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文质:“消极”是我们最可怕的敌人

 孙德勤 2009-11-12
消极是我们最可怕的敌人
张文质

在福州
1+1读书俱乐部刘良华《教育自传》月谈会上的发言

    请大家允许我插个话。刚才听博友们的发言,想着这些年我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同时也想着自己的生活,我突然意识到——我要把这句话强调一下——我们最可怕的敌人就是一种对一切事物的消极心理。这种消极已经进驻了我们灵魂,成为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我们经常会情不自禁、甚至无法克制地以这样的方式处人、处事、处己,却不自知!

 

      你看,我们作为教师,何曾能够由衷地、无条件地、不假思索地去爱一个孩子,去爱每一个孩子,无条件地肯定一个孩子来到这世界上一定有他的神圣的、任何人都不能怀疑的理由,每一个孩子都有任何人无法代替的独特性、唯一性,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他自己的最爱,这种最爱也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理解?我们太习惯用分等的方式去看待人了,也太习惯用贬低人、批评人、歧视人的方式去教育学生了,在座的各位老师谁不曾受过这样的教育,又有谁未曾用这样的方式对待过自己的学生?刚才李老师说军训时,一个女生肚子疼得脸色苍白,直冒虚汗、动弹不得,她的年段长看了又看,却说是不是孩子在装病?陈老师说和她配班的老教师在班上对学生一口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也不懂,怪不得你只配考到这样的学校!这样否定人、打击人的例子在学校真是司空见惯,举不胜举,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太喜欢自己的坏心眼了,也太习惯于用坏心眼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了。这种早已成为一种习惯而从未为我们所自觉意识到,它的摧毁性就更加可怕,当我们自然而然地以否定的、贬斥的、不信任的心理看待学生以及其他一切人事时,你还真难以对自己自然而然该当如此的言行作出自我怀疑的评价,很多时候甚至还会为自己发现了学生的这些装病只配等等问题而洋洋得意。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肯定、尊重、理解、激励和赞美呢,什么时候才能把这样的理念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说到这一点,我也深感惭愧,今天中午和海滨、白水他们一起吃饭,我一看到白水,看她人很瘦却穿着短裤,显得更瘦了,我马上就说出了自己自以为是的感受,真要命啊,这也说明当我现在说这些话时,我也是说给自己听的,我实在也有很多值得反省的地方。我们看人瘦不顺眼,看人胖不顺眼,看人丑不顺眼,看人漂亮不顺眼,看人聪明不顺眼,看人笨也不顺眼,总之,几乎处处不顺眼,几乎处处都是以自己极为荒谬的评价标准为准绳——而且时常一看首先映呈出就是自己的坏心肠——比如,我们看见一老先生娶了比他年轻很多的女子,马上想到什么,婚姻不会长久,女的一定图谋钱财,老头子肯定疯了?等等,实在很难想到对人理解与祝福啊,这难道不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消极心理?在这样的负面文化之中生活与成长起来的人怎么能活得舒展自信,为自己而活,活的像自己?

 

     我说的第二点就是,这种的消极也是我们对待自己的最主要的方式。我们这个社会很少有信心满满的人,刘翔算是一个,我把他看做是真正的新文化的代表。钱理群先生曾说过,今天就是在北大也难以找到几个狂妄自大的人了。我们爱说的是,低调枪打出头鸟夹紧尾巴做人,而实际情况也正是几乎人人自卑,人人都习惯了怀疑自己,习惯了一下子就做最坏的打算,习惯了一眼就看到阴暗的部分。刚才我提醒各位博友,对自己的文章不要说随便抄几个例子,其实你是经过认真思考的,我们不要过于喜欢这样的自我贬低,我说要是刘良华博士说到自己,一定是我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决定选择这几个例子,你在他的博客上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表达,他自信、尊重自己的工作,我喜欢他的所下的断制,甚至也喜欢他的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有智慧有勇气的人,才能有属于他的富有魅力的偏执,这是这个人的可爱之处。今天,我们谈论他的教育自传,我看重他的自我认同,有了这样的自我认同,你才能直面人生,直面教育,也才能敢于反思自己,反思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你看他笔下的至亲至爱多么活灵活现,有时甚至是那样的丑而可爱。可惜这样的学者真是少而又少。

 

     我也是这样经常反思自己的,我觉得自己虽然基本上走出了自卑的洞穴,但是仍然时不时的以一种消极的暗示左右着生活。怎么说呢,我们本来都可以生活得更好一点,更阳光一点,但是在行动之前,我们太容易想到失败,想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了,这样的消极文化,使我们极易妥协、气馁,极易沮丧、怨恨,极易退缩、丧失活力和主动性,所以我们常常是想得太多,傻劲却太少,太关注结果却无法享受过程、肯定过程本身对生命的意义,我们常常就是这样变的既自卑又功利的。

 

     我是这样想问题的,先不要把什么事一想就想到孔夫子那里去,想到两千多年的传统中去,想到体制上去,我们还是先想想自己,就个体生命而言,最大的责任还是在我们的身上,让我们时时提醒自己,克制自己,改变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让我们一点一滴地变得阳光一点,积极一点,主动一点,努力着慢慢地使自己成为建设性文化的一部分,成为赞美文化的一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