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历今昔的结婚与住房

 晓言 2009-11-18
                       

亲历今昔的结婚与住房

婚,昔。76年姐姐出嫁,时至“文革”,亲友送来50多个毛主席石膏像,白天摆满一床,晚上放满一桌,后“送”给一密友“看着办”了。81年我结婚,亲友送来几十个印花热水瓶和几十对枕巾,转送了多年,至今家里仍用;老姐送礼最重,百元买一圆桌两折叠椅(当时很时兴);结婚时大件有:收音机、自行车、手表;那年带头婚事简办,共请客4桌,之后江南6市旅游,花费800元。

房,昔。欲婚,同单身宿舍哥们先后自觉“滚蛋”,暂安新居。后在农村租一室过道为厨,又在厂里分一居,又分一间半,又分两间(这时约50平方),均为老楼旧房。之后调动单位又开始了农村租房、厂里一间的重复,之后外租房两次;直到49岁住进80平米新居,婚后搬迁“仅仅”为8次。其间两个厂均可集资建房,1万元,当时是天文数字;几年后3万元仍是天文数字;之后5万、8万,仍是。因最低时工资:28元,最高时工资:900元;扎脖挂墙,也得20年后。

婚,今。姑娘出嫁,众人捧场,风风光光,不再赘言。

房,今。现已没有旧时单位福利分房了,区别是国企职工内部集资约8002000/平米,现社会上房地产售房15005000/平米;区别是地理位置不同,结构框架不同,楼房不同而已。

小结。现在的孩子们(30岁以下吧),不用再受父辈们尝过的那些苦了,毕竟社会进步了。他(她)们的起点要求比较高(若三口挤在十多平方米农村房肯定受不了),也自然显得还是不尽人意。好在当今的父母对儿女的资助,比那时要有力的多;如购房吧,家里出个首付,子女承担月供,已经比较普遍;当然在经济条件不足时,年轻人在农村租个两室过渡,也算是权宜之计。总之,吃了苦中苦,方知甜中甜;不要攀比,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日子;自己有阶段性的满足是此时最大的幸福。                                 /晓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