。爱一个人,就是最痴迷的恋,可以全然不顾忌身份地位权势,不顾忌那些流言蜚语,不顾忌那些身后的骂名,爱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长久的挂念,就是在任何时刻都能首先想到爱人的那幸福而痛苦的牵挂。英雄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写信称呼汉密尔顿夫人是“我爱若生命的你”,她曾经的丈夫,深爱的拉瑞没有把她爱若生命,可她一生就是如此把拉瑞爱若生命,一生仰望着这个她唯一爱的男人。有他在,世人皆为尘埃烟土。

我爱这个对爱情狂热执着的女子,爱她的偏执,爱她的任性,爱她的无所顾忌,爱她的一往无前,爱她最坚贞的固守,爱她最虔诚的信仰。把爱情如此决绝地演绎成如彩虹般耀目,如星星般璀璨,这就是一个女子除却艺术之外唯一的追求。她的爱情如《汉密尔顿夫人》中最后的结局:后来就没有了。这个凄怆的声音在我的耳畔回荡着,一直到现在依旧缭绕不去。

“爱情象一切生物一样,永远不停地运动。它增长、减弱、害病、康复、达到高峰或者破裂。把自己的意愿,自己珍惜的东西,自己的痛苦、问题以至于自己本人强加给他人是最没有人性的做法。强制别人的感情不仅意味着爱情的死亡,而且是反常的自我嘲弄,是极端的堕落。爱情是自由的。”所以她能在如此强烈的爱面前,把自由归还给爱人,而不是用婚姻束缚,这是一个真正懂得爱的女子,她如同美丽的蝴蝶,在最后的陨落中依旧优雅着滑行,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让人回味。

“费雯丽是如此美艳动人,让人觉得演员不需要是什么天才;可她又如此才华横溢,让人不再要求演员必须具备这样的美貌。”这样的评价惟有她是当之无愧的,是对她美貌和才华的最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赞誉。所以当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的目光驻留在她窈窕轻盈的身影上的时候,赞叹到:那是上帝的艺术品,只能远远地欣赏。

我亦分辨不清是爱她的美貌更多,还是爱她的才华更多,因为它们都是如此让我迷恋。她的孤独与哀愁成就了她遗世独立的姿态,她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杰出超凡的才华让她把美丽铸造成了永恒。那个光彩夺目的女子,那个被病痛折磨得憔悴不堪的女子,我疼惜,我爱怜,为了那眸子中燃烧不灭的激情,我愿意这样仰视,直到生命沉寂。

“所有的花都应该好好施肥……”,再次阅读到这句话,我眼睛如她一般湿润了。没有被人呵护的女子,也把生命开得如此灿烂,她有着让人难以企及的意志和信念,这是比才华和美貌更让叹服的精神。

为了这个花一般的女子,我写下了这句话纪念这个电影的女神:电影因为她的参与而不朽。

[13] 海迪·拉玛 Hedy Lamarr (1914年 11月9日- 2000年1月19日)

她几乎没有什么影片是可以叫人难忘的,所以,她在影坛上几乎没有地位,隔了这么久的岁月,能记得这个女人名字的人便也越来越少了,而记住她的人不外乎两类,一是因为她绝世的美貌,二是因为她是手机的发明者。

如果上帝曾经不小心把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的容貌复制在了人间,我想这个人便是海蒂·拉玛吧。

上帝给了人间一个惊喜,却剥夺了她在影坛上呼风唤雨的才华,所以她只是这个世界最美丽的女人,而不是一个才华卓绝的艺术家。

当然,这不是说她不聪明,她除了没有显示演技的机会,实在是聪明得叫男人也该嫉妒的。

她是唯一一个因为美貌而引起骚动的女星吧,在那些光彩夺目演技卓绝的好莱坞明星中,她这个看上去演技平平的女人,唯一能聚焦的便是她不世出的美丽。或许上帝觉得她只要有这样的美丽在银幕上出现便是对世人的恩赐吧,就连好莱坞的片商导演们也不给她展示演技的机会,他们只要把她放在那里,把镜头转向她的脸庞,她的身材,便可以吸引目光,便可赚足金钱。那么她还需要演技做什么,只需搔首弄姿便可。所以她出演了世界上第一部女性裸体镜头的影片《Ecstasy》,让整个世界当时为之神魂颠倒。

她说过一句被广泛引用的话:“任何女孩都能够变得迷人,你作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站在那儿并且看起来很蠢(Any girl can be glamorous. All you have to do is stand still and look stupid.)”。

因为反纳粹,她毅然离弃金钱权势,携带大量的通信技术资料,来到美国,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想贡献自己的力量时,愚蠢的美国军方竟然说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明星地位为他们贩卖国债更能作出贡献,而把她的科学发明冷冻起来。

这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科学家吧?在美国的专利局,曾经尘封着这样一份专利:专利号为2.292.387的“保密通信系统”专利,她的专利人便是海蒂。而这项技术便是手机的基础原理。

这个到50岁依然美丽得叫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都自叹弗如的女人,我想是不该被人遗忘,她拥有的美丽与智慧,是上帝最完美的杰作。

[14] 英格丽·褒曼 Ingrid Bergman (1915年8月29日-1982年8月29日)

她给这个世界奉献的经典太多,《卡萨布兰卡》、《美人计》、《煤气灯下》、《圣女贞德》,《战地钟声》、《真假公主》、《东方快车谋杀案》、《化身博士》、《爱德华大夫》、《圣玛丽亚的钟声》,她几乎把那个时代最好的电影都演了,一出手便成经典。

一个人在艺术的途中是没有遗憾的,便该是英格丽褒曼这样的女子。我想,所有的影迷都应该感谢瑞典这个神奇的国家,他们不仅给了我们一个神话般的嘉宝,又在她隐匿之后,给这个世界送来了一个奇迹般的褒曼。那里的女子都是举世无双的吧,都是上帝偏爱的吧,给了他们举世无双的美貌,又给了她们无与伦比的艺术才华。

她在表演艺术上获得的奖项与肯定,连凯瑟琳·赫本这个奥斯卡历史上不可超越的女人也有些莫及的。

她不仅征服了口味不定的观众,她也征服了那些挑剔与苛刻的影评人。如果不是因为与意大利最好的导演罗西里尼那场私奔之后的婚恋,她几乎可以是完美无瑕的,几乎是没有人可以对她提出任何批评的。即便是这场当时令美国人感到背叛的婚恋,也在多年之后得到了人们的谅解。

我想,背叛一个国家的热爱,是需要无比的勇气的。那么多狂热的人们劈头盖脸而来的诋毁谩骂,可见她在这个国家的人心中是有着多重的地位。人们越是爱她,越是对她的背叛感到愤怒,以至她们驱逐了她7年之久。人们对她的期待与渴望太长久了,人们不能失去好莱坞的银幕上没有这个高贵典雅却无比清新质朴的女人的影子,他们太思念她,所以在她带着她的影片《真假公主》重返好莱坞时,所有的人都热泪盈眶的欢迎她的回归,人们毫不吝啬的把那年的奥斯卡金像奖给了这个曾经弃他们而去远走他国的女人。纽约影评人协会也真诚地为她的表演戴上了影后的桂冠。

她是真正的艺术家,她从第一次出现在舞台上,便注定了要为表演事业奉献一生。

“山姆,看在老朋友份上请再弹一遍‘时光流逝’”,可是,褒曼,我们又如何恳求时光不把她带走,为我们继续演绎那些叫人无法忘却的银幕角色。

[15] 奥利维娅·德哈维兰 Olivia de Havilland (1916年 7月1日)

她是琼·芳登的姐姐,她获得过两次奥斯卡金像奖。

一直觉得她坚持亲生父亲的这个拗口的姓氏阻碍了她在中国影迷中的影响力,相比而言改了继父之姓的琼更广为人知。而奥丽薇娅·德哈维兰其实是比她妹妹更早成名的女演员。曾被誉为“战后美国影坛的首席女星”。

她获得两座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我的记忆并不深刻,我对她最深的印象便是那具有“一种永不泯灭的精神品德”的梅兰妮。

《乱世佳人》从费雯·丽,克拉克·盖博,李斯廉·霍华德,海蒂·麦克丹尼尔,到奥丽薇娅·德哈维兰,每一个角色都叫人难忘,每一个都堪称经典。

还是这个塞尔兹尼克,他不仅发现了琼·芳登,他也发现了奥丽薇娅·德哈维兰,给了这两姐妹成名的机会,发挥她们潜具的惊人演技。当他把梅兰妮这个角色给奥丽薇娅·德哈维兰的时候,就已经预示了,这个二十二岁的女孩子将大放异彩,在影史留名。

她的表演充溢着叫人热泪盈眶的真诚,她眼中的泪花与唇边的微笑,都极具感染力,叫你不得不感受她发自肺腑般的情致。她由内而外散发的温柔,叫梅兰妮的爱更自然,更亲切,更有说服力。在费雯·丽强大的压力下,她的演出也没有丝毫的逊色。所以当她被海蒂·麦克丹尼尔击败而与奥斯卡失之交臂的时候,我为她的落泪而落泪。这部影片太伟大,授予谁,对另一个都是不公平的,可是奖项是一时的,而她们的影像将与这部伟大的影片同在,世世代代为影迷们带来快乐与享受。

她看似柔弱的外表,却蕴藏着叫人钦佩的勇气。好比梅兰妮,那小小的躯体下,有一颗比大海还要广阔的胸怀。无法知道在那样一个好莱坞明星制度下,她是如何以一人之力与整个好莱坞的权势机制抗衡,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的,这支撑她的力量,或许就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也是导致她与琼决裂的原因。她太好胜了,容不得失败,太要强了,容不得忽视。

“德·哈维兰法”,是她矢志不渝的抗争下,为好莱坞的所有明星们争取的权益,她非凡的勇气,叫所有的演员对她心生敬佩,因为他们再也不能被电影经纪公司当成物品一样随意摆布,他们终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运。

正如她虽然屡次奥斯卡提名却无缘最终的奖项,还是坚持不懈的努力着,这份不被击溃的坚强最终为她获得了两座小金人,以骄人的成绩在影坛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16] 贝蒂·格拉布尔 Betty Grable (1916年 12月18日- 1973年7月2日)

这个世界,还有谁的腿比她的更值钱?

当这个女人以一双玉腿横扫天下的时候,几乎很少有哪个男人会不拜倒在她的足下。连续11年雄踞最受欢迎明星行列,直到玛丽莲·梦露的出现,人们才抛弃对她的狂热。

当年,即便是远隔重洋的中国,也到处张贴着这个女人的大腿照,她的这双腿通过银幕与画报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她的照片被张贴在鱼雷艇和轰炸机,战时的美国大兵们望着这双大腿的招贴画缓解思乡之苦,她是他们军中的情人宝贝。

在关于影响人类历史瞬间的照片中,她的一张身穿泳装,回首莞尔一笑的照片位列其中,可见她的影响力在那个年代之大。

贝蒂·葛莱宝,这个四十年代好莱坞最好的歌舞片演员,让人们懂得了一双腿的无穷魅力。于是,二十世纪福斯公司为她的双腿投保百万美元,因为人们认为她的腿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一百万美元。

她也许没有特别的演技,也没有颠倒众生的美貌,但是她有一双玉腿便足够了。所以她曾经说:There are two reasons why I’m in show business, and I’m standing on both of them。

这就是好莱坞,它能把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人性中蛰伏的欲望慢慢挑出,然后张扬成华丽的灯红酒绿。它永远懂得,人们需要什么,于是他们就为他们制造什么。

如贝蒂·葛莱宝,她的一双玉腿,是好莱坞一个成功的典范。来吧,来到这个神奇的地方,哪怕你只带着你一双腿,也叫你成为银幕上的经典。

[17] 琼·芳登 Joan Fontaine (1917年10月22日)

琼是好莱坞难得的有澄静之美的女星。每次看见她的那张脸,便感觉到一种乡村安宁的时光在手心的流淌。这是一张可以叫人顿生怜意,又无比恬静的脸,她不张扬,没有惊艳的美丽,却可以叫你长久把目光注视在她脸上,如此默默相视,如此默默让时间掠过眉梢。

许是她在日本出生的缘故,身上带着淡淡的东方女性的柔媚,也带着东方女性的坚忍,这种气质在她的影片中散发出独有的清寂的忧伤,像一泓清泉在好莱坞的色彩斑斓中独自奔流。

我不知道电影史上被重复拍的影片有多少,但是我知道有一部影片,它有无数的版本,它经典的台词被无数人朗诵,它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一个不灭的经典,这就是《简爱》。我认为最好的还是由奥森·威尔斯( Orson Welles)、琼·芳登 (Joan Fontaine)主演的版本。即使她的另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影片《深闺疑云》也觉得逊色于《简爱》。

一直觉得,好莱坞的大卫·塞尔兹尼克是一个天才,他有一双无比锐利的眼睛,专门挖掘极具天才的演员,经过他慧眼的费雯·丽,英格丽·褒曼,珍妮弗·琼斯,琼·芳登无一不是在银幕上大放异彩的天后级人物。

当塞尔兹尼克遇上琼,琼的命运便发生了改变,她从一个惶恐而不自信的女子逐渐走向坚韧与沉静,好比《蝴蝶梦》中的“我”到《简爱》中的“简”。

不过始终觉得她还是太过漂亮一些,无论是演《蝴蝶梦》还是《简爱》都比原著中的人物美,也或许是来自于她本身所具有的天生的那种魅力,即便在演绎角色的时候也不知不觉赋予了角色无穷的魅力吧。可能,对于美的喜爱是所有人的共性,即便是这样的影片也断然不肯给一个朴素而平凡的女性去演绎。

很多喜欢原著和电影的人几乎都是被这段话所打动: “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部影片展现了女性对自尊的强烈追求,需要被承认认同的一种渴求,是一部纯粹的女性电影,无论罗切斯特是如何的迷人,在简爱这个女性形象前他也仅仅是陪衬。

爱情是否会让一个女性变得美丽,我无从得知,只晓得,一个爱情中的女性是往往找不准自己方向的,总是在不断迷失中重新找回自己,然后又不断地去遗失。

琼·芳登几乎是非常完美的完成了这个角色的塑造,除了她太过漂亮的感觉而稍微削弱了原著所要表达的那种灰姑娘蜕变的思想,其他的几乎找不到她不好的地方。她把一个不屈的女性演绎的淋漓尽致。

琼的角色或许是单一的,都是那些平凡的小女人,都是那些我们以为很近实则又遥远的小女人。她是一朵在遍野的山花烂漫处独一无二向我们开放的那一朵,那抹淡淡盈在唇边的微笑,永恒难忘。

[18] 丽塔·海华斯 Rita Hayworth (1918年 10月17日- 1987年5月14日)

跟格蕾丝·凯利一样,这也是一个曾经贵为王妃的女子。

她的照片,曾经被美国大兵们放在第一颗被扔到比基尼岛试验场上的原子弹上,她是美国人曾经最爱的女人,被称为“爱神”。在那个战争的年代,多少远离家园,在战火中不知明日是否还活着在人间的士兵们争相珍藏其照片,她的性感与迷人,可以排解他们对死亡的恐惧。

很喜欢西班牙女人,总觉得那里是盛产美女的,好比这个叫丽塔·海华丝的女人,西班牙的风情不可抵挡。

可是,她还是好景不长,不仅在事业上无法继续前进,婚姻也一团糟糕,做了两年的王妃,就因为丈夫的车祸,而不得不重新回到好莱坞打拼,却已经是盛景不在,那些曾经的风光早已经烟消云散了。

而长期的酗酒更叫她患上了老年痴呆,丧失了基本的行为能力,在60多岁的时候辞世。

再美丽与风情,终究会离去。

请朋友们谅解,并不是因为我想作为两个帖子发,而是因为作为一个帖子发时,无论如何也保存不了。

此处所列举的女星全部出生于1960年之前,并按这些女星的出生日期排列,其实她们在电影史的不同时期、不同片型中为我们塑造了最美的银幕形象,实在没必要按资排辈,分个高下。

[19] 吉恩·蒂尔尼 Gene Tierney (1920年 11月19日- 1991年11月6日)

她有一种叫人无法琢磨的美丽,沉静的外表下是涌动的不可预知的情绪,它们随时会爆发,只是在等待时机。

当她把这种气质与一些影片结合的时候,那么这部影片所拥有的气息就无法把她割离出去。四十年代,所有的人都在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中沉溺,连电影都不可避免的追逐着这股潮流,大名鼎鼎的希区柯克1945年也浅尝辄止地试验了《爱德华大夫》,而同期,John M.Stahl也不甘落后的拍摄了影片《Leave Herto Heaven》。

这部影片的成功丝毫不亚于由格里高利·派克与英格丽·褒曼担纲的《爱德华大夫》。而《Leave Herto Heaven》能大获成功,除了具有悬疑片一切经典的要素之外,还得益于它的女主角精彩绝伦的演技。这部影片的出演,为吉恩·蒂尔尼获得了第一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尽管败北,但是人们依旧对她的赞誉不绝。

女主角如湖水般清冽柔美的脸庞,叫人无法把她与一个心理变态的谋杀者联系在一起,吉恩·蒂尔尼的演绎浑然天成,她自身拥有的那些神经质的美丽,冷艳眼睛与慌措的神情,叫人对这个女人又怜又恨,最终赢得了所有人的同情与谅解,为她的心理阴影带来的这些变态行为,观众几乎是妥协于她的无法释怀的过往经历,谅解了这个美丽而无助的女人。

斯宾塞·屈赛曾说:“虽然她在电影里美丽迷人,但观众仍不能完全感觉她。”她的魅力或许无法在银幕有限的空间中去展现,而实际见过她的人却无一不被她所倾倒。

如果说玛丽莲·梦露都有人造美女的嫌疑,那么她就完全是一个实打实的美人胚子了。没有一丝人工雕琢的痕迹,纯粹的美丽,高贵的气质,让人无法抗拒来自她的诱惑。

所以,即便你没有看过她的影片,如果你看过肯尼迪的传记,也会记得这个美女曾叫他一见倾心,又如果,你连肯尼迪也不感兴趣,那么你是一个时尚主义者的话,也会记得她的名字,因为她是服装设计大师Oleg Cassini的妻子。他许多的关于服装的灵感都来自这个可人儿,她赋予了他的服装深刻的内涵,优雅的风范,神秘的气质。

吉恩·蒂尔尼拥有了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有着叫人羡慕不已的机遇,但是她却并没有得到上帝特别的宠爱,甚至于她的命运多厄而凄惨。仿佛印证着那句话叫“红颜薄命”。幸福总是来了又走,然后把她推向痛苦的深渊。

如果婚姻的不幸是几乎每一个女明星无法逃脱的劫数,那么孩子智障给她带来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以至她被称为这个世界最喜欢自杀的女人,她曾经无数次试图自杀未果,曾经数年在精神恍惚中度过,让人在她的美丽容颜面前忍不住唏嘘不已。

她演出的《劳拉》,成就了世界电影中侦探片的经典,这部影片的许多元素直到今天依旧被引用。而吉恩·蒂尔的表演,注定要把它牢牢定格在经典。她神秘而高雅的气质与影片的扑朔迷离相得益彰,叫人在时间与空间的中不停转换,紧扣心扉。

如果一定要看一部侦探片,我推荐《劳拉》,她实在俏丽无比,哪怕你只是对着她的那副画像,也会如那个麦克一样沉醉不醒。

[20] 拉娜·特纳 Lana Turner (1921年 2月8日- 1995年6月29日)

她真的很美,就是把她的那张脸与完美无暇的雕像摆放在一起,人们也会为造物主的神奇而感叹。

人的创造力毕竟是有限,哪如这活色生香的女子在你面前的那刻秋波流转。

如果那天她没有经过那家冷饮店,又或如那个记者根本没去那里,那么我们就很可能错失一段传奇。

可是,命运往往就是刚刚这样好。它要这个女孩子以这样一种方式被推介到演艺圈中,然后去风靡那个时代,颠倒众生。

在没有梦露之前,那些属于梦露的溢美之词都是给这个叫拉娜·透纳的女子。她浑身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她被好莱坞制造成一个“Sweater Girl”,在多如牛毛的新闻中,她总是能抓住大众的眼球,成为焦点。是的,这个好莱坞金发碧眼的性感美女,还有谁不喜欢呢?人们爱她的美貌甚于她的才华,甚至人们觉得这样的一个女人要才华都是浪费。

于是和她合作过的导演都不得不叹息,她的容貌毁了她,使得她丧失了和世界最伟大的女演员比肩而立的机会。

其实,她是可以去演好很多角色的,即便她是这样被当一件花瓶摆设在影片中,她也是在把自己的光彩散发出来的,她一直在努力告诉影迷,她除了迷人火辣的身体还有不亚于这身体的演技。

可是,对于这个世界大多数的男人而言,女人根本不需要头脑,也不需要演技,他们只要那些美女们在镜头前搔首弄姿,一个飞吻从银幕上飘下来,就足够他们心满意足的了。

那时,她是他们心里的情人,所有关于女性的终极梦想里,她是唯一的偶像。

除了演戏,她的一生,只和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不断的恋爱结婚不断的制造绯闻,只有伊丽莎白·泰勒能和她在这点上媲美,她是那个时代的话题女王,供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如果要拍摄一部精彩香艳的黑帮传奇电影,她就是最佳的素材,她几乎把黑帮电影所需要的素材都具备了,美艳的性感女神与黑帮的老大的爱恨情仇,当她要离他而去的时候,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于是一场当年最轰动的凶杀案发生了。而故事的结局充满了感人的细节,孝顺的14岁女儿为了拯救悲剧中母亲,一个人承当了所有的罪名。那场谋杀案被时代周刊称为世界上最有名的25个案例之一,很多人奉之为经典。

如果不是人们对她演技的忽略,又或者人们不是津津乐道于她的绯闻,再或者她不是把生命中的那么多时间浪费给那么多的男人,她都完全有理由成为世界影史上最佳女主角之一。

这个女人,说一整天都说不完,她的一生足够传奇。

[21] 艾娃·加德纳 Ava Gardner (1922年 12月24日- 1990年1月25日)

真是想不透,一个女人,如何能有那样一双优雅到狂野的双眸,那么的勾魂摄魄,她的双唇,好像写满了无法破译的古老文字,诱惑着你去探索,去向往。

这个美丽的女人,当人们把那些恭维女性的溢美之词都搜索后才发现人类文字是如此匮乏,美丽,高贵,典雅,性感,温柔,善良,自信,在她的身上你都可以恰如其分的找到符合的特质,于是不得把她说成是“最美丽的动物”。这个女人,如同一抹无法消弭的欲望,刻写在男人的手板心,痒痒的,蠢蠢欲动,恨不能穿过骨头抚摸那致死的温柔。

她的爱情如同她的美丽一样炽烈,让别人爱得伤痕累累,把自己爱得累累伤痕,她与20世纪最伟大的金嗓子弗兰克·辛纳特拉的爱情,可以不必任何的改编,就成为最精彩最感人的爱情故事片。这是一场怎样撕心裂肺的爱?它撕扯着她,也撕扯着他,冲破一切宗教的道德的社会的束缚走到一起,却又彼此相互折磨,爱到心碎,碎到成灰。

他们分手后,他的房间里摆满了她的相片她的雕像,而她的屋子里满满的只有他的歌声在各个角落散播。她整日整夜在自己的房间放着他的歌曲。他向每一个他身边的女人讲述她,直到把那些女人讲述得知难而退。她和每一个爱慕她的男人上床,却再没有嫁给一个男人做妻子的欲望,她的心里只有一个男人,哪怕她的身体还在另一个男人的床上。

她,因此成了海明威作品最佳女主角,她能完美诠释海明威作品中的那些奔涌的热诚,那些不羁的自由。而她出演的这些影片:《乞力马扎罗的雪》、《太阳照样升起》和《杀人者》都已经成了经典永久留在影迷的心间。

她几乎和那个时代所有知名男明星们合作过:与亨佛莱·鲍嘉合演《赤足天使》、与格里高利·派克合演《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与理查德·伯顿合演《巫山风雨夜》、与克拉克·盖博合演《红尘》、与罗伯特·泰勒合演《圆桌骑士》。

萨冈说“她的美就在那儿,安静地和她在一起”。

艾娃·嘉德纳——好莱坞那道最华丽的色彩,那个唤醒了上帝微笑的女人。

[22] 劳伦·白考尔 Lauren Bacall (1924年 9月16日)

她太过冷艳,我仿佛从来没有看见过她的笑容,哪怕她的身边站着她最爱的男人,她有一双妩媚的眼睛,在所有的影像中她几乎从来不正视任何一个人,目光微倾,扑朔而迷离。

她说,这是因为她的胆怯与紧张,她害怕与人对视的尴尬,怕别人闯入她的眼睛里,窥视她的秘密。于是,我知道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人进入过那双眸子,在她的湖心深处荡漾起层层的涟漪。

是的,他就是亨弗莱·鲍嘉,这个迄今为止依旧牢牢占据世界上最伟大男演员榜首的人。从他震惊世界影坛那天起,再没有人能改写这个历史,这个影史上最有魅力的男演员。

他一点都不帅,五官拆开来看都显得那么多余,没有一处叫你感觉精致,反而每个部位都那么粗糙。可是他们组合在了一起,便构成了最完美的一张脸,充满了冷峻,充满了硬朗,充满了坚毅,充满了一个男人所有该具有的特质。

劳伦·巴尔考,这个女人,即便她只是银幕上一个过路的神仙,哪怕只是如希区柯克那样在镜头中露一个影子,我也会写下她,谁叫她是鲍嘉的女人,他爱到死的那个女人。

也许,鲍嘉在遭遇她之前,只是一个硬汉,一个不懂柔情,在银幕上冷眼看世界的男人,遇上她以后,他才有了铁汉柔情,他的影片才有了更打动人心的魅力,那是人间的至情。他只需那么一点点便够了,便足以在硬朗朗的外表遮掩下,偶尔泄漏出来的那一点点柔情。是的,眼角中不轻易暴露的这点温柔足以化解任何女人的心,它如冰山上升起的太阳,充满了耀眼的光辉。

这个在影像中的任何时候看起来都是那么漫不经心的女人,从20岁开始就把自己给了鲍嘉,她一心一意爱着他,直到他患癌症离她而去。他们那么幸福地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成就了好莱坞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段爱情。

[23] 玛丽莲·梦露 Marilyn Monroe (1926年6月1日-1962年8月5日)

这个世界完美的躯体很多,如今更是泛滥成灾,在这个隆胸整容已经习以为常的年代,连性感都是可以山寨的。

当然,性感这个词是被用低俗了的,原本这个词只属于一个女人,她就是梦露。这个全世界男人梦寐以求的女人,每一个男人幻想中的异性。只有她一个人做到了征服,征服了这个世界所有正常的男人。所以美国人说他们只有两个女人,一个是自由女神,一个就是梦露。

有人说,女人到梦露这个程度,基本可以不需要大脑了。可是,梦露也许就是因为有了大脑,所以才导致了后来的悲剧吧,尽管它到今天还是一个未破解的迷,但是我总是想,如果她真的没有大脑,也许这场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男人都为梦露而疯狂,他们该多感谢上帝的仁慈,给了他们这样的一份礼物,可以打发那些无聊荒谬的时光。

梦露无法复制,无论有多少人妄图制造第二个性感女神,都注定会失败。海华丝的幸运就在于她走在了梦露的前面,否则,我们将无法欣赏到海华丝那诱人的身材与魅惑的面容。

[24] 吉娜·劳洛勃丽吉达 Gina Lollobrigida (1927年 7月4日)

意大利,风情万种的意大利,总是会出产这样人间的尤物,如被世界影迷宠爱的索非亚·罗兰,如现在勾人魂魄的莫妮卡·贝鲁齐。

她是天生的艺术家,如果她不是偶然的机会在马路上被拦截去演出影片《黑鹰》的角色,她应该是我们熟知的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而即便她因为种种缘故不能在歌唱舞台上大放异彩,她也能在其他艺术领域内叫人连连惊叹。

她,是吉娜·劳洛勃丽吉达,一个电影表演艺术家,一生演出70余部影片,是欧洲电影最重突出的人物之一。她是才华横溢的雕刻家,作品曾在西班牙Seville 展览会上展出(这是起源于一世纪的古老展会)。她是最著名的摄影师之一,1980年在巴黎荣获Vermeille奖。她是无可争议的美人之一,还是艺术院校的学生时就当选为意大利小姐。

可是,这许多的她,在我心底,都不过是耀人眼目的光环,她只是我的艾丝美拉达,那个风情万种的吉普赛女郎,那个雨果笔下叫所有人神魂颠倒的女主角,那个把清心寡欲的主教大人邪恶的灵魂从地狱中放出的艾丝美拉达。只有她,能叫那些男人理直气壮的为自己的丑陋辩护:她长得那么美,难道是我的过错?她舞跳得那么好,难道是我的过错?她能够使人发疯,难道是我的过错?

爱上她,便是无罪。只有吉娜,她才能演绎出这样的罪恶之美。

美丽到刻骨铭心,美丽到哪怕只有她一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烁,也叫我们看见了太阳的光明。

哪怕她只是惊鸿一瞥,也足够我们目瞪口呆。

[25] 让娜·莫罗 Jeanne Moreau (1928年1月23日)

实际上,让娜从来也没有真正年轻过。年纪青青的时候,她在银幕上饰演资产阶级富有、无所事事的女人,淡漠冰冷、极有分寸,对一切不屑一顾的表情,典型的中产阶级姿态。在《朱尔与吉姆》中,她仰着头走下楼梯,女王一样高贵骄傲,两个男人顿时心醉神驰。让娜几乎从未流露一丝少女的青涩与娇羞。《危险关系》中她是美艳却心如蛇蝎的放纵少妇,《夜》里她是中产阶级身心疲倦的冷漠女子,《通往绞刑架的电梯》中她被欲望左右,设下谋杀亲夫的狠毒计谋。真的,她从来都不是少女。

2002年,七十几岁的让娜饰演杜拉斯,在银幕上与年纪相差几十岁的年青男子大谈恋爱。年轻时美丽冰冷的脸,现在已经衰老、布满皱纹。正如杜拉斯用文字献给让娜: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面容。   

[26] 秀兰·邓波儿 Shirley Temple (1928年 4月23日)

她算不上红颜美女,但是她却是这个世界最可爱的小天使。也许把她放在这个系列中是不适当的,但是如果这个系列中没有她,那么这又将是残缺的。

在好莱坞,她的号召力叫那些容颜似花的女星们也望而却步的。因为就是她们,也是如此喜爱着这样的一个小天使。她从1934年到1939年,每年都成十大最受欢迎的明星。

还有谁能抚慰生活的满目疮痍带来的累累伤痕?经济大萧条,战争逼近的恐惧,她便如一个上帝恩赐的小天使,给全世界受伤的心灵带来了那么多的欢快的笑声,带走了那么多无法释怀的忧愁。

她几乎是无可争议的征服了全世界人的心,人们在她灿烂的笑容里,得到了希望,得到了慰籍,每一个要做母亲的女人都渴望能得到一个如秀兰一样的女儿。人们对她的到来无法拒绝,也没有理由拒绝。

她失去了童年,却给了无数成年与未成年的人一个永恒童年。

还有谁能叫我拒绝她的成长?当这个小女孩终于无法与时间抗衡成长为大姑娘的时候,几乎全世界的人都伤心了。

谁能忘记这个金色卷发的女孩?谁能忘记她酒窝中盛满的那些生气与希望?

她是秀兰·邓波儿,她是唯一个叫我们拒绝长大的女孩。

[27] 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

如果说,这个世界有一个女人注定是要被称为天使的,那么无论是谁,看过她的影片,看过她的照片,都会毫不犹豫把这个称谓送给她,跌落凡间的天使。

赞美她的人太多,喜欢她的人也太多,于是就不可免俗地会用那些陈词滥调来形容她,只是这些词汇,无论被用了多少遍,还是找不到其他的词汇来替代,因为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天使。

假如我说《罗马假日》如果没有她的参与,讲是一部平庸之作,在浩淼的电影史上将籍籍无名,我想反对的人是不会很多的。她叫一部乏善可陈的老掉牙的故事,变成了每个女孩子心底里留存的梦,那么的美丽,又那么的忧伤,好似我们青春年少的岁月里,那些流走了又未消褪的回忆。

就让这个叫奥黛丽·赫本的女人,成全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后那点关于纯真的印记吧。

[28] 格蕾丝·凯利 Grace Kelly (1929年11月12日-1982年9月14日)

格蕾丝·凯丽,这个与费雯丽一样美丽得叫上苍嫉妒的女子,那么年轻,便被夺去了生命,留下了那么多的传说在世间,叫许多的女孩子做着王妃的梦。

她是王妃,她以世界瞩目的明星身份嫁给了一个小国的国王,引来无数人的艳羡,而我却无比遗憾,一个给与世界这样多美好的女子,终于被一顶王冠囚禁了起来。还有什么比这更残忍的事?

我从来不觉得那顶王冠给她带来多少可以言说的幸福,她的身价比这个小国的要富裕许多,她甚至可以偿还这个小国欠下的外债。

她是希区柯克最爱的女演员。她连着演出了他三部影片,叫她同时代的女星无法嫉妒。她是古典优雅的代名词,她只要站在那里不动,那海蓝色的眸子都是可以杀死摄影师所有的菲林的。她和费雯丽不同,费雯丽美丽得充满了刚毅,而格蕾丝却美丽得充满了温柔,那些男人梦想中的女性特质,在她的身上淋漓尽致。也许只有王妃的身份尚能匹配她高贵的气质,所以,她抛弃了世界上所有的影迷下嫁之时获得了一致的祝福与称赞。而我们,却与这个银幕上的王妃永远告别,而不得不接受26年她那离奇的车祸后的香消玉殒。

这个世界再也看不见一个女子款款行来,连月光都会羞涩避去的步态与身姿了。

[29] 伊丽莎白·泰勒 Elizabeth Taylor (1932年 2月27日)

如果还有活着的神话,怕只有她了。

她是这个世界最漂亮的女人,如果要为好莱坞挑选一个形象代言人,怕很多票会毫不犹豫投给她。她就是好莱坞,好莱坞的女人就是她这样的,她是那些对好莱坞充满了梦想的女人的终极之梦。

她一生有半个世纪是为这个世界的娱乐版头条而生的,共14次登上《人物》杂志封面,她的新闻太多了,多得要用两个世纪去慢慢讲述。

你可以说她不是艺术家,但是她是绝对的大明星,你可以忽略她的影片,尽管她获得了三次奥斯卡金像奖,但是你觉得不能忽略她这个人。这个走到哪里都能成为焦点的女人,即便没有聚光灯,她依旧是人群中最熠熠生辉的那个女人。她的举手投足都彰显着好莱坞的味道,她连呼吸都是好莱坞的。她囊括了你所知道的所有好莱坞的元素,美貌,金钱,艺术,爱情,连她的微笑都是标准好莱坞式的。没有谁比她更能承受那些无尚的荣耀与一败涂地的那堪的冰火两重天的境地。可是她还是站在那里,没有谁看见她倒下去,她不知疲倦的结婚,不知疲倦的恋爱,还有哪个女人能举行8次婚礼却都同样撼动了世界?她把电影世界的精彩,完整照搬到了现实生活,如果要给一个女人拍摄一部影片,我会首先选择泰勒,她的一生,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一部绝好的影片。

当她12岁以《玉女神驹》惊艳世界的时候,就注定了她不倒的神话序幕的开始。她从小女孩开始,就成了最美的女人的代名词,这个词伴随了她一生,当人们说到美人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不能把她遗漏的。谁能从玉女到玉婆一直坐在第一线的位置不倒?泰勒做到了,她美了一辈子,承受了一辈子的荣耀。

她一直被人们捧在手心上,她承受了人们太多的娇宠,所以她可以一直这样娇媚下去。因为得到的爱太多,她回馈出去的爱也同样的多。一个对钻石充满了颠狂至爱的女人,却能把那些钻石全部拍卖出去,筹建一座座慈善医院,其中包括她两度成婚的著名丈夫理查德·伯顿为她的世界上最大最美的一枚钻石“伯顿·卡蒂亚钻石”。

钻石恒久远,也许她自己已经是一枚永恒璀璨的钻石,再不需要这些身外之物的任何陪衬。

[30] 索菲娅·罗兰 Sophia Loren (1934年 9月20日)

她是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因外语片获得最佳女主角的女演员。

当她以无可争议的美貌与演技征服世界的时候,一向只垂青好莱坞明星的奥斯卡奖第一次把最佳表演奖给了一个意大利女人,她就是索菲亚·罗兰。

她从出现在世界影坛,便一直活在人们心里的最美丽的女人,哪怕时光流逝,她的美丽丝毫没有减损,人们只是一再惊叹:她怎么还这么美。于是如果风韵犹存是真实存在的,她便是唯一的代言人。每一个女人都想向她讨教不老的秘诀,她却说,心灵之美让人不再衰竭。

她是与魅力四射激情演绎这两个词相依相伴的,都是绝对祖母级的索菲亚·罗兰,依然美丽得叫人怦然心动。她便如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再现,叫整个世界为意大利而惊叹。

她在整个世界影坛披靡无敌,每到一处,人们都自觉的把桂冠戴到她的头上,人们愿意用最美的语言去赞美她,愿意把所有和魅力与演技有关的词汇与她相连。

这朵意大利永开不败的玫瑰,她的存在只是告诉时间:我的美丽赢过了你。是的,她是时间都无法带走美丽的女人。

所以她可以为心爱的男人默默等待几十年,直到他能娶她为止。这份对时间的轻慢,叫时间也不得不为她妥协,没有什么能叫一个心态永远停留在十几岁的女人低头。而她也是唯一一个叫加利·格兰特这个世界影迷心中的最佳情人伤心落泪的女人。

当她65岁与比她年轻一倍有余的当代女星一起成为世界上十个最美女人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表示意义。因为她就是这样美丽,哪怕时间都已经老去。

她的照片现在被放入欧洲最大的时间密闭器中,作为19世纪时尚潮流的代表被永久保存。

是的,她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象征着那个时代不可替代的美丽与高贵,性感与典雅。

[31] 碧姬·芭铎 Brigitte Bardot (1934年 9月28日)

上帝创造了女人,谁创造了BB,又是谁毁了BB?

那时候,上帝创造了碧姬·芭铎,罗杰·瓦迪姆用镜头看着她。于是,全世界都看见了她。彼时,好莱坞女明星也黯然失色,她们大多过于精致完美,完美得不像是真实的存在。而BB赤着脚,顶着高耸蓬松的金发,对着镜头搔首弄姿,让所有人心痒难挠。有人恶意中伤她,说她脸上永远只有一种表情。这样的说法实在是误解了她,事实上,她的脸上有两种表情,那就是色情和稚气。

就是这样完美的肉体,无所畏惧的肉体,也会被岁月四分五裂、支离破碎。BB老了,曾经丰盈圆润的身体,变得软胖柔和的没有一点线条了,嘴的轮廓也被脸上松软的肉抹平。曾经所有男人的性幻想对象,终于在普罗大众的眼光下衰老成老太太。

[32] 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 (1943年 10月22日)

无论你多喜欢苏菲·玛索,伊莎贝拉·阿佳尼,事实上在凯瑟琳·德纳芙这个名字面前,她们都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尽管伊莎贝拉曾经在八十年代吹起了一股强劲的烈风呼啸而来,却依旧没有能撼动德纳芙的地位,她如一棵青松,牢牢的屹立在那里,也许曾经与伊莎贝拉做过顽强的竞争,最终,她是笑到最后的人。尽管苏菲·玛索被德纳芙首肯为可以接她班的女演员,但是人们依旧不肯买账。

法国人逾四十年不衰的热诚,对这个女人狂热的尊崇着,如果谁在法国说谁是最美最好的,而这个名字不是她,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对你投以讥讽的目光,嘲笑你的浅薄与无知。

是的,法国人把她和蒙娜丽莎,和埃菲尔铁塔相提并论。认为只有这两样才能与她这个女人在法国的地位相媲美。

法国人还觉得不够,甚至在翻修一尊建于1889年,纪念法国大革命的玛丽安雕像的时候,完全照搬了她的模样。因为,只有这个女人的华美与端庄,典雅与冷艳,知性与浪漫的气质才真正能够代表法兰西的高贵迷人,而她的雕像在法国的钱币与邮票上更是司空见惯。

从她十八岁开始惊艳银幕,把碧姬·芭铎从女神的位置上赶下来,就霸占着法国最好的女演员一直到今天,直到今天,无数杰出的女演员都曾妄图挑战她的地位,取而代之成为新一代的电影女神,但是在这个不破的神话面前,每一个女演员都失败了。或许她们会在心底憎恨她为什么演艺生命还如此漫长,为何她的演技越发老辣,为何她的美貌从没有随着时间流逝反倒平添了更多深沉而醇厚的美丽。一个女人,怎么可以这样在银幕上笑傲四十年?

当她与好莱坞三年合约期满,就毫不犹豫地离开了那里,对好莱坞她深恶痛绝,这与她的电影理想相差十万八千里,充满了媚俗与浅薄,真正的电影在欧洲,在法国,所以她连半点留恋都没有,就重新回到法国,回到了真正懂得她也真正能发挥她艺术特质的欧洲电影。从此和好莱坞划清界限,再不来往。

在法国,在世界最顶尖的电影大师们那里,德纳芙得到了此生都没有人能够比拟的电影历程。特吕弗、波兰斯基、布努艾尔这些最苛刻,最挑剔的大师们,臣服于她的演技。特吕弗,这个新浪潮最重要的主将,在德纳芙这里遭遇了此生的滑铁卢,成了他心底最深的情伤。以至他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面对巴黎,面对这个叫德纳芙的女人。

而时间总是好的东西,1980年当他重新拾回信心,回到巴黎,他为这个曾经爱过的女神量身打造了一部至今魅力不减的电影《最后一班地铁》。这部电影,把德纳芙的事业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把德纳芙女神的地位再次牢固得无人能够撼动。这是新浪潮最后的电影,将永远与电影史同在,而德纳芙作为她的诠释者,无疑将被永恒镌刻。

德纳芙,她拥有一张可以被镜头随意特写的脸,无论她青春洋溢还是红颜衰逝,她在所有的镜头面前是永远的女王,让镜头畏惧,只有真挚的刻录下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而没有半点怠慢。

她的生活只是电影,而她将和电影在一起,直到死去。

[33] 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1949年 6月22日)

如果错过了凯瑟琳·赫本,错过了贝蒂·戴维斯,那么你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错过她,伟大的梅丽尔·斯特里普。这个60多岁的女人,被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已经是家常便饭,尽管距离她上一次获奖已经相隔了27年。她依旧可以带着她的作品扬威这个演艺界最重要的名利场,只是她早就无需这个奖项的肯定,尽管在现在看来,她的演技只是越来越老辣,越来越叫人感觉不可思议。

她太伟大了,甚至有时我在想,伟大这个词用在她身上都有些逊色。尽管她一直不喜欢别人给予的这些形容词,她只是在享受她的每一个角色,每一次倾情的演出。这是一个把自己和角色彻底融为一体的女人,看她的影片,会忘记她本身的存在,而只记得那些被刻画得入木三分的影片人物。可是她的谦逊依然无法叫别人停止用伟大这样庸俗的字眼去形容她,只要看过她的《克莱默夫妇》,《走出非洲》,甚至任何一部影片,都不得不臣服于她的魅力之下。无法挑选出她的哪次演出最好,因为每一次都成了不可复制的绝响,而她又在不断制造这些传奇,她竖起了一座丰碑,一座无法逾越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屏障”,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每一个从事表演艺术的演员,都将在这座屏障前致敬。这个一丝一毫都算不得漂亮的女人,却能把每个角色演绎得美丽异常。即便是那些历史上声名显赫的美女,她依旧可以用她平凡的容貌,卓越的演技,带给你一个风华绝代的女人。

好莱坞的影人成评论说,她是一代才出一个的影坛常青树。整个八十年代,她都叫那些女演员们在演技上望而生畏,没有谁能在她的面前谈论演技,因为她太优秀了,以至谈论在她面前谈论演技几乎都是对她的羞辱与不自量力。记得很小的时候,看她的介绍,说她对自己的表扬极其严苛,乃至于对角色的口音都要做到完全的一致。

她就是那个人,那个在影片中生活与行走的人。

当年月老去,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演艺生涯却愈发年轻,洋溢着叫人心潮澎湃的感动。她的每一部影片都叫人充满了期待。

武侠书上形容一个人的武功卓绝,一般用“出神入化”这个词,这样的武功现实里从来没有见过,电影里的也不过是高科技的产物,可是如果一个人的表演可以用这个词,我是必定要给梅丽尔·斯特里普的。

在别人看来可望不可即的表演,在她却举重若轻,稀疏平常的一桩子事,她表演上超乎寻常的爆发力与控制力,几乎都叫人无法嫉妒。

有人说,她是影坛的幸运儿,这我几乎不能完全同意,上帝根本对她没有任何的宠爱,连一个女演员最重要的美貌都不曾赐给她。可是,她就是这样叫人不能停止对她的爱。就算是这个争妍斗艳,女明星如蚂蚁一样满世界都是的年代,她的每次出现,依旧是无人能敌的王者。那么多的荣誉,却如尘灰,在她的面前没有多少光彩,这个永远和绯闻隔绝的女人,过着那般恬淡平静的生活,任何一个狗仔队都会在这个白纸一般的女人面前却步,他们知道任凭他们用尽这个世界最先进的手段,也搞不到这个女人生活中半点的瑕疵,这个在生活与表演上都叫人闭口的女人,叫人对这个充斥着虚荣与名利的圈子,保留下最后一丝关于艺术的纯洁幻想。

她只是每次重要场合,最重要的时刻才亮相的女人,一出现,便只剩下惊艳。她的足下,鲜花灿烂。

[34] 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1955年 3月16日)

少女于佩尔新鲜欲滴。浑圆的肉体,娇艳的嘴唇,无不透出诱惑气息。但那是一种不值钱的漂亮,只能让她扮演一些在街头游荡的堕落女孩子。她不是公主,也永远当不了大家闺秀。但是,她身上难能可贵的混杂了放荡与野性的天真,这为她带来了一系列具有深度的边缘少女角色。年纪轻轻,就凭着杀父弑母的叛逆少女角色获得威尼斯大奖,她天赋异禀,对演戏这件事驾轻就熟。对于她来说,技巧从来就不是问题。至于美貌呢,于佩尔笑了,有那个必要吗?

于佩尔不会老。她是一个演员。她只会变化莫测的成为银幕上的一个个女人。她是茶花女,虚弱苍白,热情似火。是包法利夫人,浪漫虚荣,贪恋情欲。她也是维奥莱特,心狠手辣,奋不顾身。然后,她成了钢琴教师,内心压抑,故作冷漠。她永远是另外一个人,不是伊莎贝尔·于佩尔。

银幕将衰老挡在外面,于佩尔安全地躲在了银幕里。

[35] 伊莎贝尔·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 (1955年 6月27日)

她是这个世界开得最孤独的花朵,一个人开一个人败,一个人苦守艺术的孤单,一个人困就爱情的寂寞。

如果还能在这个世界找寻到忧郁到心碎,美丽到惊人的脸,那么上帝把她带到了人间。德国的深刻与阿尔及利亚的风情,造就了她孑然于世的桀骜不驯。

伊莎贝拉·阿佳尼,她是法兰西疯狂的爱。当法兰西为她的出现而失去了优雅,在颠狂中呼喊嚎叫时,她却没有丝毫留恋的转身而去,为一个注定给她带来不幸的男人,远远离开银幕,离开那些狂热的观众,执意要去和那个叫刘易斯的男人相依相守。

她不是阿黛尔·雨果,却比她更痴心的等待,她不是卡米耶,却远比她更疯狂的爱恋,她是那样纯粹,纯粹到艺术与人生糅合得如此彻底。

她不染纤尘,却有着妖冶到诡秘的红唇,她超凡脱俗,却有着妩媚到蚀骨的双眸,她是如此拒人千里之外,却叫人飞蛾扑火般无怨无悔。

她是法兰西最具有个性的电影艺术家,她是这个年代里最伟大的演员之一。她是天生为那些敏感而脆弱,美丽而才华卓绝的角色而生,只有她能胜任这些叫世界都震撼的女性,这些在历史上烙下深深印痕的女性。她到这个艺术的银幕,就是为她们而来。当她们已经香消玉殒,离开人世间那么长久的岁月,她又把她们重现在世人面前。

常想,太天才的女人总是无视自己的天才的存在,如英格丽·褒曼,她为了那个意大利最伟大的导演罗西里尼能够离开好莱坞那么多年而没有丝毫的悔意,而这个叫伊莎贝拉·阿佳尼也是如此,正是一个女演员最黄金的时代,却没有半点留恋就隐遁在没有人能够找寻的地方谈一场早知结果的爱情。这一走也是数年,直到成为人到中年的女人,当银幕上那个风姿绰约,却依旧单纯如水的女人用她充满了迷蒙梦幻而圣洁的双眼重新注视你时,再坚硬的心也就这样融化,与她的哀恸一起悲歌。

哪怕再走半步,就会跌落悬崖,她也要把自己粉碎得没有一丝的保留。就如她在电影上精彩绝伦的表演,没有半点粉饰的痕迹。干脆,决绝。

她塑造的每一个女性,都充满了质地,每一个都是鲜活得叫你触手可及的。那一头乌黑的长发,带着千百年未解的秘密,倾诉着人世间最凄婉最痛彻的爱与恨。

她能灼伤每一个去观看她影片的观众,让他们沉浸在她的世界里无力自拔。明知一切都是虚幻,却无法抹去腮边的泪痕。

苍白,只是她的脸,丰富,却是她的灵魂。

你无法琢磨透为什么她能在这样忧郁与神经质的角色中游刃有余,甚至,我常常迷惑于她就是这样充满了神经质,充满了不确定,充满了叫人彷徨与忧伤的女人,她把歇斯底里变成了法兰西最后一首炙热而浪漫的诗。

这个孤傲的贵族,成了悲情主义最后的完美诠释者,这个与角色从来没有分割过的女人,这个可以让镜头为她哭泣的女人,戏里戏外都是一样真实而哀伤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