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乌拉特草原的老佟___西阅中国之一

 生命的原汁 2009-10-20

我已于12月17日完成重走西行路采访回到武汉。转眼咱们分手快三个月了,在乌拉特草原的川井见到你时,秋天才过了一半,北疆的阳光和金樽哈达酒一样,能把人浇醉,真想躺在草原上直到满天星斗出来。现在,白毛子风已刮起来了吧?因为内蒙古有你,这一路上还真是没少关心那儿的天气预报,可惜,电视上报的都是呼和浩特的天气,离你们川井还远着呢!

1989年,我骑着单车在中蒙边界的乌拉特草原完成穿越西部的采访后,发愁怎么将写好的消息传回报社。边防军人告诉我,距离边界最近的小镇川井有个邮电所。于是就急匆匆地赶到了那里。我从未见过这么小的邮政所,屋里一个木柜台,一个人。

当时最快捷的方式是发电报,最快四个小时到达报社。当你从木柜台后面探出花白的头告诉说这儿能拍电报,我简直高兴坏了!我还记得一个细节,你拿了电文看了一遍,忽然站了起来,神色庄重地说:很重要,一个字都不能译错!于是,你大声地一字一顿地朗读了起来,与我核对。当时也是秋天,北疆的阳光从窗子里射进来,照在你花白的头上,明晃晃地耀眼。

你从电文中了解到我已出门三个来月,催促让快点回家,说"父母一定等得心焦呢"!后来我在书中写到这段时,几将你描述成一位老人。我不知道,当年你才三十多岁,是乌拉特荒漠草原中艰苦的邮电员生涯让你变得如此沧桑哪!

那天向你告别后,真没想到时隔十九年,我们会在乌拉特草原重逢。当你见面后竟能背出经你手发出去的那段新闻稿电文时,我的震动无以言表。

今年五十五,在草原邮电所干了整整三十年的你,刚刚办了退休手续,依然和家人住在邮政所的老院子里。你不断地念叨我的好,逢人便说,我隔了近二十年了还记得你,还千里迢迢地来看你。

我真惭愧!

你的生活并不宽裕,年过半百的老伴白大嫂在仅有半条街的镇上开了家馅饼店补贴家用,你说要留我吃"草原美味"野蘑炖羊肉,那是你一只一只从长满尖刺的骆驼草下掏出的野蘑菇,两只大手被扎得裂满口子,半天才采到小半篮,自家人都不舍得吃。让我怎么忍心!

拗不过你的坚持,我留在了只有两张桌子的"老白家的馅饼店",我们喝起了当地牧民最爱喝的金樽哈达酒。席间我才知道,你也是蒙古族。但你的酒量却很不"蒙古",两杯酒下肚便"高"了,不善言词的你,话也多了,回忆起骑着单车、骆驼或马匹到草原深处送信的往事。

在信息闭塞的年代,你这个信使给牧民们带来多少欢乐与希翼啊。你不仅送信,还帮着老人捎带烟丝,媳妇捎带花布,孩子捎带糖粒儿。他们将最暖和的铺位让与你睡,把家长里短说与你听。如今,信件愈来愈少,电报业几已绝迹,牧民们都带着手机放羊了呢!而你也退休了。

餐桌上你频频举杯,反复地念叨那些对你来说醇酒般的往事。饭后我还得赶路,你信誓旦旦地对我说:在内蒙古范围内不管遇到什么难事,一定要打电话找我老佟!你的老伴和小姨子在伙房门口捂着嘴直乐,我听了却真想掉泪!我的老吉普开出老远了,还看见你站在馅饼店门口向我挥舞胳膊,渐渐,乌拉特草原和你融成了一体~~~

你曾问我什么时候会再来看你,不能再等二十年了,你说,我们都要老了。我邀请你带着家人到武汉看看黄鹤楼,然后坐着我的老吉普逛逛长江三峡,你答应了。

春天来时,你来不来?

 

1989年骑单车穿越中国采访抵达终点中蒙边境界碑

 

二十年前川井邮电所的佟根林帮我发出了单车西行最后一篇电文稿。再次重逢,一个成老佟,一个变老范。

           1989年骑单车穿越中国采访时,在乌拉特中旗川井苏木的牧民伊日好岱(图右)家喝水,中间为旗委干部赵子光。

2008年9月重走西行路采访重逢川井乡的老牧民伊日好岱,那天他放羊去了,好在他揣着手机,乡政府的包书记(左二)打手机从草原召回了他。

时隔近二十年重返乌拉特中旗的川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