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鲤迢迢纸书——书信称谓集释

 你真的离了吗 2009-11-11
书信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没有电报、电话等现代化通讯工具之前,更加显得重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诗),“忽得远书看百遍,眼昏自起剔残灯”(宋代诗人刘克庄《和仲弟二绝》诗)。这些诗句道出了人们对书信的重视程度。因此,在文人墨客的如椽大笔挥洒之下,众多的书信别称,应运而生。现仅将所收集到的几百条列举出来,与大家共同赏析。

                                 书 信 函

   书信,现代一般叫信或信件,但古时更多的称之为“书”。古代的“信”指信使,即送信的人,书才是信件。因此用“书”字组成的书信的别称要比信字多得多。   
   书问  “问”字有音信、问候、告诉等含义。所以“书问”就是书信。如鲁迅《致许寿裳》的信写道:“在京各公,弟虽多旧识,但久不通书问,殊无可托也。”   
   书邮  宋代范成大诗云:“堆案书邮少,登门刺字稀。”   
   书呈  《水游传》第二回:“写了一封书呈,却使高俅送去。”   
   书记  书记现代多指政党或团体中各级组织负责人,但在古时多指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或书信、文字等。宋代人曾巩《福州回曾侍中状》:“虽有心诚向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
    八行  八行书  古时信笺每页多为八行,所以称书信为“八行”或“八行书”。李渔《意中缘·悟诈》:“八行代我传心事。”北齐人邢邰《齐韦道逊晚春宴》诗囚:“谁能干里外,独寄八行书。”   
    书筒  书筒本指藏书信的邮筒,被用来代指书信。如宋代人赵蕃《呈季承》诗云:“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书题  “题”也作书牍讲。《释名·释书契》说:“书牍称题。”所以书题就是书信。如《南史·周山图传》:“(周山图)于书题甚拙,谨直少言,不尝说人缺长。”    
    书子  这是书信的口头称呼。如《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那日贾政的家人回家,呈上书子。”    
    青鸟书  青乌是传说中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中说,三危之山上住着三只青鸟,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为西王母取食和送信。《艺文类聚》引旧题班固《汉武故事》说:“七月七日,上(指汉武帝)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后人就称信使为“青鸟”或“青鸟使”,书信为“青鸟书”。如王实甫《四块玉》套曲:“又不见青鸟书来,黄犬音乖。每日家病恹恹懒去傍妆台。”李商隐更有“青鸟殷勤为探看”的名句。  
   函    函本指封套,一封信叫一函,。—套书也叫一函。后来就用函指书信。如晋代傅玄《傅于》:“(曹操)授晔(即刘晔)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耳。”        
  

   函片  也指信件。如孙中山《致王子匡函》:“得读致蘅兄函片,敬悉一切。”   
   信函  函书  书函  这三个书信别称一目了然,不用多说。

简札族柬

 

简,本指战国至魏晋时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板。竹片叫简,木板叫札或牍,统称为简。这些都用作书信的称呼,后来书写材料虽有变化,而这些称呼却沿用下来,如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辱致来简,受赐无量。”   

此外还有“信简”、“书简”、“简书”、“简牍”、“简札”、“简贴”、“手简”、“手毕”、“书牍”、“竿牍”、“函牍”、“信札”、“函札”、“书札”、“柬帖”、“函柬”等,也都是书信的称呼。举例如下:   

信简  柯岩《奇异的书简》:“因此我就养成了这种爱好:读信。读自己以及社会允许我读的一切信简。”    

简书  书简  此二者泛指文书、信札。如萧乾的《未带地图的女人》:“有从延安或从敌后寄来的文章,也有报告行踪的作家书简。”   

简牍  如鲁迅《致李秉中》信:“来信令我作书再催并介绍,今写则写矣,附上,但即令见面,恐其不得要领,仍又与未见无异,……况我不善简牍,不能做宛转动听之言哉!

简帖  苏轼《与张元明书》:“适在院中得王郎简帖如此,今封呈,切告辍忙一往。”   

手筒  手毕  陆游《老学庵笔记》说:“予淳熙末还朝,则朝士乃以小纸高四五寸,阔尺余相往来,谓之手简。”手简也叫手毕,如《尔雅·释器》云:“简,谓之毕。”明代方以智所著《通雅》说:“宋子京以手简为手毕。”后来泛称书信为手简或手毕。如鲁迅《致许寿裳》书写道:“得三月二日手毕,发读忻尉。”“忻”意思同“欣”,“尉”是“慰”的古字。   

书牍  如《梁书·范云传》:“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椟盈案,宾客满门,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     

竿牍  竿指竹简。宋代朱《萍州可谈》:“阳翟田望,勤于竿牍,……日发数十函不倦。”(阳翟,地名。田望,人名)   

函牍  如鲁迅《致李秉中》信说:“致于款项,倘其借之他人,则函牍往反,而且往反再三,而终于不得要领,必与卖稿无异。”

书札  如《三国志·蜀志·谯周传》:“精研六经,尤善书札。”   

信札  茅盾《三人行》中说:“他走到书桌边,打开一个小巧的木匣子,中间满贮着信札。”   

函札  如朱自清《白采》中写道:“但平伯因转信的关系,却和他常通函札。”   

    “柬”通“简”,是信札、名帖的统称。如书柬、请柬等。如元杂剧《百花集》:“昨日央王小二将着一柬寄与王郎。”   

柬帖  泛指信札、帖子等。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一个后生像个远方来的走到面前,对着陆氏叩了一个头,口称道:‘郑官人有书拜上娘子’,递过一封柬帖来。”   

函束  即信件。如孙中山《答谢武汉各团体布告》中说:“尚有函柬相邀,而以时间迫促,末获一一领教者,有负众望,实在歉甚,尚希鉴谅为盼。”

 

翰素笺缄启

 

翰本指山鸡或鸟羽,因古人用羽毛为笔,所以代称毛笔,进而引申为笔写的书面文字,亦多指书信。如宋代人叶适《赠徐灵渊》诗:“今日观来翰,如亲见古人。”用翰字组成的书信别称还有:   

书翰  书翰泛指文墨书札,后多用来指书信。   

札翰  《魏书·夏侯道迁传》:“道迁虽学不渊洽,而历览书史,闲习尺牍,札翰往还,甚有意理。”渊洽指广博。   

筒翰  唐代李吉甫《编次郑钦悦辨大同古铭论》:“使至,忽辱简翰,用浣襟怀。”辱,谦词,在此句中作承蒙赐与讲。浣,涤除、宽解意。   

翰扎  宋人文莹《玉壶清话》:“(李建中)善翰札,行笔尤工。”   

素与简相似,都是书写材料。素是白色的生绢,古人用它写东西,所以它就成为书籍和信件的代称。用素字组成的书信别称有:

素书  杜甫《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月凡一束。”   

书素  唐代权德舆《九华观宴饯崔十七叔》诗:“记室有门人,因君达书素。”   

素札  唐代韦应物《答崔都水》诗:“常缄素札去,适枉华章还。”枉,谦词,指使对方受屈。   

简素  朱自清《陶诗的深度》:“‘检素’,即‘简素’,就是书信。”  

  以前供题诗或写信用的精美的小幅纸张称为笺。如唐代女诗人薛涛自制深红小彩笺写诗,当时人称“薛涛笺”。现代一般信纸也称信笺。因为用笺写信,所以也称书信为笺。如鲁迅《书信集·致吴渤》:“附上一笺,请持此笺前往一取为幸。”   

用笺字领头的书信别称还有:   

笺札  清人叶廷《吹网录》:“余因胡心耘得交季言,笺札常通,终未一面。”   

笺书  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郡县民庶,竞修笺书,朝夕辐(fú còu音福凑),几案盈积。”辐,即聚集。  

 笺简  清人缪良所写《珠江名花小传》:“数日复贻笺简。”   

笺缯  缯与素、帛等都是丝织品,笺缯也指书信。如南朝人徐陵《与李那书》:“脱惠笺缯,慰其翘想。”翘想即悬念。   

    都是书信的别称。如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十日以来,几于日以发缄更正为事,亦可悲矣。”宋代人沈作哲《寓简》:“秦状元及第,汪彦章以启贺会之。”(、汪彦章、会之皆人名)由缄、启构成的书信别称还有!   

缄札  李商隐《春雨》诗:“玉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玉指玉制耳饰。云罗本指如网罗一样遍布上空的阴云,这里借指整个天空。   

缄素  明人张羽《怀友》诗:“携赏邈难期,庶望遗缄素。”  

书缄  《水济传》第四十七回:“李应教请门馆先生来商议,修了一封书缄。”

缄书  杜甫《奉汉中王手札》诗:“前后缄书报,分明玉恩。”

缄翰  唐李匡义《资暇集》:“四方缄翰,日满阍者之袖。”(阍者指守门人)

缄题  本指信函的封题,但亦指书信。如白居易诗句:“缄题重叠语殷勤”。   

缄封  既指封闭、封口,也指信函。如苏轼《谢孙舍人启》:“不遗衰朽,过辱缄封,永敦为好之怀,深负难酬之作。

书启  古代专指下级对上级的信件,欧阳修《与陈员外书》中曾说:“下吏以私自达于其属长,而有所候问请谢者,则曰笺记书启。”后来也用为信札的通称。如《剪灯新话·翠翠传》:“书启堆案,元人裁答。”

 

尺书  音信

在书信异名的词语中,除了常用书、简等以上几个字外,还有尺和音。如“尺书”、“书尺”、“尺牍”、“赤牍”、“尺一”、“尺一书”、“尺翰”、“尺笺”、“尺函”、“尺素”、“尺帛”、“尺纸”、“尺楮”、“尺题”、“简尺”、“音书”、“音邮”、“音信”、“音讯”、“音问”等,兹举例如下:   

尺书  《汉书·韩信传》:“奉咫尺之书以使燕。”唐代颜师古注解说:“八寸曰咫,咫尺者言其简牍或长咫,或长尺,喻轻率也。今俗言尺书,或言尺牍,盖其遗语耳。”这是说“尺书”、“尺牍”的来历。古代书牍有一定规格,如汉代民间大约一尺左右(约合23厘米)。可见尺是指书简的长度,后成为书信名称中常见字。如骆宾王《军中行路难》诗:“雁门迢递尺书稀,鸳被相思双带缓。”   

书尺  宋代韩驹《送范叔器次路公弼韵》:“小驻鄱阳末宜远,欲凭书尺问寒温。”   

尺牍  赤牍  如鲁迅《花边文学·一思而行》:“买袁中郎尺牍半本,作小品一卷。”赤通尺,所以赤牍亦指书信,如明代人臧懋循《与茅伯康书》:“足下不远千里,而赐不佞翰,溢美之言盈于赤牍。”   

尺一书  尺一  尺一书本是古代诏版的代称,后来也作为书信的代称。如《喻世明言·赵伯升荣肆遇仁宗》:“多谢贵人修尺一,西川制置径相投。”又如《聊斋志异·甄后》:“郎试作尺一书,我能邮致之。”

尺翰  如《陈书·蔡景历传》答陈霸先书:“尺翰驰而聊城下,清谈奋而赢军却。”   

尺笺  如宋代岳珂《真宝斋法书赞·汪彦章誉望求贤荐书》:“古道之存,存乎尺笺。”  

尺函  如《真宝斋法书赞·无咎金山诗帖跋》:“所托访求之士友,以尺函至。”   

尺素  如唐代张九龄《当涂行界寄裴宣州》诗:“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

尺帛  明朝何景明《塘上行》诗:“安得云中雁,尺帛寄离愁。”   

尺纸  如《宋书。沈璞传》:“聊因尺纸,使卿等具知厥心。”厥,代词,即其。  

尺楮  楮本树名,树皮可以造纸,后就成为纸的代称,尺楮同尺纸是一个意思。如《好逑传》:“今过老先生乃不得已,只得修尺楮并不腆之意,以代伐柯。”腆(tian 音添四主),丰厚的意思,伐柯指媒人。  

尺题  宋朝梅尧臣《得福州君谟密学书并茶》诗:“尺题寄我怜衰翁,刮青茗笼藤缠封。

简尺  末代邵雍所作《首尾吟》诗之九十一:“简尺每称林下士,过从或着道家衣。”林下士即隐士。  

音书  如唐朝宋之间《渡汉江》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音邮  南朝陈徐陵所写《又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中云:“临江总,企望音邮。”总留,停驻之意。   

音信  如王维《送秘书监还日本》诗曰:“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音讯  元稹作《酬乐天早春游西湖》诗曰:“故交音讯少,归梦往来频。”

音问  唐代刘长卿《石梁湖有寄》诗么:“烟波日已远,音问日已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