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传统的耳部经络论述

 源叶 2009-11-02

 

    近代的耳针起源于法国的一名叫P. Nogier 的外科医生。他从一位在马赛的针灸医生那里学到了一些针灸术。后来,他重点研究耳针的理论。他早期认为耳穴是成倒置的胚胎样分布,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改,已经没有了规律。但是,大部分的中国耳针临床医生们依然以他的倒置胚胎论为准。有些研究耳针的医生,已经发现有一些耳穴与上述理论不符。因此,他们改从中医经络的方式研究耳穴理论。

    尉迟静医生训练了六个超经络敏感人。他在刺激经穴后,诱发的经络感传都可以到达耳部。虽然感传路线婉转曲折,但依然清晰可辨。因此,他认为耳针的理论还是要以经络为主。耳部的经络感传发现十二经皆可到达耳部,它们的分布排列相当复杂。既然耳部的经络有着相当复杂的分布,那就很难找到一组比较集中且有规律的全息位点。因为,耳部的穴位太多了(常用的就有几百个)。不过经过经络感传的深入研究,耳部的全息经络部位还是被发现了,它的位置就在耳孔。因为所有的经络最后都到达并进入耳孔中。下面分三部分陈述耳部的经络感传:

    1、传统的耳部经络论述

    1)胃经----上耳前。

    2)小肠经----却入耳中。

    3)膀胱经----从巅至耳上角。

    4)三焦经----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5)胆经----下耳后,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6)肾开窍于耳。

    2、我所做的从井穴(诱发)到耳部的经络循行线

    1)肺经  

    从少商穴起,沿肺经上行到肩前穴,由肩前穴向内横行,过锁骨上缘至胸锁乳突肌锁骨支的外缘,沿胸锁乳突肌锁骨支的外缘上行,到耳垂前上方向后进入耳廓。过屏间切迹下方至耳舟下端,沿耳舟外缘上行至顶,向前过对耳轮上角、三角窝上缘和对耳轮下角,沿耳甲艇前下缘,至耳轮角脚棘的后角,经耳甲、耳甲腔向下,经耳屏间切迹上方,从耳孔下方稍后进入耳孔中。

    2)大肠经

    从商阳穴起,沿大肠经至天突穴,在上行至耳垂前上方,经肺经在耳垂上的下方,沿肺经在耳循行线的外缘绕行,在肺经入耳孔的后面,经耳孔的后下方进入耳孔中。

    3)心包经

    从中指桡侧指甲角掌侧4mm 处起,沿心包经到达腋下前部,入胸腔上部至颈,沿气管后外侧上颈,经下颌角后方至耳前,在耳垂中部偏上进入耳廓,沿大肠经在耳部的循行外侧,耳轮的内缘,绕至耳孔后方偏下入耳孔中。

    4)三焦经

    从无名指的关冲穴起,沿三焦经上行至肩髎穴,过肩上至颈部胸锁乳突肌锁骨支内缘,沿胸锁乳突肌锁骨支内缘上行至耳垂中下部,沿心包经在耳的循行外侧,耳轮的外缘,在耳孔的后偏上方入耳孔。

    5)心经

    从小指的少冲穴起,沿心经上至极泉穴入胸腔,沿胸腔上部至纵隔,沿气管前外侧上行,过喉后向外上方,在下颌骨关节突下方向外出至耳屏下缘,向后经屏间切迹进入耳甲腔,沿耳甲腔内外缘绕至耳轮角棘下方,从耳的后上方入耳孔中。

 

    6)小肠经

    从小指的少泽穴起,沿小肠经上行,到臑俞穴,向内上方行走至颈部后外侧,上行至耳后乳突与耳根夹角处入耳前耳甲腔,沿心经的外缘,至耳孔上方稍后入耳孔中。

    7)脾经

    从大趾的隐白穴起,沿脾经上行至周荣穴,进入前胸壁的内表面后,向上、向内至天突穴的深部,沿气管外侧上行,在喉部向外上方行走过下颌骨关节突后方,经耳屏切迹偏下进入耳屏切迹后面,向下、向内,经耳孔下偏前进入耳孔中。

    8)胃经

    从足二趾的历兑穴起,沿胃经上行至下关穴,向后外,经耳屏切迹偏上方,到耳屏后面,向下内方,经耳孔前下方进入耳孔中。

    9)肝经

    从足大趾的大敦穴起,沿肝经上行到期们穴,在向内上方向走到前正中线旁开一寸的平行线上行,到锁骨下斜入天突穴,沿气管外侧绕至后外侧,上行至后部的侯外侧后,向外上方至屏上切迹偏下,向下后方,从耳孔前上方进入耳孔中。

    10)胆经

    从足的窍阴穴起,沿胆经上行至风池穴,向外上方行走,到耳后根部耳垂上缘,环绕耳根部至耳屏上切迹偏上,向下后方,经耳孔上方偏前进入耳孔中。

    11)肾经

    从足底的涌泉穴起,经肾经上行至俞府穴,向内上方进入天突穴,从气管侧面绕至侧后面上行,在咽喉后侧面斜向耳垂下缘,从耳垂内下缘,沿耳垂边缘绕至轮垂切迹,向前进入耳甲腔分成两支:一直沿耳甲腔下缘绕至耳孔前,从耳孔前偏下进入耳孔中;一支绕耳甲腔后缘上行,经耳甲至对耳轮下脚前下方。另一支从咽喉后侧面上行进入颅中,转向内耳,从耳孔前偏下出耳,与外行支肾经会合。

    12)膀胱经

    从足小趾的至阴穴起,沿膀胱经上行,经天柱穴向外、再向前绕至耳垂下后方,沿耳轮内后缘,向上、向前、再向下,绕至上屏尖前,经上屏尖进入耳屏后,经耳孔前偏上进入耳孔中。

    3、耳孔部的全息位点

    从上述耳部的经络感传情况来看,只有耳孔部的经络分布比较规范。故此区域可以作为耳部的全息经络区域。如果以耳孔下方依次向后、向上、向前、向下和向后的顺序为1~12区,则具体的分布情况总结如下:

耳孔区域    感传经络

1                  肺经

2                  大肠经

3                  心包经

4                  三焦经

5                  心经

6                  小肠经

7                  胆经

8                  肝经

9                  膀胱经

10                肾经

11                胃经

12                脾经

    4、耳部经络感传的临床意义

    耳部的经络感传研究,使由法国人发现的耳针疗法又回归到中医的范畴之内。因此,可以参考中医的基本理论来指导临床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不管耳穴的串经如何,耳部经络线上的穴位与体针一样,具有循经的治疗规律性。

    2)耳穴的串经研究,将会解决耳穴的特异性问题。

    3)耳穴的经络感传研究将会对诊断耳部的疾病起到指导作用。

    4)耳孔部经络的全息特点对耳部经络治疗仪的理论具有核心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