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百金身罗汉图【带注释】(下卷)_

 昵称50277 2009-11-01

第叁佰肆拾壹尊:识自在尊者  识自在尊者,即大白观自在菩萨。   出家人祝祷尊者,可预示未来前程。据《金刚顶瑜珈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规经》卷下载,僧众修炼瑜珈真言,在入睡前用衣服将头盖住,右侧而卧,排除杂念,用右手向右旋转摩擦面部,同时诵念大白真言二十一遍,唯独观想大白观自在菩萨,入睡后便可进入梦乡,预见前任吉祥或障碍,若梦见老者、国王、白衣少女、鲜花、水果等,预示前途吉祥。反之,若梦见屠夫、丑女等,则预示前途障碍重重。

第叁佰肆拾贰尊:赞叹愿尊者 赞叹愿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美其功德为赞,赞之不足又称扬之为叹。赞叹,即称美其德。《文句》卷二云:“发言称美,名赞叹。”《行事钞》下三亦云:“美其功德曰赞,赞文不足,又称扬之为叹。”佛教认为赞叹诸佛是修行的重要法门。   据说昔时佛陀与弥勒同修菩萨行,同见弗沙佛入火定而大放光明,佛陀便翘一足,以偈赞佛七日,因而比弥勒超九劫而成佛。尊者发下誓愿,修持“赞叹供养正行”,一心赞叹供养弥陀佛,因而获罗汉果。

第叁佰肆拾叁尊:定拂罗尊者 定拂罗尊者,即弗若多罗(功德华)。罽宾国(今喀布尔河下游及克什米尔一带)人。   据梁《高僧传》卷一载,尊者少年出家为僧,通晓三藏,尤精《十诵律》,以持戒清严见称于世。时人认为他己获菩提涅槃真正圣果。后秦弘治初年来中国,时帝姚兴待以上宾之礼。姚兴国师鸠摩罗什因其戒范谨严,也对他极为崇敬。此时佛法虽己传入汉地,然律藏尚未见传播。知尊者精通律藏,后秦君臣僧俗对他更加敬慕。弘治六年(404)十月,集聚僧徒数百人,在长安寺译经,请尊者诵出《十诵律》梵文,由罗什汉译。惜此经译出三分之二,尊者圆寂,大业未成而巨匠殒,僧俗大众,悲痛逾常。拂罗东来,使佛教律藏得以流传中原

第叁佰肆拾肆尊:声引众尊者 声引众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天台维摩经疏》卷二云:“菩萨观众生眼等六根何根偏利,若耳根偏利,即声为佛事”。   尊者勤于修行,精研佛法。自己己得神悟,又慈悲为怀,冀救众生于苦海,遂以声说法,以其音声作为感召众生皈依佛法的手段,使众生忏悔罪业,修持善行,往生乐土。

第叁佰叁拾伍尊:离净悟尊者  离净悟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佛之语曰净语;离谓分离辨析,离净语并非远离净语,而是能分析秽恶,张扬净语。   据《大集经》卷十载;“须弥可说口吹动,不可说佛有二语,实语、真语及净语。”佛语真实无诳,即净语;尊者生于无佛之世,无法聆听佛音,学法无师,问疑无友。但前世身生于有佛世界,宿业所至,喜闻佛法,勤于思维,虽未得果位,然佛性亦相当充盈。转生今世,尊者生性寂静,仍能分辨香花与毒草,不为世俗尘障所侵蚀,点滴修持,终于豁然开朗,喜获罗汉果位。

第叁佰肆拾陆尊:鸠舍尊者 鸠舍尊者,即鸠舍菩萨。《佛名经》将他列为应当礼敬的十方菩萨之一。   据《十住毗婆沙论》卷五载,众生若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受持并诵念诸大菩萨,其中包括鸠舍菩萨。佛教认为,众生不论贵贱贫富,生在凡夫地,都有无量罪过。如或因宿业而生罪,或从六根而起过,或以内心自邪思维,或借外境起于染著,等等,皆可坠入十恶境地,因此,众生应向鸠舍菩萨等礼敬忏悔,虔诚皈依,则可灭无量罪,长无量福。

第叁佰肆拾柒尊:郁多罗尊者 郁多罗尊者,佛陀之前世身。   尊者为在无数劫以前波罗捺国五百仙人之师,因怜悯众生多苦多难,遂发愿求正道。曾自剥身皮为纸,拆除身骨为笔,用血和墨,以换取婆罗门的颂偈。婆罗门偈曰:“常当摄身行,而不杀盗淫。不两舌恶口,妄言及绮语。心不贪著欲,无瞋恚毒想,舍离诸邪见,是为菩萨行”。他得偈后,传授给国民,教给他们诵读,并照此修行。国内由此少忧愁而多欢乐。

第叁佰肆拾捌尊:福业除尊者 福业除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福业善业的别称,非福业之对称(即欲界之不善业)   多行善可得福,与其相对者为   据《增一阿含经》福德有三:一施福业,施于贫穷之人,可获世出世之福利;二平等福业,以平等之慈悲心,爱护一切众生,可成世出世之福利;三思维福业,以智慧思维观察出离之法,为出世福善之业。勤修福业,可得福报,享人天乐果。尊者由修福业开始,又超越福业修不动业,即色界、无色界之善业,最后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导引众生皆入净土。

第叁佰肆拾玖尊:罗余习尊者 罗余习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罗为梵天五十字门之一,有“火”义。余习,残余恶习。   尊者善长灭除佛教高僧的世俗余垢,佛教视贪、瞋、痴为世俗三毒,贪毒使人引取无厌,瞋毒使人易起愤怒,痴毒使人心性暗钝。诸佛修习既久,心性清净,世俗三毒己永尽无余。有些高僧、罗汉,虽然己经断除烦恼,但是仍然残存世俗的某些垢染,犹如器皿中的香料,香料取走后香气犹存,又如灶中的柴草,烟火虽熄而炭灰不尽。诸圣者亦有余习,如舍利弗有瞋恚余习,毕陵迦蹉有慢之余习。尊者能以智慧之火,除高僧、罗汉余习之暗,资生佛性之明,使僧俗大众身心清净,增益佛性。

第叁佰伍拾尊:大药尊尊者 大药尊尊者,即大药王菩萨,也称大药王子。   据《十住毗婆沙论》卷五载:“众生忆念大药等诸大菩萨名号,可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据《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云:”尊者本为外道,在过去七佛之第一佛毗婆尸佛时植有善根,尊者心向佛法,常思考“识”的意义,可惜始终不能决了。尊者仰望佛法如饥似渴,常恐佛陀入于涅槃而自己未闻佛法,愚昧无知,不识善恶,迷惑转轮转生死若干趣。在一次法会上尊者向佛陀请教,被决疑网,得以解脱。据云尊者能“救众生之病源,治无明之痼疾。”

第叁佰伍拾壹尊:胜解空尊者  胜解空尊者,宋代僧可观(1092——1182)。江苏华亭人。俗姓戚(一说傅),法号解空,字宜翁,号竹庵。为天台宗巨匠智礼之四世传人。解空,本指悟解诸法之空相。胜解空即善于讲说佛法理体之空相。   尊者十六岁受俱足戒,学天台,初依止南屏精微,后闻车溪择卿禅师声震江浙,负笈从之,得其法。南宋建炎初,住持嘉禾寿圣寺,绍兴年间(1131——1162)转住当湖德藏寺。讲经余暇,则补注《楞伽经》。其后移住祥符寺,因染疾退隐至当湖南林之竹庵。乾道七年(1171),应丞相魏把之请,住持北禅天台寺,淳熙七年(1180),受魏宪王请,为南湖延寿寺之主,未久,又归隐当湖之竹庵,淳熙九年示寂,享年九十一。生前,大慧宗杲曾由径山前来与言谈终日,誉之以“教诲老龙”。   著名法嗣有北峰宗印、智行守(日文)、神辩请一等人。著有《楞伽说题集解补注》四卷、《兰盆补注》二卷、《山家义苑》二卷、《竹庵草录》一卷等。

第叁佰伍拾贰尊:修无德尊者。  修无德尊者,即当后被推为禅宗初祖的菩提达摩。无德,即无功德。   据《五灯会元》卷一载,梁武帝曾问修庙兴寺的功德,尊者答称:“无甚功德”。尊者生当佛法炽盛时,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但众生只知建寺塑像斋僧,以求消灾免祸,却不知探求佛法精义,求得精神上的解脱。于是心生悯念,便以修无功德之理教导众生,认为识得自性即是佛,菩提路本在心中。   此尊与第307尊达摩真尊者同尊,可互参。

第叁佰伍拾叁尊:喜无著尊者 喜无著尊者,即唐末高僧文喜,赐号“无著”。嘉禾人,俗姓朱。   尊者七岁出家,初学《四分律》,后遍访名山大刹。宣宗初,往五台礼文殊。遇一老翁牵牛而行,迎尊者入寺,翁纵牛升堂。翁曰“近由何处来?”尊者曰:“南方”。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尊者曰:“末法比丘奉戒律不少。”翁曰:“有几何?”尊者曰:“或三百,或五百。”却问:“此间佛法如何住持?”翁曰:“龙蛇混杂,凡圣同居。”尊者曰:“有几何?”翁曰:“前三三,后三三。”翁呼童子均提出茶。拈起玻璃盏问曰:“南方还有这个否?”尊者曰:“无”。翁曰:“寻常得甚么吃茶?”尊者无对。辞别时,翁令童子相送。尊者问童子前三三后三三是几许,童子呼“三德!”尊者应诺。童曰:“是几许?”尊者曰:“是为何处?”童曰:此金刚窟般若寺,尊者憬然悟彼翁是文殊。懿宗咸通三年,尊者至洪州观音院,参仰山寂禅师,顿悟心要。光化三年示寂,圆寂时对众弟子说“三界心习即是涅槃。”言毕,端坐而化,世寿八十。

第叁佰伍拾肆尊:月盖尊尊者 月盖尊尊者,印度毗离舍国人。   据《维摩经·香积佛品》、《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等载,尊者曾入维摩方丈,听不二法门。有一年,毗离舍国发生了瘟疫,有五个夜叉专门吸人精气。他率领五百长者拜见释尊,释尊叫他们礼拜西方三圣。尊者乃请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西方三圣,救除国内六大恶疫,观世音菩萨为宣说消伏毒害陀罗尼神咒。瘟疫顿除,夜叉匿迹。禅宗之山门阁上,于观音右边常安置尊者之像。

第叁佰伍拾伍尊:旃檀罗尊者 旃檀罗尊者,前世曾为国王。   远古时有一国王名旃檀罗,发誓要灭绝释迦族的男女。据《仁王经疏》卷上载,当时在深山中居住一位仙人,眼观天下事,见释族男孩藏在仙府,旃檀罗得知此事后,趁仙人不在府中之时,将男孩偷出,用太阳光煎煮,男孩即将命终时,仙人又将他救走,用神通把他藏在甘蔗田的牛粪里,由此释迦族得以嗣继。旃檀罗王作恶多端,其后代被罚作贱民,身穿垢衣,面目污秽,出行时手执标帜,以自示不洁,佛陀成道后,他的转世身痛改前非,归依佛法,广行善事。佛陀见此大为欢喜,不计家仇,为其说法,终获罗汉果位。

第叁佰伍拾陆尊:心定论尊者 心定论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定,指“止心于一境,不使散动”。论为三藏之一。   尊者精研佛典中佛祖与弟子有关佛法的问答,从而获得重要启发。消除乱心,据《智度论》卷二六:“乱心中不能得见实事,如水波荡是指不得见面,如风中灯,不能得点。”增益佛法,获得心定。尊者勤行修习禅定而得定心,定心湛然如止水。此后,更加坚固信心,勇猛精进,终获证果。

第叁佰伍拾柒尊:庵罗满尊者  庵罗满尊者,为庵罗树花生出之女,“庵罗”为印度的一种果树,又称庵摩罗,庵摩洛迦。   尊者在嫁给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后,生子耆婆。耆婆成人后成为王舍城著名医生,皈依佛教,医术高明,且佛理渊博,以行医劝说众生信奉正法,庵罗树女在其影响下也信奉佛教,曾将庵罗树园施与佛祖及其弟子在园内居住、讲法传道,此成为佛教初期活动的重要场所。随后,频婆娑罗王也皈依佛教,尊者功行无量圆满,遂转化为男人身。

第叁佰伍拾捌尊:顶生尊尊者  顶生尊尊者,即顶生菩萨,为众生应当礼拜归命的大菩萨之一。   众生在凡夫地,不论贵贱,或以往世之因,或由今世之业,皆有无量罪过。应于每日初分、日中分、日后分、初夜、中夜、后夜六时,敬礼忏悔。右膝触地,偏袒右肩,合掌并一心默念尊者名号,可行解脱。

第叁佰伍拾玖尊:萨和坛尊者 萨和坛尊者,即萨和坛菩萨,属十方诸大菩萨之一。   世间众生,若犯有无量罪恶,按佛教的说法,来世或堕入地狱,受地狱猛火的薰烤;或转生畜生,相互之间血肉残食;或转生饿鬼,受百年饥渴之苦。此种人若能受持读诵尊者名号而思维赞叹,并发愿改过自新,则可消除罪业,免受诸苦的折磨与煎熬。善良众生若能受持读诵尊者名号并思维赞叹,则远离诸苦,不仅可得现世安稳,于未来世亦可得无上菩提。

第叁佰陆拾尊:直福德尊者 直福德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直,据《注维摩诘经》引僧肇语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諂,此心乃是万行之本。”谓正直无諂曲之心,为万行之本。福德,谓一切所得之善行。或谓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   尊者以直发心之始,成就一切善行,因而得福利之果报,享受人天供应之乐。尊者在四川新都宝光寺罗汉堂内,被朔成为乾隆皇帝的金身戎装相。

第叁佰陆拾壹尊:须那刹尊者 须那刹尊者,佛祖声闻弟子。   尊者初入佛门时不守戒律。据《大智度论》卷一百载,“佛有恶弟子,须那刹多罗。”佛祖在白善山时,一日,尊者向佛祖请教拉弓箭的方法,佛祖认为弓箭有伤众生身命,且尊者佛性浅薄,遂拒绝了他的要求。他大为不满,宣称不是佛祖的弟子。在佛祖讲经时曾反披袈裟,两手高举恐吓佛祖,并高呼:“我是天地大神,我今降临世间,你快快回避!”后被降伏。受佛祖感化,改恶从善,皈依佛法,成为佛祖的侍者。佛祖有一四天王山中自然生成石钵,为希世之宝。尊者出于对佛祖的尊敬,终日手持石钵侍立佛侧,而不觉其重,终获罗汉果位。

第叁佰陆拾贰尊:喜见尊尊者 喜见尊尊者,即一切众生喜见菩萨。   据《妙法莲花经》卷六说:在过去世中,有一佛,名叫日月净明德如来佛。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因听此佛法《法华经》而修习苦行。满二千岁后,得现一切色身三昧。他对自己修行的成果非常高兴,便想报答日月净明德佛,于是踊身于虚空,雨曼陀罗等各种香花。但感以法力供养不如以身供养,便服食各种香料,满二千岁后,以香油涂身,再裹上天宝衣,衣上复涂香料,发神通力使自燃。顿时,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世界,身火一直燃烧一千二百年才熄灭。尊者命终,转生于净德王家中,前识未泯,又上虚空到日月净明德佛所,日月净明德佛将归于涅槃,便以佛法相付。尊者在佛涅槃后将舍利装入十一万四千宝瓶,起建十一万四千塔供奉,又自燃两臂在各处塔前供养。他对大众说:“我舍两臂,必当得佛金色之身。若实不虚,令我两臂还复如故。”话音刚落,两臂果然恢复如故。

第叁佰陆拾叁尊:韦蓝王尊者 韦蓝王尊者,即韦蓝王菩萨。属十方诸大菩萨之一。   尊者具有清净天眼,能遍观世间善恶诸事,劝导众生灭恶,有过必改,才能得到如来无上妙法。告诫众生交友要慎重,若自身清洁,遭逢恶友,也会造下无数的罪业,堕入地狱。只有身不行恶事,口不出恶言,心不思恶念才能走正道,得正果,偶而做了恶事,切不可隐瞒,应该受持尊者名号并思维赞叹,诚心悔过,向尊者发誓改过自新,以往罪业则可获消除。

第叁佰陆拾肆尊:提婆长尊者 提婆长尊者,即僧伽提婆。本姓瞿昙,故又称瞿昙僧伽提婆,北印度罽宾国人。   尊者学通三藏,尤善《阿毗昙心论》,洞其纤旨。为人俊朗有深鉴,而仪止温恭。前秦建元年中(365——384)至长安。十九年应比丘法和之请,与竺佛念合译《阿毗昙八犍度论》二十卷。翌年,高僧道安主持译出之《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即请尊者与僧伽跋澄、昙摩难提共宣梵文。后昙摩难提曾译出《中阿含经》及《增一阿含经》,文义颇多差谬,而当时僧界领袖道安己示寂,又值关中大乱,故欲修正而未果。后数年,关东清平,尊者与法和等众徒东游洛阳,研讲《阿含》等经,遂通晓华语,乃更译出《阿毗昙心及鞞婆沙》等论,并改定先出之众经。未久,应慧远之请,渡江登庐山。东晋太元十六年(391)于般若台译出《阿毗昙心论》四卷及《三法度论》二卷。隆安元年(397)游建业,受瑯琊王司旬素之延请,重译《中阿含经》,宣讲《阿毗昙》,名僧毕集,众皆悦悟。计其所译经典约百余万言,道化声誉之高,东汉安世高以来,无有出其右者,后不知所终。   提婆长,又作僧伽提和,僧伽谛婆。意译为众天。

第叁佰陆拾伍尊:成大利尊者 成大利尊者,即成利菩萨。成大利,意即成佛。   《十住毗婆沙论》载,尊者在过去时代,曾降伏一切恶魔怨鬼,以无边智慧利益众生,众生都诚心供养,向其行头面触地礼,在现在世,仍然怜悯众生,常转无上法轮,与众乐、拔众苦,功德圆满本可获金身佛果,但怀着慈航普度的心怀,仍愿长住世间,度众生出苦海,升入净土。

第叁佰陆拾陆尊:法首尊者 法首尊者,即法首菩萨,是金刚佛国一乘度佛前的上首弟子,为众生应当礼敬的大菩萨之一。   据《佛说正恭敬经》载,尊者曾参加佛祖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举行的法会。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载,尊者为娑婆世界西北无极远处的金刚佛国世界一乘度佛前的上首弟子。《十住毗婆沙论》卷五载,众生礼敬尊者等大菩萨,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叁佰陆拾柒尊:苏频陀尊者  苏频陀尊者,苏频陀是佛祖的最后一位弟子。《法住记》所列十六罗汉中的第四位。他为纪念佛陀,曾特制一塔,随身携带,故又被称为“托塔罗汉”。   据说尊者率领七百阿罗汉,住在北俱卢洲,护持佛法,饶益有情。   其像有多种,敦煌千佛洞第七十六窟之壁书所绘者,为趺坐于岩上,右手屈食、中二指,左手持水瓶,置于胸前。画之左上部题有“北俱卢洲第四尊者苏频陀大阿罗汉”。唐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尊者像,结跏趺坐于石上,著通肩法衣,右手握拳,左手按于膝上。苏东坡赞曰:“聘耳垂肩,绮眉覆观。佛在世时,见此耆年。开口诵经,四十余齿,时闻雷雹,出一弹指。”   在《阿罗汉具德经》中,苏频陀又被译为“输毗多”。

第叁佰陆拾捌尊:众德首尊者 众德首尊者,即功德首菩萨。   尊者以功德智慧修炼其心,深心佛法坚固,犹若金刚,声名逾于须弥,法宝普照而雨甘露,深入缘起断诸邪见。尊者佛法精通圆融,辩才无碍,并说佛法音声如雷震狮吼,因其震撼,众生心中魔障如瓦解冰消,菩提心豁然呈露,故深得众生受戴。

第叁佰陆拾玖尊:金刚藏尊者 金刚藏尊者,为获等觉阶位的菩萨。金刚藏,又译称金刚胎。据《十地经论》卷一:“何故名金刚藏》藏即名坚,其犹树藏,又如怀孕在藏,是故坚如金刚。名金刚藏。是诸善根,一切余善根中,其力最上,犹如金刚,亦能生成人天道行,诸余养根所不能坏,故名金刚藏。”密教贤劫十六尊之一。位居金刚界曼荼罗微细会、供养会等外院方坛北方四尊中第三位。密号持教金刚,立验金刚。   形像为身呈青白色,左手握拳,右手持青莲花,花是有独股杵;印相为外缚拳立于火轮,或外缚五股印。   尊者之名常出现于诸大乘经典中,《华严经》第六会十地品,特举为上首。因现忿怒身,或持金刚杵以伏恶魔,故亦称金刚藏王。尊者于《大日经》卷一《具缘品》等经籍中,皆名为金刚萨埵;于《文殊宝藏陀罗尼经》中,指文殊菩萨;于《理趣释》卷下,又指虚空藏于《略出念诵经》卷三,为金刚宝、金刚利之异名。

第叁佰柒拾尊:瞿伽离尊者 瞿伽离尊者,佛祖之从弟。斛饭王之子提婆达多的弟子。   根据佛教传说,一天夜晚,舍利弗与目连二人途中遇雨;借宿于一陶工家,次日早晨,有一女人沐浴,为尊者所见,便诬陷舍利弗、目连二人德行不净。佛陀闻知非常生气,多次加以申斥,尊者不改。遂罚其生疮而死,堕入阿鼻地狱。后悔过自新,转生世间,勤修佛法,得罗汉果位。   瞿伽离,又作俱伽俱,仇伽梨、瞿波离、瞿和离等,意译曰恶时者、牛守。

第叁佰柒拾壹尊:日照明尊者 日照明尊者,唐代中天竺高僧日照(613——687)。音译地婆诃罗。   尊者广通三藏,兼善五明,严守戒行而神机朗逸,曾住于摩诃菩提及那烂陀寺。高宗仪风(676——678)初年随玄奘法师至唐,高宗迎请住锡长安魏国西寺,介绍印度中观派之新学说,就鸠摩罗什以来之三论而言,称新三论,并与大德道成律师、薄尘法师等十位名僧译经,时贤首法师,亦曾亲自来协助日照校勘。至武后垂拱年间,共译出《华严经入法界品》、《佛顶最胜陀罗尼经》、《大乘显识经》等十八部,三十四卷。垂拱三年十二月于东都洛阳太原寺入寂,享年七十五。弟子建塔供养,塔旁建寺,后经武三思奏请,赐寺额名“香山寺”。

第叁佰柒拾贰尊:无垢藏尊者 无垢藏尊者,即无垢藏菩萨,为普花如来前的上首菩萨。当佛祖在耆阇崛山中说法时,他率九万二千诸菩萨前往听法。他对佛祖极为尊敬,先头面礼足,并传七宝叶莲花献给佛祖,还转达普花如来对佛祖的问候,并升虚空,结跏趺坐,专心听讲。   据《大宝积经》卷二十九载,有一佛国世界名遍清净行世界,其佛各为普花如来,无垢藏是普花如来佛前上首菩萨。当佛陀佛在王舍城耆阇崛中说法时,光明遍照十方无量佛土世界,普花如来便令无垢藏菩萨率领九万二千诸菩萨众前来听法。无垢藏到达后,先头面礼足,向佛陀佛致敬,然后将普花如来命他转送的七宝千叶莲花转呈佛陀,并转达普花如来对佛陀的问候,语毕,即升虚空结跏趺坐,专心听讲。另据《生经》卷三载,佛陀在摩竭陀国菩提树下初成道时,无垢藏亦曾从遍清净行世界来会此所。

第叁佰柒拾叁尊:除疑网尊者 除疑网尊者,即除疑菩萨。世上众生疑惑交织有如密网,从诸佛法可除疑网。   据《十住婆沙论》卷五载,尊者己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转法轮、雨法雨、击法鼓、吹法螺,广布佛法于世间,济度众苦,利乐有情。劝导众生要孝顺父母。勿伤人,勿歁人,勿扰人,不盗窃佛塔、寺院。尊者能用佛法解除众生疑惑,皈依佛法,引导他们走上佛国清净乐土。

第叁佰柒拾肆尊:无量明尊者 无量明尊者,即无量明菩萨。为妙禅佛土世界无相音佛前的上首菩萨,无量明即无限光明之意,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据《华手经》卷四载,在破疑佛居住的疑悔世界和无边功德成就佛居信的德住世界之间,有一处佛土世界,名叫妙禅,尊者为无相音佛前的上首菩萨。尊者具有绝大智慧,其光明掩盖日月,遍照人间,使众生走出幽冥,走入佛国清净乐土。

第叁佰柒拾伍尊:除众忧尊者 除众忧尊者,即除一切忧冥菩萨,密号大救金刚,居胎藏界曼陀罗地藏院最上端。   尊者能除一切众生的忧恼与冥想,佛教认为世间充满种种忧恼通苦,生老病死为苦,爱别离为苦,身心五阴盛亦苦,诸苦生众忧,众忧而不能自拔。尊者怜悯众生,通过广布佛法,使众生产生智慧,智慧生而众苦灭。   除一切忧冥菩萨,又名除一切忧恼菩萨。

第叁佰柒拾陆尊:无垢德尊者 无垢德尊者,即无垢藏菩萨,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无垢,又作无漏,漏即烦恼,贪瞋等烦恼日日夜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泄漏流注而不止,故谓之漏,无漏即除烦恼使心无垢染,恢复清净本性。   佛教认为,人心本自清净,但为烦恼所染,犹如明镜被灰尘掩蔽,尊者己无有烦恼恢复了清净本性,据《十住毗婆沙论》卷五载,众生若礼敬尊者,可以得无上正等正觉,忆念尊者之名,可以帮助众生拂去尘埃,呈现晶莹无瑕之本体。

第叁佰柒拾柒尊:光明网尊者 光明网尊者,即光明网菩萨,为护念佛行之二十五菩萨之一。   佛教认为,对于具有邪见之人而言,佛法犹如光明网,能令其弃暗投明。据载,弥勒佛曾发下誓愿,普度众生升往极乐净土。若世间众生能口念弥勒佛号,而且专心观想,思维不乱,口心一致,便能感受到弥勒佛大悲愿的回应,念佛者的心意与大悲愿的回应力相感应,就能进入念佛三昧。天下善良的人修持此法,可免除祸灾,升住极乐净土;天下的恶人修炼此法,可改邪归正,久而久之也可升往极乐净土。尊者智慧如明,具有极大的威德,能禁止凶神恶鬼扰乱修行者的心念,使他们日夜安稳修习功德。当修练者功德圆满时,尊者便与弥勒佛一起前来迎接,使之转生极乐世界。

第叁佰柒拾捌尊:修善行尊者 修善行尊者,即修行菩萨。据《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云:“修行菩萨,住堪忍地中,能忍种种诸苦恼故。”堪忍地,菩萨十地中初地之别名。《玄义》卷四上曰:“上持佛法,下荷众生,名堪忍地。”   尊者智慧宽广,崇信佛法,住于堪忍地中,善于忍受种种苦恼。《南本涅槃经》卷十一曰:“菩萨摩诃萨住此地己,则能堪忍贪欲恚痴,亦能堪忍寒忍寒热饥渴,蚊虻蚤虱,暴风恶触,种种疾疫,挝打楚挞,身心苦恼,一切能忍,是故名为住堪忍地。”尊者为了升入清净乐土,帮助众生解脱,忍受种种苦恼。

第叁佰柒拾玖尊:坐清凉尊者 坐清凉尊者,即澄观(738-839)唐代僧,俗姓夏候,字大休,华严宗四祖。号清凉国师、华严菩萨、华严疏主。祖籍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   尊者十一岁依宝林寺霈禅师出家,十四岁得度。成年后启蒙游南北名寺,通各派学说。尤重法藏之华严教法。贞元十五年(一说十一年)德宗圣诞,召入内殿,阐扬华严宗旨,德宗赞他“言雅而简,辞典丰富,能以圣法,清凉联心”。因此赐号“清凉国师”。尊者曾立十愿以自励,依此赐号而称“清凉十愿”。顺宗即位,亦礼之为国师,朝野悉慕高风。宪宗元和五年(810),答宪宗之问,述华严法界之义,以深惬帝旨,加号“僧统清凉国尊者”。任僧统,领管全国佛教。开成四年示寂,世寿一0二(一说元和中示寂,寿七十余),葬于终南山石室,相国裴体撰碑文。尊者身历九朝,先后为七帝讲经,弟子有密宗、僧叡、法印、寂光,得法者凡百余人。著作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随疏演义钞》九十卷、《华严纲要》三卷、《五蕴观》、《三圣圆融观门》等三十多种。

第叁佰捌拾尊:无忧眼尊者  无忧眼尊者,即阿育王。意译无忧王。又有天爱喜喜见王之称。生于佛陀入灭后百年左右。   尊者为中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第三世王,约生于公元前三世纪,统一印度,为保护佛教最有力之统治者。王幼时生性狂暴,不得其父宠爱,于父王崩后,杀诸兄弟登王位,后仍狂暴杀戮百姓,广造牢狱,残害无辜百姓,因而有“旃陀(暴恶)之称。后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见杀戮之悲惨,乃大为激动,放弃用兵统一全国之途径,幡然悔悟皈依佛教立佛教为国教,在国内建八万四千僧伽蓝,造八万四千佛塔,即位十七年于首都华氏城举行第三次佛典结集,经目犍连子帝须为上座,参与者有长老一千人,经九个月遂竞其功。继之派遣末阐提往诸国,从事传道工作。功德无量,故其后半生有“达磨(正法)阿育王”之称。

第叁佰捌拾壹尊:去盖障尊者 去盖障尊者,全名为除一切盖障,即除一切盖障菩萨。居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之第八位。   尊者初入佛门,住修净菩提法门,然而不能耐受长时间静修的勤劳辛苦。后悟得除一切盖障三昧,从此不畏劳苦,坚持修练,终于见法明道,具五神通力,口念真言,可开发众生的善性和智慧,清除众生垢染,最终获得清净因缘,尊者具大慈大悲之心,为大众拔除障门,满足众生之愿,使众生身心安稳而无畏惧。   去盖障尊者,又称除盖障菩萨,去盖障菩萨。

第叁佰捌拾贰尊:自明尊尊者 自明尊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明,为智慧之别名,《佛地论》卷一曰:“有义明者以慧为性,慧能破暗故说为明,有义无碍善根为性,翻无明故。”   又《大乘义章》卷十四曰:“知法显了知名为明。”自明即不借功用,自然而生佛之一切种智,或云自然智、无师智。   尊者解脱众生于苦海,主要是他善于激发众生所具的潜在智慧与能力,使其明心见性,脱离垢染,进入清净的佛国乐土。

第叁佰捌拾叁尊:和伦调尊者 和伦调尊者,即和伦调菩萨。   自众无数劫以来,尊者便己开始学佛求道,在往昔世,释尊曾向他学习般舟三昧。他己具备了佛的功德,但发下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即只有当天下众生都获得解脱之后,他才成佛。而今,尊者住于世间,众生若遇有急难,只要呼唤其名,就能遇难成祥、转危为安。经常供养,参拜尊者,死后可被迎往极乐国土,转生于莲花花瓣之中。   和伦调尊者,又锻造和伦调菩萨。

第叁佰捌拾肆尊:净除垢尊者 净除垢尊者,即净三垢菩萨。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三垢,又作三毒、三根,即贪、瞋、痴,为一切烦恼之根源。贪,指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生贪欲之心;瞋,指对自己不的事物生恚怒之心;痴,指看不清事物本质的迷暗之心。   据《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下载,尊者曾和诸大菩萨、比丘一起点化阿阇世王,使之开悟。尊者经过长期修行清除了贪、瞋、痴三毒后,拔除了烦恼之根,并“广济众厄难”,帮助众生脱离苦海。

第叁佰捌拾伍尊:去诸业尊者 去诸业尊者,又名除业菩萨,为释迦如来五佛顶之一。   据《尊胜佛顶修瑜珈法仪规》卷下载,佛陀慈悲无量,怜悯众生遍堕恶趣之苦,便入除障三摩地,佛入定后,从其头顶显示出轮王形象,此轮王即尊者,顶背祥光辉曜赫奕,照映世间。尊者出现时,十方世界发生六种震动,一切地狱六道众生,或即将堕入地狱的罪人,都被救助而获得解脱,升往十方清净乐土。尊者能清除一切恶道和一切有情的生死苦恼,参拜尊者,可免除今世及前世一切恶业。(五百罗汉)   去诸业尊者,又名推碎菩萨,尊胜菩萨,除障佛顶菩萨。

第叁佰捌拾陆尊:慈仁尊尊者 慈仁尊尊者,即慈仁菩萨。   据《菩萨璎珞经》卷十四载,当佛陀在摩揭陀国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成道后,在法乐讲堂举行法会。十方诸菩萨均从各佛国世界来到佛陀身边,劝请佛陀解救众生之苦难,尊者曾参加佛陀的法会并在法会上赞颂佛陀:“诸法其深奥,如空无端绪,达本无诸道,故号人中尊。”

第叁佰捌拾柒尊:无尽慈尊者  无尽慈尊者,即弥勒菩萨。名阿逸多,意译慈氏。   尊者生于南天竺婆罗门种族,多年跟随佛祖学习佛法,探讨解救众生的方法。曾问为何有人奉佛而不能解脱,释尊解释说:有人自称信奉佛教但对佛法心存疑惑,不能真正获得佛的智慧。他们相信祸福报应,却不礼敬佛,不听佛经,不参拜诸菩萨及声闻圣众,所以不得解脱。若坚信佛法,明了佛智,参拜诸佛菩萨,一心利益众生,来世就会转生到七宝莲花花瓣中,身放光明,脱离苦海,尊者铭记佛祖的教诲,灭度后住兜率天宫内院,四千年后降生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为大众说法三次,普化一切人、天、谓之龙华会。

第叁佰捌拾捌尊:飒陀怒尊者 飒陀怒尊者,即贤护菩萨。贤护,为八大菩萨之一,十六大菩萨之一。系在家菩萨。密教列为贤劫十六尊之一,置于金刚界曼荼羯磨会等轮坛外西方第二位。密号巧护金刚,离垢金刚。又指胎藏界曼荼罗除盖障院九尊之一第四位,利除怪菩萨,密号巧济金刚。   据《大宝积经》卷一0九载,尊者原为王舍城中最大富商之子,其所受之诸乐、果报,为忉利帝天王所不及。他的前世行善,今世得快乐之果报,其快乐的程度虽忉利天和天帝释也赶不上。据《八吉禅神咒经》载,若有急疾,呼贤护等八人名字,即得解脱。命终时,此八人飞往迎之。又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所载,跋陀婆罗入浴室而悟水因,证得无所有,基于此说,禅宗遂于浴室安置贤护尊者。   飒陀怒尊者,一作飒陀婆罗,音译跋奈罗波罗菩萨、跋陀波罗菩萨,拔陀和菩萨,又称贤护长者,贤护胜上童真、善守菩萨、贤守菩萨。因善护众生之佛知见,故又称巧护金刚,又以如来金刚之智慧善于除却众生之疑悔,故又称疑悔菩萨;而以如来一实之慧光,巧于救济处黑暗中之众生,故又称巧济金刚。

第叁佰捌拾玖尊:那罗达尊者 那罗达尊者,原为南天竺一神仙阿私陀的童子。   佛陀降生前,尊者为南天竺在增长林中修练仙道之神仙阿私陀的侍从童子,侍立仙人身后持尘拂为仙人驱逐蚊虻。仙人法力威猛,具五神通力。据《佛本行经》卷九载,一日,尊者遥望净饭王宫祥光映照,便带领那罗达去察看究竟,师徒二人来到净饭王宫,得知净饭王喜得贵子。王请全城相师为太子看相,众相师都说太子相貌端好,必当大贵。阿私陀仙人也亲自赶来,预卜未来太子将成为当世之佛。便辞别净饭王,携那罗达飞回增长林。于是叫尊者出家为僧,学习佛法。终获罗汉果位而获得解脱。

第叁佰玖拾尊:行愿持尊者  行愿持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行愿,行愿胜义菩提心。龙树之菩提心论,分别菩提心之相为行愿、胜义、三摩地三种。第一起利益一切众生而使成佛之愿谓之行愿菩提心。论曰:“行愿者,谓修习之人,常怀如是心。我当利益安乐无余有情界。观十方含识犹如己身。”身之行与心之愿,相资而成大事。《青龙疏》下曰:“由行与愿互相依持。此二俱修,不偏起故。”行与愿互相依持,俱修而不偏起。有愿而无行,犹如欲度彼岸,不肯备于船筏。   尊者立下拯救天下众生的宏愿,又坚定施行,故得以证阿罗汉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