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拟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10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黄裕民

 zhengyao 2009-11-12

【摘要】  目的:临床辨证施治,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作一疗效观察与研究。方法:本组1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不分性别、年龄、病程长短均根据临床辨证采用自拟降压汤内服治疗,连用4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测得血压<18.6 kPa/12 kPa,临床体征完全消失者94例;测得血压仍>18.6 kPa/12 kPa,临床体征部分消失或没有改善者6例,总有效率94%。结论:根据临床辨证内服中药降压汤,见效快,疗效高,无明显的副作用。

【关键词】  高血压;临床辨证;降压汤内服治疗;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表现。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分类标准,收缩压≥18.6 kPa和舒张压≥12 kPa定为高血压病。本组100例患者均符合以上标准而纳入治疗对象,现将治疗方案与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的病例。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24岁~80岁;病程6个月~41 a;来就诊前有过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者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者30例;心肌梗死者3例;并发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者41例。以上病例有长期或间断服降压药史,但始终未能平稳控制血压至正常水平者。治疗前测血压平均值,收缩压24.8 kPa、舒张压14.9 kPa;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头痛、头晕等临床表现。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肝风痰瘀,肝阳上亢型54例:患者平素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心悸健忘、手抖、头重脚轻、舌红苔黄、脉弦有力或弦细数;肝风内动挟痰化热型15例:患者平素有烟酒嗜好,过食膏梁厚味,脾失健运,肝火内炽,痰热壅盛。症见眩晕欲仆、头摇而痛、项强肢颤、语言謇塞,甚则步履不稳、卒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喉中痰鸣、不便燥结、舌红苔黄腻、脉眩滑;气虚血瘀型19例:此型有气机郁滞,瘀血内阻,胸阳不振等。症见胸闷胸痛、或头痛,善太息、口唇青紫、皮肤暗滞、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脉涩结代;阴虚火旺型12例:患者体型瘦弱。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神疲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午后潮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辨证分型内服中药降压汤治疗。肝风痰瘀、肝阳上亢型药用:天麻15 g,山栀15 g,竹沥20 ml(兑服),石决明30 g(先煎),珍珠母30 g(先煎),钩藤15 g,杜仲12 g,桑寄生15 g,黄芩12 g,赤芍8 g,牛膝8 g。1剂/d,水煎服;肝风内动挟痰化热型药用:竹茹15 g,茯芩12 g,生军8 g(后下),红花8 g,草决明12 g,地龙12 g,龙骨30 g(先煎)。1剂/d,水煎服;气虚血瘀型药用:黄芪25 g,党参20 g,当归6 g,川芎6 g,红花6 g,桃仁8 g,益母草30 g,地龙8 g。1剂/d,水煎服;阴虚火旺型药用:龟板30 g(先煎),生地20 g,玄参12 g,知母10 g。1剂/d,水煎服。以上证型病例均连服40 d结束后,再根据测得血压与临床体征改变情况评定疗效。

  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9年WHO/ISH和国际高血压联盟提出的疗效标准制定。治疗满1个疗程后测血压<18.6 kPa/12 kPa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无效。

  4  治疗结果

本治疗组100例高血压病患者经前法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测血压达上述标准,并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者94例,占94%;测血压未达上述标准,临床症状部分改善或没有改善者6例,占6%。
 
        5  典型病例

患者,男,54岁,工人,汉族。2003年6月18日初诊。诉患有高血压病10余年,血压波动在20/13.5 kPa~26/14 kPa之间,经常头痛头晕。2个月前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经人急送医院,查CT示脑出血,经积极抢救治疗20余天基本痊愈,留有左侧轻度半身不遂出院,自出院后血压一直不稳定,始终坚持服用降压药。首诊:血压28 kPa/16.4 kPa,头痛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肢麻、烦躁易怒、心悸、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滑有力。此诊为眩晕头痛,证属痰瘀内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治宜滋阴潜阳、消化痰浊。药用:天麻12 g,钩藤15 g,石决明30 g,珍珠母30 g,山栀12 g,黄芩12 g,杜仲12 g,桑寄生15 g,赤芍8 g,牛膝10 g,竹沥30 ml(兑服)。1剂/d,水煎服。经此法治疗10余天,血压降到15.5 kPa/10.7 kPa,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巩固疗效继服1个疗程停药,随访至今,一切正常。

  6  讨论

高血压病的病因尚未十分明确,是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为原发性高血压。据研究表明是由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多种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

临床上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此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据统计表明,近几年我国高血压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约占总人口的11.88%。由此估计,全国有近亿高血压病患者,以北方地区发病率为高。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属“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角度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发展不外肝、肾、心三脏阴阳失调,再加饮食不节,过食膏梁厚味,七情所伤,致使气血失和,风、火、痰动扰,是虚实夹杂的病证。该病的病机在祖国医学中早有阐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之胜,耳鸣目眩,愦愦欲吐”。又曰:“诸风掉眩,皆属于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炎之苦倾,目为之苦弦”。此指出了该病的发生与肝、肾等脏有着直接关系。火、气、痰为本病的发病因素。心火亢盛,则肾水不能制约,再加湿盛生痰,痰生热,热极生风,或痰浊阻络,或气滞,或血瘀,或肝阳上亢,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风内动,而致头晕目眩、筋挛、烦躁易怒,或神疲、腰膝酸软,甚则颠仆不省人事、肢体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喉中痰鸣欲吐等。

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切合实际与临床辨证分型针对性的作出了治疗方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与疗效。治疗方剂1中天麻、钩藤、石决明、珍珠母息风镇痉、平肝潜阳、通络止痛、清热明目;山栀、黄芩清泻肝火、凉血解毒;杜仲、寄生滋补肝肾;赤芍、牛膝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引血下行;竹沥清热化痰,去痰涎壅塞等症。方剂2中龙骨、草决明平肝、滋阴、潜阳、养血敛阴;竹茹、茯苓清热化痰、凉心定惊、消痞散结;地龙、红花清热息风、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生军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通经。方剂3中重用黄芪伍党参意在补气益中;当归、地龙、红花、桃仁、川芎、益母草活血化瘀。方剂4中生地、玄参、知母、龟板具有清心润肺、养胃生津、滋阴潜阳、益肾健骨、清热凉血泻火、滋肾润燥等作用。以上四组药物根据临床辩证用药内服,总体起到了镇肝息风、滋阴潜阳的功效,使肝肾阴液得以滋养,血热者使血下行以补气活血养血,清热化痰使络脉畅通,脏腑阴阳得调,故此高血压病症得以平复,并减少减轻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运用本法治疗高血压病及并发症,只要临床辩证用药得体,证实见效快,且无明显副作用,可显著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远期疗效优于西药治疗。临床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林金秀.1999年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病杂志,1999,7(2):9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