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出师表》

 寒江天外伴月而眠 2009-11-16
                                大学章句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於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
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姐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
知。致知在格物。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6』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台是皆以□[修]身为本。
『7』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
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
第一章
『1』康诰曰,「克明德。」
『2』大甲曰,「顾□[言是]天之明命。」
『3』帝典曰:「克明峻德。」
『4』皆自明也。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第二章
『1』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康诰曰,「作新民。」
『3』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4』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第三章
『1』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2』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
鸟乎?」
『3』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
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
『4』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
兮□[亻门月]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
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亻门月]兮」者,恂栗也;「赫
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5』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此以没世不忘也。
右传之三章,释止於至善。
第四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
第五章
『1』此谓知本。
『2』此谓知之至也。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
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
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於用力
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
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
『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
其独也。
『2』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左为扌右为合
廾]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於中,形於
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3』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
第七章
『1』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憷],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
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第八章
『1』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
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
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2』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3』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右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第九章
『1』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
而成教於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2』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
者也。
『3』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4』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
,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
怒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5』故治国在齐其家。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
以教国人。
『7』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8』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9』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第十章
『1』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
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上为丰刀下为糸]矩之道也。
『2』所恶於上,毋以使下。所恶於下,毋以事上。所恶於前,毋以先後。所恶於
後,毋以从前。所恶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恶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谓□[上为
丰刀下为糸]矩之道。
『3』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
之父母。
『4』诗云:「节彼南山,维石□□[严严]。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
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谬:亻旁]矣。
『5』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德众,则得国
;失众,则失国。
『6』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
此有用。
『7』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8』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9』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10』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11』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12』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13』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14』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
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
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
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15』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
人。
『16』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1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上为艹中为巛下为田]必
逮夫身。
『18』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9』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0』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21』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
其财者也。
『22』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於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
□[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U+5BD5[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
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23』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上为
艹中为巛下为田]害U+7ADD[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
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凡传十章:前四章统论纲领指趣;後六章细论条目工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
六章乃诚身之本,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前出师表           
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
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
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
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
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
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
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
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
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
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
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
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
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
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
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
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
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
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
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
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
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
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
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
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
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
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
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
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
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
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