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摄影常识分享2★★★★★ 】佳能(Canon) 论坛

 醉同乐 2009-10-22



拍摄剪影

 
 
一、选择好拍摄剪影的时间
    
拍摄时间是指日出、日落的前后,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背景的天空相对比较明亮,而其余地面上的物体比较暗淡。设定快门速度、光圈大小应以相机内测光系统或者独立测光表所测定背景的曝光值为依据。值得一提的是:拍摄剪影的时间不是固定的,在特殊条件下,例如:海滨、雪地、门窗、阳台等处,只要是处在逆光的情况时,即使不是在早、晚的时间段里,也可以拍摄出满意的剪影照片。
      
二、拍摄剪影的操作
    
无论拍摄人物、动物、植物或者其它景物,均应当把焦点对在被拍摄物体上,并且应以明亮的背景作为曝光依据。拍摄人物,为了表现被拍摄人的轮廓,应采用逆光拍摄侧面为好,这样可以勾勒出人物面部的轮廓。当然,也可以不拍摄人物侧面,主要是依据拍摄用途和拍摄目的而定。另外,不论你拍摄什么主体,其前方,或者其发展、生长的方向,要多留下一些空间,使被摄对象能给人以“前进”或者“发展”的感觉,要本着“前比后多”的原则进行取景、构图。剪影照的特点是:被摄主体曝光不足,呈黑色剪影、或者半剪影状态,而背景曝光量正常,整个画面反差比较大,光比大约可以挖制在1:6-1:8之间比较合适,这时作为主体的被摄对象剪影鲜明、突出,从而有利于照片主题思想的表达。
     
 三、虚实背景的运用
    
把焦点对在被拍摄主体上,一次曝光拍摄成的剪影照片,背景往往有一些模糊。但是,模糊的背景可以让被拍摄对象更加突出、醒目。如果根据拍摄目的和拍摄用途,而需要让被摄主体与背景都清楚的话,主要有两种方法:首先,先拍摄一张以背景为焦点的照片,再拍摄一张以被摄对象为焦点的照片,然后,通过PS 后期使两张照片叠加;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广角镜头,采用小光圈、慢速度,把被摄物体和背景的清晰范围都控制在景深范围内,也可以一次拍成;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使用移轴镜头,运用“沙姆定律”的操作方法进行拍摄,也能够使远近景物和剪影主体都清晰。




建筑摄影八要素

一、角度
    
拍摄建筑物时,作为摄影者必须自觉养成从各种角度和方位观察景物的习惯,这样才可能发现被摄体新的、有趣的一面。有时看上去很平淡无奇的建筑物,在改变角度和方位拍摄后,建筑物就会以新的面貌展现出来。实拍时如果只是为了显示建筑物的高大、雄伟与壮观,可采用低角度仰拍;反之,如果主要是为了显示建筑物的场面规模,可采用高角度拍摄。
    
二、光线
    
在拍摄大场景的建筑物群体时,最好采用夏季清晨和傍晚低色温进行拍摄。因为这样便于很好地表现建筑物整体的面貌和局部细节,可使拍出的建筑物在初升或落日的阳光照耀下,画面呈暖红色基调。除此之外,在其它时间段要采用侧光拍摄建筑物,避免在中午阳光直射的情况下拍摄,画面会显得平淡。因此,摄影者在创作时应根据需要来灵活运用。
    
三、线条
    
拍摄建筑物,为了避免建筑物出现变形和倾斜的现象,在构图取景时一定要精心细致,尽量让建筑物的线条做到垂直。否则,拍出的建筑物就会出现倾斜不稳定的感觉。若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如果出现所拍建筑物倾斜和变形,就应更换标准镜头或中长焦距镜头,以此来纠正所拍建筑物出现的线条倾斜。当受到场地限制,无法移动机位时,只能使用广角镜头拍摄的情况下,也一定要注意尽量让相机的角度与地平线保持垂直,这样拍出的建筑物就可以减小畸变。如果使用移轴镜头,能调整焦平面与建筑物的透视关系,效果会更佳. 

四、云彩

拍摄大场景建筑群体时,云彩是不可缺少的陪体,为了突出白云,使蓝天变得更蓝把建筑群体的色调表现的更加鲜明,同时又不改变原始建筑景物的色别,摄影者实拍时
应使用偏振镜来压暗天空,突出天上的朵朵白云,这样拍摄的建筑群体,才会给人以气
象万千,宽阔舒展,整体协调之美。

五、框架的运用

摄影者要灵活采用新颖的视角,将完整建筑物结构的一部分从与之相连的其它部
分中分离出来,使其自然形成框架作为前景合理加以运用,以创造出一种抽象、简洁的
画面,让原本平淡的建筑物,通过精确的取舍之后,让画面萤新注入新的活力。

六、影子    

作为摄影者还要多观察,勤思考,当所拍建筑物的一些外型结构,在光线照射的情
况下,往往会落下很有趣的影子,如果能充分利用因光影变化而产生的投影,捕捉影子
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这类照片就会留给观者更丰富的回味和想象。    

七、景观

如果在拍摄建筑物时觉得单调,可以将优美的景观环境放在建筑物前的显要位置加以运用,那么,拍出的画面将会美感倍增。特别是建筑物前的水池,如果在拍摄时将水
池里的倒影和实景一同纳人画面,将会使画面达到一种别具一格的美。如果建筑物前有
花园,也应选择那些造型优美和绿色植物生长最茂盛的区域进行拍摄,这样拍出的建筑
物图片才会更协调和完美。

八、人物

拍摄建筑物,摄影者如果能结合社区的特点,将群众组织的文娱活动拍下来,将会
使画面耳目一新。通常,在城市建筑群中都会有空旷的广场,社区街道和民间组织经常
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拍摄时可采用竖幅画面构图形式,重点突出表演中
的人物和围观的群众,同时还应尽量将高楼大厦拍完整,使画面中的人物与现代建筑物
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当代社区的和谐和建筑事业的发展.




摄影中的色彩规律
 
 
透视变化会给色彩表现带来影响
    
当被摄体处于远近不同的距离时,其色彩表现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造成不同的色彩空间效果。具体表现为:近的色彩鲜艳,远的色彩偏灰;近的色彩暖,远的色彩冷。
      
色彩基调有助于作品主题的表现
    
彩色照片的色彩基调是多种多样的,而各类的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比如,对比强烈的鲜明色调:主体突出,色彩鲜明,引入注目;色彩类似的柔和色调:给人以平静、温和感;明快的色调:给人以欢欣、愉悦感;浓重的色调:给人以庄重、沉闷感;冷色调:给人以肃穆、悲凉感;暖色调:给人以热烈、喜庆感。
    
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可以根据表现主题和题材来对色彩的基调进行选择或改变,从而使画面色彩协调统一,符合主题的表现。
     
 画面生机在于色彩的变化
    
画面色彩固然需要某种基调,但是有了基调并不影响色彩变化。实际上,一定的色彩变化更能促进基调的形成,并能给画面带来生机。因为单一的色彩会给人一种沉闷乏味的感觉。色彩的变化不只是颜色种类上的变化,要有明暗的变化、鲜晦的变化,以及数量上的变化。色彩的变化有助于活跃画面,并有助于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
      
色彩和谐是观众赏心悦目的根本
    
色彩的和谐是色与色之间的有机组合。不同色彩的组合,在意识上、视觉感受上要与作品的内容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色彩的和谐大体分为以下四种:
1、对比色的和谐:是指互补色之间的关系,如红与绿配置得当也能得到和谐的效果。
2、邻近色的和谐:如黄与橙、蓝与绿等,会呈现出一派宁静的色调,给人以一种超凡脱俗的和谐。
3、类似色的和谐:亦称同种色的和谐,如深红与浅红、深蓝与浅蓝等。4、消色、光泽色与其它色的和谐:消色包括黑、白、灰三色,光泽色包括金、银色。消色、光泽色与其它任何色彩搭配在一起,都能达到完美的色彩效果。




不同快门速度和光圈组合的作用

 
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与光圈构成曝光组合,可以满足不同的摄影需要。
    
从技术层面看:   主要为了通过合理的曝光组合以获得曝光准确的照片。在同样照度下,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所需曝光时间就少,可选择较高的快门速度: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所需曝光时间就多,应选择较低的快门速度。在照度不变和选择的感光度不变的前提下.收缩一档光圈需减低一档快门速度以保持曝光总量不变;开大一档光圈需提高一档快门速度以保持曝光总量不变。通过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调整后,作用于底片或影像传感器的“感光量”仍然保持了准确性.可获得准确曝光。
    
从艺术表现力层面看:   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与光圈构成曝光组合.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利用景深原理形成特定成像效果(请参阅本报发表l的关于光圈和景深的文章);二是不同的快门速度在表现动体时能产生不同效果。快门速度越低曝光时间越长,被摄对象运动速度越快.图像越呈虚化状,越容易给人动感强烈的印象。相反的是,快门速度越高.曝光时间越短,被摄对象的运动速度越慢。物体的动感就越不易体现,但物体也将被表现得更清晰。因此,通过对快门的合理选择.摄影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被摄对象的运动状态做强化或弱化处理,以实现表达主题的不同需要。
    
选择快门速度须注意三点:   
 
第一.如手持相机拍摄,不宜采用过低的快门速度,以免因相机晃动导致图像虚化.借助开大光圈或提高感光度,可适当提高快门速度;
 
第二,选择高速快门便于将运动对象“凝固”,拍摄运动对象时如快门速度过低,将导致影像明显虚化;
 
第三.选择低速快门时可以夸张运动对象的“动感”.甚至于使运动对象在画面上消失。如选择1/4 秒的快门速度,人物正常行走时晃动的腿将被虚化得似乎不存在一样.




摄影构图四元素


光线: 光线是摄影构图的基础和灵魂。摄影主要是根据光线本身的色温和强度来控制画面.通过光线的照射角度来把个人情感融入照片之中。在选择、处理光线时就必须随时随地考虑拍摄对象周围的环境对画面光影结构的影响.自然光是不可以控制的,但可以采取遮挡、反射等方法调节:人工光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随意控制造型效果.并使之发生变化。在复杂的自然光和人工光源混合时.要注意控制色温的一致。

色彩: 如果说光线赋予照片以生命,那么.色彩就给照片注入了更多的情感。作为摄影构图的重要元素之一.色彩在构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拍摄时通过画面色彩构成的主观控制.把色彩元素进行设计、提炼和选择搭配.拍出来的照片就会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从而渲染、烘托出主题和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

影调: 影调是指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关系.它是处理画面造型、构图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反映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从黑白摄影来看.影调的主调可以分为三类:高调、低调、中调(灰色调)。不同的影调有其不同的感情色彩,如高调的明快、淡雅,低调的庄重、深沉,中间调的和谐、平稳等。影调只有与具体的形象、物象相结合.才能赋予作品以鲜明的、生动的感染力。

线条: 线条一般是指画面所表现出的明暗分界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在构图中合理地利用线条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根据线条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外部线条和内部线条。外部线条是指画面形象的轮廓线.内部线条则是指被摄对象轮廓线范围以内的线条。根据形式的不同,可将线条分为直线、曲线两类,直线又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之分.水平线易产生宽阔之感。在拍摄风光时.常以水平线作为构图的主线条。垂直线易传达高耸、刚直之感,如林立的楼群、挺拔的树木、高峻的山峰等:曲线则指一个点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并发生变向后所形成的轨迹。曲线给人以优美,柔和、轻盈、流畅的感受。




抓拍控制的两个要素


  一、抓拍对象的选择
    在抓拍人物时.我的经验是首先要选择好被摄者.特别是在一些环境比较杂乱的情况下抓拍人物照片时.作为摄影者除了反应要快.还要注意那些做事认真.看上去既有神、又有态、还有情、更有趣的人物在抓拍这些选定人物对象时,可用中长焦镜头.取人体站立时的眼部高度为基准拍摄视点.拍摄尽量采用近景或特写的构图.取人物正面或侧面45度的拍摄角度,重点突出所拍对象的行为动作。另外,一般情况下抓拍人物要用大光圈.速度尽量快.同时拍摄还要将重点和目标放在捕捉被摄者专心致志做某件事时的神态、形态、心态上.这样拍出的片子才会成功。
      

二、抓拍的光线选择
    在人物抓拍的光线运用上.选择晴天微弱的逆光、侧逆光、侧光、前侧光和阴天明亮的散射光.均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选择晴天逆光、侧逆光抓拍时,如果测光点在主体人物正面要适量增加曝光.当然也可以在取得平均测光值基础上再增加一级曝光量来进行拍摄.这样做不但可以让人物的头发丝质感和层次得到很好表现.而且还可以避免人物脸部因曝光不足而产生“黑团”现象。
    选择晴天侧光或前侧光抓拍人物照片.特别是抓拍行走动作的照片时.摄影者要注意避开树叶、树枝等物体的投影直接落在摄影者脸上或浅色衣服上.否则,主体人物脸部将会形成难看的“花斑”:另外.拍摄时如果背景杂乱.可采取靠近被摄者的办法。尽量突出主体:摄影者还要注意适当突出被摄者手上正在做的事.为了将人物手上动作拍得有动感.抓拍时快门速度不宜太快。
    选择阴天散射光拍摄.可以获得较柔和的反差.人物脸部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高反差现象.摄影者可以尝试在阴天选用多种技法来拍摄。第一种是选用大光圈.对焦点放在人物的面部.有意利用虚实对比使主体人物面部突出:第二种是选用大光圈并将焦点对准前景中的物体.有意使画面达到前景清晰.而主体人物模糊的艺术效果:第三种是选用小光圈.焦点对在主体人物与前景之间.充分利用小光圈大景深的作用.使拍出的画面达到主体人物与前景均清晰。




准确曝光――――用好点测光功能


    一般相机都具备了多区测光(评价测光)、局部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和点测光中的几种。其实,它们的区别就是测光部分的权重不同而已..

    点测光是一种十分精确的测光模式.可确保摄影者完全按照自己选择的某个具有代表性的“点”来测光.所以能满足严格的曝光要求。在拍摄明暗反差强烈、且明暗面积很不均衡的被摄物时.摄影者可以用画面中一个很小的范围对被摄主体或其他部位上的某处亮度进行测定.而不受大面积强光背景或阴暗背景的影响。点测光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它能让摄影者在复杂的光线条件下进行准确的曝光。

      找到测光点

    点测光模式适合要求较高的摄影者。用该模式测光时.测光系统只测量取景范围中约3%的面积.完全不考虑周围景物的曝光情况.因此有经验的摄影者利用它能预测到最后照片的实际影调效果。

    要用好点测光模式.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摄影者得知道被摄对象中什么位置适合选为“点”且作为测光基准。

    我们在遇到光线复杂的拍摄环境时.不应只依赖经验和曝光补偿.大家可以利用点测光来做更精准的曝光判断。

    1.寻找画面中接近18%灰的区块

    当拍摄经验逐渐累积之后.我们就很容易在一个画面中找出接近18%反光率的地方.它可能是监天.可能是大太阳下的柏油路面.可能是青绿的草丛,也可能是没有粉刷过的墙面。经验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进行点测光的地方.应当多多拍摄.然后观察结果并修正自己的判断。

    2.使用灰卡或是手掌来测光

    如果判断中间调的经验不足或是环境混乱.可以直接将灰卡置于环境光源下,直接对着它来测光。

    如果没有灰卡.可以用自己的手掌来取代。人的肤色接近18%的灰调.所以自己的手其实就是一张很好用的灰卡。不过要记得别用被太阳晒得很黑的手背.那样会影响测光结果。

      与曝光补偿功能相配合

    使用点测光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曝光补偿。

    在比较大的场景中.如果按照普通的测光方式.建筑的细节和天空的颜色肯定不能同时获得很好的还原。对建筑物受光的部分进行点测光并做-0.7Ev的曝光补偿效果非常好。

      点测光的运用场合

    点测光的应用面很广.比如在风景摄影中.对细节的表现很重要,如果采用多区测光.经常会造成某些高光部位的过过曝,使整张照片缺乏感染力。解决的方法是对高光部分进行点测.再适当地增减1/3 级曝光。在静物摄影中.一般可以摆设灯光.对被照亮的主体点测光可以造成背景曝光的严重不足.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对高光部位的点测可以提高快门速度,由于曝光量减少了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快门速度.在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有利于拍出清晰的照片..

    点测光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其窄角度的测光范围能确保测算画面中主要表现对象昕需的曝光量.能满足特定环境下的测光需要.比如说舞台摄影中常常有追光灯打在演员身上.而背景几乎一片漆黑.如果不用点测光必定出现主体曝光过度。再如拍摄日出、日落场景.需要摄影者针对天空实际亮度选择某一个标准区域来还原自己希望的亮度.这时依据点测光才比较可靠。另外像逆光摄影、空中摄影、拍摄跳伞等场景,采用点测光模式也比较合适。




顺光的运用

    照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一致的光线称为顺光。因为光线是从景物的正面照射,故又称正面光。被摄景物在顺光的照射下,正面受光均匀、明亮。顺光拍摄的画面很少有阴影,因为阴影被投射到了景物的背后。光位较低时前景很容易产生大面积阴影,产生明暗对比.有利于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表现。拍摄者自己的身影也容易留在画面中。如果不将前景的阴影摄入画面,影像的层次主要依靠被摄景物自身的明暗差别或色调、色彩来表现。

      顺光拍摄的特点

    1。易表现被摄景物的全貌.主体突出而醒目,画面影调柔和.能较好地表达景物本身的色彩,色饱和度高。

    2。光线均匀平淡,反差弱.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不能很好地表现景物的空间纵深和景物之间的透视关系.景物的质感必须依赖自身的立体形态来表达.

      顺光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1.尽可能选择造型完美的景物做前景.以增加景物之间的立体感,

    2.尽可能选择影调对比强烈的景物.以增加景物之间的层次感。

    3.尽可能选择色调对比强烈的景物.加强冷暖色彩的对比,以增强景物之间的空间感。

    4.尽可能利用被摄景物中的线条关系.以增强景物之间的纵深感和透视关系.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自然界的光照角度.但是我们可以移动拍摄位置.利用不同角度光影的变化和景物之间的不同关系.变不利为有利。我们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拍摄美丽的雅丹地貌——五彩湾时.火红的太阳缓缓下沉.五彩湾正值五彩缤纷的辉煌时刻。其主要色调为褐、红、黄、绿,白、蓝,黑也搀杂其中。每走一步.每换一个角度.展现在眼前的景象都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夕阳下五彩湾变成了赤色山峦。虽然是顺光,但低光位使前景产生大面积阴影,从而使被摄主体具有了较强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如图。拍摄数据:骑士4×5座机,6×12 后背。施耐德120 mm/F5.6镜头,光圈F32、快门1/8秒。




逆光摄影
   

 摄影本质的解释即摄取影像。无光则无影,光线的选取、利用和控制是摄影的命脉和

灵魂。刘半农先生曾说过:“景物虽好,若不能采取适当的光,画面仍是死的。”

    逆光拍摄是摄影用光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段。广义地说,逆光包括正逆光和侧逆光两种。从光位看,正逆光是从被摄体的背面照射过来正对相机镜头方向的光,也称“背光”;侧逆光是从相机左、右大于90度小于180 度的后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从光比看,由于被摄体和背景处在暗处或至少有2/3面积在暗处,因此明暗光比大,反差强烈。从光效看,逆光对不透明物体产生轮廓光,可形成大家常说的“勾边”效果,有利于物体轮廓从同色或近似色的背景中跳出:对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则能产生透射光,很好地表现出拍摄对象的剔透感;对液体或水面则会产生闪烁光。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力较强的光效,逆光能使画面产生很不同于我们肉眼在现场所见的艺术效果。归纳起来,它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够强化被摄体的质感表现。特别是当被摄物体为透明或半透明时。一方面逆光照射使透光物体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得到提高,使顺光下平淡无奇的透明或半透明物

体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较好的透明感,平添了透射增艳的效果:另…方面,使同一画面中的透光物体与不透光物体之间亮度差明显拉大.明暗对比效果大大增强,很好地丰富了画面的艺术效果。

    第二。能够渲染氛围。制造气氛。比如在风光摄影中,利用清晨和傍晚光照低角度、大逆光的特点,逆射的光线会勾画出诸如红霞如染、云海蒸腾,山峦、村落、林木如墨的动人影像,在视觉和心灵上会引发出深深的共鸣,使作品的内涵更深.韵味更浓。

    第三,能够增强视觉冲击力。在逆光拍摄中,经常出现的大光比、高反差的画面效果常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产生较强的艺术造型效果。具体地说,首先它会使背景处于严重曝光不足的面积中,色彩暗弱,利用这个特点可以使背景得到净化.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其次,它能生动地勾勒出被摄体清晰的轮廓线,使主体与背景分离,突出表现被摄体外形的起

伏和线条,强化被摄体的主体感:再次,在人像摄影中逆光能较为传神地刻画人物性格,比如以深色为主的浓重低调画面,就有助于表现人物深沉、含蓄、肃穆或忧郁的性格。同时

利用明暗对比,可使人物面部的某些缺陷借助强光加以冲淡,或借助背光的暗影予以隐匿。

    第四,风光摄影中逆光光效能够有效增强画面的空间纵深感。特别是早晨或傍晚在逆光下拍摄,由于空气介质状况的不同,使色彩构成发生了远近不同的变化:前景暗.背景亮:

前景色饱和度高,背景色饱和度低等。这些都有助于造成整个画面由远及近,色彩由淡而浓,由亮而暗的效果,形成了微妙的空间纵深感。

    逆光拍摄的确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效果,但要拍好逆光照射下的被摄体,也有一‘定难度。由于反差大、变化多,在逆光拍摄时,特别要懂得取舍。当我们需要主体明亮、背景暗弱的效果时,曝光应以被摄主体的亮度读数为依据,此时使用相机或测光表的点测光功能最为合适,对于背景和其他部位的层次损失,在适当照顾的前提下要在所不惜:而当我们要拍摄的是剪影效果时,则应以较为明亮的背景亮度作为曝光依据。在逆光拍摄中,近景,特别是拍摄人像时,应选择适当的辅助光f用闪光灯或反光板等补光)。另外,由于镜头与光线方向

相对对立,特别要注意眩光的干扰.应有遮挡措施(用尽可能长的遮光罩,或用手、帽子、纸板等在镜头前遮挡),或略向旁偏移、调整拍摄角度,直至眩光消失后再进行拍摄。




表现景物立体感的常用技巧


表现景物立体感的常用技巧

    大家知道,通过适当的用光,可以使所拍摄的景物具有立体感。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一些摄影技巧来表现出被摄景物的立体感。

    一、注意被摄景物的位置

    从正面拍摄时,往往看不见景物的深度,所以立体感不强。如果从景物的侧面拍摄,通常可得到满意的立体效果。图l画面中的桃花,从侧面拍摄使得立体感较强。

    二、注重影调的把握

    画面中的影调缺少变化时,效果很平淡。如果影调丰富,有很强的层次感的话,画而的立体感一般也会很强。图2中的人物在明亮的背景下,身体显得很暗,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三、调整光圈的大小

    所用的光圈较小时.画面的景深往往较大.使所拍摄的景物前后都很清楚,立体感看上去不强。要是在拍摄时适当采用较大的光圈来减小景深.使被摄主体清晰,其他景物虚化,自然就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四、追求较高的拍摄角度

    采取高角度俯拍时,画面中被摄景物范围很广,而且有近大远小的透视感,显得空间立体感很强。采用低角度仰拍时,画面中的远景一般会被前景中的物体遮挡.对比不明显,立体感较弱。图3就是选择高角度俯拍,前景的小船和人物醒目,远处山峦叠嶂,画面很有立体感。

    五、调整拍摄的距离

    拍摄距离近。画面中景物的近大远小对比十分强烈,画面的空间立体感强。反之。拍摄距离远时,透视感弱,立体感也弱。图4拍摄时距离主体很近,只有几十厘米.空间层次感、立体感都很强。

    六、选择较短的焦距

    长焦镜头具有压缩透视的功能,看上去所拍摄的景物前后似乎压缩在一起,这对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十分不利。用短焦距的镜头拍摄时。似乎把画面上的景物“拉伸”了,影像的大小对比强烈.对于立体感的表现十分有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